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精選四篇學習鄧稼先先進事蹟心得範文500字

鄧稼先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他甘當無名英雄,默默無聞地奮鬥了數十年。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精選四篇學習鄧稼先先進事蹟心得範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精選四篇學習鄧稼先先進事蹟心得範文500字


學習鄧稼先先進事蹟心得1
 
  人們都知道奧本海默是美國的“原子彈之父”,薩哈羅夫是前蘇聯的“氫彈之父”,然而,中國的“兩彈”元勳是誰?他就是我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鄧稼先爺爺。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去追尋他生命的一個個足跡……
 
  1950年鄧稼先爺爺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9天后,歷盡艱險回到了北京,為中國的物理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1958年,鄧稼先爺爺告別家人,開始了隱姓埋名的祕密歷程,和無數甘願默默無聞奉獻的科學家一起,終於研製出了原子彈、氫彈。28年來,鄧稼先爺爺無時無刻不在奉獻著自己,為了祖國甚至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一次航投試驗失敗,他搶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彈碎片拿到手裡檢驗,受到了嚴重的核輻射,身體一天天弱下來。對此,他無怨無悔。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爺爺為我國核武器事業耗盡了最後的心血,而他的遺言卻是“死而無憾”。鄧稼先爺爺用智慧和生命為研製“兩彈”,立下了不朽功勳。他留下的不僅是原子彈、氫彈,留給我們的還有對科學的獻身精神,對祖國的赤誠之心。他的精神在人民的心中釋放出巨大的‘核能’,激勵著無數愛國志士無怨無悔祕密地為國防奮鬥。當我知道鄧稼先爺爺曾任中物院院長的時候,我很激動。我激動,我是中物院人,我激動,我生活在享有科學家搖籃美譽之稱的科學城,我激動,我的親人們都跟鄧稼先爺爺一樣從事著國家的核武器事業。
 
  學習鄧稼先先進事蹟心得2

 
  我們的語文課上,老師給我們講了《鄧稼先》這一課。原來我連鄧稼先都不知道是誰,老時間晚了這一課之後,我深感慚愧,而且我受到了深刻地教育。
 
  鄧稼先是我國研製和發展核武器的重要技術領導人,為我國成功研製原子彈、氫彈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的貢獻。鄧稼先於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在北平上完國小和中學以後,於1945年自昆明西南聯大畢業。1948年到1950年赴美國普渡大學讀理論物理,獲得博士學位後立即乘船回國,1950年10月到中國科學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帶領幾十個大學畢業生開始研究原子彈製造的理論。
 
  這以後的28年間,鄧稼先始終站在中國原子武器設計製造和研究的第一線,領導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的原子彈和氫彈,把中華民族國防自衛武器引導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
 
  1967年6月17日中國爆炸了第一顆氫彈。
 
  這些日子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華民族完全擺脫任人宰割危機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後鄧稼先繼續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對國防武器作出了許多新的巨大貢獻。
 
  1985年8月鄧稼先做了切除直腸癌的手術。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術。在這期間他和于敏聯合署名寫了一份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武器發展的建議書。1986年5月鄧稼先做了第三次手術,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鄧稼先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是忠厚平實的人。他真誠坦白,從不驕人。他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他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的人。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才給他追授了“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我們因學習他的精神,將他的精神繼續發揚下去。
 
學習鄧稼先先進事蹟心得3
 
  我讀了一本好書——《鄧稼先》。鄧稼先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是中國的“兩彈”元勳。他那種艱苦創業的意志、勇於奉獻的精神、熱愛祖國的情懷深深地感動著我,讓我對《鄧稼先》這本書一拿起來就愛不釋手。
 
  鄧稼先接到研製原子彈的任務後,帶領寥寥無幾的科技人員,來到一個偏僻的地方,籌建核武器研究院。他作為理論設計負責人不得不從頭做起,同建築工人一起砍高粱、挖土、推車、和泥、蓋房子。
 
