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愛數學心得體會優秀6篇

為了進一步加深個人的思想認識,我們都要經常記錄心得,沒有明確的思路,那我們就不能寫出優秀的心得,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愛數學心得體會優秀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愛數學心得體會優秀6篇

愛數學心得體會篇1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浪潮滾滾而來,我有幸搭上課改班車,參加了暑期國小數學課改培訓。幾天下來,對於數學新課程、新教材有了深入的認識,胸中總湧動著一股澎湃的課改激情,同時有以下心得。

伴隨著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的啟動,數學作為基礎教育的核心課程,在面向21世紀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引發了課程目標、教材編寫、教學行為、學習方式以及教育評價等全方位的變革。

?數學課程在目標定位上,提出"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為總目標。新基礎教育強調從培養21世紀現代人才和實施素質教育的啟度來確立教學思想,誠心誠意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十分明確。因此,數學課程的目標不只是讓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知識、技能,它還應當包括在啟迪思維、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發展。強調學生"經歷了什麼"、"體會了什麼"、"感受了什麼"。旨在讓學生願意親近數學、瞭解數學、用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自己所生活的環境與社會",學會"做數學"和"數學地思考",發展學生的理性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等等。

?數學課程在教材編寫上,試圖建立旨在促進學生髮展、反映未來社會需要、體現素質精神的數學課程新體系。新教材在編寫上努力確立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強調體現教材的人文精神。在此思想指導下,新教材不是以例題、習題形式,而是以數學活動的形式安排的。提供了大量的觀察、操作、實驗等實踐活動,如:"實踐活動"、"數學小調查"、"做一做"等欄目。加強了學生生活、社會生活的聯絡,著眼於學生的情感體驗,教材還設計了"數學故事"&b&b

?數學課程在教學方式上,強調教師要通過情境等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活動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想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導,並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得出有關結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願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結合學生實際進行教學,鼓勵演算法多樣化,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實現學生學習方式上的轉變,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數學課程在評價體系上,由注重甄別和選拔轉變為注重激勵,關注過程。 《標準》在評價建議中貫穿著評價觀念的轉變。強調評價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因此,課程評價應由注重甄別和選拔轉變為注重激勵和過程。這樣的評價體系應做到評價目標多維性,評價主體多元性,評價方法多樣性,評價結果激勵性。

但是在一線教師當中,很多人覺得這一次課程改革並不是完美的,他們有很多的疑惑,本人通過近一年的實踐和思索,覺得應該反思我們一線教師的一些疑惑。

一、沒有必要改了,改來改去還不是一樣,我還是那樣教

沒有必要改了,改來改去還不是一樣,只不過將以前的內容重新打亂而已,還不是那樣教&b&b這是我聽到的一位一線教師說的,其實我相信有一部分教師有這種想法。真的是這樣嗎?大家這麼說,是不是不希望進行課改呢?是,很多人都希望保持不變,因為變了,自己也要跟著變,覺得這是一種麻煩。可能大家還沒有找到一種積極的心態去應對這突如其來的新課程改革,所以說不是沒有必要去改,而是大家的心態問題而已。

這一次的課程改革勢在必行,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現在一年的發展相當於過去好幾年的發展,尤其是生物科學技術和資訊科學技術正在逐漸融合並顯示出強大的經濟力量,已成為科學發展和技術革命的世紀標誌,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們國家要在這場競爭中取得勝利就要加快我們發展的步伐,這由勞動者的素質決定。勞動者的素質越高,我們國力發展就會越快。如何去提高國民的素質呢?當然主要依靠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這就要求我們的基礎教育與時俱進,與國際接軌,融入更多更新的有科技含量的知識和資訊,提高我們學生的科學素養。新教材中有一個明顯的變化:單純識記的內容少了,生物學科的前沿發展的東西多了,學生自主探究思考的空間多了。所以我們應該更加深刻地去理解課改的相關資訊,堅定改革的步伐。

