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巴金的春讀後感800字8篇

為了寫好讀後感,相信大家平時一定多讀書了,通過讀後感的寫作可以使我們回顧書中內容,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巴金的春讀後感800字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巴金的春讀後感800字8篇

巴金的春讀後感800字篇1

?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動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覺醒忽然封建勢力的沒落,是文學史上的里程碑。

覺新是這部小說裡塑造得最成功的一個人物。由於他處在長房長孫的位置,因此,為維護這個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處,他凡事都採取不抵抗主義。他與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戀情,但是在這個封建大家庭裡,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們作主的。他的父親為他做了親,他沒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親為他安排的一切。雖然他的內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說一個不字。而後他與妻子瑞鈺成了親。祖父死後,陳姨太以血光之災為由,不許瑞鈺在家生孩子,叫覺新送她到城外去。這事對覺新來說猶如晴天霹靂,但他還是接受了,結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為他,鬱鬱寡歡而死。然而對於這一切悲劇的發生,他無力反抗,甘願繼續痛苦地過著舊式的生活。

小說中的另一個典型角色覺慧,覺新的弟弟,卻有著與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小說典型地塑造了覺慧這個大膽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他積極參加了學生聯合會組織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動,猛烈抨擊封建家庭。在婚姻問題上,他敢於衝破封建等級觀念,毅然和丫頭鳴鳳相愛。對於長輩們裝神弄鬼等迷信行為,他也敢於大膽反抗。最後,他義無返顧地走出了家庭。

?家》還重點描寫了幾個有著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鳴鳳和瑞珏。這三個女子雖然性格不同梅悒鬱,瑞珏賢慧,鳴鳳善良卻柔中有剛;她們的社會地位也不同,但她們的悲劇結局卻是相同的。作品通過對這幾位女子悲劇遭際的描寫,進一步控訴了封建禮教以及封建道德對弱小、無辜、善良的人們的迫害,強化了全書主旨。

?家》是一部充分體現了巴金創作成就和風格的優秀作品,它充分顯示出了巴金在現代文學小說創作領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巴金的春讀後感800字篇2

看完巴金的名著《家》,不敢說完全看懂摸清。只能稍微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這是一個成都地區的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潰的故事,故事發生在辛亥革命以後。長江上游某大城市有個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館。高老太爺封建專制,頑固不化,代表傳統封建的勢力。覺新是長子長孫,早熟而性格軟弱,受過新思想的薰陶卻不敢頂撞長輩,他年輕時與梅表妹相愛,但卻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婚後他過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愛自己美麗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別是出嫁不久後梅就成了寡婦,回到成都,兩人的見面帶給他無窮的痛苦。不久,梅在憂鬱中病逝。覺新的弟弟覺民、覺慧積極參加愛國運動,遭到爺爺的訓斥,並被軟禁家中。覺民與表妹琴相愛,但爺爺卻為他定下親事,覺民為此離家躲避,覺新夾在弟弟與爺爺中間受氣。覺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個,他愛上聰明伶俐的婢女鳴鳳,但馮樂山卻指名要娶鳴鳳為妾,鳴鳳堅決不從,投湖自盡…至此,覺新有所覺醒,而覺慧則毅然脫離家庭,投身革命。

巴金以成熟的文筆揭露了封建專制制度的罪惡,揭露了在溫情關係掩蓋下的大家庭的勾心鬥角,揭露了所謂“詩禮傳家”的封建大家庭的無恥。另外,他還描寫了新思想下,新一代青年逐漸覺醒和反抗。封建勢力雖然強大,但那畢竟已成為過去,和現代社會發展相悖,始終會被社會所淘汰和遺棄,即使覺民、覺慧不站起來反抗,還會有千千萬萬的人站起來。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響,一方面在社會上積極參加宣傳革命思想的學生運動,另一方面在家庭內部和封建勢力、封建禮教展開勇猛的戰鬥。一個如此龐大的的家庭衰落,,雖然有點可惜,但封建專制始終是不可取的。

在這些充滿政治色彩的思想下,也不乏細節的描寫。用了很多不同的修辭,景物彷彿就是為了主角的思想而生。比如小說一開頭寫風雪中那“黑洞”似的公館以及結尾寫覺慧如鳥脫籠似的離家。

