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反三為個人心得體會7篇

通過寫心得是我們的思想深度能得到不斷提升,我們寫心得的目的除了加深自己的思想,下面是網客範文小編為您分享的反三為個人心得體會7篇,感謝您的參閱。

反三為個人心得體會7篇

反三為個人心得體會篇1

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學生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助於我們在校大學生更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與知識。在這火熱的七月,我們暫別了象牙塔中舒適的生活,帶著青年人特有的蓬勃朝氣,走入社會,瞭解社會,深入社會。今年我就先從最底層起,因為家在農村,畢竟有這個條件。雖然在農村生活了二十年,不過今年是帶著思想去觀察,去思考,去了解處在這個社會最底層的具有濃厚傳統觀念的都江堰的農民。

農村的小朋友真的很好學,他們在比較落後的農村學習,瞭解這個世界。可是我發現有些城市的東西他們比不了解,我們說的東西他們也不知道。我們教了他們一個星期,每個年齡階段的小朋友都有,他們純樸的性格在我們面前散發出來,他們沒有城市社會的複雜,他們如同白雪一樣的純潔。雖然我們的知識比他們多,但實際上我們的性格不能和他們相比。他們在向我們學習的同時我們也在向他們學習。短短的一個星期,時間很短,如果時間稍微長點,我們和他們一定會建立更深刻的朋友關係。

一個星期的社會實踐,一晃而過,卻讓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將讓我終生難忘。社會實踐加深了我對處在社會最底層人的瞭解,使我融入到社會了解最具有濃厚的傳統觀念都江堰的農民,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激發了我對學習知識的渴望,使我懂得珍惜現在的學習生活環境,進一步明確了我們青年學生的成材之路與肩負的歷史使命。當然下一個假期,就從更高的角度去了解認識另一層人,畢竟社會才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也為以後順利的進入社會打一個好基礎。

反三為個人心得體會篇2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已於10月16日發射,飛行乘組由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3名航天員組成。從9月17日神舟十二號返回地球到神舟十三號發射,時間僅過去短短一個月。按照計劃,神舟十三號飛船入軌後,將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對接於天和核心艙徑向埠,與天和核心艙及天舟二號、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形成組合體。航天員將進駐核心艙,按照天地同步作息制度進行長達6個月的工作生活。這就意味著,相較於神舟十二號,此次太空挑戰的時間更長、難度更大、要求更高,航天員將在太空與我們共同守歲,迎接農曆壬寅年的到來。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人類對太空的嚮往和探索從未止步。然而身處太空,浩瀚蒼穹看似壯美寥廓,實則挑戰著航天員的心理與生理極限,更經歷著很多驚心動魄的瞬間。據航天員楊利偉回憶,在執行“神五”任務時,火箭上升階段意外出現8赫茲左右低頻振動,與人體內臟產生長達26秒的共振,此時楊利偉感到了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一般,令他異常痛苦,可他卻咬緊牙關告誡自己“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事實上,這漫長的26秒共振,只是我國載人航天“首飛”征途上千難萬阻、千辛萬苦的一個小小縮影,但卻畫出了中國航天人英勇無畏、捨身為國的“愛國群像圖”。

在神舟十二號離開地球的3個月,3名外人眼中光芒四射的中國航天員,均來自普通而樸實的家庭。當他們遠離地球、巡遊寰宇、辛勤工作時,留在家鄉的父老鄉親們在一如既往、年復一年地耕耘勞作。中國航天人的奉獻和擔當,始於熱血、恆於信仰、終於愛國,他們把使命和重擔銘刻心間、扛在肩上,把榮譽和光環歸於祖國、獻給民族。

“因熱愛而執著,因夢想而堅持”,這是執行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的航天員王亞平的一番話。每一次針對空間站任務的水下訓練,體能消耗都相當於跑一次“全馬”,累到手抖得連筷子都拿不穩,但他們累並快樂著。每次離心機訓練都要最多承受8個g的過載,臉部會變形、胸部會因受壓而呼吸困難,但航天員大隊成立20多年來,從未有人按下“暫停按鈕”。這種身體可以“過載”,信仰和精神永遠“輕裝上陣”的狀態,詮釋的是一種信念、一種意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在今天的中國航天人身上穿越時空、力透紙背,煥發出震撼人心、攝人心魄的強大力量。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精神上有怎樣的海拔,就能攀登怎樣的高度。雖然我們不能同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一樣把足跡留在浩瀚蒼穹,但我們可以在新的長征路上,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祖國建設的各行各業甘做“孺子牛”、勇做“拓荒牛”、常做“老黃牛”,不斷以愛國精神、載人航天精神鑄魂補鈣、淬鍊成鋼,始終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闖勁和“風雨無阻向前進”的韌勁,不斷開創新的歷史偉業、標註新的精神海拔!

