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巴金卷讀後感7篇

讀後感是常見的一種文體,書籍帶我們走進無窮無盡的豐富世界,通過寫讀後感我們可以記錄下自己讀書的感受,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巴金卷讀後感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巴金卷讀後感7篇

巴金卷讀後感篇1

家,是靈魂棲息的港口,是心靈停泊的港灣。它在我們生活中是十分熟悉的,也是分親切溫暖和睦的。然而在巴金小說《家》中高覺新一家卻是每天都在明爭暗鬥,是為了爭奪那點家產,正面以笑臉對著家人,轉身卻是在暗地裡說對方的閒話……這樣的家,還是家嗎?

在巴金的《家》中,大概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是逆來順受的孝順子弟,一種是思想前衛反抗封建的子弟。就拿“覺新”來說,他就是那些逆來順受孝順子弟,他“父親”自作主張讓他和現在的“大嫂”結婚,他心中雖不願意,因為他愛的是“梅”表妹,但他不敢為自己的愛情去爭取,只是惟命是從,結果最終還是和自己所愛的人分開了。思想前衛反抗封建的莫過於“覺慧”,他積極參加學生會,參加遊行,敢於表現對現實社會的嚴重不滿,敢於做出反抗。即使他爺爺不許他外出,他也並沒有就此放棄了學生會的工作,而是在家看書讀報,瞭解當天的時事新聞,通過不同的方式來反抗封建社會的統治,宣洩自己心中的不滿。再看看今天,家家戶戶和和睦睦,極少存在家庭的明爭暗鬥,都是民主制度,家和萬事興,有什麼事情說出來和家人合夥商量解決,小孩子也有發言權,有時還能提出一些家長不能相處的解決方法,並不是一味的不分對錯的唯命是從;和那封建社會的那種“我是長輩,我說了算”的封建專制家長,逆來順受的孝順子弟,鉤心鬥角、互相傾軋、損人利己、口是心非的男男女女截然不同。

巴金卷讀後感篇2

2005年10月17日19時06分,中國一代文學巨匠巴金在上海去世。出生在官僚地主家庭的他,並沒有被封建腐朽思想所侵蝕,“五四運動後,他受到新思潮的影響,積極參加反封建運動。19歲那年他離家出走,到外地求學,27歲那年他赴法留學,在這期間,他發表了他的處女作《滅亡》,這部短篇小說主要寫了一群青年反對軍閥專制統治所進行的種種革命活動,主人公是一個極富正義感又有著獻身精神的悲劇人物,巴金將他塑造為一名悲劇英雄。他的抗爭精神,他撕心裂肺的呼叫,讓當時的文壇為之一振,這篇小說終於讓讀者看到自己的英雄,儘管在黑夜絕望呼叫的英雄。

1931年後,巴金的創作進入了高峰時期,4月他發表了長篇小說《家》,隨後發表《愛情三部曲》——《霧》《雨》《電》,小說《家》,隨後與《春秋》合稱激流三部曲,《家》是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一部,作品以“五四”浪潮波及到四川為背景,寫出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的腐爛潰敗歷史,小說描寫了幾對青年在愛情上的不同遭遇,以及選擇的不同生活道路,但他不是自由戀愛和反抗舊禮教的故事,他的矛頭直指向了專制主義。

抗戰爆發之新中國成立是巴金創作的又一個高峰期,此時他開始寫沒有英雄色彩的小人小事,氛圍憂鬱而悲哀,如短篇小說《廢園外》寫作者走過一個廢園,想起了幾天敵機轟炸昆明,炸死園內的一個深閨少女的故事,讓人讀起來平凡但又有著一股巨大的傷感。

巴金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創作從表現手法、表現技巧上與以後相比並不是那麼精美圓熟,但讀他的作品讓人感到一個純情的、憂鬱的年輕人,在沒有終點的苦旅中拖著苦難的身影,艱難跋涉,如雜文《龍》中描寫的是作者的一個夢境,作者在文中說,”我走進深山大澤,僅有一根手杖做護身武器,我用它劈荊棘,打豺狼,它還幫我等高山踏泥沼,我腳穿草鞋可以走過水麵而不沉沒……”文中深刻表現了作者手中握著筆與封建專制與人民的敵人鬥爭,追求豐富而充實的生命,他希望能用自己的鬥爭給世界帶來光明。