?家》的另一個特點是洋溢著純潔濃厚的青春氣息。這種單純而自然的氣息,正如巴金所說:“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在歷史的洪流中,這本書永遠不會被淘汰,因為它是我們新文化運動的見證。

巴金的春讀後感800字篇3

讀完這本書,我有許多感悟,巴金《家》讀後感作文800字。這是一本很好的書,我十分喜愛它。相信大家都知道並且都讀過這本書,故事的內容就不需要介紹了。

看完這本書後,特別是瞭解了巴金的生平後,我真的覺得書中的覺慧與巴金本身十分相似。

殘酷的現實確也教育了青年巴金:母親死後四個月,二姐就患“女兒癆”死了。她性情溫和,從小熟讀《烈女傳》,她學到了許多封建“婦道”,知道作為女人,要順從一切,忍受一切。那本書裡,有個寡婦因為陌生的男子拉了她的手,她便把自己的手砍掉;有個王妃,官裡起火,她甘願燒死,也不出來,因為怕失體面。二姐熟讀這本書後,顯得與她年齡不大相符的沉默與憂鬱。祖父生日的三天後,她的生命就結束了。

大哥的處境十分困難,巴金是非常瞭解的。大哥本來與一個從小在李家走動的巴金錶姐很好,但是這門親事後來沒有成功,他用在祖宗神位前拈紙團的辦法,選中了另一個姓張的姑娘。大哥心事成虛話,雖滿肚委曲,但也沒有反抗,也從不曾想到反抗。後來祖父死了,恰好這時大嫂懷孕,臨盆在即,這就成為叔嬸們打擊他們的可趁之機,他們一方面在祖父靈堂前提出分遺產,一方面又認為祖父去世不久,長房在服孝期間,在家生孩子,將與祖父在天之靈相沖,因而竟然要求大哥送妻子到城外一個偏僻的鄉村去生產,說離開家裡越遠越好。

大哥在大家庭中與長輩因循、敷衍、妥協、服從慣了,並不能接受巴金兄弟要讓大嫂留下來在家生產的建議。他最後還是拿著衣被陪著自己的夫人上轎,到城外把孩子生了下來。雖然,大嫂並不像《家》裡的瑞珏那樣難產而死,但當孩子彌月以後,大嫂抱著孩子回家,巴金看著叔嬸們臉上所顯露勝利者虛偽表情,愈益增加了他對這個大家庭的憎厭。

巴金是覺慧嗎?高家的悲劇源於李公館經歷的悲劇;鳴鳳、瑞珏、梅表姐這些悲劇人物的誕生,是巴金從李家悲劇生活的.經歷中提煉出來的,這是因為巴金所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個人的悲劇,他感受的是一代人的悲劇。正是巴金在封建大家庭中經受了大量的心靈折磨以後,最後才演化成了小說《家》中覺慧的決心和眼淚。他比覺慧看到的更廣,也更深。

可以說巴金的《家》是他對自己的家族生活的記敘和諷刺。

這些便是我讀完這本書的感想。

巴金的春讀後感800字篇4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19世紀著名作家雨果的代表作。小說描寫了15世紀光怪陸離的巴黎生活,作者用對比的手法刻畫了一群性格鮮明生動、極富藝術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以之間錯綜複雜的矛盾糾葛和悲劇命運剖析了豐富複雜的人性世界。

首先一組人物形象是吉卜賽少女愛斯梅拉達和敲鐘人卡西莫多。16歲的愛斯梅拉達美貌絕倫、純真善良、能歌善舞,但在當時社會,這樣一朵鮮花般的生命卻在極端保守腐朽的教會勢力的摧殘下令人惋惜地隕滅。20歲的卡西莫多外貌奇醜無比,嚴重的殘疾使他一來到世界上便遭到了先是親人,繼而是整個社會的遺棄。然而外貌醜陋的他卻有著一顆美麗純潔的心靈,他以純真得不摻一絲雜質的愛情守護著愛斯梅拉達,試圖使她遠離一切傷害。可在強大的社會偏見和邪惡勢力面前,個人的力量實在微不足道,強悍的卡西莫多,最後也只有選擇徇情這一悲劇結局。這兩個主人公有著糾結在一起的不幸身世,外貌上的巨大反差無法掩蓋他們共有的純真善良的天性,在他們這種至善至美的天性的照耀下,小說中的其他人物皆露出了卑劣的本質。

