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昆蟲志讀後感參考8篇

你們能夠在讀完一本書後主動編寫一篇讀後感,寫讀後感是為了記錄我們看書時的感受的,一定要認真對待,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昆蟲志讀後感參考8篇,感謝您的參閱。

昆蟲志讀後感參考8篇

昆蟲志讀後感篇1

?昆蟲記》這本書讓我著迷,原來昆蟲世界裡有這麼多的奧祕:蟬在地下“潛伏”四年才能鑽出地面,在陽光下歌唱五個星期;蟋蟀善於建造巢穴,管理家務;蜘蛛在捕獲食物、編制羅網方面具有才能,人類用三角尺和圓規也未必能畫出像蜘蛛那樣的網;螳螂善於用“心理戰術”制服敵人,使對方驚慌失措……各種各樣的奇妙現象都展現在我的面前,讓我們能感受到昆蟲世界的奇妙。

法布林的《昆蟲記》讓那些被忽視的昆蟲的背影,一下子就聚攏了過來,讓我感受到了他們的存在。在此之前,昆蟲們的世界幾乎是我想象的,因為我沒有時間去了解他們,但當我看過《昆蟲記》之後,我就發現原來在昆蟲世界也有勞動、掠奪,它們跟人類一樣,有善良的食草性昆蟲,也有凶殘的.食肉性昆蟲,真是凡所應有,無所不有。

當然,我也明白法布林寫《昆蟲記》是要以生命去付出代價的,他不顧危險去捕捉黃蜂,仔仔細細觀察毛毛蟲的旅行……如果一次實驗失敗了,那麼他會繼續收集證據,細心觀察,分析原因,然後再一次設計了實驗,他那嚴謹的試驗方法,敏銳的雙眼與他那勤勞的作風,都讓我感到了他的不平凡,以及科學精神與大自然的偉大。

?昆蟲記》讓我大開眼界,看待問題角度也不一樣了,《昆蟲記》讓我讀出了滋味,讀出了感想。

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遠是那麼巧妙和諧。

昆蟲志讀後感篇2

這個星期,我讀了昆蟲學家——法布林的書《昆蟲記》,這裡面介紹了許多昆蟲的“祕密”和故事。

這本書的主角是一些奇妙有趣的昆蟲,它們有些是我們見過的,有些是沒見過的,他們個個都有自己的“劇本”。昆蟲可是比人類更早出現在地球的生物,甚至比恐龍出現的還早。

螞蟻是一種勤快、團結的昆蟲,也很團結,每天都要“嘿咻嘿咻”的“工作”。

我們黑板的上面有幾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團結守紀、奮發向上”,好像在告訴我們要做到團結守紀,奮發向上,將來才能成為對祖國有利的棟樑啊!你知道世界各地的“環保衛士”是誰嗎?沒錯,他就是——屎殼郎,它也被稱為“大自然的清道夫”,如果你覺得它們沒什麼用處,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他可是拯救過紐西蘭牧場的“大英雄”呢!它們和清潔工一樣,自己默默的獻出一份貢獻,別人老是侮辱他們,他們並沒有在乎,當做沒聽見一樣,如果世界上沒有清潔工,那麼地球又會變成什麼樣呢?蝴蝶是一種很常見的昆蟲,它們十分的漂亮,它們也是經過了許多的困難,才變成漂亮的蝴蝶。

先是從醜陋的毛毛蟲開始的,並不是任何毛毛蟲都可以變成蝴蝶的,它們有許多天敵呢。我們也要像蝴蝶一樣,努力的奮鬥,經過了千辛萬苦才能獲得成功的喜悅!

世界上各種昆蟲,都有自己“劇本”,有些結局是美麗的,想要美麗的結局,那就要更加努力;有些結局是悲劇的,不想要悲劇的結局,那就不要停下來,不能休息,更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我們的“劇本”也要自己去編造,想要美好的結局,就要努力的學習、奮鬥!

