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2年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最新範文8篇

心得體會是一種學習實踐後所寫的感受文字。是用來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感,發現工作規律,從而提高我們的工作水平。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2022年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最新範文8篇,供大家參考。

2022年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最新範文8篇

2022年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最新範文1

通過學校組織新課標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我更加了解到新的課程標準已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絡,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新的一輪以課程與教材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國小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

我認為首先就是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體轉為,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說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係;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

另一點體會是,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

我覺得把握新的課程評價標準,有一點最應值得重視,那就是: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於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上,也就是說,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當我們的學生踏入社會,社會上的人說“這個人的語文素養不錯”時,我們的評價才沒有出問題。現代社會需要怎樣的語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代社會要求一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運用現代技術搜尋,處理資訊的能力,基於這些思考,就可以發現目前的評價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也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的書寫能力,更沒有很好地去評價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實踐能力,既然現代社會需要這些能力,我們就應該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

2022年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最新範文2

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擴大學生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 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我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採取了以下幾點做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拓寬學習和運用知識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我努力實現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2、我還從整體上把握教材,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絡,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備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難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經過一番閱讀分析,我總結出二年級教材主要是以識字為主,識字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於是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來識記生字詞。在教學語文時,我注意每組教材在內容上的聯絡,從整體上先把握教材內容,然後來設計教學方案。在閱讀教學中,首先重視朗讀的指導,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利用多種形式來讀,並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質疑問難,培養他們勤思善問的習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我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採用了遊戲、唱歌、猜謎語等方式,引進課堂教學,還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社會,走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4、新課改改變了以往的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居高臨下地問,學生規規矩矩地聽,小心翼翼地學的課堂呈現狀態。當學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滿足時,才會輕鬆、愉快地投入學習,才會主動探究,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注意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臺,使教學“在師生平等的過程中進行”,將師生關係“理解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間的衝突,對權威、尊嚴的威脅”,讓學生在率真、坦誠、互尊的環境裡一起學習。這個過程使學生處於一種心理放鬆、精力集中的狀態,思維活躍,敢想敢問,敢說敢做。在佈置討論的時候我明確要求,設定一至兩個問題,讓每個學生知道這個主題,必須圍繞主題進行討論,讓他們有準備的時間。在實踐工作中,我不斷總結反思,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面貌。

5、教師不是萬能之人。作為教師應該放下架子向學生學習。使學生明白,不管是誰都要學習,不管是誰,只要會就能成為別人的老師。給學生以自信,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小組合作學習也是平等對話,老師參與學生的合作中,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說話,學會合作,增強自信。有時,那些發言不積極的學生,並非他們的思維不活躍,只是他們不擅長口頭表達而已,我們應該想方設法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激勵他們積極思維,勇於發言,避免置身於課堂學習之外的“看客”出現。從現在實施課改的課堂教學實際來看,學生的學習方式由過去那種被動接受式轉變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不僅使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知和領悟得到了落實,還讓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進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發和增強。

6、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使我們認識到“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們的視野開放了,觀念更新了,從書本延伸到書外,從學校拓展到社會,學生的閱讀範圍,也不僅限於教科書,課外書、報刊、雜誌,都是學習語言的材料。因此應該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蒐集資訊,隨時掌握最新的知識,吸取最鮮活的語言。生活是一本開放的大書,是知識的源泉。在教學中,我竭力引導學生睜開雙眼,用心感受,教導他們“兩耳多聞窗外事,一心要讀有用書”,多從生活中吸收資訊充實自己,啟發他們的想像與創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大到時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社群活動、校園生活,都要學生留心觀察,細細體味,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

本學期在語文教學中,我努力改進了課堂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順利地完成了語文教學任務,今後還要取長補短,學習新的教學經驗,努力改進教學方法,為更好地完成語文教學任務而努力奮鬥。

2022年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最新範文3

我反覆認真地閱讀了《國小語文新課標》以後,感覺受益匪淺,收穫頗豐,同時也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使自己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讀讀背背、說說寫寫。“能說會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不就是對一個人語文水平高的最好評價嗎?當前在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受教育部門的統考和評價體制的束縛,還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模式。國小語文教學較大程度上仍在“講”、“練”、“考”中兜圈子。國小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上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才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二、注重學生的閱讀背誦。