聖母院副主教弗羅洛也愛上了美麗的愛斯梅拉達,但是他與卡西莫多的愛卻有著天壤之別,弗羅洛披著神職人員的神聖光環,道貌岸然,內心卻因衝突無法自拔,直至靈魂扭曲、充滿了邪惡的毀滅欲,最終毀滅了愛斯梅拉達,也毀滅了自己。雨果以悲天憫人的姿態深刻剖析了這個人物陰暗扭曲的靈魂。另兩個特色人物,一個是徒有華麗外表、內心卻一包爛瓤的弗比斯隊長——一個粗野、淺薄的花花公子,他以極其惡劣的手段玩弄了一片痴情的愛斯梅拉達;另一個人是落魄詩人格郎古沃,一個在夾縫中苟且偷生的傢伙,為了生存可以拋棄愛情、拋棄尊嚴、拋棄責任,作者對這兩個人物的描寫同樣充滿了鄙夷和嘲諷。

這篇小說不僅從人道主義揭露了當時黑暗社會的本質,更告訴我們很多深刻的人生道理:首先,一個人的外表並不決定一切。內心才扮演著比外表更重要的角色。人不能過分追逐外表美,心靈的純潔真誠才是我們一生需要具備的。同樣,衡量一個人也要從他的內在品質出發,不能以貌取人。因為醜陋的外表下,可能藏著一顆火熱純真的心靈;英俊美麗的面容下,也可能深埋了齷齪可恥、卑鄙扭曲的人心。這一點,小說中的人物已活活地做了例證。他們的結果,也是給我們的警示。其次,人活在世界上,要有積極的人生理想、奮鬥目標,不能隨波逐流、浪蕩荒廢,在任何時刻,都要有人格尊嚴,能明確自己的任務。不能因為放縱自己而被汙濁了有責任的心靈。最後,我們要學會珍惜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親情、友情、愛情……尊重身邊每個人,不要等這些讓生命精彩的亮點逝去後才後悔不已。這些,故事中的人物都向我們展示了發人深思的反面悲慘後果。

最後,雨果對場景下筆的恢弘氣勢,對人物描寫的細膩到位,精妙的比喻、精彩的描述、細節的捕捉,都給小說增色不少,另人讀之後稱快。這些手法,也可借鑑到我們平時的寫作中來,使文章更精彩!

巴金的春讀後感800字篇5

最近在閱讀巴金老人的名著《激流三部曲》之三《秋》時,腦海裡總是時不時冒出“天涼好個秋”這五個字。秋天本該是個秋高氣爽、天高雲淡、碩果累累的季節。可是說心裡話,在閱讀過程中,我卻總感覺心裡很憋悶,有幾次不得不放下書,走到外面透口氣。讀完後,我昨晚一夜無眠,有很多話是不吐不快。

高家大少爺覺新的窩囊、懦弱、作輯主義讓人氣不打一處來。他以為抱著“犧牲我一人,幸福全家人”這樣的愚蠢念頭,別人就會諒解他,感激他;他以為他的唯唯諾諾可以討好身邊所有人,可是他真的大錯特錯了。他一次又一次的退縮,一次又一次的充當老好人,不僅沒有得到別人應有的尊重和感恩,相反換來的是別人的鄙視和憤懣。自己都不把自己當回事,別人又怎麼能把你當回事呢?面對別人的故意刁難不是去反駁而是默默承受,時間長了,別人不自覺中就把你當成軟的柿子,想怎麼捏就怎麼捏。堂堂高家大少爺,在整個公館人的眼裡也許連一個丫環都不如。這一切都是誰造成的?固然與那個陳舊的制度和吃人的舊禮教有關,還有他遭遇的太多災難共同造成他那個樣子。可是同樣一母所生,又在一個公館裡長大的其他兄弟姐妹為什麼遇事態度和他截然相反呢?二弟高覺民對任何事都有自己獨立的看法,他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對未來充滿希望,雖然有時過於偏激,但總比逆來順受強百倍。三妹淑華敢說敢作,天不怕地不怕,按自己的想法活著,雖然也因此遭到不少人的為難,可也沒見到她少一根毫毛。所以高新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罪魁禍首不是別人而是他自己,是他自己做人沒有個性和自己的原則。每次面對那些所謂的長輩們的羞辱選擇忍氣吞聲,以為像鴕鳥那樣遇到危險把頭埋在沙子裡面就可以躲過這一劫。結果呢?“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不是說善良不好,但是無原則的善良就是對壞人的姑奸養息,對惡勢力的推波助瀾。退一步也許會海闊天空,可是一味的退避就是自尋死路。人就是這樣,你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必在沉默中滅亡。