二、這課本編得太亂了,內容顛三倒四,不成體系,還是以前的課本好

編得太亂不成體系練習不配套,還沒有講的內容,練習先出來了的說法也常聽到。到底是課本編得不好,還是我們沒有完全理解課程標準呢?我想我們應該反思。就我們高中生物課程來說,新教材的編寫不再按照傳統的普通生物學的體系來組織,而是劃為幾個模組。必修模組選擇的是生物科學的核心內容,同時也是現代生物科學發展最迅速、成果應用最廣泛、與社會和個人生活關係最密切的領域。所選內容能夠幫助學生從微觀和巨集觀兩個方面認識生命系統的物質和結構基礎、發展和變化規律以及生命系統中各組分間的相互作用。因此,必修模組對於提高全體高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據課程標準的內容,我們不需要學生去熟記普通生物學的體系,現在我們的最大目標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讓學生懂得,如果遇到某個問題,應該在哪個領域才能找到相關的解決方案 。所以我們教師應該從更高的高度認識教材和課程標準,我們的教學要有一個模組式的統籌安排,根據課程標準的內容來組織教學。

三、內容太少了,我一個星期就能將一本必修教材講完

新教材的編寫人員在一次教師培訓的講座中說到,目前有些教師覺得現在的教材內容少了,就將舊教材裡面課程標準刪掉的內容重新拿出來講,這種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新教材是將生物學最核心的內容和最基礎的生物學概念提取出來,目的是面向全體學生,讓全體學生都能掌握生物學的精髓,培養生物學素養,而不要求大家都去背那麼多單純識記的繁複的東西,那些東西應該是大學的專業內容,我們基礎教育是將我們的基礎搞好。高中生物課程更加註重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教師需要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係,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而不在於學生能背多少單純識記性的東西。所以新課程實施時,更多的時間要還給學生,讓學生親自去體驗,讓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而不是我們爭分奪秒地找些多餘的東西灌給學生,侵佔學生的時間。我們要倡導探究性學習,力圖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勤於動手和動腦,逐步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科學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我們教師不要再做一個純粹的教書匠了,我們要學會做一個工程師。

四、細胞核是細胞最大的細胞器,這不是胡說八道嗎,現在的課本錯誤太多了 從這句話我們可以判斷兩點:一是我們的教師太依賴教材,教材說什麼就是什麼,並且受傳統教材的影響根深蒂固;二是我們教師的知識要加快更新。細胞核是細胞最大的細胞器,大部分上過高中課程的生物教師都認為這句話是不妥的,因為在以前的教材從來就沒有提到過細胞核是細胞器。這真的是教材的錯誤嗎?當然不是。由翟中和等編寫的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出版的《細胞生物學》第247頁寫到:細胞核是真核細胞內最大、最重要的細胞器,從這裡我們看到,不管以前的觀點如何,現在科學界已經非常明確細胞核是細胞器。我們一線教師的許多疑惑是由於我們的知識更新不夠快或是由於我們太受傳統教材的影響而造成的,所以,我們應該看到課程標準體現的時代性和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學和技術的新進展,我們不要再固守以前的教材教學,我們要不斷地學習,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形成一種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

高中新課程實施一年以來,一線教師的疑惑當然不止上面說的幾點,我只是拋磚引玉,讓我們全體的一線教師都來反思一下我們自己,在新課改的過程中我們盡力了嗎?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人對一個機會總是拿不定主意,於是就去問別人,問了10個人有9個人說不能做,因為他們不會去仔細瞭解情況,還自以為聰明,便妄下斷言。其實這是一個來之不易的機會。自己隨波逐流,機會就放棄了,其實我們不知道機遇多來之於新生事物,而新生事物之所以新,就是因為90%以上的人還不知道,還未認識,等大家都知道了就不是新生事物了。

可能我們還在埋怨,可能我們還在固守不變,可能我們還在猶豫&b&b可新課改是勢在必行的,是我們基礎教育需要甚至決定國家發展的一次新變革,我們要對此充滿信心,將其看做新生事物,新生挑戰,積極投身到課改當中去,轉變我們的學習觀念,轉變我們的教學理念,適應課改的大環境。為了全體學生,我們應該這樣做。

愛數學心得體會篇2

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1班的教學任務,不僅教學語文、數學,還有校本課程中的國學誦讀課程。我認認真真的工作,踏踏實實的教學,一學期以來,我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做好個別學困生的課後輔導工作,幫助學生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教學中我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使每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有所收穫,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為了今後更好的工作,現對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課前精心準備。

