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調研考察的心得體會8篇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一定都遇到過寫心得的情況,能夠引起讀者深思的心得是值得我們反覆閱讀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調研考察的心得體會8篇,供大家參考。

調研考察的心得體會8篇

調研考察的心得體會篇1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吉林考察時指出:“要嚴格把好選人用人政治關、廉潔關、能力關,加強對敢擔當、善作為幹部的激勵保護”。

吉林省集安市委組織部緊緊圍繞抓實抓好乾部隊伍建設這一主線,以“紅色雁陣”工程為載體,重點突出“甄別、儲備、發現、保護”四個步驟,唱好精準選育、優化提升的四方戰歌,堅決扛起幹部隊伍高速度高質量發展的組織擔當。

歌“東嶽雲峰起”,嚴把政治首關,把政治標準和政治素質作為甄別考察考核幹部的第一標準

政治素質是黨員幹部的核心素養,是幹部考察考核的首要內容。集安市堅持把政治標準貫穿幹部選任全過程,改進政治忠誠、政治定力、政治擔當、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的甄別考量方式,探索建立幹部政治素質檔案,對幹部政治表現進行反向測評,把嚴幹部隊伍“入口關”。以推進事業發展為鮮明導向,注重在脫貧攻堅、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務、重大考驗會考察識別幹部,多側面多渠道多角度瞭解領導幹部工作,切實將敢擔當、善作為的幹部用起來。目前,在開展的“示範引領 爭當先鋒”活動中,組建由黨員幹部、中青年幹部230人組成的防疫志願服務隊,選派3批次80名幹部到集通高速路口等3個卡點24小時不間斷對來集車輛司乘人員進行體溫檢測,全面甄別考察了幹部在急難險重時刻的政治素養。

歌“南星變大火”,提高統籌謀劃,把“育、訓、備機制”作為儲備量優質足幹部的第一導向

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服務幹部健康成長是幹部教育培訓的永恆使命。集安市結合實際研究制定《2020-2022年集安市幹部教育培訓規劃》,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治理、營商環境等內容,開展幹部教育“雲端課堂”,開闢微直播、微書房、微講堂、疫情防控等專欄;依託集安幹教微課堂,舉辦線上版“名師講堂”;依託“集安黨建”app、領導幹部網路學苑平臺,打造線上學習“掌上課堂”;同時開展“自主課堂”自行組織學習專題培訓課程,確保教育培訓成果全覆蓋。著眼乾部隊伍建設和換屆需要,研究制定優秀年輕幹部長遠規劃,健全年輕幹部發現、培養、鍛鍊、管理、選拔機制。持續推進“七個一線”鍛鍊工程,全方位、多渠道培養鍛鍊幹部,增強年輕幹部服務中心、服務大局本領。開展優秀年輕幹部調研,精準掌握年輕幹部特別是“三方面”幹部情況,及時調整優秀年輕幹部資訊庫,確保培養上有方向、使用上有梯隊、選擇上有空間。目前,“名師講堂”“線上直播授課”相關做法,被人民網、新長征、吉林日報等近20餘家媒體進行宣傳報道。先後有296名優秀中青年幹部參與疫情防控、脫貧攻堅、人口普查、文明城市建立等重點工作,全面提升了幹部隊伍的綜合素質。

歌“西海栽若木”,注重功能實績,把“選、樹、用機制”作為發現舉薦識別幹部的第一支撐

“為政只要、惟在得人”“育才造土、為國之本”,把好乾部選出來、樹起來、用上來,實現治國理政目標,是我們黨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集安市通過深入實施“五考七法”工作法,在考準考實幹部政治素養這一基礎上,結合鄉鎮、街道機構改革,由部領導牽頭,深入各鄉鎮(街道)開展蹲點調研,切實掌握幹部隊伍情況。嚴格按照新時期好乾部標準,為充分用好乾部資源,統籌考慮性格氣質、經歷專長、年齡結構等因素,通盤考慮女幹部、少數民族幹部、黨外幹部的選拔任用,不斷完善幹部學歷、經歷、年齡等結構,充分調動各年齡段、各層面幹部的積極性。截止目前,調整幹部2批次108人,40歲及以下幹部和女少非幹部比例進一步提升,隊伍結構和功能進一步優化。

