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學習黃大發事蹟心得體會優秀範文三篇

心裡真正裝著百姓的黨員,總能觸動人的心靈,作為新一代的少年,我們要學習他們身上的優秀品質併發揚光大,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關於學習黃大發事蹟心得體會優秀範文三篇,以供參考。
關於學習黃大發事蹟心得體會優秀範文三篇

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學水利技術,帶著簡陋的測繪工具翻山越嶺進行勘察;赤腳步行去炸藥廠背炸藥,腳板磨得破皮出血;率領村民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硬是憑雙手鑿出一條生命之渠,終結了村莊“一年四季包沙飯,過年才有米湯喝”的歷史。隨著媒體報道的深入,貴州遵義市草王壩村老支書黃大發“和大山較勁”的事蹟傳遍山裡山外,感染了無數心靈。

當年,林縣人民開鑿紅旗渠,創造了當代“愚公移山”的奇蹟。如今,黃大發老支書帶領村民憑雙手鑿出一條生命之渠。在平原上憑雙手鑿出水渠已經不容易了,何況是在山上,那裡有絕壁、有險崖,一不小心就可能身處險境。面對惡劣的自然條件,黃大發並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功夫不負有心人,黃大發執著地“和大山較勁”,最終取得了勝利。

當下,全國正在推進脫貧攻堅。脫貧攻堅,外部輸血的同時更需要內部造血,需要調動起貧困地區人民投身改革發展的積極性。山區自然條件不佳,但人們應當有人定勝天的信念,要有敢叫日月換新天的'精神。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困難擺在那裡,如果總是想著繞著走,那隻能說明能力有限,只能說明毅力不夠強大。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讓自己強大起來,才能把困難征服、跨過困難這道坎。很多時候,能不能跨過困難這道坎,就在於人們是否有戰勝困難的堅定信念。

和大山較勁,彰顯了黃大發老支書的為民情懷。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既然當了村支書,就應該切切實實為民謀福祉。沒有好的水渠,村莊“一年四季包沙飯,過年才有米湯喝”,村民的日子十分艱苦。農民以種田為生,解決好擺在村民面前的灌溉難這個“攔路虎”,農民才能吃得飽飯、穿得暖衣。在山區修水渠,儘管很困難,但卻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黃大發老支書帶領村民修建水渠,付出了很多辛勞。修渠的過程中,老支書還承受了親人離世帶來的傷痛。好在,全村上下一條心,終於修成了水渠,莊稼灌溉難的問題迎刃而解,村民的生活漸漸好了起來。修水渠只是第一步,黃大發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而是在此基礎上帶領村民繼續通路、通電,朝著更好的日子邁進。

和大山較勁,黃大發的自力更生精神值得人們學習。自力更生精神,正是黃大發老支書的“大發”境界。膠鞋已經斷裂卻捨不得換一雙,這個生動的細節正是老支書簡樸生活的寫照。共產黨人,就應該像黃大發一樣“先憂後樂”“先苦後甜”。黃大發的“大發”境界是一種精神力量。今天,物質生活富裕了,少數年輕人不肯自力更生,畢業了還在啃老,這是不妥當的。勞動才能創造財富,通過自己的雙手奮力拼搏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黃大發是一面很好的鏡子,每個人都應該從他身上汲取自力更生的正能量。其實,中國經濟取得這麼大的成就,很大程度正是因為弘揚了自力更生的精神。物質生活好了,但自力更生的精神不能丟。自力更生,掌握核心技術,才不會被別人卡脖子。

閱讀黃大發的先進事蹟,不禁讓人對他肅然起敬。

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近日來,各大中央媒體對黃大發同志的先進事蹟進行了系列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他被譽為當代愚公。黃大華是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草王壩村原党支書,從60年代開始,歷時36年,他帶領全村群眾,靠著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繞過三重大山鑿出一條長9400米的“生命渠”,結束了千百年來該村滴水如油的歷史。讓人稱奇的是,在沒有現代化裝置和高階技術團隊的參與修造下,該渠經過評估,質量過硬,設計合理,可以這樣說,他們創造了自己的工程“奇蹟”。

黃大發憑藉忠誠的信仰、驚人的毅力、憑藉開展群眾工作的出色能力帶領基層黨支部和村民,完成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是讓人敬仰“當代愚公”,是我們廣大黨員的一面旗幟,值得我們廣大幹部學習。