備課是上好課的基礎,課前我認真鑽研教材,瞭解新課標的基本思想、準確的把握教材的重難點,這套教材我是第一次使用,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在每次上課前我都要進行多次的磨課,遇到問題就和同年級的兩位老師一起探討,統一教學思想,達成共識。在我對教材有了準確的把握後,瞭解學生的知識基礎,以及在學習中會出現的困難與問題,對學生的課堂反應做出充分的預設。結合教材、學生的特點,設計出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教學的手段以及知識的結構。

二、面向全體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課堂教學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在課堂教學中,我關注全體學生的上課狀態,認真組織好課堂教學,用帶有鼓勵性的評價語言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保證課堂40分鐘的有效性。在教學中,因材施教,注重培養尖子生,還要注重抓兩頭帶中間,特別是給學困生創造發言的機會,讓他們在課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使他們在參與學習的活動中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在課堂教學中,我注意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啟發學生思考,創設自主合作,師生、生生交流的空間,注意資訊反饋,講練結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

三、關注學困生,耐心的給予幫助。

進入中年級後,班級裡的學困生數量增加,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學習上偷懶、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習慣差,做事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沒長性。由於在各個學科都比較差,在學習上沒有自信、自卑感強烈,甚至有厭學情緒。他們在內心更渴望老師與同學的幫助。結合本班的實際,成立了學習互助小組,學困生融入到小組中,給他們配了小老師,“一幫一”結成對子。我和任課教師密切配合,互相支援,共同幫助學困生。課上關注他們的學習狀態,引導他們思考、表達;課下耐心輔導,瞭解學習中的問題,及時補習;經常與家長溝通,取得家長的支援和配合,一學期以來,各種形式的家訪達10餘次,“每天進步一點點”成長記錄卡,是我們與學困生、家長溝通的橋樑,漸漸地我欣喜地看到學困生能夠正確的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優缺點了,家長在家長評價欄裡也記錄下自己的感受和孩子的變化。一學期以來,在老師與同學的幫助下,當天的作業,基本上能夠在學校完成,成績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一定的提高。本學期的期末檢測,4名學困生的成績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提高,其中3名學生在語、數、英三科的檢測中取得了合格的成績。

四、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在教學工作中,我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進修學習、認真參與聽課、評課,不斷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這學期便於同年級、同學科教師間的學習與交流,我們四年級成立了備課組。我們3個教師努力做到資源共享、共同學習、共同提高。這學期我們三個教師進行了同頭備課,同頭講課,互相聽課和評課的教學研討活動。我們經常在一起就一節課的設計,一個難點的突破,一次試卷的分析,一個教學中的細節進行交流,在互相學習與交流中,提高了教學能力,拓寬了教學思路,也提高了研究能力。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更高。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地學習,發揚優點,摒棄不足,努力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水準再上一個新臺階。

愛數學心得體會篇3

20xx年,我有幸參加了xx學校的組織的國小數學學科知識培訓活動,受益頗深!

在培訓學習中,我聆聽了來全市各行家的講座,充分領略了專家們廣博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每天的培訓學習都給我帶來了全新的視角和思想洗禮,每天的學習都引發我對自己教學和自己專業發展的不斷思考。通過學習讓我看到自己與同學們的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同時在實踐中得到指導師的細心指導,讓我有了繼續前進的動力。8天的的理論培訓與7天的實踐培訓,學習雖然短暫,我的收穫很多,現將學習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豐富數學理論知識,更新教學觀念

通過理論的學習使我對數學學科知識有了更清楚的認識,數學學科知識:包括空間與圖形學科教學知識、統計與概率學科教學知識、應用問題學科教學知識、計算課學科教學知識、概念課學科教學知識、數學廣角、實踐與應用學科教學知識等知識。

通過對學科結構論的學習,給我今後的教學很多啟發:教師要整體把握教材,溝通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絡,溝通書本世界和學生生活世界的聯絡,把教學的知識放在一個知識體系裡,而不是孤立地學習,把知識串起來,形成知識鏈,知識樹,形成一個知識網路。有結構的、有聯絡的知識學生就容易掌握。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要重視溝通數學知識本質之間的內在聯絡,使知識內容結構化。在教學中突出數學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教學中的核心地位,重視數學概念、數學原理的早期滲透,用直觀的形式讓學生感知抽象的概念,重視原理和態度的普遍轉移,注重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科本身的學習興趣。

在理論學習中,我也認識到自己學科理論還存在不少缺失和不足,今後要加強理論的學習,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二、感受名師魅力,尋求專業發展

