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對三體的讀後感5篇

寫讀後感可以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讓我們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感,讀後感可以讓我們瞭解不同文化和價值觀,拓寬我們的思維和視野,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對三體的讀後感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對三體的讀後感5篇

對三體的讀後感篇1

對中國文學氛圍和文學形式習慣的片面認識,導致我曾經一度認為中國寫不出這樣巨集大而又有質感的科幻作品,不過劉慈欣的《三體》讓我認識到了我的錯誤,這也讓我認識到中國的文學不再侷限於歷史、神話修仙,武俠等具有“過去感”的作品,也不侷限於都市言情等“現在感”的作品,具有“未來感”的作品越來越多(不包括那些粗淺的所謂的科幻小說),曾經的哲學家或者文學家對於宇宙常常採用“陰陽”“八卦”等玄學解釋,而現在卻更多的有摩登的解釋。不同於軟科幻作品給人帶來的驚險刺激身心愉悅,硬科幻作品更多的是給人以深邃,讓人有一種內心深處的充實感,也讓人深思。而《三體》這部作品被把握得很好,刺激和深邃結合十分完美,用樸實的語言解釋了真實的科學理論,這不會讓人感到突兀,反而讓人更有興趣讀下去,而幻想的外星人、太陽系之外、乃至宇宙的盡頭,同樣用樸實的語言表達出了人類對宇宙的哲學理解。

現實與想象,人類與宇宙他們的完美配合,標誌著《三體》在中國科幻文學史上的里程錶地位是無可撼動的。

對三體的讀後感篇2

最近,劉慈欣的一部劃時代科幻小說《三體》深深的吸引了我。從小就喜歡打破常規、天馬行空的飛揚思緒的我,對科幻小說有著近乎痴迷的渴求,從海底兩萬裡,到哈利波特,再到燒腦神作星際迷航,我始終是科幻小說、電影領域的“追星族”。

這部《三體》讓我重新認識了時間、生命與文明之間的關係。生命意味著什麼?對每個個體而言,無不希望其越久越好。那麼時間又意味著什麼?它無時無刻不推動著我們朝著死亡邁進。看起來,時間與生命是對立的。但是,正因為時間賦予了生命以界限而使得生命個體能展現出異樣的風采,這就是我們熟知的大千世界。

同樣的,對於文明與時間,正如生命與時間的關係一樣,我們完全可以把一個文明當做一個生命的個體來對待。小說中的三體文明和人類文明的激烈碰撞,時刻都在體現著生命的價值。

給時間以生命,而非給生命以時間。前者能創造輝煌燦爛的文明,而後者只能接受被淘汰的宿命。保爾柯察金說過,“一個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我認為,這是對生命意義最深刻的闡釋。

對三體的讀後感篇3

這個暑假,我看了《三體》這部獲得雨果獎的科幻小說。

當時媽媽把它買回家的時候,我不太想看,因為它有1000多頁,而且三部一本比一本厚,又因為是科幻小說,比較難懂。我剛剛開始看的時候,覺得不太好看,但是讀到後來,覺得越來越引人入勝,我用了一天的時間就把第一部看完了。

?三體》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兩點。

一點就是科幻。書中提到的“黑暗森林狀態”在我當時讀到時感覺很震驚,再想想好像又很正常。就好像在警告所有人類:宇宙是冷酷的,也許發現外星人會給我們帶來滅頂之災!

還有一點就是它對“人性”的描寫。我當時看了人類在三體文明的威脅下不但沒有拼命研究與之對抗的`方法,反而為誰走誰留的問題爭吵不休,最後甚至明令禁止逃往太空的時候,我覺得真的很可笑。仔細想想,不都是這樣嗎?人都是自私的,現在已經沒有人願意犧牲自己顧全大局了。別說生死存亡的大事,就是生活中的小事也是這樣:我小的時候,和幾個小女孩一起玩,有一個人提議說,讓我們其中一個人帶其她人到她家去玩,並且要把自己的糖果和冰激凌和朋友們一起分享,也要把自己的玩具給大家玩。本來很高興的事情,但是大家都不願意去自己家,誰會願意犧牲自己的東西呢?沒有人主動站出來,那就石頭剪刀布吧,但是被選中的那個女孩卻反悔了,最後我們不歡而散。而三體人呢?卻認為“這對我們來說不是問題”。我就覺得這部小說和其它的小說真是不一樣。在這本書中,人類的情感反而成了毀滅太陽系的罪魁禍首,也因此,它給我帶來了許多震撼。

在第三部中,程心兩次以愛和責任的名義把世界推向深淵。但是最後,她還是沒有放棄,為了保住大宇宙的未來,把647號宇宙的物質歸還了。智子說:“你還是在為責任活著。”但是,智子最後也選擇了幫助她。我想,宇宙是沒有對錯的,雖然可能會招來禍患,但是永遠不要放棄愛與人性。

對三體的讀後感篇4

相較於那些熱情的科幻迷們,我現在才領略《三體》這部奇幻小說的美有些許為時已晚,但慶幸的是,從這一點出發,我也感悟到了《三體》除了科幻之美的另外一層精神魅力——希望。這正是《三體》給予我最大的意義。

