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革命詩讀後感通用5篇

大家可以通過寫讀後感的方式來記錄自己內心感悟,隨便應付完成的讀後感是不會對自己的寫作水平有幫助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革命詩讀後感通用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革命詩讀後感通用5篇

革命詩讀後感篇1

?靜悄悄的革命》一書是日本教育專家佐藤學教授以特有的敏銳觀察力和探索精神,親身實踐,結合許許多多生動的例項著就而成。本書以創造活動、合作、反思的綜合學習課程為主線,結合課堂實踐揭示這種課程形態為實踐提供了新的理論生長點,從而引發課堂和學校一場靜悄悄的革命。下面就讀了這本書後談一些我的想法。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書育人,育人在先。孩子的教育沒有回頭路。在今天,教書育人僅靠敬業來支撐遠遠是不夠的。一個有思想的老師對學生的影響遠遠勝於一個知識淵博的老師。我們的眼光絕不能僅僅放在升學上,更要看到孩子們五年、十年之後的發展。

佐藤學教授認為:“21世紀的學校是‘學習共同體’的學校”。所謂學習共同體的學校,是指不僅學生們相互學習、成長,作為教育專家的教師也相互學習、提高,家長和市民也參加學習,共同發展。

學校是培養人、塑造人的地方,是傳承文明和創造文明的場所;教師的勞動是集體性的勞動,是創造性的勞動;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學生個體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主動發展的過程。因此,我們要把學校變成“學習共同體”,教育學生不單單是學校一方面的事情。家庭、社會和學校三方應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育出豐碩的成果。

佐藤學教授在書中寫道:“這種傾聽不是聽學生髮言的內容,而是聽其發言中所包含著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從而產生‘啊,真不簡單’、‘原來如此’、‘真有趣呀’等共鳴共感。喚起這些情感體驗可以說是傾聽學生髮言的‘理解方式’應具有的最重要的意義。”作者認為,學會相互傾聽,是課堂教學的首要條件。師生間、生生間的相互用心傾聽,更有利於開展課堂教學活動。

如化學《溶液的形成》一課中,我們對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的匯入是通過把概念設成填空的形式引導學生看書的,並在課堂中講評這個概念。學生基本是靠死記硬背掌握這個概念的,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學生一定的自學能力,但是學生不知道為什麼會提出飽和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這是因為學生缺少對日常生活的切身體會,只有讓他去親身體會,才會發現問題,從而懂得提出問題,並努力去解決問題。為了讓學生能去體會,我們做了這樣的修改,假設過年的時候老師到你家去玩,你會衝糖水給老師喝嗎?老師想喝很甜的糖水,你會怎麼做?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有什麼發現呢?這樣一改,學生覺得這個問題比較貼近生活,會主動的去完成這個家庭小實驗,在他切實體會後,會發現問題,並提出一些想法,從而懂得溶液為什麼會被分成飽和與不飽和溶液這兩種情況,有心的同學還能發現這兩種溶液之間的轉換。有的老師會說,“這樣改過以後,給學生的空間是大了,但是教學難度加大了,沒有以往的學案容易操作了,因為學生根本不會討論,無法完成教學任務。”實際上學生遠比我們想象的能力要強的多,關鍵是我們的設計是否合理。教師不是“演員”,學生更不是“觀眾”,在新的教學理念下,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教師的作用就是“劇本”的編寫和活動的組織。所以,請相信學生,他們遠比你想象的優秀,他們會觀察,會思考,會提問,會解答,解放我們的思想,才能讓學生飛的更高!