歌“北極嚴氣升”,加強日常管理,把“嚴、管、愛機制”作為保護關愛激勵幹部的第一要素

對黨員幹部的愛護和激勵,必須以嚴明黨的紀律為基礎,不斷加強對黨員領導幹部的日常管理監督,讓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集安市深入貫徹執行《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及《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監督檢查和責任追究辦法》,嚴格落實提醒函詢問詢誡勉制度,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咬耳扯袖、紅臉出汗,嚴格執行領導幹部出國(境)管理監督等制度,切實做到抓在日常、嚴在經常。深入推進組工幹部聯絡鄉科級領導班子制度,全面加強對鄉局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日常考核瞭解,建立分類考核、綜合評價機制,著力構建多維評價、高效綜合、直觀簡便的幹部考核工作制度體系,切實解決干與不幹、幹多幹少、幹好幹壞一個樣的問題。在領導班子年度考核中,實施差異化考核,通過縱向同往年比,橫向同其他縣區部門比,使考核結果更加科學精準。對在急難險重任務中表現突出、業績顯著的幹部,全市統籌評優名額,不受部門比例限制,優先評優評先。目前,對66名幹部進行了公示公告和調任公示,對9名領導幹部進行了經濟責任審計,及時向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門登記報備、變更報備106人,幹部隊伍的作風建設和凝聚力得到進一步強化。

調研考察的心得體會篇2

40餘年矢志不渝的為民情懷,20多年一以貫之的扶貧理念,映射出的,是習近平總書記的赤子之心。曾經被西海固的極端貧困所震撼,對寧夏的貧困群眾念茲在茲,20多年間,習近平4次踏入這片土地。

“要完善移民搬遷扶持政策,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簡單的字裡行間折射出了習近平總書記質樸的為民情懷。什麼是為民情懷?在筆者看來,就是總書記這樣幾十年如一日始終唸的是群眾疾苦,謀的是群眾利益。各級各地黨員幹部就是要從總書記“這番話”裡悟透為民情懷。

悟透為民情懷就是要提高自我認識。黨員幹部不管職務如何升遷,都要始終清醒認識自己,記住“人民養育了我一輩子,任何時候都不能忘本”。不管在什麼崗位都要始終正確認識權力,要知道“權力來自百姓,只能服務於百姓,而不能以此謀取私利”。只有對人民常懷感恩之心,對權力常懷敬畏之心,才會真正懂得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才會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到為民服務中去。那些為官不為、為官亂為者,從思想根源上剖析,正在於替自己想得太多、為群眾想得太少,把權力看得太重、把責任看得太輕,最終失足深淵。

悟透為民情懷就是要走進田間地頭。“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只有一心為民,去掉高高在上的“官架子”、擼起袖子俯下身子放開手腳,心態向上,姿態向下,把工作由安逸的辦公室轉向群眾家中,走進群眾深耕的田間地頭,與他們同耕織、同勞作,讓群眾瞭解工作的同時,聽見群眾真實的心聲、疾苦和所期所盼,使基層工作有的放矢做得更加紮實。只有深入田間地頭才能不斷夯實群眾基礎,因為“誠心才有誠心幫”“真情才有真情報”,這樣我們在發展道路上才會得到人民群眾更多的支援。

悟透為民情懷就是要把群眾當親人。“善治必達情,達情必近人。”黨員幹部應該始終把群眾當親人,胸膛裡要永遠跳動著一顆“勿忘人民”的公僕之心,流動著為民辦實事的熱血,滿懷著為民謀幸福的熱情。要深知只有親民、愛民、為民,才能於無形中拉近幹部群眾的距離,深化幹群魚水情。只有把群眾當親人才能真正走近群眾,零距離服務群眾,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交流,把自己擺在群眾中換位思考。這樣,群眾才能切身感受到黨員幹部這個“服務員”傳遞的溫暖,才會把你當自己人,向你“掏心窩子”。