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古聖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還是具有相當的作用的。我們看到有些語文教師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閱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為講而講”,學生純粹“為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後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正如走馬觀花式的旅遊僅是“到此一遊”而已。有位教師在執教一篇遊記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採用小導遊的方式讓學生先小組合作學習,然後集體交流,抽學生輪流上臺用自己的語言向同學們介紹景點的特點。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在教學時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觀的的畫面圖,猶如身臨其境,美不勝收,接著又讓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相關資訊。整堂課內容充實,模式新穎,學生饒有興趣,也學了很多。表面上學生收穫不少,但是由於缺少了對文字的朗讀,實質的理解還是缺少相當的內涵,尚有部分學生甚至一節課中沒開過口,這顯然無助於課文的內容的解讀。

三、注重學生自悟探究。

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當然,學生的自悟探究,絕不能採取放羊式的自我領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維培養,自悟探究中要有語言訓練,自悟探究中要有創新的火花。我會有效結合“三環節生本”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四、語文生活化,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餘時間的主人。教學中要強調“精講”,使學生能在課內完成大部分作業。為此,要關注兒童的經驗和體驗,並以兒童的經驗、體驗為中介,解決語文課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與兒童生活的具體性、多樣性、獨特性的矛盾。從兒童的經驗世界出發引導兒童進入課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兒童的自我體驗為契機、引發兒童和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共鳴。既使是學生髮表了一些“異想天開”,有悖於常理的意見,也不要輕易否定。我們常常見到的是,恰恰是學生天真、幼稚毫無忌諱的“童言稚語”,表露了兒童純真的天性,閃爍著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課堂。培養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反覆歷練,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點累積起來,才會形成一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五、突出國小生在國小語文學習中的體驗性,激發學習興趣。

體驗是伴隨著積極的心理活動,尋求未知的實踐過程,是獲取直接知識,形成學習能力,喚起創造潛能的基本途徑。語文教學的體驗性是指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學習和交流的機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拓展學生自由學習、思考、體驗的時空,崇尚個性化的理解,注重體現學生認知、思維等心理的活動過程。體驗性學習應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學生不僅要用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嘴說話,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語文教材的內容十分豐富,英雄人物故事,山川秀麗風光,自然科學常識,童話寓言故事等,不僅有生動故事的感染,優美語言的欣賞,而且有人文品質的薰陶。教師要在教學中為學生設計全程體驗的程式,讓學生在體驗感知、體驗思維、體驗積累、體驗情感、體驗合作、體驗創新、體驗挑戰、體驗成功的過程中,促進知識的感知和內化,陶冶情感,開啟智慧,積累良好的現狀。學生學習的真諦在於“自悟”。語文教學的體驗性可以激發學生的內趨力,增強學生的態度、意識和觀念,發展其勇於探索、不斷進取的人格力量和價值取向等良好個性,在教學中應予以充分關注。

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語文教學的過程性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和思維方式等。學生的學習結果不一定是具體、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種見解,產生一個方案,策劃一項活動,注重在學習體驗的過程中,學習者對所學的內容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現。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應是全體學生積累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生的年齡、知識積累和個性特點,決定了其學習品質的差異性、因此,反映在學習結果上差異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學生的差異有多大,只要是積極參與了學習研究的過程,都要給以肯定和鼓勵。承認差異就是尊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體現語文教學的過程性,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邊讀邊思,領悟語言表達之精妙,獲得情感體驗之愉悅。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討論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或同桌研究,或分組討論,或自由組合交流,以期達到人人蔘與、各抒己見的目的;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時間,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並尋求解決的途徑。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裡,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2022年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最新範文4

通過學校組織新課標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我更加了解到新的課程標準已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絡,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新的一輪以課程與教材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國小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

我認為首先就是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體轉為,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說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係;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

另一點體會是,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

我覺得把握新的課程評價標準,有一點最應值得重視,那就是: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於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上,也就是說,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當我們的學生踏入社會,社會上的人說“這個人的語文素養不錯”時,我們的評價才沒有出問題。現代社會需要怎樣的語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代社會要求一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運用現代技術搜尋,處理資訊的能力,基於這些思考,就可以發現目前的評價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也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的書寫能力,更沒有很好地去評價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實踐能力,既然現代社會需要這些能力,我們就應該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

2022年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最新範文5

今年暑假學校組織教師學習《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這次的學習與以不同,以前學習時,我總是走馬燈似的看一遍,便寫下學習心得,對《新課標》的學習不夠深刻。今年,學校要求每位教師先抄一遍,然後再寫下心得體會,一萬多字的《新課標》在抄的時候的確費了一些勁,但逐字逐句的抄寫,讓我更全面、深入的瞭解了《新課標》。通過學習,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認識到國小語文,其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更是兒童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為主的教育。