巴金的一生平凡而又曲折,在《在懷念肖珊》一文中,作者描寫了自己與妻子肖珊在__中所走過的曲折道路,全文沉浸在巨大的悲傷之中,文章開頭作者想到了六年前妻子肖珊逝世之時,首先讓人為之一痛,作者說他當時想傾吐自己的感情而又不知道如何去傾訴,執筆三四個小時而寫不出一個字,可以想象,作為一個文學巨匠表現出這樣的狀態,他該受到多大的打擊,但他併為被擊倒因為他要與這些反對派鬥爭,直至看到中國富強的那一天。 正如他在《文學生活五十年》中說到:“一九三五年,小說《家》出版後兩年,我曾經說過‘自從我執筆以來就沒有停止過對我的敵人的攻擊。我的敵人是什麼?一切舊的傳統觀念,一切阻止社會進化和人性發展的不合理的制度,一切摧殘愛的勢力,他們都是我最大的敵人。我始終守著我的營壘,並沒有做過妥協’因為這段話在“__”中受到多次批判……”然而作者絲毫動搖過自己堅定的心,他一直手握筆桿與他的敵人鬥爭著。

巴金的一身平凡而又曲折他經歷了太多的風風雨雨,他走過了無數的沼澤,但他沒有被累垮,他一直堅守著自己心中的信念:為了祖國和人民。在他的文章中也體現出來,他的文章題材廣泛,愛祖國、贊英雄、頌友誼、懷故人。他從不隱藏自己的快樂,也不掩飾自己的痛苦,他在北京舉行的第三屆作家協會會員代表大會上說:“今天出席這次大會,看到許多新生力量,許多有勇氣、有才華、有責任心、敢想、敢寫、創作力極其旺盛的,對祖國和人民充滿熱愛的青年、中年作家,......但是我心靈中仍然燃燒著希望之火,對我的社會主義祖國和我們無比善良的人民,我仍然懷著十分熱烈的愛,我要同大家一起,儘自己的職責,永遠前進。作為作家,就應當對人民、對歷史負責。我現在更加明白:一個正直的、有良心的作家,絕不是一個鼠目寸光、膽小怕事的人。”巴金就是這樣一個人,對未來充滿憧憬的人,對後輩充滿希望的人。他守護自己的信念走過了一生,直到他看到夢想成真的那一天,他便一個人默默離開了我們.

巴金卷讀後感篇3

最終讀完了《家》的最終一頁,心中澎湃的浪花卻沒有平息。它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帶給了我歡笑,悲傷,氣憤,和失望……

?家》描述的是一個封建的大家庭的悲歡離合。在這樣的家庭中,有著不可避免的明爭暗鬥,糾紛,不公與壓迫。但又因為身處於新文化運動的開始時期,卻也有令人感到驚奇的反抗。

在封建社會的殘酷迫使下,一群年輕可愛的生命受苦,煎熬,甚至是失去生命,因而故事中帶著血和淚,帶著控告與悲憤的呼聲。把鬥爭的劍刺向了極度腐朽的封建社會以及害人的封建禮教,並暗示它走向滅亡道路。

我覺得書中最有魅力的東西就是矛盾。主人公中覺慧一群象徵著一端,覺新連同老太爺一群象徵著另一端。關於覺慧的個性,第三回就已經明顯了——幼稚、叛逆、熱情。剛在督軍暑懷著滿腔活力抒發了多時積累下的憤慨,卻又在家裡和老太爺吵上了一通。

於是,覺新的話語在旁邊構成了鮮明的比較:“其實爺爺跟你說什麼話,你只要不聲不響地聽著,讓他一個人去說,等他話說夠了,氣平了,你答應幾個‘是’就走出去不是更簡單嗎?”好一次矛盾,好一次思想的撞擊。