昆蟲志讀後感篇3

在奇妙的昆蟲世界裡,有很多不同的昆蟲,有凶殘的綠蚱蜢,有喜愛唱歌的蟬,有鑽土高手蚯蚓

這裡我跟大家講一個法布林寫的灰蝗蟲的一小段故事:

灰蝗蟲的幼蟲感到自己已經成熟,可以蛻變之後,便用後爪和關節部位抓住網紗,而前腿則收回,交叉在胸前待命,以支援背朝下躺著的成蟲翻轉身來。鞘翅的鞘----三角形小翼成直角地張開其尖帆;那兩隻翅膀胚芽的細長小帶子在暴露出的間隔處的中央豎起,並微微分開。這樣,蛻皮的架式業已擺好,穩穩當當的。開始蛻變了,蝗蟲的背部裂開了一道口子,背部在緩慢地拱起,越拱越大,終於全拱出來了。隨後頭也拱出來了,其他部位也接連出來了,蛻變結束。蝗蟲在蛻變時,承受了很大的痛苦,我真是無比敬佩蝗蟲;不過,也希望蝗蟲家族不要毀壞我們辛辛苦苦種的糧食。

在《昆蟲記》裡,作者告訴了我們各種昆蟲的習性,特點和作者的推測,讓我們充分明白了昆蟲許多不為人知的祕密:小闊條紋蝶為了求偶,不遠萬里來到雌性小闊條紋蝶的身邊,就算累死也甘願;綠蚱蜢經常將蟬開膛破肚,把蟬的肚子掏空,吃蟬的內臟這就是法布林筆下的昆蟲世界,它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螞蟻讓我知道了團結的重要,大孔雀蝶讓我明白了做事就要堅持到底

我想大家也很喜歡《昆蟲記》吧?

昆蟲志讀後感篇4

在繁忙的世界裡,我不能找到一絲的趣味。一年四季也只是花開了,接著又落的過程。有時感覺生活很漫長,猶如日子被放大了無數倍;有時生活又很匆忙,好比剛起床吃完早飯黑夜就來到。哪怕有一個全新的事物也不能吸引我一絲的好奇。

生活就像被塗上了灰色。偶然的一日,我接觸了法布林的《昆蟲記》,生活那扇五彩繽紛的門便向我敞開。開啟《昆蟲記》,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些活潑的小蟲子,它們身手不凡,姿態萬千,而它們身後卻有一個龐然大物——法布林先生。這位大傢伙在用他的雙手,把他對昆蟲的所見所聞如實記錄了下來。

在他神奇的筆下,我看見了凶猛好戰的紅螞蟻;掛著美麗的燈籠,捕獵心狠手辣的螢火蟲;手提大刀,身披綠甲、對愛情非常殘忍的螳螂;為了迎接新生的兒女,辛勤勞作的聖甲蟲;在土下受盡四年黑暗,樹上只享受五週光明的蟬……他的筆如同馬良的神筆一樣,把蟲子們描繪地栩栩如生。

法布林為了把昆蟲的習性、奧祕也展現出來,他又開始實驗。哪怕失敗了一次又一次,哪怕它的謎最終也無人知曉,他想盡一切方法去研究。就如他探尋紅螞蟻如何找到回家的路時,他在螞蟻回巢的路上設了一個又一個的關卡,反覆更改計劃,仔細觀察。

他為了探尋雄性大孔雀蝶如何預知伴侶藏身何處的祕密,他實驗了好幾十次,轉換好幾種思路,直到蝴蝶生存的季節已經過去,他就把希望放到來年。

合上書,法布林的一舉一動在我眼前掠過,從他忙碌而又認真的背影中,我看到了自己的馬虎大意:輕易地算錯數學題,寫錯生字,拼錯單詞。從他堅定而又執著的背影中,看到了自己的脆弱渺小:一點小挫折都能讓我情緒崩潰。那一刻,我深深地被《昆蟲記》,被法布林的魅力折服。