一、根據各學段要求,完成教育任務。

通過學習,我發現我在教學第一階段時對學生在書寫漢字的筆順的要求上還不過關,我的學生馬上要進入中年級了,我要根據中年級的學段要求,完成語文在聽,說,讀,寫上的要求,還要把之前落下的漢字書寫要求也補上。《新課標》讓我的教學目的更加明確,也給我指明瞭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樣就不會無的放矢了。

二、提高語文教學的多樣性。

要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三、建立屬於自己的特色語文課堂。

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教材、組織教學活動、選擇教學手段、運用教學語言以及教師的儀表風度等諸種因素,凝聚之後顯示出來的課堂氛圍,這種課堂氛圍體現於教學的全過程,併為學生所品評體驗,或深或淺或長或短地吸引著學生。古人云:文如其人。可見“課如其人”的說法也合乎邏輯,正如大自然裡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個性絕對相同的教師,在語文課上顯出與眾不同的個性,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在語文的教學中,就像“維納斯”、“比薩斜塔”這種殘缺的美也會讓世人為之傾倒一樣,沒有哪一堂課可謂堪稱完美,但每位教師追求美的腳步卻不曾停止。在新課程改革的程序裡,孜孜不倦前行的教師引領著學生開闢語文的新天地,這也是每一位教師的職責

“新課標”對於我來說已不陌生,上學期教導處組織了多次學習活動,但我認為真正把它滲入教學中絕非幾次學習那麼簡單。於是利用暑假,我再次認真研讀了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學習後的感想。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擴大知識面,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以生為本,注重人文性、自主性,注重“三維”目標。而不再是原先的由老師單方面的填鴨式式教學了,我近期一直在反思為什麼本班有些學生的成績一直平平,提升的很慢,經過一段的時間的觀察發現,對於低年級而言,拼音、字詞教學是關鍵,雖然課上我都細細地去講,但是每次考試還是有很多同學寫錯,後來我經過思索調整了教學模式,對於一些字詞訓練,訂正的時候不再是老師寫在黑板上,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查書、字典等,自己去訂正,反饋下來效果比原先好了許多。共同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學的真正含義是教師教學生如何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全面參與、全程參與,興趣盎然地學習、生動活潑地發展。學生的思維狀態如何,直接影響學習的效率。我會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鮮明生動的情景,啟用學生思維的興奮點,真正使本班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學思結合,樂於參與。

通過改變新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主動的學習,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在以後的教學實踐工作中,我應不斷總結反思,並和有經驗的教師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積極探討,總結經驗。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裡,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關於新課標的學習心得體會,我只能結合自己幾年的教學實際簡單談一談,如有疏漏和不妥之處,歡迎各位老師指正。

在前幾天學校舉行的語文教師素養大賽中,多次出現了有關國小生閱讀的考題,很慚愧一個假期的碌碌無為,趁這幾天趕緊重拾起新課標,認真、細細檢視,其實無論是從提高民族的文化素養來說,還是從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來說,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都應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更加關注課外閱讀,關注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並明確規定了國小階段的課外閱讀量不少於145萬字的任務。

對於這項要求,我想,從一年級的孩子們一入校就抓起再合適不過了,借鑑二年級組去年的經驗,堅持不懈的在自己班實施也是對我這學期工作的考驗。要使孩子們保持對課外閱讀的興趣並逐漸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肯定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年齡小,注意力不夠集中,維持對某件事的熱情的時間很短,許多孩子都具有這樣的“三分鐘”特點,那麼如何培養他們積極閱讀的習慣呢,我也從各方面查閱了相關資料與方法,收穫頗多。

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幫學生選好讀物,引導學生讀優秀的課外作品。

一般地,低年級的學生應選取圖文並茂的課外讀物。圖書角的設定使我們學校的傳統,老師從學生開學那天就要為他們講解圖書角的設定目的,利用學校圖書館的優質資源介紹適合的圖書給他們看,如一些圖文並茂的兒歌、童話故事等。學完拼音後,給他們介紹帶有拼音的圖書,要求邊看圖邊讀拼音和漢字。以後學生學完課文後,還可以想學生介紹與課文有相關內容的課外書,讓學生去閱讀,並指導怎樣讀。正如在第十二冊書中魯迅先生曾經告誡我們的一樣:“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採蜜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時,選擇的內容應較廣泛,可涉及兒童生活、歷史故事、科學常識等;體裁應多樣,可以是詩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說、童話、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內容健康,有教育性,對兒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響的文學作品,都可以推薦給學生閱讀,這樣學生才能博覽群書。