說到覺新,便讓我想到了梅:在覺新明白自我的訂婚日後,“他絕望地痛哭,他關上門,他用鋪蓋矇住頭痛苦。他順從了父親的意志,沒有怨言。可是在心裡他卻為著自我痛哭,為著他所愛的少女痛哭。”在父親告訴他要去西蜀實業公司,在他面臨著一生的夢想被強制剝奪之時,“一個念頭在他的腦子裡打轉:‘一切都完了。’他的心裡藏著不少的話,可是他一句也不說。”又是矛盾,又是思想的撞擊。

巴金卷讀後感篇4

讀過巴金的《家》之後,雖然對那個年代的事不是很多的瞭解,但是可以看懂,而且書中有一個特別顯著的氣息:到處閃耀著青春的色彩。這種單純而自然的環境就是作者本人所寫的那樣:“永生在青春的原野”,“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源泉。”

巴金老先生筆下的《家》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而《家》的那些子弟們正代表了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例如:高家中專橫、衰老、腐朽的最高統治者高老太爺。他代表的正是中腐、貪婪的官員。那些官員仗著自己的官職,隨意支配人,在無形中,人們對他產生了怨恨,對他也產生了無形的威脅。

還有像狡猾貪婪的四老爺克安的貪官,他們運用自己的小聰明,毫無顧忌地從公家手中“榨錢”,行x受x是樣樣不缺。社會中也有像腐化墮落的敗家子五老爺克定的青少年,他們整日沉迷於網路的虛擬世界,他們由於承受不了社會各方面的壓力自甘墮落。儘管有如此之多的“烏雲”,但它永遠遮擋不住“太陽”的光輝。

總之,《家》這部作品從思想內容上,對摧殘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禮教和封建制度進行了憤怒的控訴,對那些在封建禮教的重壓下受苦、掙扎最後作了犧牲品的人們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對那些為爭取自由的生活而奮鬥的人們進行了大力的歌頌。

這個社會永遠都是在進步的,並不會因為有什麼不進步的羈絆而停止,而且它也不能夠停止;沒有什麼可以阻擋得了時代的潮流。

在走過的途中,它會噴發出應由的水花,這就會形成一股股奔騰的不息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勢,向著唯一的海流去。

巴金卷讀後感篇5

?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動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覺醒忽然封建勢力的沒落,是文學史上的里程碑。

覺新是這部小說裡塑造得最成功的一個人物。由於他處在長房長孫的位置,因此,為維護這個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處,他凡事都採取不抵抗主義。他與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戀情,但是在這個封建大家庭裡,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們作主的。他的父親為他做了親,他沒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親為他安排的一切。雖然他的內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說一個不字。而後他與妻子瑞鈺成了親。祖父死後,陳姨太以血光之災為由,不許瑞鈺在家生孩子,叫覺新送她到城外去。這事對覺新來說猶如晴天霹靂,但他還是接受了,結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為他,鬱鬱寡歡而死。然而對於這一切悲劇的發生,他無力反抗,甘願繼續痛苦地過著舊式的生活。

小說中的另一個典型角色覺慧,覺新的弟弟,卻有著與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小說典型地塑造了覺慧這個大膽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他積極參加了學生聯合會組織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動,猛烈抨擊封建家庭。在婚姻問題上,他敢於衝破封建等級觀念,毅然和丫頭鳴鳳相愛。對於長輩們裝神弄鬼等迷信行為,他也敢於大膽反抗。最後,他義無返顧地走出了家庭。

?家》還重點描寫了幾個有著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鳴鳳和瑞珏。這三個女子雖然性格不同梅悒鬱,瑞珏賢慧,鳴鳳善良卻柔中有剛;她們的社會地位也不同,但她們的悲劇結局卻是相同的。作品通過對這幾位女子悲劇遭際的描寫,進一步控訴了封建禮教以及封建道德對弱小、無辜、善良的人們的迫害,強化了全書主旨。

?家》是一部充分體現了巴金創作成就和風格的優秀作品,它充分顯示出了巴金在現代文學小說創作領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巴金卷讀後感篇6