無論時代怎樣變遷,黨員幹部的為民情懷不能變。各地各級黨員幹部要始終堅持“心貼心、實打實”對群眾負責到底,要以堅不可摧的恆心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真正提升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贏得民心所向,凝聚新時代幹群關係“正能量”,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全面向好發展。

調研考察的心得體會篇3

5月11日,在山西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大同市雲州區西坪鎮坊城新村,同村民坐在炕沿上拉家常。

“炕”是承載中國北方群眾衣食住行的生活原件。從東北到關中,在城市以外,土炕用它的厚實與炙熱散漫著鄉村的煙火。

從同群眾一起坐在炕上“嘮嗑”的鏡頭裡讀懂總書記的人民情懷。黨的十八大以來,炕頭話家常、問冷暖,成為習近平總書記訪貧問苦、解鎖問題的一把“鑰匙”。在山西岢嵐縣趙家窪村特困戶劉福有家,習近平總書記坐在炕沿上,招呼老兩口在自己身旁坐下,對他們說,“來,咱們拉拉話。”從種地、旱情到打工,習近平都細緻詢問,關切一家人最重要的生計。同群眾一起坐在炕上“嘮嗑”的鏡頭,還出現在內蒙古困難林業職工郭永財家、寧夏楊嶺村村民馬克俊家、甘肅元古堆村馬崗家……在“嘮嗑”的點滴細節裡,習近平總書記把黨中央的牽掛送到了鄉親們心裡,把群眾的困難和訴求記在了自己心裡,把“炕”上嘮的大事小事轉化為了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

從親自摸一摸、看一看鄉親們的炕頭裡讀懂總書記的人民情懷。2017年,在河北張北縣小二臺鎮的貧困村德勝村裡,看到群眾徐萬家燒的炕,習近平總書記特意用手摸了摸,試試暖不暖。在新疆疏附縣托克扎克鎮阿亞格曼幹村村民阿卜都克尤木·肉孜家,習近平總書記走進他們住的抗震安居富民房,俯身摸了摸起居室炕上的地毯,特地問了一句,家裡的炕熱不熱。總書記用親自摸一摸、看一看鄉親們的炕頭來感知群眾生活的冷暖。從2013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在甘肅、內蒙古、陝西、江西、河北、四川、北京、雲南等地調研,深入到群眾當中,拉家常、問冷暖,聽民聲、解民意,身體力行地踐行著以人民為中心、始終心繫人民的思想,從一舉一動、一問一答中更能深深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濃濃的人民情懷。

從炕上那最通俗、最樸實的群眾語言裡讀懂總書記的人民情懷。2012年,習近平在河北省阜平縣看望慰問困難群眾,村民問:“會不會盤腿?”習近平總書記笑著說:“我會,試試嘛,盤腿是沒問題。”“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心裡裝著人民,才會走到人民中間;對人民有感情,才會說人民說的話,做人民想做的事。習近平總書記常用、善用“群眾語言”,在每一次的考察中,都會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話。習近平總書記用最通俗、最樸實、最真實的語言與群眾交流,看似平實簡單,實則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親民愛民之情。

一方炕頭,散發著感動人心的溫暖,映照出習近平總書記一以貫之的為民情懷。

調研考察的心得體會篇4

隨著抗擊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的戰鬥進入總攻階段,復工復產也提上日程。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調研指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要抓好在建專案復工和新專案復工,要積極推動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但是復工復產也對疫情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戰疫之下,吹響復工復產的號角,築牢復工復產的安全屏障,值得我們的重視和思考,莫讓疫情防控所付出的心血付之東流。

黨員幹部要為復工復產盡心盡力。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黨員要衝鋒在隊伍的最前沿,要結合當地政府復工復產的優惠扶持政策,針對不同型別的企業開展專項工作,用實際行動消除企業的後顧之憂。黨員要全身心地投入復工復產大浪潮中,點燃企業復工復產的激情,鼓足幹勁,千萬百計為企業謀出路、找方法。黨員要披荊斬棘,破除復工復產雙壁障,加大對企業環境整體消毒環境的監督力度,破除疫情壁障;全力保障水電網的通暢,積極拓寬銷售途徑,破除運營壁障。在疫情防控期間切實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工作,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以恢復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全面紮實推進企業平穩有序復工復產。