?昆蟲記》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昆蟲層面的知識,還有文字背後的作者,以及書外的我。用探尋的目光去看書吧,你總能從書中發現自己的影子。讓閱讀點亮心燈,讓書香潤澤心靈。

昆蟲志讀後感篇5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認為科學家只會擺弄著顯微鏡,注視著下面的世界,文學家只能整天揮舞著筆桿子。直到我接觸到了一個詞:“邊緣性人才”後,我才明白,有些人不光是傑出的理科生,也是出類拔萃的文科生。比如愛因斯坦,他不但是物理學家,也拉得一手漂亮的小提琴。而法布林的這部《昆蟲記》,大概也是一本“邊緣性書籍”吧!

昆蟲記有個的特點,就是語言細膩文筆流暢,真是讓人感覺到是一部散文。雖然是散文,但昆蟲記處處都流露出科學的知識,把人以前錯誤一掃而光,使你不禁感嘆:“哦,原來如此!”

法布林有時真是一個“老頑童”。看,他把聖甲蟲描述的多有趣:“咦?這隻唯恐來的太晚,碎步向糞堆趕來的是什麼蟲呢?它那長腿像是由裝在肚子裡的一個機械所推動,生硬而笨拙的向前移動;紅棕色的觸角像扇子似的張開,表明它擔心強烈的貪慾不能滿足而惴惴不安。它來了,它擠倒一些捷足先登者,來到了大餐桌前。這渾身黝黑、粗大異常的傢伙,便是大名鼎鼎的聖甲蟲,現在它跟它的同胞們入席排排坐了。它用巨大的前足,一抱一抱地對糞球做最後的加工,或者給糞球再加上一層糞,然後走到一旁,平靜的享受勞動成果”。好像昆蟲也有各種各樣的情緒,真像個活生生的小人兒。

聖甲早和法布林似乎是有緣。當“美味蛋糕”從山坡上滾下的時候,聖甲蟲毫不氣餒,一次又一次的向上爬,不管斜度有多大。而法布林為得到一片地,奮鬥了四十年,儘管自己多麼窮困潦倒。看,多麼相似呀!昆蟲記差不多就是法布林的自傳,他就是那些昆蟲,和大自然在做勇敢的鬥爭。

?昆蟲記》是一本科學著作和文學經典,看過了之後,你一定會感慨:“這個世界真奇妙!”

昆蟲志讀後感篇6

近期,我喜歡上了法國著作《昆蟲記》。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作家讓·亨利·法布林畢生的著作。法布林的《昆蟲記》有十卷,直到1910年才出齊。

第一位把《昆蟲記》匯入中國的就是魯迅的弟弟周作人。《昆蟲記》中,法布林把各種各樣的昆蟲描寫的栩栩如生。讓大家瞭解昆蟲的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麼奇異、有趣的故事,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放大鏡、潮溼、星辰,還有蟲子的氣味存在,彷彿置身於現場一般。從中,我知道了禪是怎樣脫殼的;屎殼郎是如何滾糞球;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的……

是法布林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第一次帶我走進了一個真實的昆蟲世界,喜歡上這個真實的昆蟲世界,讓我迷上了去仔細觀察那些小昆蟲們。

我覺得法布林的《昆蟲記》是一部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開闊眼界的。就像魯作家做說的那樣:“《昆蟲記》是一個奇蹟,是由人們傑出的代表——法布林與自然界眾多的平凡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是一部永遠解讀不盡的書。這樣一個奇蹟,在人類即將邁進新世紀大門、地球即將迎來

生態學時代的緊要關頭,也許會為我們提供更珍貴的啟示。”

昆蟲志讀後感篇7

最近讀了一本書,名叫《昆蟲記》,它是由法國著名昆蟲學家、動物行為學家、文學家和博物學家,被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法布林寫的。