學習黃大發同志善於團結群眾。

他深知只有團結全村每一個人,才能解決村裡的難題。他把群眾當親人,完全打成一片,用村民聽得懂的語言講話、信得過的方式辦事,真正做到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工程途徑三個村,十餘個村民組,根據各家不同的困惑,他挨家挨戶地做工作,注重思想宣傳說服,大家心理敞亮了,各類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黃大發45年的要幹部生涯,每次都是全票當選,得到了全村人的高度擁護。

學習黃大發同志堅忍不拔、堅持不懈的精神。

在當代大環境下,修造這樣一個水渠也許算不上一個大工程,但對於閉塞貧困的小山村來講,要成功卻要面臨重重困難,包括資金、技術、人力等各個方面。黃大發同志堅持黨員幹部帶頭幹,遇到困難自己先上,面對艱險從不退縮。第一次修渠因不懂技術而失敗,黃大發明白光靠蠻幹是不得成功的,主動申請到鄉鎮水利站跟班學習。幾乎半文盲的他,從零起步,一個字一個字地摹,一張圖一張圖地學習,最後變成了專家。黃大發有著難以想像的決心和毅力,他36年來一件事,一輩子一個目標,帶領全村鑿出一條生命渠,讓鄉親們吃上白米飯,過上好日子。

脫貧攻堅的路需要千千萬萬個黃大發,需要千千萬萬個新愚公,需要他們一心為民、不畏艱險、志拔窮根、克難攻堅的共產黨員精神。

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中央宣傳部25日向全社會公開宣傳發布“當代愚公”黃大發的先進事蹟,授予黃大發“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20世紀60年代起,黃大發帶領200多名群眾,歷時30餘年,靠著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硬生生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當地長期缺水的歷史,被當地群眾親切譽為“大發渠”。黃大發以不忘初心的堅定信念,不等不靠的責任擔當,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踐行了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站在新的歷史時期,面對黨和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盼、新使命,我們更應該向黃大發同志學習,學習他堅定信念、敢於擔當、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樣才會名副其實成為黨組織的好乾部,百姓心中的好公僕。

要堅定信念,做到時刻不忘初心。指出,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理想信念作為思想和行動的“總開關”,是一名共產黨員骨子裡不能少的,只有做到有黨性、講黨性,在黨言黨,在黨愛黨,在黨憂黨,在黨興黨,才能忠誠於黨、忠誠於人民。平日裡,我們更要牢記當初的誓言,始終把“永不叛黨”靈魂長駐心間,學習踐行好黃大發精神,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心中裝著百姓的冷暖,以一名共產黨人的堅定信念,為他們辦實事,這樣老百姓才會因為我們的付出而更加幸福。

要敢於擔當,做到時刻不忘衷心。指出,敢於擔當,是領導幹部基本的政治品格和素質要求。當前,齊心協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已成為全黨的一項政治任務,在具體的工作推進中,也面臨著諸多的困難和挑戰,要實現黨的這一偉大目標,更需要我們每一名黨員幹部向黃大發看齊,不忘衷心,拿出敢於擔當作為的精神,不等不靠,主動作為,主動擔當,在脫貧攻堅等工作上,站好自己的崗,履好自己的職,盡好自己的責,把高標準履職盡責作為一項基本要求,加強與群眾的血肉聯絡,常深入群眾中去,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問事於民,做到崗位工作能盡責、難題面前敢負責、出現過失敢擔責。

要無私奉獻,做到時刻不忘熱心。曾強調,無私奉獻,是共產黨人的優秀品質。黨章明確規定,共產黨員必須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個人利益服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克己奉公,多做貢獻,決不能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黨的事業,人民的事業,是靠千千萬萬黨員的無私奉獻而鑄就的,作為一名新時期的黨員幹部,要以黃大發精神為航向,幹好自身的工作,帶動好身邊人,以實際行動率先作表率,發揮、傳承、踐行好一往無前、艱苦奮鬥、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精神,不忘為民服務的熱心,不忘幹好工作的熱情,不忘為民辦好事的熱誠,始終心繫人民、情繫人民,忠誠為民一輩子,奉獻為民一輩子,成為人民心好的好公僕。

黃大發歷時30餘年,以堅定的信念、責任的擔當、無私的精神,帶領群眾,戰鬥天地,為貧困地區的老百姓開鑿了生全之渠,是新時期黨員領導幹部學習的楷模,為老百姓增福祉、謀幸福更需要這種精神,黨員幹部要時刻放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不能丟!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