復工企業要把防控工作做實做細。對於復工企業而言,返崗人員的健康是企業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相應的措施需要落到實處、落到細處,切實做到五個一。一報健康狀況,返工前收集員工近期健康狀況、疫情發生地居住史或者員工動向,返工後每天瞭解其健康狀況,並建立相應的健康檢查制度;一測體溫,在入口處使用快速紅外體溫探測儀,對於所有進入企業的人員開展體溫檢測,對於發熱症狀的員工,依情況對其採取措施;一設隔離觀察室,要求員工自我隔離或者在企業隔離場所觀察14天,嚴格每天進行體溫檢測;一次健康教育,企業要積極宣傳衛生防疫的相關知識,教育員工搞好個人衛生,養成勤洗手、戴口罩等良好習慣,提高員工預防疾病的意識;一強化人文關懷,高度關注被隔離人的思想動態,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做到隔離不隔愛。

返崗人員要將防護意識入心入腦。復工必然會導致大範圍的人員流動,返崗人員更要繃緊健康防護的弦。返崗人員要儘量做到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儘量步行、騎車或者私家車出行,工作場所全程佩戴口罩,進入會議室之前先洗手消毒,開會人員間隔一米以上,食堂進餐時要避免生食和熟食混合使用,日常生活中要採用七步洗手法進行手部清潔……每一個小小的細節,都是在守護著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是在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整個社會負責。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依舊嚴峻,復工復產更要緊緊配合疫情防控的整體部署,做到平穩有序推進,做到輕重緩急兼顧,唯有此,戰疫之下,才能吹響吹亮復工復產的號角,為抗疫不斷充實後勤保障,早日迎來抗疫勝利!

調研考察的心得體會篇5

5月11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山西的大同雲岡石窟,調研文化傳承和交流。習近平總書記將歷史文化遺產作為考察的一項重要內容,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的情懷和國家對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視和保護,凸顯了國家對中華文化發展的長遠謀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只有保護和傳承好中華文化的每一個“構件”,才能守護好華夏之光,保護好文化之魂,更好地彰顯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傳承文化的歷史之“脈”,要講好鮮活生動的好故事。傳承文化的歷史之“脈”是源與流的關係,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做好傳承人就要會講好故事,不但要有“主動說”的姿態,更要有“貼近說”的智慧。“之乎者也”誠然是聖人之言,閃耀著古人的智慧,但對於群眾而言,難免晦澀難懂、苦於理解,文化歷史這本“書”不可避免地被“束之高閣”。對此,不妨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好聲音”讓文物開口說話,讓傳統文化的“原生態”在繪聲繪色的講述中更加鮮活精彩,在群眾的口口相傳中,讓文化故事走進街頭街尾、尋常巷陌,“飛入尋常百姓家”。

守護文化的精神之“礦”,要譜寫融合推動的新篇章。歷史文化遺產不僅僅是一座座藝術寶庫,更是一座座精神富礦,如何守護好這些富礦,要做好融合推動的新篇章。一方面,要創新用好精神的物質載體,用好“兩微一端”,通過多媒介、新媒體傳播文化精神的正能量,讓文化精神在形與神的融合統一中得以發揚光大;另一方面,要對文化精神體系不斷地完善和更新,融入時代賦予的新內涵、新思維,融入人民的創造精神,讓文化精神更具時代特徵和人文價值,在與時俱進中更加豐富,擁有可持續的生命力。

開啟文化的發展之“路”,要涵養積水成淵的大胸懷。文化的發展之“路”,不能走入過度消費的誤區,不能一味地迎合經濟利益,將其不斷地兌換成經濟價值,而不著眼於文化更長遠的發展。長此以往,過度的商業化勢必消解文化本身的價值,令文化發展涸澤式微,形成惡性迴圈。“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開啟文化的發展之路,需要微視野,還需要大胸懷,要把“文化筐”裡的壞果細緻挑出,以免腐壞物質產生滲透影響;還要積極廣泛地同世界各國進行文化交流,學習借鑑世界的優秀文明成果,進一步增強文化的軟實力,促進文化的大繁榮。

