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天使與魔鬼》讀後感5篇

讀後感是我們對作品中的衝突和矛盾的思考和探索,通過讀後感,我們可以發現作品中的人物命運和命運的掌握,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人生哲理,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天使與魔鬼》讀後感5篇,供大家參考。

《天使與魔鬼》讀後感5篇

《天使與魔鬼》讀後感篇1

現在的社會,全球化浪潮,知識經濟,資訊化社會,使得人們對於科學幾乎達到了一種膜拜而幾近盲目跟進的地步,有時候很少停下來想想有些東西是不是真的必需,是不是給我們的人類帶來了幸福,解放。我們應該合理的利用科學知識,在科學和信仰之間達到一種平衡,以求在物質欲求極大滿足的情況下,不至走入精神的荒原。就像書中說的,各種電子裝置使得人們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但是人們又比任何時候都感到孤獨。我想這應該不是我們想要得到吧。

“……現在,每隔幾個星期我們就可看到科學上的進步,其發展速度我們無法控制。我們(科學和宗教)之間的裂痕越來越深,但當宗教被拋至腦後時,人們不知不覺陷入了精神的荒原。我們迫切需要尋求意義。說真的,我們確實需要……”

“……自伽利略時代起,教會就試圖減緩科學無情的進軍,雖然有時採取了錯誤的方式,但一直都是出於善意。我提醒你們,看看你們周圍的景象吧。科學並未堅守自己的諾言。它所承諾的高效而簡單的生活帶給我們的只有汙染與混亂。我們只是一個遭到破壞而發狂的物種……正走向一條毀滅之路……”

再次想起稍早時候和老爸說起的“中庸之道”。科學和宗教似乎不再是兩個必須嚴格分界的概念,盲目信仰科學和全心相信神蹟都是不可取的行為。人類需要相信存在有比自身更強大的力量才能繼續保持責任感和敬畏心,當世界的一切事物都能由科學解釋時,對自然和生命的.崇敬就會迅速流逝,人類的妄自尊大一旦走到了盡頭,世界的毀滅便在所難免。宗教被認為是“精神鴉片”,對科學奉行到極至也可以讓思維混亂,曾聽說有科學家試圖通過基因分析解釋人類的各種情感,以待有朝一日可以在實驗室中創造出“情緒”,這樣的“科學進步”其實是很恐怖的,如果一切美好的感情、油然而生的心動,甚至獨一無二的思維都能被創造出來的話,人類還能被稱之為人類嗎?

“中庸之道”教我們儘量尋找兩者之間的平衡點,我想應該是這樣的,尊重科學給我們的種種現象的解釋,當科學不能給我們解釋時,相信有另外一種力量制衡人——自然——宇宙之間的關聯。狂熱的信仰產生邪惡,毫無信仰則帶來空虛,平衡是一種藝術,人類需要了解這種藝術,並努力掌握它。

比較有趣的還有一處,就是科學家列奧那多成功證明了上帝在虛空中製造物質(創造宇宙),即上帝創世論是可能的,這本該得到神職人員的歡迎畢竟他更好得證明了上帝的存在。但是他卻被殺害,罪名是,如果讓人們看到上帝創造宇宙的神蹟竟然能在實驗室被模擬出來,這根本是科學的勝利,而不是宗教的。這說明對立的雙方可以相互轉化,並不存在絕對的勝利和失敗,就像為教堂設計壁畫的藝術大師可以是嚴謹的科學家一樣,世界充滿矛盾,矛盾並非不可調和。

我在宗教方面的書籍讀得還是太少所以在某些概念方面仍然保持迷惑和不認同,不過《天使與魔鬼》給了我很多啟發,一些微妙的、令人驚歎的詞句將思維的觸覺引導到更深的層面,我將試著多做一些獨立思考,並在以後的日子裡,必須讀更多的書、思考更多讓這棵思維之樹生根發芽。

在讀書的過程中尋找樂趣,進而尋找智慧,我想這是讓腦力激盪的最好方法,也是讀書的最好方法。

《天使與魔鬼》讀後感篇2

這部小說的主題是科學與宗教的論戰,這一論戰從一開始就沒有停止過,幾百年前不計其數的科學家遭到教廷迫害,時至今日,是講授達爾文的進化論,還是宣傳上帝創造世界的說法仍是西方大學裡爭論不休的問題。人類從何而來,世界的起源到底在哪裡,這一直是科學與宗教試圖解決的問題。