那些陳舊制度和吃人禮教就真的那麼可怕嗎?那些道貌岸然的長輩就真的值得去尊敬嗎?魯迅筆下的“舊禮教吃人”真的在《秋》中出現了。丫環倩兒生病了,主人不是去請大夫來救治,而是撒手不管,任其自生自滅,最後活活病死。倩兒死後連入土為安的待遇都沒能得到,只落下一個被席包裹扔落荒外的下場。四小姐淑貞最為可憐,她善良、敏感而又懦弱可憐。每次她父母吵架,她都不可避免地充當她們的出氣筒,無辜被辱罵和毆打。身邊那麼多人同情她,可是面對她孤獨的求救,他們只是禮節性的安慰她,許下的諾言卻一直沒有人去兌現。指望那些兄弟姐妹們來搭救的希望破滅了,無奈之下,她選擇了跳井來結束她年輕的生命。覺新有善良、覺民有信仰、淑華有膽量、琴有細心,但是都有什麼用。他們都沒有真正的伸手去拉他們的妹妹一把,我感覺他們是那麼的冷漠。每個人都只關心他們自己的事情,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派頭,讓人作嘔。

我在閱讀時真的好恨那個人吃人的時代,也慶幸自己生活在一個嶄新的時代。倩兒、淑貞還有很多人的寶貴生命就這樣被那可惡的舊禮教吞噬了。看起來,吃人禮教還真的滿嚇人的。難怪每次別人規勸覺新不要害怕,要起來反抗時,他總是念唸叨叨:你們不知道我心裡有多苦,我的處境有多可怕,想以此來搪塞和逃避。其實那些舊的制度和禮教並沒有那麼可怕,它們就像毛主席當年的豪言“一切反對派都是紙老虎,你一打它就倒”。可惜在那個特定的背景下,覺新還沒有那樣的覺悟。他遭遇的苦難太多了,一次一次眼睜睜看見自己心愛的人被剝奪生命,而自己卻無法救助她們。也許是對自己太失望了,他變的心灰意冷,對生活失去了希望,“哀莫過於心死”。他如殭屍般行走在這個世界上,變的悲觀厭世。他帶著有色的眼睛看這個世界,難怪在他眼裡,秋天的天空是灰濛濛的,到處是秋風掃落葉般的蕭瑟淒涼。可在有信仰和追求的覺民眼裡秋天卻是另番景象,而且他堅信:秋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看來環境一樣,心境如果不同,那他所看的世界也必定迥然不同。

合上書本後,我腦海裡總是拂不去對高覺新這個大少爺的厭惡和憤怒。他的唯唯諾諾和老好人面目不僅害苦了周圍人,更重要的是害了他自己。他天真得自以為自己多吃點苦,多遭點罪,就可以換來別人的諒解和同情,就可以挽救那個已經搖搖欲墜的高家大梁。他以為別人會明白的良苦用心,他打碎牙齒吞在自己肚裡,就可以換來所有人的滿意。也許他到死都不不明白,這種一廂情願的想法是多麼的可悲。你可以在某一時刻讓所有得人滿意,你也可以在所有時刻讓某一些人滿意,但是你永遠不能在所有時刻讓所有的人滿意。你如果太在意別人,必然就會迷失自己。

幸好巴金老人在結尾讓覺新也反抗了一回,頂天立地的當了一次男子漢。也總算讓我們鬆了一口氣,不然非得被這個高家大少爺憋死不可。原來人被逼到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反抗的,正驗證了那句: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覺新的爆發警告了所有不把他當一回事的人們:不要欺人太甚,逼急了我也不是好惹的。覺新的反抗不僅讓自己心情舒暢了一番,也讓我們這些讀者看到了他可愛的一面。在《秋》序言裡,巴金告訴我們,本來他安排的結局是:高覺新自殺,高覺民被捕入獄,那樣太悲劇了。所以他善意的修改成:覺新和翠環走到了一起,覺民和琴也有情人終成眷屬,算是迎合了中國人的大團圓結局。《秋》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他的命運,做人不能沒有個性和原則,按自己的想法去活,外在的阻力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強大,最重要一點是,你只有先自救,別人才可能救你。就像《國際歌》裡所唱的“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