大同雲岡石窟從過去的荒涼山區到如今的美麗景區,這背後離不開雲岡人十幾年來的傳承、保護和發展。鑑往知來,守護華夏之光,保護文化之魂,我們當盡己所能地傳承文化的歷史之“脈”,守護文化的精神之“礦”,開啟文化的發展之“路”,讓文化的“遠方”更精彩。

調研考察的心得體會篇6

在山西省大同市雲州區有機黃花標準化種植基地,小小的黃花,在風中搖曳著,大片大片,望不到邊的黃澄澄,也有著望不到邊的希望與夢想。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到山西考察,走進這片黃花地,看到這裡的生機勃勃,高興地指出,黃花也能做成大產業,有著很好的發展前景。要保護好、發展好這個產業,讓黃花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搖錢草”。

黃花菜有個美麗的名字,叫做“忘憂草”,就像它的名字一樣,那裡的貧困人民脫貧致富,忘掉憂愁,過上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

黃花搖擺,搖出百姓新希望。富鋅富硒的火山土,孕育出五瓣七蕊的“大同黃花”,這是大自然的饋贈,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希望。但願蒼生俱溫飽,不辭辛苦出山林。一聲扶貧號角吹響,如何發展黃花產業,帶動老百姓發家致富是雲州黨員幹部心之所繫。我國幅員遼闊,各個地域特色不盡相同,脫貧要杜絕大水漫灌,講究的是精準滴灌,要滴到百姓的心坎中,徹徹底底地拔掉窮根。黨員幹部決不能隨意拍腦袋想問題,捨近求遠找方法。脫貧攻堅,就是要瞄準目標,立足資源稟賦,正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抓住地域特色,將自然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走出一條因地制宜的產業扶貧道路,做好發展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百姓的大文章。

黃花絢爛,映出百姓滿臉笑。找到出路,就要為百姓鋪好路子。貧困地區往往面臨著交通不便、技術滯後、沒有銷路等諸多困境。政策補貼就是要時時處處為百姓著想,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良策。路不通,我們就修路;水不暢,我們就通水;技術落後,我們就找人才……脫貧攻堅工作需要什麼,我們就提供什麼,絕對不能找藉口推脫,不能讓那絢麗的“黃花”枯萎,不能讓致富的道路堵塞。只有政策到位了,百姓的幸福生活才有保障;只有百姓笑了,祖國才能更加美好。

黃花飄香,“扶”出百姓好生活。產業興,則脫貧可期。小黃花,大產業。做好黃花產業,必將帶動其他產業蓬勃發展。培育農家樂、生態園,打造觀景農業,發展地方旅遊產業等一系列聯動式發展使扶貧方式多樣化、扶貧成果規模化。一陣陣黃花香味撲鼻,一片片美景讓人流連,一個接著一個的產業不斷興起,一戶又一戶的貧困人家過上幸福生活,這就是大好的前景,讓人為之振奮,為之拼搏。

隨著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節點不斷逼近,扶貧工作進入了衝鋒的時刻,我們要擼起袖子,奮勇向前,讓黃花依舊芬芳,待到“黃花”爛漫時,百姓仍在叢中笑!

調研考察的心得體會篇7

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三次離京赴地方考察調研,復工復產一直是考察的核心關鍵詞之一。從湖北強調適時啟動分割槽分級、分類分時、有條件的復工復產,到浙江強調有力有序推動復工復產提速擴面,再到陝西強調帶動上下游產業和中小企業全面復工復產,無一不為企業發展提振了信心、鼓足了幹勁、添滿了動力,同時也釋放出了要抓好復工復產這一頭等大事的強烈訊號。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組織部門作為管黨治黨的重要職能部門,必須積極動員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擼起袖子、撲下身子,投身復工復產一線,將企業扶上馬,為發展送一程。