“科學與宗教之間的古老戰爭已經結束。”教皇內侍說。“你們贏了,但你們沒有給出答案,因而贏得並不公平。你們如此激進地重定社會的方向,我們一度視為指路標的真理變得似乎不再適用,就是這樣你們才贏的。宗教無法跟上你們的步伐。科學在以指數級的速度迅猛發展。它以自身為能源,如病毒一般。每一項新成就都為更多新的突破提供了契機。我們觀看飛碟,熱衷於通靈術,靈魂接觸,魂遊體外,心智探險活動—所有這些古怪思想都披著一層科學外衣,這些思想真是荒謬至極,他們竟然絲毫不覺羞恥。這都是現代靈魂絕望的呼聲,他們孤獨而痛苦。因為自身的文明發展以及無法理解任何技術之外的意義,他們感到殘缺。”

這個科學之神是誰?那個給人以才智卻沒有給出道德標準告訴人們如何使用才智的神又是誰?給孩子火卻又不警告孩子有危險,這是什麼樣的神?科學的語言沒有任何善惡標準。科學教材教我們建立核反應堆,卻從不問我們這個主意是好是壞。教會已經累了,我們一直試圖做你們的指路標,現在已筋疲力盡。就在你們盲目追求更袖珍的晶片及更高的利潤的時候,我們為呼籲和諧,已經竭盡全力。我們要問的不是為什麼你們沒有約束自我,而是你們如何才能約束自我?你們的世界轉得那麼快,哪怕你停留片刻思考一下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影響,某些更能幹的人就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你甩在身後。因此,你們不斷前進,你們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是教皇雲遊世界懇請各國領導人限制使用核武器。你們克隆生物,是教會提醒我們考慮這種行為隱藏的道德問題你們鼓勵人們利用電話,視訊,電腦進行交流。是教會敞開大門並鼓勵人們面對面交流,而這也是我們應該做的。你們打著研究治病救人的方法之名,謀殺尚未出世的嬰兒,又是教會指出你們的.謬論。

一直以來,你們都宣稱宗教無知。但不管你信不信,你都要相信這個事實。當我們人類不相信存在比我們強大的力量時,我們就放棄了自己的責任感。宗教信仰,所有的信仰都告訴我們有些事物是我們無法理解的,有些事情是我們要承擔責任的。由於有了信仰,我們就會對彼此負責,對自己負責,對一種更高的真理負責。宗教的不完美只是因為人的瑕疵。

如今,這個世上還有許多的宗教信徒,有,有天主教。或許對於大多數相信科學的我們來說,我們不會相信上帝創造了人類。但我們卻無法否定是否每人心中都有上帝。相信上帝,但上帝不會讓你什麼也不做就帶你到光明,這只是信仰,信仰上帝,相信你只要努力,他會引你到光明。相信上帝,有信仰,才會有堅持。科學與宗教並不衝突與矛盾。

《天使與魔鬼》讀後感篇3

?天使與魔鬼》這部由美國作家丹?布朗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情節緊湊,險象環生,全篇140分鐘,觀者均能在荷爾蒙高漲中體味電影的魅力,懸疑、驚悚、動作,又不乏幽默、科幻元素的結合,讓觀眾在光與影的世界中流連,在經典的世界中陶醉不已。

電影情節圍繞天主教與"光明會"的淵源為主題,以湯姆?漢克斯飾演的文字學家羅伯特?蘭登破譯古老宗教的歷史與符號來拯救被綁架的四位樞機主教為主線,集凶殺,懸疑,驚悚於一體。影片極具宗教色彩,深度剖析了梵蒂岡所代表的天主教的深遠歷史與事蹟,即使是許多不光彩的`因素也徹底揭露出來。

原著作者丹?布朗可謂是一個偉大的人,除《天使與魔鬼》之外,還有許多以剖析宗教歷史的作品,如《達芬奇密碼》,《失落的祕符》,《地獄》,宗教與科學在人類歷史上截然不同的卻又存在著千絲萬縷關聯的信仰成為他創作的主題,而他也實實在在的揭示了愈多不為人知的東西(儘管有許多內容屬虛構)。《天使與魔鬼》這部電影,尤為明顯。中世紀時期,科學與宗教問題開始變得激烈,科學的迅速發展,宗教信仰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教廷為鞏固其影響與統治,公然屠殺科學家,這也是"光明會"企圖復仇的原因,但隨著影片的深入,你會發現,事情遠沒有想象的那簡單。看似等級嚴密,一片和諧的宗教內部也存異心,傳承與變革,和平與戰爭,天使與魔鬼,隨著樞機主教的一個個被殺,內奸的身份也一點點浮出水面,古老教堂的神祕色彩,一步步浮出水面。