巴金的春讀後感800字篇6

最終讀完了《家》的最終一頁,心中澎湃的浪花卻沒有平息。它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帶給了我歡笑,悲傷,氣憤,和失望……

?家》描述的是一個封建的大家庭的悲歡離合。在這樣的家庭中,有著不可避免的明爭暗鬥,糾紛,不公與壓迫。但又因為身處於新文化運動的開始時期,卻也有令人感到驚奇的反抗。

在封建社會的殘酷迫使下,一群年輕可愛的生命受苦,煎熬,甚至是失去生命,因而故事中帶著血和淚,帶著控告與悲憤的呼聲。把鬥爭的劍刺向了極度腐朽的封建社會以及害人的封建禮教,並暗示它走向滅亡道路。

我覺得書中最有魅力的東西就是矛盾。主人公中覺慧一群象徵著一端,覺新連同老太爺一群象徵著另一端。關於覺慧的個性,第三回就已經明顯了——幼稚、叛逆、熱情。剛在督軍暑懷著滿腔活力抒發了多時積累下的憤慨,卻又在家裡和老太爺吵上了一通。

於是,覺新的話語在旁邊構成了鮮明的比較:“其實爺爺跟你說什麼話,你只要不聲不響地聽著,讓他一個人去說,等他話說夠了,氣平了,你答應幾個‘是’就走出去不是更簡單嗎?”好一次矛盾,好一次思想的撞擊。

說到覺新,便讓我想到了梅:在覺新明白自我的訂婚日後,“他絕望地痛哭,他關上門,他用鋪蓋矇住頭痛苦。他順從了父親的意志,沒有怨言。可是在心裡他卻為著自我痛哭,為著他所愛的少女痛哭。”在父親告訴他要去西蜀實業公司,在他面臨著一生的夢想被強制剝奪之時,“一個念頭在他的腦子裡打轉:‘一切都完了。’他的心裡藏著不少的話,可是他一句也不說。”又是矛盾,又是思想的撞擊。

巴金的春讀後感800字篇7

巴金的《春》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是《家》延伸,讀了些《春》。讀完這本書,書中的很多情節一直在我的腦海裡,書中的人物更是深入我心。讀完這本《春》那些原來沒有表達出來的一種抑鬱的感覺又重新湧上了心頭,一種不平、一種壓抑、一種心痛。

很是喜歡淑華,這個看得很開的三小姐,她沒有淑英的心裡焦慮,沒有淑貞的膽小怯懦。她很少為覺新的遭遇而感到痛心,很少去站在淑英、淑貞的立場切身體會她們的無奈。開朗活潑的淑華每天在這個壓抑的高家公館裡享受自己作為小姐的難得的一點快活,會把克定夫婦的爭吵當作熱鬧看。也許淑華是沒有琴那種改變時代的抱負,也許是淑華沒有淑英那不服命運的反抗,也許是淑華沒有淑貞對於爸媽不和的懼怕。在那個女子不能拋頭漏面的年代,淑華的優良的心理素質給她帶來的是相對滿足的生活。

每個人的性格都是被他的生活環境和人生經歷所決定的。當覺民要帶那群小姐們出去見見世面的時候,淑英對於父親的懼怕、淑貞對於沒有和好父母的擔憂,只有淑華自己主動向覺民提出內心的渴望,我不要緊的,媽不會阻撓我的。淑華這句話說出來是挺讓淑英淑貞嫉妒甚至有點不顧他人的感受,但同時也是這句話道出了淑華和高公館裡公子小姐們的不同。淑華不是淑英,沒有那個把自己往火坑裡推的父親;淑華不是淑貞,要求裹足底母親,沒有整天吵架大鬧的爹孃。淑華有的是橫豎不會干預她很多但同時自己認命的周氏作為母親,有覺新這樣會承擔的作為哥哥,有覺民的逃婚作為借鑑,有覺慧的出逃作為榜樣。在高公館裡,除了覺民覺慧,淑華是這一代裡最敢於追求自我的,但同時由於缺少對於社會的深入認識和對周圍人的體貼感受,淑華對於這個家這個社會沒有那麼多的失望。淑華不是高公館最自由的也不是最有思考能力的一個,但她肯定是最幸福的。