調兵遣將,為復工復產輸血供氧。只有黨員幹部多跑腿,企業才能少操心。絕不能圖省事、怕麻煩,搞喊話式復工,表格式復產,以指手畫腳代替真抓實幹,以站在一邊說代替攜手一起幹。組織部門當充分發揮全鏈條管理黨員幹部隊伍的優勢,堅持上下聯動、部門協同,統籌全域黨員幹部資源,派出頂得上、靠得住、信得過的強兵干將,組建尖刀連衝鋒隊,配強勤務兵服務員,引導黨員幹部衝鋒衝刺、決戰決勝,為復工復產下好及時雨,為企業發展注入源源活水。

鋪路搭橋,為復工復產造血攻堅。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不同時期市場發展情況千差萬別,不同企業面臨困難迥然相異。倘若盲目一刀切,奢求一張方子治百病,到頭來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組織部門當用好有形之手,緊盯不同階段企業發展的難點痛點堵點,及時更新黨員幹部教育培訓課程,幫助黨員幹部適應新形勢,掌握更多化危為機的高招妙招實招,摸準方向、精準滴灌,以最優解為企業鋪好路、搭好橋,確保有的放矢、彈無虛發,助推企業早日重回正軌。

考察畫像,為復工復產活血化瘀。人無壓力輕飄飄,井無壓力不出油。部分黨員幹部 身在曹營心在漢,終日滿足於走馬觀花式看廠房、走商鋪,只管做過了,只求過得去,浮皮潦草、敷衍了事,以虛假忙碌矇混過關,非但沒有為企業解了難,反倒給企業添了亂。組織部門當擦亮識人慧眼,近距離考察、面對面畫像,找出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老實人,揪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老練人。正向激勵、反向懲戒雙管齊下,真正讓老實人實至名歸,讓老練人無處遁形。

調研考察的心得體會篇8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省大同市雲州區實地考察時指出:希望把黃花產業保護好、發展好,做成大產業,做成全國知名品牌,讓黃花成為鄉親們的“致富花”。一朵致富花,一條富貴路,黨員幹部要在脫貧攻堅全面收官之年再加勁,因地制宜創新扶貧新模式,開闢致富新道路,確保實現“脫貧致富一個都不能落下的”莊重承諾。

築牢戰鬥堡壘,為“致富花”運鋤耕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越到最後越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切實壓實責任,強化脫貧攻堅動力。聚焦重點難點關鍵點,全面排查梳理脫貧攻堅各項政策舉措落實情況,夯實全面收官基礎。“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基層黨組織要發揮好戰鬥堡壘作用,把強化脫貧致富帶頭人隊伍建設作為凝聚基層力量的抓手,充分發揮先進模範和典型代表的示範導向作用,著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廣泛凝聚脫貧攻堅力量,為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奠定堅實的組織基礎。

堅持精準施策,為“致富花”澆水施肥。正如不同種類的花卉對肥料的需求迥然不同,脫貧攻堅精準的核心是分析致貧原因、對症下藥。“論立於此,若射之有的也,或百步之外,或五十步之外,的必先立,然後挾弓注矢以從之。”瞄準個體,實施量身定做才是“致富花”芳香四溢的關鍵,缺技術要加強技能培訓,缺資金要做好金融幫扶,因病致貧要完善醫療救助,只有一村一村地精準施策、一戶一戶地對症下藥、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各個擊破,才能紮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各項工作。特殊時期,更需要在克服疫情影響上精準施策,針對不同區域情況完善差異化策略,充分把握復工復產有利時機,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錘鍊過硬作風,為“致富花”修枝剪葉。脫貧攻堅到了最後關頭,又遭遇疫情,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所謂“風成於上,俗化於下”,越到緊要關頭,越要從嚴從實加強黨員幹部作風建設,謹防出現懈怠情緒、鬆緊思想和麻痺心理,更要防止“掛名式”幫扶、“留影式”入戶等形式主義成為決勝脫貧攻堅路上的“絆腳石”。“世間事,作於細,重於實,成於嚴。”黨員幹部要放眼長遠,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為己任,做到“民苦我憂,民貧我愧”,切實把脫貧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上,決不做自以為領導滿意卻讓群眾失望的蠢事,確保實現高質量脫貧。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脫貧攻堅收官路上容不得鬆口氣、歇歇腳,只有撲下身子、鉚足勁頭,才能守得“致富花”映日即盛開,留得“富貴路”清氣滿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