但本片的精彩之處不僅於此,單純的懸疑與驚悚,並充斥著宗教色彩的影片與 我們的加入,讓小說昇華了,"反物質"的加入,與驚險的爆破場面,本為改變改變世界的希望,如今卻危及著上萬人的生命安全和世界最大宗教的中心。這些刺激元素的加入,更深層次的刻畫出科學與宗教的淵源與矛盾。

在人物設定方面,教主侍從或許可稱為反面人物,但信仰的差異,毋庸置疑,我們又不能稱之為壞人,萬物有兩面,信仰不同的神學人員,生活經歷的影響,造就了綁架,凶殺,爆破事件的發生,但它絕非壞人,從他極力主張疏散群眾,以及自己捨身救人的行為便可看出。激情澎湃的青年,與固守傳統的紅衣主教之間,事件必然發生。

看完本片,我似乎看到了許多經典的影子《七宗罪》《國家寶藏》,但本片不止於此,他有這自己獨特的魅力。湯姆?漢克斯飾演的羅伯特?蘭登與阿耶萊特?祖麗爾飾演的維多利

亞,亦有一種俊男靚女救世主的感覺,強壯,智慧,帥氣,性感,美麗,這對組合堪稱經典。

反物質於黑暗之中爆炸,大地為之一振,救世主在光芒中降臨,俯瞰眾生。穹頂之下,光明與黑暗,終究化為一瞬,天使與魔鬼,值得一看!

《天使與魔鬼》讀後感篇4

?天使與魔鬼》的作者丹·布朗的父親是一位知名的數學教授,曾榮獲總統數學獎,母親是一位宗教音樂家,在教堂演奏管風琴。他就在這樣一個科學與宗教相結合的家庭環境中產生了《天使與魔鬼》的靈感。

本書講了傑出科學家列奧納多·維特勒致力於以科學的手段證明神的存在。他和養女維多利亞,一個天資聰慧的科學家在實驗室裡進行高度機密的試驗,成功製造出了一種極其強大的能量——“反物質”。這個重大成就尚未對外公佈,列奧納多就在實驗室裡慘遭殺害,胸口赫然印著一個神祕的標記。更令人震驚的是,藏在地下的“反物質”不翼而飛,這些“反物質”一旦與物質相遇便會產生巨大的能量,足以摧毀一座城市。哈佛大學的符號學專家羅伯特·蘭登應邀前來調查這個神祕的符號,在查詢的過程中與神祕的幕後操縱者鬥智鬥勇,足跡遍佈古老廢棄的教堂、巷道、地下室,還有陰森可怖的地下墓穴,一個個驚世之謎也隨著情節的深入而被揭開……

小說所涉及的羅馬藝術品、陵墓、地道、建築都是建立在史實的基礎之上。他在小說中還大量地引用歷史資料和歷史人物,將真實的人和事納入虛幻的空間中,製造出一種亦幻亦真、虛實難辨的氛圍,因此,這本書令人一讀起來就會不由自主地一直讀下去,甚至廢寢忘食。

但讀完這本書後,我卻陷入了沉思。在科學以指數級的速度迅猛發展的今天,難道信仰失去價值了嗎?大家靜下心來想一想,科學也許可以減輕病人的痛苦,減少單調乏味的工作,並提供一系列娛樂與便利設施,但這讓我們的世界不再有奇蹟。我們看到的壯觀日出簡化成了波長和頻率的問題;宇宙的複雜性被切分成一個個數學等式……如今,我們每個人都通過電子裝置與世界建立了聯絡,但我們卻因此感到孤立。科學通過探查未出生的胎兒來尋求答案,它甚至設想重新排列dna組合。它把上帝建立的世界分割成越來越小的碎片,就為了尋求一種價值……可結果呢?反倒發現了更多的問題。

科學稱如果重力和原子量發生哪怕極其微小的變化都會使我們的地球變成一團沒有生命的薄霧,而不是現在這樣一顆由大片海洋包圍著的天體,可你們難道就沒看到信仰發揮的作用嗎?人們真的就那麼容易相信我們僅僅是在無數張紙牌中抽對了那一張嗎?難道我們人類已經變得如此空虛,情願去相信如此巧合至極的事情而不願相信一種比我們強大的力量嗎?