其次是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由課內向課外延伸。

葉聖陶老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學校內許多老師已經在這一點上形成了共識:學生每學一篇課文,只要有相關的資料,大家都會向學生介紹與這篇課文有相關內容的課外書,讓學生去閱讀。比如在六年級時:學了《最後一頭戰象》,學生們已經不用我提醒便開始搜尋沈石溪所寫的其他動物小說去讀,因為他們已經初步具備了這樣的閱讀習慣,學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我與孩子們一起重溫《安徒生童話》……在即將揚帆的新的班級中這也是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實現的目標之一。

再次,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學寫個性的讀書筆記。

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課外閱讀要“養成讀書記筆記的習慣”。讀到好文章,摘錄下好詞好句,記下自己的心得體會。這樣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增加了詞彙量,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那麼從閱讀起點開始的孩子們如何做個性的讀書筆記,在喜歡的地方夾上一張自制的樹葉書籤,在本子上描描畫畫書中所講述的故事片段,一朵小花,一根小草,自己給閱讀增添無限樂趣。

最後,開展課外閱讀交流活動。

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沒有收到實效的。圖書角設在教室一角,課間課餘隨時借還,十分方便。“故事大王”“剪貼冊”、“知識競賽”、“詩歌朗誦比賽”等生動活潑的活動都可以用在閱讀課上,既有效地檢查孩子們的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更讓學生享受閱讀的樂趣,激發他們閱讀興趣和熱情。

正如新課標所示:每一位語文教師要給學生閱讀的內容,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他們去閱讀,去思考,使學生從小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

2022年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最新範文6

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擴大學生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我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採取了以下幾點做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拓寬學習和運用知識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我努力實現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2、我還從整體上把握教材,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絡,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備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難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經過一番閱讀分析,我總結出二年級教材主要是以識字為主,識字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於是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來識記生字詞。在教學語文時,我注意每組教材在內容上的聯絡,從整體上先把握教材內容,然後來設計教學方案。在閱讀教學中,首先重視朗讀的指導,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利用多種形式來讀,並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質疑問難,培養他們勤思善問的習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我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採用了遊戲、唱歌、猜謎語等方式,引進課堂教學,還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社會,走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4、新課改改變了以往的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居高臨下地問,學生規規矩矩地聽,小心翼翼地學的課堂呈現狀態。當學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滿足時,才會輕鬆、愉快地投入學習,才會主動探究,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注意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臺,使教學“在師生平等的過程中進行”,將師生關係“理解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間的衝突,對權威、尊嚴的威脅”,讓學生在率真、坦誠、互尊的環境裡一起學習。這個過程使學生處於一種心理放鬆、精力集中的狀態,思維活躍,敢想敢問,敢說敢做。在佈置討論的時候我明確要求,設定一至兩個問題,讓每個學生知道這個主題,必須圍繞主題進行討論,讓他們有準備的時間。在實踐工作中,我不斷總結反思,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面貌。

5、教師不是萬能之人。作為教師應該放下架子向學生學習。使學生明白,不管是誰都要學習,不管是誰,只要會就能成為別人的老師。給學生以自信,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小組合作學習也是平等對話,老師參與學生的合作中,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說話,學會合作,增強自信。有時,那些發言不積極的學生,並非他們的思維不活躍,只是他們不擅長口頭表達而已,我們應該想方設法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激勵他們積極思維,勇於發言,避免置身於課堂學習之外的“看客”出現。從現在實施課改的課堂教學實際來看,學生的學習方式由過去那種被動接受式轉變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不僅使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知和領悟得到了落實,還讓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進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發和增強。

6、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使我們認識到“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們的視野開放了,觀念更新了,從書本延伸到書外,從學校拓展到社會,學生的閱讀範圍,也不僅限於教科書,課外書、報刊、雜誌,都是學習語言的材料。因此應該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蒐集資訊,隨時掌握最新的知識,吸取最鮮活的語言。生活是一本開放的大書,是知識的源泉。在教學中,我竭力引導學生睜開雙眼,用心感受,教導他們“兩耳多聞窗外事,一心要讀有用書”,多從生活中吸收資訊充實自己,啟發他們的想像與創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大到時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社群活動、校園生活,都要學生留心觀察,細細體味,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

本學期在語文教學中,我努力改進了課堂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順利地完成了語文教學任務,今後還要取長補短,學習新的教學經驗,努力改進教學方法,為更好地完成語文教學任務而努力奮鬥。

2022年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最新範文7

通過學校組織新課標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我更加了解到新的課程標準已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絡,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新的一輪以課程與教材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國小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

我認為首先就是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體轉為,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說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係;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