覺新也許是大家最同情的一個吧。大哥到處敷衍,見人就敷衍,敷衍了一輩子,仍然落得這樣的結局。想要照著家庭給安排的路線走下去的覺新就這麼敷衍著,為了敷衍高老太爺,覺新放棄了深愛的梅娶了那個之前從來沒有見過的鈺,當對生活逆來順受的覺新漸漸的和那個自己並不熟悉的姑娘發展出感情,摩擦出愛情的火花並經營起自己溫馨幸福的小家的時候,又是封建禮儀破滅了他的希望鈺和梅這兩個平生最愛的兩個女子的離去有把他扔進絕望的深淵;和乖巧的兒子海臣相依為命也許是覺新那僅有二十多歲生命的最終結局,但是上天不甘啊,他不甘願讓這麼一個悲劇的人就那麼平靜的度過下半生。腦膜炎,現在聽起來還有點讓人心有餘悸的字眼,就那麼突如其來的降臨到覺新那討人喜歡的小兒的身上。

看著唯一的寄託就那麼痛苦著,一向敷衍的覺新不再有那麼多的顧慮,親自去請了西醫,當我還在為覺新能夠不顧高公館最有威望的三爸反對去找那內箔的西醫而有些許欣慰的時候,隨著覺民的回家,這個不幸的訊息洩漏了出來。海臣對琴、淑英姊妹們的親熱一幕幕浮現在眼前,海臣一直不同於覺人覺英的調皮,他會聽爸爸的話放棄再玩一會的渴望,快快睡去;他會立即離開會講故事的琴,當爸爸告訴他琴的離去的時候;他會在病痛中忍住哭聲,只是因為覺新的不讓。我不敢想象這樣的孩子如果不夭折會變成什麼樣子,象父親一樣向家庭向社會妥協的懦夫?象覺英一樣的對打罵麻木的紈絝?很難想象他能夠同覺慧一樣激烈的對抗這個令人極度不滿的社會。上天對於覺新就是這麼的殘忍,覺新比誰都更懂事,他接受可以給家族幫助的政治婚姻,他接受妻子在外面艱苦的生孩子的迷信,他接受海臣被庸醫耽誤的死亡常常感傷的覺新總是被命運傷感。從前不曾擁有的事務在失去後總會使人感到悲傷,沒有人能夠做到就當從來沒有擁有過。

巴金的春讀後感800字篇8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可以說是一首優美的抒情詩,是一幅美麗的風景畫,是一曲動人的春之讚歌。

學習這篇詩意盎然的抒情散文,可以從五個方面入手。

把握一條線索。全文圍繞一個“春”字,寫了盼春、繪春、贊春三個部分,字裡行間淋漓盡致地流淌著作者對春天的無比熱愛和熱情讚頌的深沉感情。

學習兩種筆法。一是粗筆勾勒法。作者用粗筆先為我們勾勒了春景的輪廓:春回大地,春山朗朗,春水渙渙,春日融融。二是工筆細描法。作者用他那細緻的筆觸濃墨重彩地為我們描繪了富有特色的春景:草在報春,花在爭春,風在唱春,雨在潤春,人在迎春。

領會三種意象。頌春時用三個比喻,把春天比作“新生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分佈排列,先後有序,不落俗套,形象地點明瞭春天的成長程序。富有表現力的意象,蘊藉深厚,耐人尋味。

研究四種安排。寫春草,從正面和側面兩個角度入手;寫春花,從樹上、花下和遍地三個層次入手;寫春風,從觸覺、嗅覺、聽覺三個角度入手;寫春雨,從形、狀、景三個角度入手。同為寫景,四種安排,匠心獨運,不落窠臼。

欣賞五幅圖畫。春草圖,春草勃發,惹人愛;春花圖,爭芳吐豔,逗人喜;春風圖,賞心悅目,使人歡;春雨圖,和平安靜,喚詩情;迎春圖,積極向上,激人志。

嘗試運用以上五種趣味數字閱讀《春》,你定會收穫匪淺。

標籤:讀後感 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