1.能參加本次提高培訓學習,我深受啟發和鼓舞,我知道我將要做的,不只是教學有趣味的數學,有技巧的數學,還要教有文化的數學,有思想的數學,如呂志明主任的講座中,作為一個數學老師一定要研究課題、研究作業、研究命題,才能提高教學質量。通過不同的教育教學手段,把學生本來潛在於身體和心靈內部的東西引發出來,讓學生的路走得更遠更長,向正常人方向發展更快。

2.跟崗學習,同伴交流中,在導師項建達老師指導下,使我更加清晰地明白數學課的各環節的具體要求:匯入得當,新課有序,練習紮實,突出重點,及發展學生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性。以及一些評課的要領等。

三、不斷加強學習,提高專業修養

通過此次學習,讓我懂得了人才的培養,責任在於教師,教師的職業的確是光輝的、神聖的,但也是艱辛的。人們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是何等的不易。我們從事教育工作的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名教育家,而不是教書匠。關鍵在於你本人對教育事業有沒有獨特的見解,有沒有持之以恆的理想和追求,有沒有信心和高度的責任心,有沒有把自己放在主人翁的位置上,有沒有適應新形勢下教育面臨的挑戰……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思想開放了,觀念轉變了,工作的盡頭更足了。今後在教育教學中,我將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教育事業中去,力爭做一個人民滿意的教師。

愛數學心得體會篇4

我們的每一堂課都是一場沒有彩排的劇目,教師面臨的是時刻都會發生他們所設想之外的情形,而要自如地掌控這種隨時都有“意外”的局面,就必須需要教師有良好的教學機智及應變能力,就這一點來說,我覺得教師與直播現場的節目主持人的角色是一樣的。在這次聽課過程當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執教老師的那種良好的教學機智,豐富的語言,神態、動作等方面的表現以及老師們的良好的課堂應變能力,讓我進一步體會到教師自身素質的重要性。

通過聽課,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

一、現代教育提倡學生自主學習,但不等於教師可以放任自流,而應成為學習的指導者,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要認真地看,仔細地聽,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並且考慮下一步要如何指導學生學習。特別是現在提倡討論式的學習,教師應參與學生的討論,及時指導學生的討論,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精神。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方法。在設計問題時要“跳一跳,夠得著”,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師的角色轉變了,學生的角色也在轉變,由被動的學習轉變為主動的學習,學生既是知識的接受者,也是知識的發現者,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素質教育的思想。丟掉傳統教育中教師的絕對權威,洞悉學生的興趣愛好,瞭解他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並針對他們的興趣愛好找準教學的切入口,因勢利導,將手中的“指揮棒”變成引領學生去探索世界的“引路石”。在這裡,教師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說教者,學生不再是教師思想、情感的複製品;課程也不再是純粹意義上的單一的教材內容,相反,教師能夠從學生出發、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研究解決學生要學什麼、怎樣學等一系列問題。

三、思考幾個問題

1、課堂實效與教學質量、課堂效率之間有怎樣的關係?

追求高質量的教學質量、講求高質量的課堂效率是落實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基本保證。高質量的課堂教學即要關注教師教的質量,又要關注學生學的質量,二者缺一不可。教師要有“課堂成本意識”,不能以加班加點、題海戰術、機械訓練的方法犧牲學生身體健康為代價。

2、落實了“數學化”課堂是否就是實效好的課堂?

國小數學教學的實效性應該體現在讓學生真正經歷“數學化”的過程,但是不能說只要經歷了“數學化”就是落實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經歷“數學化”是落實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的途徑。落實實效性好的課堂必須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必須落實課程目標,而不只是關注學生的數學智慧。我們要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理解數學內涵,學會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數學資訊,用數學符號描述現象,進行數學建模。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是單純地獲取知識,而是探究數學知識的同時感受體驗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富有生命活力的優質的數學教育。

3、為什麼學生面對“精彩的畫面”視而不見,毫無興趣?

4、動手操作就是探究學習嗎??小組討論就是合作學習嗎?只有數學活動才是體驗學習嗎?

5、一問到底才是啟發式教學嗎??用了電腦課件就是“整合”了嗎?

6、你精心設計每一節課了嗎?教學的每個設計、每個活動都是有效的嗎?

7、你在預設中為生成留有空間了嗎?你是否有效的利用了生成?

8、你採用的教學形式是否有助於學生的發展?如何走出課堂表面繁榮而實質低效的教學誤區?