另一點體會是,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

我覺得把握新的課程評價標準,有一點最應值得重視,那就是: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於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上,也就是說,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當我們的學生踏入社會,社會上的人說“這個人的語文素養不錯”時,我們的評價才沒有出問題。現代社會需要怎樣的語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代社會要求一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運用現代技術搜尋,處理資訊的能力,基於這些思考,就可以發現目前的評價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也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的書寫能力,更沒有很好地去評價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實踐能力,既然現代社會需要這些能力,我們就應該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

2022年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最新範文8

我反覆認真地閱讀了《國小語文新課標》以後,感覺受益匪淺,收穫頗豐,同時也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使自己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縱觀語文教學的歷史,在古代,說某某能寫一手好字,能寫書信,這人的語文素養就好;相反,說某某的語文水平差,往往就說這人斗大的字也識不了一筐。可見古代私塾的語文教學目的是何其簡單。但儘管簡單.卻包含了教會做“人”的基本能力這一亙古不變的道理。因此,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讀讀背背、說說寫寫。“能說會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不就是對一個人語文水平高的最好評價嗎?當前在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受教育部門的統考和評價體制的束縛,還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模式。國小語文教學較大程度上仍在“講”、“練”、“考”中兜圈子。國小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上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才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二、注重學生的閱讀背誦

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古聖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再簡單不過了,熟讀成誦,積少成多,然後融會貫通,化為已有。一味的讀,一味的背,在硬性讀背的戒尺下不也培養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還是具有相當的作用的。我們看到有些語文教師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閱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為講而講”,學生純粹“為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後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正如走馬觀花式的旅遊僅是“到此一遊”而已。有位教師在執教一篇遊記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採用小導遊的方式讓學生先小組合作學習,然後集體交流,抽學生輪流上臺用自己的語言向同學們介紹景點的特點。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在教學時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觀的畫面圖,猶如身臨其境,美不勝收,接著又讓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相關資訊。整堂課內容充實,模式新穎,學生饒有興趣,也學了很多。表面上學生收穫不少,但是由於缺少了對文字的朗讀,實質的理解還是缺少相當的內涵,尚有部分學生甚至一節課中沒開過口,這顯然無助於課文的內容的解讀。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朱熹曾經說過: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同作用。心理學家早有實驗結論:多種分析器官協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覆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三、注重學生自悟探究

當前的語文教學,不管是老牌的“教師講,學生聽”,還是翻新的“教師問,學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師撥,學生轉”,其總體還是以教師為中心,“喧賓奪主”的情況還是顯而易見。其實,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當然,學生的自悟探究,絕不能採取放羊式的自我領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維培養,自悟探究中要有語言訓練,自悟探究中要有創新的火花。我會有效結合“345優質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四、語文生活化,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餘時間的主人。教學中要強調“精講”,使學生能在課內完成大部分作業。為此,要關注兒童的經驗和體驗,並以兒童的經驗、體驗為中介,解決語文課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與兒童生活的具體性、多樣性、獨特性的矛盾。從兒童的經驗世界出發引導兒童進入課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兒童的自我體驗為契機、引發兒童和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共鳴。既使是學生髮表了一些“異想天開”,有悖於常理的意見,也不要輕易否定。我們常常見到的是,恰恰是學生天真、幼稚毫無忌諱的“童言稚語”,表露了兒童純真的天性,閃爍著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課堂。培養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反覆歷練,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點累積起來,才會形成一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五、突出國小生在國小語文學習中的體驗性,激發學習興趣。

體驗是伴隨著積極的心理活動,尋求未知的實踐過程,是獲取直接知識,形成學習能力,喚起創造潛能的基本途徑。語文教學的體驗性是指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學習和交流的機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拓展學生自由學習、思考、體驗的時空,崇尚個性化的理解,注重體現學生認知、思維等心理的活動過程。體驗性學習應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學生不僅要用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嘴說話,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語文教材的內容十分豐富,英雄人物故事,山川秀麗風光,自然科學常識,童話寓言故事等,不僅有生動故事的感染,優美語言的欣賞,而且有人文品質的薰陶。教師要在教學中為學生設計全程體驗的程式,讓學生在體驗感知、體驗思維、體驗積累、體驗情感、體驗合作、體驗創新、體驗挑戰、體驗成功的過程中,促進知識的感知和內化,陶冶情感,開啟智慧,積累良好的現狀。學生學習的真諦在於“自悟”。語文教學的體驗性可以激發學生的內趨力,增強學生的態度、意識和觀念,發展其勇於探索、不斷進取的人格力量和價值取向等良好個性,在教學中應予以充分關注。

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語文教學的過程性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和思維方式等。學生的學習結果不一定是具體、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種見解,產生一個方案,策劃一項活動,注重在學習體驗的過程中,學習者對所學的內容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現。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應是全體學生積累參與學習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