科學給自己披上了一層美麗而縹緲的外衣,看上去如同天使般美好且能帶給人們希望。但是誰為了克隆生物便肆無忌憚地把傳承了幾百萬年的生育規則踐踏,從而製造了無數畸形的生命?又是誰鼓勵人們利用電子裝置進行交流,因此我們身邊出現了無數低頭族?

相反,我們都要相信這樣的事實:當我們人類不再相信存在比我們強大的力量時,我們就放棄了自己的責任感。而因為有了信仰,我們就會對彼此負責,對自己負責,對一種更高的真理負責。看到在這個飛速發展而失去控制的世界裡,不完美但卻率直的靈魂都會因渴望尋求超出我們人類現有的思想高度的真理而產生的一種手足情。而正是這種手足情,才會讓整個人類團結起來,去創造真正且屬於我們的奇蹟。

宗教與科學,誰是帶給人們希望且讓我們團結一致的天使?誰又是令人類內心變得既空虛又麻木的魔鬼?我相信,我們的內心早已有了答案……

《天使與魔鬼》讀後感篇5

這篇文章講的是一位修道士有不同的兩面。

一位畫家想畫耶穌,可是他四處尋找也沒找到一位本性純正的人,最後畫家在修道院內找到了一位修道士。無論是外形還是秉性都符合自己的要求。畫家完成這副之後就享譽畫壇了,當然哪位模特道士也得到了不菲的回報。

後來有人提議:既然畫了聖人耶穌,也應該畫一畫魔鬼的撒旦天使與魔鬼讀後感天使與魔鬼讀後感。畫家認為有道理,於是就四處尋找,終於找到了一位十分理想的人選,驚訝的是也是一位修道士。當修道士知道自己要被畫成魔鬼時失聲痛哭。畫家不解的問:你問什麼哭,你不想被畫嗎?修道士說:以前你畫的聖人找的人是我,現在畫魔鬼找的人還是我。畫家問:怎麼會這樣。修道士娓娓道來:自從得到那筆錢後,我就去花天酒地,把錢花光後為了滿足遇止不住的慾望,就去偷、去搶、去騙……最後鋃鋃入獄。

聖人是他,魔鬼也是他,人性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修身養性就是要壓制住自己心中的魔鬼撒旦。

故事最值得稱讚的地方在於雖然劇情曲折,可是整個故事的目標非常明確一一找到被自稱光照派從歐核組織偷走並藏在梵蒂岡的具有毀滅城市威力的反物質。因此做到了多而不雜,亂中有序,並且因為故事中的所有地名、機構名、研究成果,甚至是繪畫、雕塑作品名,都是現實中存在的,並且非常著名的,因此給人一種超乎想象的代入感。

科學與宗教的論戰成了這部小說的主題。

這一論戰,從一開始便從未停止過,幾百年前,不計其數的科學家遭到教廷的迫害,乃至幾年前,是講授達爾文的進化論還是宣傳上帝創世仍是西方大學裡爭論不休的問題。

缺少信仰的年代,在科學加速發達的現代社會,許多古人無法解釋、只能託辭神蹟的奇異現象都有了合情合理的客觀解釋,我們不再相信上帝造人,因為人是從猴子進化來的,因為在茫茫星球中,地球只是其中渺小的一顆,在地球之外,還有更多的星球,還有我們不瞭解的生物。

上帝不能操縱生死,但科學可以,它可以延緩衰老、減輕病痛,甚至還能克隆一個你自己。這在科學的前進中,宗教節節敗退。宗教曾經試圖蒙上人們的眼睛,試圖以殘酷的對抗來阻止科學的程序。光照派,一個被宗教蠻橫對待的科學家們祕密組織起來的地下組織,最後卻在一個宗教狂人的操縱下復活,並險些聲名狼藉地成為這個他的墊腳石。宗教狂人最終在事實敗露後自焚,但他在失勢前的一番演講或者能夠讓科學停下高昂的頭來。科學是沒有靈魂的,它或者可以解決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人類心靈需要的指引,科學卻毫無辦法,這或者也是像牛頓這樣的大科學家最後會矛盾到折磨自己肉體的緣故吧。人們面對大自然,不再敬畏,甚至蠻橫地對待與自己共存的資源。人們忘了善與惡的界限,盲目地為著一時的利益奔忙,毫不顧及自己拋卻了什麼。當心靈不再向善,科學帶來的是否只能是毀滅?當人類不再忌惡,我們的前方是否還有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