  中國從未造過原子彈,加上國外封鎖,沒有任何經驗可借鑑。他邊讀書邊研究,邊備課邊講學,備課到深夜就在辦公室裡睡一會兒,天亮了繼續工作。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一天到晚暈乎乎的,走路時還想著原子彈,有一次騎車回家竟連人帶車掉到溝裡。經過含辛茹苦的奮鬥,終於在1959年把原子彈的理論計算輪廓勾出來了。
 
  為了核武器研製成功,鄧稼先甘願奉獻出一切。一次,航投試驗出現降落傘事故,原子彈墜地被摔裂。他深知危險,卻一個人搶上前去把摔破的碎片拿到手裡仔細檢驗。身為醫學教授的妻子知道這件事後,強拉他去檢查,結果發現他的小便中帶有放射性物質,肝臟破損,骨髓也侵入了放射物。在這種情況下,鄧稼先仍堅持回到核試驗基地繼續工作。有一次,他堅持要自己去裝管,並以院長的權威向周圍的人下命令:“你們還年輕,你們不能去!”甚至他最後離開羅布泊回到北京時仍想參加會議。
 
  鄧稼先回到北京之前,有15次親臨現場指揮試驗隊的工作。有時,一月之內從工廠到試驗現場幾千公里往返幾次,常常是一下飛機就工作,一天只睡三四個小時,甚至通宵達旦。他這種忘我的工作精神,呈現著一顆耿耿報國之心。
 
  經歷國破家亡的苦難,飽受顛沛流離的生活,使他的耳邊時時迴響著蘆溝橋的炮聲,敲打著他為祖國研製核武器的激情。到杭州開會遊覽岳墳時,他特意站到鐫刻著“精忠報國”四個大字的石碑前,神情激動地請求同志們:“來,請給我在這裡照張相!”鄧稼先就是這樣一個用生命譜寫“精忠報國”新曲的偉大科學家。
 
 學習鄧稼先先進事蹟心得4
 

  1958年秋,二機部副部長錢三強找到鄧稼先,說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徵詢他是否願意參加這項務必嚴格保密的工作。鄧稼先義無反顧地同意,回家對妻子只說自己要調動工作,不能再照顧家和孩子,通訊也困難。從小受愛國思想薰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從事對國家有重大好處的工作,表示堅決支援。從此,鄧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對外聯絡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此刻嚴格警衛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鄧稼先就任二機部第九研究所理論部主任後,先挑選了一批大學生,準備有關俄文資料和原子彈模型。1959年6月,蘇聯政府終止了原有協議,中共中央下決心自己動手,搞出原子彈、和人造衛星。鄧稼先擔任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後,一面部署同事們分頭研究計算,自己也帶頭攻關。在遇到一個蘇聯專家留下的核爆大氣壓的數字時,鄧稼先在周光召的幫忙下以嚴謹的計算推翻了原有結論,從而解決了關聯中國原子彈試驗成敗的關鍵性難題。數學家華羅庚之後稱,這是集世界數學難題之大成的成果。
 
  中國研製原子彈正值三年困難時期,尖端領域的科研人員雖有較高的糧食定量,卻因缺乏油水,仍經常飢腸響如鼓。鄧稼先從岳父那裡能多少得到一點糧票的支援,卻都用來買餅乾之類,在工作緊張時與同事們分享。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們日夜加班。粗估引數的時候,要有物理直覺;晝夜不斷地籌劃計算時,要有數學見地;決定方案時,要有勇進的膽識和穩健的決定。但是理論是否準確永遠是一個問題。不知道他在關鍵性的方案上簽字的時候,手有沒有顫抖
 
  鄧稼先不僅僅在祕密科研院所裡費盡心血,還經常到飛沙走石的戈壁試驗場。他冒著酷暑嚴寒,在試驗場度過了整整8年的單身漢生活,有15次在現場領導核試驗,從而掌握了超多的第一手材料。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就是由他最後簽字確定了設計方案。他還率領研究人員在試驗後迅速進入爆炸現場取樣,以證實效果。他又同於敏等人投入對氫彈的研究。按照鄧於方案,最後最後製成了氫彈,並於原子彈爆炸後的兩年零八個月試驗成功。這同法國用8年、美國用7年、蘇聯用10年的時刻相比,創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鄧稼先擔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1979年又任院長。1984年,他在大漠深處指揮中國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試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