革命詩讀後感篇2

今天,我讀了《英雄王二小》這篇文章。王二小是兒童團員,為了挽救鄉親們的.生命,他冒著生命危險把敵人引入八路軍的包圍圈。最後,鄉親們獲救了,敵人被消滅了,王二小卻壯烈犧牲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王二小真英勇,為了不讓鬼子走向鄉親們轉移的方向,他勇敢地走向敵人,為敵人帶路;王二小真機智,他裝作害怕的樣子,獲得了敵人的信任,成功地把敵人引入八路軍的包圍圈。王二小最後犧牲了,他的精神永遠留在了所有人的心中。

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擁有溫暖的家庭、美麗的校園、富足的生活,每天快快樂樂地上學、平平安安地回家、開開心心地玩耍。這一切,都是無數像王二小一樣的英雄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們應該永遠銘記他們、感恩他們!我們現在還小,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爭取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材,將來把祖國建設得更強大,讓屈辱的歷史不再重演!讓英雄含笑九泉!

革命詩讀後感篇3

今日下著傾盆大雨,我和媽媽冒著風雨,坐著公交車,帶著嚴肅的心情去參觀革命烈士紀念館,來到了上山的入口處,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高大正方的花崗石線雕獅形望柱,被雨水沖刷過的它還是雪白髮亮!我們繼續往山上走去。

啊!我們終於到了,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紀念館是在1990年3月建成,在4月正式對外開放。這裡面講訴的是烈士們的精神品德、理想志趣與書法藝術的合璧,英雄的偉大風範和美麗的湖光山色交相輝映,這是多麼的讓人陶醉呀!

只可惜我們去的時間不佳,工作人員告訴我們現在是他們的休息時間。我和媽媽就在紀念館的周圍參觀了起來,在革命烈士紀念館的左邊,我向階梯的最頂端望去,在那裡豎立著一個高約26米的紀念碑,它是乳白色的,形狀有點像帆船,象徵著革命如帆船,而我們將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乘風破浪、奮勇前進!我們又來到右邊參觀,在右邊有幾個石雕,他們站得很挺拔,有一位戰士還手持大刀,目視前方,他們是暴風雨中的鋼鐵戰士!

走在回去的路上,我將“同志們,勝利的時候,請你們不要忘記我們!”這塊石碑拍了下來,我覺得烈士們是多麼的英勇呀!他們為了祖國而奮戰,甚至不惜犧牲自己。每當我看著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我就會想到這是用革命烈士的鮮血和汗水編制起來的,你們浩然正氣永垂青史。謝謝你們,革命烈士,如果沒有你們冒著槍林彈雨前赴後繼,怎麼會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呢?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革命詩讀後感篇4

東嶽學臺塑領導小組對標發現找到了東嶽與臺塑寧波生產系統的差距以及產生差距的根源是生產運行臺塑重點“管內”,東嶽重點“管外”,維保系統臺塑重點“管前”,東嶽重點“管後”。這一內一外、一前一後,看似言詞簡潔,總結凝練,但其間蘊含的豐富內涵,包函的系列認知差距,非常發人深思。正如張建巨集董事長說的,意識不到、想不到才是最可怕的事。我們立足實際,對標先進需要腦洞大開,我們管理革命更需要解放思想,看到“知難行易”的時代已經到來。

“學臺塑落地大比武活動”其目的就是把觀念的轉變、新理念的建立以及學習的成果更快地落地。大比武活動全員參與,不管是老員工,還是新員工都主動地自我加壓,認識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利用業餘時間進行崗位操作練習和理論學習;特別是一些學歷較低的老員工,在向年輕員工傳授實際操作經驗的同時,能夠積極努力的學習理論知識。大比武活動激發了員工的幹勁、激發了員工的潛能,激發了員工頑強拼搏的意志和奮勇爭先的精神,東嶽以團隊的進擊攻克了變革中的一個個難點。我們對標先進、學習先進、趕超先進,當激全員的熱情。

革命詩讀後感篇5

去年我們讀了雷夫的《第56號教室》給我們無比的震撼。今年學校組織讀佐藤學的《靜悄悄的革命》,油然而然被書中深入淺出的課程觀、教學觀、教師觀、師生互動觀等所啟迪,佐藤學先生的平易、深刻、務實的作風讓我油然而生了欽佩之情。書中對許多教育例項的剖析和論述對我們一線的教師來說很有啟示。

