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精選優秀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讀書筆記

不讀書會導致腦細胞的衰老,多讀書可以提升我們的思想能力,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精選優秀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讀書筆記,以供參考。

精選優秀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讀書筆記
精選優秀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讀書筆記

我也是一個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沒有讀到這本書之前,我總是驕傲自滿地認為自己是一個盡職盡責的好老師。可是,讀完這本書後,我汗顏呀!我離一個好老師的標準太遠了。

李躍兒認為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基礎。“孩子是腳,教育方法是鞋,教育者是造鞋人。造鞋人只有在充分了解腳的大小、形狀,腳的需要及感受的前提下,才能夠製造出合腳的鞋子;同樣,教育者只有在研究了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以及成長機制的前提下,才能設計出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還給孩子本應有的幸福,呵護與珍愛幸福童年,我們也知道是教育的根本職責,但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缺乏嘗試的教育方法帶給我們觀念與現實強烈的衝擊。在教學中,我們往往更注重的是孩子的分數成績,而忽視孩子們的心靈成長。片面的應試教育,使我們不願給孩子犯錯的機會。要深知,孩子就是在錯誤中成長啊!我們卻總是在斥責聲中磨盡孩子們的學習熱情。

李躍兒老師認為“素質教育是愛的教育。教育者應是天使,而不是上帝!以教育者智慧的、而不是愚昧的愛來愛孩子,同時要孩子學會愛,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所有美好的東西,這就是愛的互動,也是教育的終極目

標。”將人的素質比做一棵樹的話,心靈是根,精神是幹,能力是枝,知識是葉。老師是什麼?是種植美好感覺的土壤,是照亮孩子心靈的明燈。成為老師的先決條件是愛,但只有愛心遠遠不夠,還得具備很高的文化素養,這樣才能做到智慧的愛而不是愚昧的愛。老師對兒童教育的價值觀應該給他們發展的自由,獲得了這個自由,他的敏感期就會發展得很充分,他的成長是快樂幸福的。書中所說的正面賞識教育、示弱賞識方法是我們可以經常運用到工作中的最有效的教育智慧。可是,實際教學中我們又做到了多少呢?

讀她,就像品一杯香茗,恬靜而淡雅;讀她,就像和一個朋友在交流,親切而自然;讀她,就像在一面光潔的鏡子前觀照自己,渺小而卑微;讀她,就像咂塵封的老酒,迷醉而痴狂。她——使我的心靈受到震撼,使我的靈魂受到洗禮。感謝李躍兒,在這個時候,為我、為許許多多迷失在教育裡的人們,傾情奉獻了這樣的一本好書,這樣的一個理念,這樣的一份情感,這樣的一聲愛的宣言。使我猛然醒悟。非常慶幸——我讀到到了她。

雖然距她的教育觀點還差得很遠很遠,但是,自從讀完這本書後,我就向著“愛——無私的愛自己的學生,愛

——對教育事業發自內心的熱愛”的方向努力了。她的愛育觀就像教育界裡的航燈,給了我們前進的方向。

精選優秀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讀書筆記

當我拿到《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這本書,看到書名時,腦子裡出現的第一個詞“成人”。很多時候是成人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家長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將自己的很多想法、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有的是自己沒有辦法完成的心願,例如讓孩子學鋼琴,舞蹈,是因為自己沒有學好或者某種原因導致自己沒辦法去學,從而讓自己的孩子去完成,但卻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還有就是成人根據自己的想法,將孩子培養成一個自己想要的所謂的“優秀孩子”。這些都是在剝奪孩子的思想,幸福。然而成人卻覺得這是在為孩子好,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培養孩子的發展固然重要,我們成人需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願,首先是孩子對這件事物有興趣,在這個有興趣的基礎之上加以培養。成人不能抱有太強的功利心,為了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放下這些,從而才會讓孩子得到更好的發展。

書中大李說到自己養育她的孩子的過程,其實看到前面時都有點不敢相信,竟然是這樣一個模式,有點讓人目瞪口呆。後來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通過一系列得方法讓自己的孩子回到小時候,重新經歷一次所有的敏感期,孩子通過這些得到了一些修復。

很多時候,家長都是以愛孩子的名義去給予孩子一些不願意接受的東西。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愛是人的一種本能,它是盲目的;但是,愛的缺失會產生驚人的摧毀力,招來諸多煩惱,甚至引發戰爭。完全可以說,當通向愛的渠道受到阻隔而處於乾涸狀態時,反作用力就會像沉睡的火山那樣噴發並演變成暴力。暴力,是愛收到挫折的結果。父母若不能給自己的孩子充分的愛,或遲或早都將付出沉重的代價。”其實,父母都是愛孩子的,有時候愛的方式也許會讓孩子難以接受,從而導致了一系列的反作用。這就說明,我們的愛要恰到好處。

每一次的閱讀都會讓我深思。想著自己是不是有哪些時候也犯了某些錯誤,導致了收獲的是一些反作用。只有在一次次不斷的學習,思考,改正下才能成長!