法布林小時候很喜歡觀察動物和昆蟲,但他的父母不同意,看見他拿昆蟲就不停地責罵,但這並沒有讓法布林改變自己的喜好,在這本《昆蟲讓》中,寫的就是法布林接觸的昆蟲。

在《昆蟲記》的描述中,大家一定都知道蟬和螞蟻的故事,那是由於蟬一個夏天都在唱歌,冬天沒有糧食去向,受到一頓不好的待遇被轟出門的故事,而讀了《昆蟲記》後,我才知道不是那麼回事。“蟬在樹上鑽孔,把吸管伸進洞裡去吸取汁液。螞蟻被吸引來了,便一擁而上,咬著蟬的腿,託著暗裡的翼,爬上蟬的背,蟬被這些小人惹地心煩,放棄了自己的水井,螞蟻成了井的主人。”在《伊索寓言》中,蟬總是好吃懶做的形象出現,而螞蟻則是吃苦耐勞的象徵。在這段話中,說明了無惡不作,好吃懶做的是螞蟻,而甘願與人分享,勤勞生產的是蟬啊!

我小的時候,有一本獨特的書吸引了我——《昆蟲記》。當時還不太能理解裡面的內容。而今,當我再翻出這本書,便開始細細品讀起來。

這本書的作者是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林。書中寫了許多有關昆蟲的奇聞異事。在這些數不清的故事中,我最難忘的是有關螢火蟲的。

原來小小的螢火蟲蘊藏這麼大的奧妙!生活中那些司空見慣的動物,也可能有許多我們未知的科學祕密。生活真是處處皆學問啊!

昆蟲志讀後感篇8

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蟲子”,已經算是奇蹟了;一個人一生專為“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蹟;而這些寫“蟲子”的書居然一版再版,先後被翻譯成五十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後還會在讀書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轟動,更是奇蹟中的奇蹟,而這些奇蹟的創造者就是《昆蟲記》的作者——法布林。

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了《昆蟲記》這本書。

?昆蟲記》共十卷,可直接譯為《昆蟲學的回憶》。每卷由若干章節組成,是法布林對昆蟲最直接的研究記錄,真實地記錄著法布林畢生研究昆蟲的成果。在法布林哪個時代,昆蟲學家主要是在實驗室裡做解剖與分類的工作,研究的是死昆蟲。法布林是第一個用田野實驗的方法研究活生生的昆蟲,研究昆蟲本能與習性的昆蟲學家,因此他成為了昆蟲行為學的開山祖,《昆蟲記》也因此在科學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法布林書中所講的是昆蟲的生活,但我讀了卻比看那些無聊的戲劇小說更有趣味,更有意義。他不去做解剖和分類的工作,卻用了觀察與試驗的方法,實地記錄昆蟲的生活現象、本能和習性之不可思議的神妙和愚蒙。我們看了戲劇小說中所描寫的用類的命運,受得深切的銘感,現在見了昆蟲界的這些悲喜劇,正式這一種迫切的動心,令人想起種種事情來。

我一直哼害怕那些毛茸茸或長者多隻足的昆蟲,但從來沒想過在《昆蟲記》中的昆蟲竟然會讓我覺得如此可愛。這本書中,螢火蟲、螞蟻、毛毛蟲、蜘蛛、老鼠……林林總總,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一段段栩栩如生的昆蟲的景況,涵蓋了關於昆蟲的近視、保護自即、養育後代、勞作、狩獵及生死,幾乎所有的季節。我驚歎,原來它們的世界時這麼豐富而生動,法布林將人類的感情融入其中,我的心也不禁隨著它們的生活而起伏,彷彿自己也變成一隻小小的昆蟲,抖著翅膀加入了它們的大部隊。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昆蟲記》是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書,法布林這個大科學家像哲學家一般的思考,美術家一般的觀察,文學家一般的敘述,伴著我度過了無數美好的時光。

標籤:讀後感 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