就書本身而言,科幻,它背後的基礎,科學,是因為什麼而得以發展,進步的呢?是希望。如果沒有希望,誰願意天天抓耳撓腮的埋頭於數字與機械中?誰不願意吟詩頌歌過著文雅的生活?正是因為希望,科學才如此富有魅力。擁有了希望,科學會引領我們對未來的幻想;科學會讓社會有進步的可能;科學會讓世界有更多的不同!希望推動科學發展,而科學又帶來新的希望,二者相輔相成。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三體》中在科學發展的背景下,人們對外星文明有如此大希望和渴望,即整本書的主題與線索。

在得知三體世界的資訊後,主角汪淼和丁儀果然如三體人所說的那樣沮喪墮落,人類在三體人眼裡只是蟲子,滄海蜉蝣罷了,科技力量懸殊實在太大,似乎沒有一點勝算。但是大史一句話點醒了二人:“是地球人與三體人的技術水平差距大呢,還是蝗蟲與咱們人的技術水平差距大?”看吧,三體人之所以要遏制地球人的科技發展,是因為我們的科技水平並沒有落後多少,而且正在飛快發展著,在三體人到達地球的四個世紀後甚至有可能趕超三體世界的科技水平。而蝗蟲呢,人類有數不盡的手段將它們趕盡殺絕。所以如果從實力的懸殊來看,三體人把我們看作蟲子實際遠低估了我們(事實上這是他們恐嚇我們的方法),即使我們就是蟲子而已,但我們是弱小,不是脆弱。三體人似乎忘記了一個事實:蟲子從來就沒有被真正戰勝過。看看那黑壓壓如雲的蝗蟲吧,大史看到它們並不是感到絕望和無助,而是從中得到了啟示,從而激勵了汪淼和丁儀。這便是希望,像燎原之火般永不熄滅的希望。如果把我們比作星辰點點,當真相的神祕面紗一步步被揭開,那看似耀眼的天空趨於黯淡,但只要我們是有希望的星光,我們便永不放棄,燃燒著我們的光與熱。在天空隱匿之際,星光愈趨璀璨。

與其做被動的靶,不如做主動的箭;與其做頹靡的跟從者,不如做熱情的引路者;與其做順勢而倒的草芥,不如做迎風而上的參天。帶著希望前行吧,希望永存,三體不朽。

對三體的讀後感篇5

把書蓋上,總結一下。

其一,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這是一個喜劇嗎?好像是的。文尾羅輯利用同歸於盡的手段脅迫三體文明放棄了入侵,其實我覺得很可笑,當整個太陽系籠罩於三體人的目光中,他們沒有理由發現不了羅輯潛藏著的戰略意圖。我不敢妄自揣測三體文明的人工智慧達到了何等高度,但想必在那幾個世紀裡他們的目光都在注視著太陽系,他們的人工智慧的主要工作,自然也是在分析地球人的戰略意圖,尤其是三體人對於太陽系是如此的志在必得,他們就更沒有理由忽略羅輯在他們眼皮底下搞的動作。即使退一萬步說,他們因為不通謀略的緣故而忽略了羅輯的作為,但是我卻不能相信他們的人工智慧竟然會忽略這樣巨大的潛在危機。如果真是如此,那麼我對於人工智慧的未來將萬念俱灰,因為科學技術即使達到了三體文明這樣的高度,竟然也能被小小的地球矇蔽。也許這本書最大的硬傷就在於地球居然戰勝了三體文明。

其二,目光短淺的我們如何能夠揣測浩渺的星空

費米悖論:從理論上講,人類能用100萬年的時間飛往銀河系的各個星球,那麼,外星人只要比人類早進化100萬年,現在就應該來到地球了。換言之,“費米悖論”表明了這樣的邏輯悖理:a.外星人是存在的——科學推論可以證明,外星人的進化要遠遠早於人類,他們應該已經來到地球並存在於某處了;b.外星人是不存在的——迄今為止,人類並未發現任何有關外星人存在的蛛絲馬跡。

書中用“黑暗森林”的假說解釋了“費米悖論”,這是本書最大的亮點。在讀本書之前,我也模模糊糊看到過“費米悖論”,並未細想,但也很奇怪,為什麼沒有外星文明訪問地球,並留下正式的官方文件。“黑暗森林”假說恰能解釋我的部分疑惑,並且主角也是利用這個結論來制勝三體文明。然而這樣的假說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自圓其說,但我覺得卻未免小看了文明二字。“猜疑鏈”加強了“黑暗森林”的說服力,但是仍然說服不了我。“黑暗森林”+“猜疑鏈”的假說是建立在文明的自私性基因基礎之上的,一個文明為了儲存自己和維持自身的發展,勢必要消滅任何一個現在的或者是潛在的敵人,這樣的文明我們見過一個,就是地球文明。然而也僅僅見過一個而已,焉知宇宙中沒有以利他基因為基礎的文明呢?好吧,讓我們再次退一萬步說話,假使宇宙中的文明都是自私基因的產物,但卻也無法排除另一種可能性。在地球的洪荒時代,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都處於物競天擇,弱肉強食的矇昧狀態,然而現在,地球上已經形成了一個人類的龐大集團,這個集團裡又分裂成數個小團體,經歷數百萬年的演變和磨合,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茫茫宇宙裡,你又怎麼知道沒有這樣的情況產生?也許“黑暗森林”假說的另一個隱含的意思是,宇宙正處於洪荒時代,每一個文明都是獵人,也是他人的獵物。

暫時碼到這裡,這一塊磚頭,希望能引來大家的和氏璧玉,假如有錯誤,還請不吝指正。

無論如何,《三體2黑暗森林》是一本難得的好書,期待《三體3》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