“佐藤學教授在這本書中非常強調“傾聽”的重要性。傾聽這一行為,是讓學習成為學習的最重要的行為。善於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擅長傾聽的兒童。只愛自己說話而不傾聽別人說話的兒童(人)是不可能學得好的。學習,一般認為這是能動的行為,但不應忘記的是,在能動的行為之前,還有傾聽這一被動的行為。學習,是從身心向他人敞開,接納異質的未知的東西開始的,是靠“被動的能動性”來實現的行為。如果我們希望在課堂上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言語表現能力的話,那麼與其鼓勵他們發言,不如培養其傾聽的能力。這看起來好像離得遠些,其實卻是一條捷徑。在教室裡,傾聽的能力培養起來之後,課堂的言語表現才會變得豐富起來,而不是相反。”所以教師首先要學會傾聽每個孩子的發言。值得慶幸的是學校施行的飛翔課堂正往這方面走,以往教師往往想讓孩子多多發言,在聽他們發言時,心不在焉地想著“下一步該怎麼辦”,於是便希望孩子的回答和自己的考慮是一致的,當回答有一點偏差時只需一點點粉飾,而出現異向的回答時,教師會從容請他再作思考,請其他學生回答。現在有一種教學稱為“化錯”教學,正是這一思想的體現。錯誤的發言要引導,更重要的是要聽到孩子的話外之音,並抓住有價值的發言與他們形成對話,引導其他學生進行深入探討,讓每個孩子都安心發言,無拘無束地交流。因此,形成互相傾聽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師自身要自始至終地保持專心專意地、鄭重其事地聽取每個孩子發言的態度,認真地聽取每個孩子的發言並做出敏感地應對,慎重地選用每個孩子都能理解的詞語講話,這樣,孩子之間才會開始互相傾聽,才能在教室裡形成仔細傾聽別人的講話、互相交換意見的關係。其次是孩子要學會傾聽其他孩子的發言。善於傾聽不僅是尊重他人、禮貌、修養的體現,更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善於傾聽別人的發言、善於從別人的發言中汲取、善於與別人交流自己的思想,這是多麼重要的能力啊!所以,佐藤學教授在書中說:“我們應當追求的不是發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傾聽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傾聽的教室裡,才能通過發言讓各種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則交流是不可能發生的。”“在教室的交流中,傾聽永遠比發言更加重要。”

“雖說只要把日常上課的情況如實地呈現出來就行了,但是隨著公開研討會日期的臨近,每個教師多少都會有點擔心。授課是不可能完美無缺的,無論是怎樣出色的公開課,也都會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之處。何況,在某些人看來是精彩的課,換了別的參觀者,評價可能正相反。因為參觀者的教育觀和教學觀是不同的,對授課情況的評價當然也就千差萬別。正是這種不確定性,使上公路開課的教師的膽怯、不安有與日俱增的傾向。”學校的教研活動開展的並不是很好,有的教師抱著完成任務的態度,收穫很少。其實在聽取別人的公開教學時,我們應該抱著“無論從哪次活動我們都能學習到什麼”的想法,把原先放在教室後面的凳子向前移,移到孩子中間,這樣才不至於只看得到教師的“表現”,被頭腦中的條條框框束縛住自己的眼睛。分享和談論活動中的樂趣和困難,進一步地形成同事間真正的互相交流和合作。從研討會上獲得樂趣和收益,不會再對公開課感到懼怕,甚至會要求開放日常的課堂。

學校的飛翔課堂給了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的平臺。佐藤學教授在本書中提出未來的學校應該是一個“學習的共同體”,學校不僅要成為“學生相互學習成長的地方,而且也要成為作為教育專家的教師們相互學習成長的地方,成為家長和市民參與學校教育、相互學習成長的地方。”的確,教育絕不僅僅是學校的事,她是全社會的事,學校、教師只有和家長、社群、社會聯絡起來,教育的天地才會更廣闊。

讀完這本書,佐藤學先生的精神以及之前的雷夫的精神為我前行的動力,不斷追求新的開始,腳踏實地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讓我和我的孩子們一起快樂,一起進步,一起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