精選優秀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讀書筆記

假期讀了《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書,這是由酷愛藝術的女畫家李躍兒撰寫的一部關於教育的專著,她在經歷了太多傳統教育的失敗後,大徹大悟:終於從高於孩子的“教育寶座”回到了以平等的生命來看待孩子的成長,開始享受欣賞孩子們創造的多彩世界。這是一部愛育的宣言,居高臨下的教育會壓抑、束縛甚至扼殺孩子生命的健康成長,而平等的愛育卻能大大發揮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創潛能。作者在書中通過具體的事例深入闡述了成人、教育者、老師、父母——不當的教育對孩子身心造成的影響與傷害。

通過讀這本書,也讓既身為教師也身為母親的我有了重新的思考,讓我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與特長,我們應該尊重、理解、支援孩子,而不應該灌輸與強制,現在的孩子不缺吃穿,不缺玩具,絕大多數孩子也都能上起學,那麼現在的孩子幸福嗎?我以前給孩子上課時也經常說:“看你們多幸福,有吃有穿,有父母愛,我們小時候——”可孩子們好像不大認同我的觀點,有的默不作聲,有的直接就低聲說:“幸福什麼呀,一點也不幸福——”我簡直有些震驚,非常意外。後來我問他們嚮往的幸福是什麼,他們七嘴八舌的告訴我:有的說想星期六、星期天的早晨可以不起床,躺在床上睡懶覺;有的說想真真正正的放個長假去海邊玩;有的說可以買很多好吃的在床上吃,不要聽到父母的嘮叨;有的說老師能不能少留點作業,給我們點自己的時間做些我們自己喜歡的事情——

孩子們嚮往的幸福豐富多彩、五花八門。但深入的想想,他們說的只不過是自己的真實感受,有些事情確實讓他們感覺不自在、不舒服,甚至不幸福了,是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呢?社會、教育者、老師、家長——-太多因素導致孩子沒有幸福感。

現在社會獨生子女居多,競爭壓力大,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便不惜重金、不遺餘力地給孩子開小灶,送入各種補課班“深造”,就拿我朋友的妹妹家的孩子來說吧,家在義烏,今年十歲,四年級,除了正常上學外,要學習書法、乒乓球、大橋外語、電子琴,偶爾還要學習游泳。為了孩子學習方便,特意買輛車,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穿,而每個月花在孩子身上的費用一大筆。我以為這孩子各方面都應該是非常出色的,可就在前幾天去他家時我才發現,我的想法是錯誤的,晚上八點時,他的父母開始互相讓對方輔導孩子一篇寫人的作文(學校留的作業),後來任務落到了媽媽的身上,媽媽開始埋怨:“讓孩子學作文你不讓,一寫作文就不會,我也不會呀。哎呀,正好阿姨是老師,讓阿姨教教你吧。”任務又落到了我身上。其實我已經很累很困了,沒辦法硬著頭皮接受吧,這孩子,我給他輔導他不聽,一會吹兩下笛子,一會擺弄手裡吃零食積攢的積分卡,一會又滑兩下滑板車(就在地板上),一會又看一眼電視。我又不好意思聲嚴厲色地說他,寫的字很毛草,還有很多錯字。我讓他好好寫字,他理直氣壯地說:“這又不是在學書法,寫那麼好有什麼用?”後來,幾乎是我說一句,他寫一句,完全是我的作文他代筆。一直到十點多才完成這篇作文。躺在床上,我已全無睡意,社會的競爭、家長的望子成龍、老師及學校的追求升學率——這一切都強加在了孩子的身上。其實孩子一點都不幸福,甚至有的孩子說爸爸媽媽把他們生下來就是為了折磨他們的。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各種補課班裡,孩子們學到了什麼,補課老師為了能留住孩子,長期在自己的班裡補課,絞盡腦汁、想盡了一切辦法:凡事哄著孩子,上課時可以吃零食、可以嬉笑打鬧、甚至給發點糖和獎品取悅孩子們。結果孩子在學習上沒有一點好習慣,學的越多孩子越煩。我們所說的平等自由的愛育,絕不是縱容。今年義烏要求嚴,假期不許補課,很多家長認為別人都不補我們補,效果會更好,於是補習又轉到了“地下”,打起了游擊戰。就這樣大家看你也補、他也補,多數都在補,也就跟著補。

真不知道這樣的惡性迴圈何時是個頭?我們的教育何時能走出誤區?孩子的幸福何時能還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