四、對策

精心預設——準確把握教材、全面瞭解學生、有效開發資源、適時準確評價關注生成——寬容地接納生成、理智地認識生成、機智地篩選生成、巧妙地運用生成以滿腔的熱情、智慧的頭腦,敏銳的觸角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喚起學生的智慧,啟迪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自覺不自覺地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小心翼翼地呵護孩子的學習熱情,想盡辦法調動學生地積極性、主動性,全力以赴地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數學的價值,不斷地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一堂有實效的課要做到確定好教學的起點、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捕捉課堂的生成點,教學風格樸實一點,雙基訓練紮實一點,教學容量厚實一點,學生思維活躍一點,教學方式靈活一點。

愛數學心得體會篇5

12月3—4日,z學院西校區。我有幸參加了“全國名師國小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觀摩會”,通過聽專家講課和學術報告,我受益良多,深刻感受到名師課堂的風采和教學藝術。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z老師的《乘法分配律》一課和報告《運算律教學的若干思考》。

z老師現任杭州市z教育集團副校長,身為一個南方人,我明顯感覺到他的課和北方老師的課不同之處。他語言幽默風趣,行為舉止有些滑稽可笑,和學生零距離的溝通交流,像流水、像微風一樣的課,細微之處盡顯名師駕馭課堂的功力和教育智慧。由於課前和學生互動費時較多,加之會場狀況不佳,z老師這節課有些超時(用時大約1小時),但是在下課後學生仍然捨不得離開,這就表明了學生樂學、願意學,而且不感到學習是種負累。劉老師營造的課堂氛圍輕鬆自由,學生在不緊張的狀態下不知不覺地參與到探究乘法分配律的教學中來。老師在這節課中是一個引領者而不是傳教者,其教學環節設計合理、環環相扣、水到渠成,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眼、手、口、腦、身體並用,課堂參與度很高(幾乎每個學生都有發言),老師對出錯的學生也只是善意的“幽他一默”,學生並不感到尷尬甚至害怕。劉老師能很好地利用教學中的生成,他的課和教學預案並不完全一致,正應了那句話“所有的好課都是生成的課”。

聽z老師做報告也是一種享受,他話語幽默風趣,舉止形象生動,在一個個鮮活的事例中向老師們呈現出“教什麼”與“怎麼教”的重要性。作為一個年輕教師,我深刻體會到要抓準“教什麼”有多困難。我任教的是一年級數學,由於大部分學生在入學前都經歷了一定的學前教育,對於一年級的知識或多或少都掌握了一些,這就給教師出了不少難題:對於這些知識,有哪些同學已經完全理解並掌握了?有哪些同學還一知半解?而一知半解的同學,又是哪裡知、哪裡不解?知多少、不解多少?如何組織課堂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何在一堂課中讓未會的學生掌握理解,讓已會的學生有所提高?……正確處理這些問題,是使課堂有效、優效的前提,也是我今後教學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這短短的兩天時間裡,我近距離地接觸了名師,聆聽名師的示範課,從中我領略到每個名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期待自己有長足的進步。

愛數學心得體會篇6

今天再次學習《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備課: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如語言應簡明扼要、準確、生動等),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範、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如板書編寫有序、圖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上課:變“走教案”為“生成性課堂”

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教案”。

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教師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如果我們的課堂還是師道尊嚴,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馬上表現出不高興,不耐煩,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氣,師生關係一定要開放,教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係。同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臺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就必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也更能展示教師的無窮魅力。課堂提問注意開放性。

開放性的提問,沒有統一的思維模式與現成答案,學生回答完全是根據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會是豐富多彩,這可以作為我們教師的教學資源。教師根據這些答案給予肯定、或給予引導,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在教師的肯定或引導中得到提高。要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對教育過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對這種動態生成的把握。

三、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

四、變“教師說”為“學生多說”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滿足於學生說出是與非,或是多少,至於說話是否完整,說話的順序如何,教師不太注意。這樣無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髮表見解,並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並讓儘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儘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例如,口算,現在已經名不副實,多數用筆算代替,學生動手不動口。其實,過去不少教師創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級教學中,寓教學於遊戲、娛樂之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其它教材也可以這樣做。我們不能把數學課變成枯燥無味、讓學生學而生厭的課。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並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於優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標籤:心得體會 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