“有你在,燈亮著”,巴金先生的去世讓每一名讀者感到遺憾和悲傷。

我並非是個熱愛看書的人,最初的相識也只不過是教材書中載選巴金先生的幾篇節選,還記得為《雷雨》在老師的課堂上演繹,在《愛爾克的燈光》中體味封建社會下帶給我們的啟發,稱不上巴金先生的忠實讀者,唯一接觸完整的一本書《家》。

不久前,我又拿出了《家》,細細回味了一遍。

?家》這部小說是從我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的一個大家庭中說起的,講述了那一代人對自由,對愛情,對創新中國的夢想的追求和努力,和他們三兄弟做出的不同決定,是堅持還是放棄,是愛還是恨,是走還是留以及這些決定帶來的不同後果,越是讀到後面,情節越是起伏不定,內心越是激動不已。《家》中塑造了一個封建壓制極其嚴重的大戶人家,在這個家中有著不同性格,不同命運的人物。覺新無疑是這個時代大部分人的影子,他是一種悲劇,曾經深愛著梅,但讓他的父親用佔闔的方式決定了他的命運,娶了瑞珏。他愛他的妻子,但世俗的思想害了他,聽從別人的鬼話,將待產的妻子送到城郊,以至他的妻難產而死。他含淚忍受一切不義行為,不敢吭一聲,他活著,只為敷衍,豪無主見,這也正是舊中國的悲哀。然而丫頭鳴鳳對覺慧的不渝也是一個悲哀,這個悲哀是這個社會造成的,但麻木的人們不以為然,在他們心中丫頭擁有的權利不同於他們,他們是物品,可以當作人情相送。而覺民則不同,當他得知與馮家小姐定親時,為了自己的夢想毅然選擇離家,最終他在這個家庭中是最早取得小小勝利的人。

讀完了《家》,我的心潮澎湃,不知是為了覺民,覺慧的勝利而歡;還是為了琴,鳴鳳的大膽而喜;或者是為了瑞珏,梅的遭遇而泣;再不然,就是高老太爺的專制受到了打擊而歌……總之,五味瓶打翻的味道,難以用言語闡述。

?家》中描述了封建社會各個階層的生活,《家》中讓每有一位讀者熱情,衝動和幼稚,《家》中讓我們看到了青春給予我們勇於改革和創新的動力,不管碰到什麼坎坷和挫折,都要堅定信念衝下去,千萬別想覺新那樣一生充滿遺憾和內疚。

巴金卷讀後感篇7

很久之前就看過巴金先生寫的激流三部曲中的《家》,最近又再看了一遍,更加感受到巴金先生不愧是位偉大的作家。

?家》是巴金先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最具永恆的藝術價值。改作品以五四運動後二十年代初期四川成都地區為背景,描寫了在新的革命時期的一個封建家庭走向崩潰,無情地揭露了封建地主階級的腐朽墮落和封建禮教的虛偽殘酷。

?家》對人物的描寫十分詳細,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塑造了許多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其中最讓我感到悲傷和憤怒的人物是——鳴鳳。鳴鳳是高家的一個丫鬟,不幸的她被選去要做馮老太爺的姨太太,鳴鳳才十七歲,而馮太爺一起六十歲了,這麼多麼可惡的事情…鳴鳳與高覺慧之間也有一段愛情,兩人的關係無人知道,因為一個是丫鬟,一個是少爺,兩人身份懸殊。鳴鳳在她將要永遠與覺慧分別的前夜,去屋裡找他,鳴鳳可憐的樣子讓人感到難過,但覺慧並不知道她的事情,只在一味的說他好忙,說過兩天再找鳴鳳談話。最後,覺慧吻一下明發,這是覺慧第一次吻她也是最後一次。然後鳴鳳便跑走,跳湖自盡了。

作品還寫出了其他人物的一些悲劇,這些悲劇都是揭露封建統治的罪惡。同時也讓年青人推翻舊制度,看到新社會新生活的希望。

標籤:讀後感 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