反三為個人心得體會篇3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在中隊輔導員工作中,使我深深地懂得國小階段是人的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開始階段。作為三年級的班主任,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

一、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好習慣

在學校,紀律是教學質量的保證。開學初,我首先進行紮實的常規訓練。平時,我也經常利用中隊會課和班會課,教育學生怎樣遵守課堂紀律,平時上課發現某些學生或者某個小組做得好的及時表揚,在中隊中樹榜樣,發現不良現象及時糾正。我會經常進行個別輔導、提醒,讓他們跟上中隊上學生的步伐,共同進步。

二、培養學生文明禮貌的好習慣

要求學生做到儀表美、語言美、心靈美。強化要求學生執行學校的學生行為規範,衣著整潔,每天佩戴紅領巾和學生卡,現在學生們都已經養成了這個良好習慣。在語言行動上,學生們懂得講文明禮貌,無論在校內、校外,他們見到領導和老師都很有禮貌地叫聲“老師好!”,放學離開學校都會說:“老師,再見!”學生之間要懂得使用禮貌用語,讓學生在一個強化的過程中養成自覺做到的習慣。中隊上的學生團結友愛,互相幫助,拾到東西交公的好人好事不斷湧現。從他們的行動已經可以看到:在他們小小的心靈裡已經發出美的萌芽。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健康的好習慣

良好的衛生習慣有助於孩子健康成長。課間要求學生每個組選一名值日小組長進行監督每一組的衛生清潔情況。教育學生不亂扔紙屑雜物,把學校當成自己的家。每天中午吃完飯後,我都會安排學生打掃課室衛生。特別是在起水痘這段時間,加強了對學生預防的教育。在課堂上,我糾正學生們錯誤的讀書寫字姿勢,並時刻提醒。在大課間、要求學生做好每一節的動作,養成鍛鍊身體珍視健康的好習慣。

四、做好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每週都會抽一次班會課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教育學生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人身安全,不到危險地帶玩耍,學生課間玩耍時也要求他們不要在樓道,課室裡追逐、打鬧,上下樓梯靠右走等,以免出現事故。把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五、加強與家長之間的聯絡,共同教育好學生

班主任要教好學生,除了做好校內的教育、管理外,還要做好校外的工作,要與家長聯絡,取得家長協助,才能把學生教好。平時我非常注意做好這個工作,經常和家長通電話、發簡訊,大多數家長非常配合我,經常主動和我聯絡。特別是那些頑皮的學生更要家長共同管教。個別小孩由於家長的放鬆和自由發展的教育方式,在學習上和行為上與其他學生有一定的距離,經過我和家長的多次教育,現在改變很大。不僅作業能及時、認真地完成了,而且成績也有一定的進步。

在一學期的工作中,我深感一個具有良好精神風貌的中隊集體,一定具有凝聚力,吸引力,一定會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習慣養成的環境氛圍。讓每位學生的能力都可以得到了發展,從而能促進我班的整體發展。

反三為個人心得體會篇4

火災事故好比一顆威力十足的炸藥,一時大意,這顆埋伏在我們生活中的炸藥就會一剎那間,奪走了人的生命。

讓我把時光影帶回放,讀取那段刻苦銘心的回憶……

國小的一個夏天,太陽依舊擁有那麼火毒的光,在黑夜到來之前不停的烘烤著龜裂的大地,枝頭蟬鳴,它是否不知自己已經渲染了夏的煩悶,伴隨這利劍一樣的光連綿不絕的持續著。

躲在家中空調下避暑的我抱著“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心態,此時此刻正怡然自得的安坐著,直到門外有人尖叫到:“著火啦”。他擾亂了我的清靜,我剛想說是誰沒事搞的惡作劇,但話語未出,門外的騷亂聲便如約而至,緊隨著陣陣令人厭惡的濃煙味。我第一反應便是和家人拿著溼毛巾跑到天台去。樓道里瀰漫著煙霧,能見度真的很糟糕,不過我們都是多年的老鄰居了,所以互相謙讓著,並沒反生擁擠的現象。大家都用溼毛巾捂住了口鼻,彎著身迅速的上了天台。那一刻,我體會到了團結的力量,真的很偉大。事後得知是由於用電過度加電線老化從而引起了火災。

熟知消防安全常識,才能將損失降到最低。熟知消防安全常識,才能讓安全伴我行。

一位小孩因為掌握了消防安全常識,在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中,她用溼毛巾堵住口鼻,爬到樓外,成功脫險;在同一場大火災中,一位青年,因未接觸過任何消防知識,從而被大火吞噬。從中,我們瞭解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不可忽視。

你若無視它,地獄岩漿中的惡魔在想你招手,你若重視它,環繞著神聖之光的天使會對你豎起拇指。

我想,誰都不願意去招惹那罪惡多端的惡魔吧,那麼就讓我們一起熟知安全常識,讓安全伴我行!

反三為個人心得體會篇5

工匠,是一種職業,看似平凡,卻也有著不為人知的祕密。

人們都在詢問,什麼是工匠精神,在究竟來自“何方“?它,神神祕祕,似乎很少人能夠體會到它的真正內涵。有人說,工匠精神就是不斷改變精益求精,其實不然,我認為工匠精神不只是精益求精,更要有一種心態,而這種心態,決定著你的命運,你似乎在慢慢的為之所改變。

曾經有一篇文章這樣說道:“一天,一位大學的學者來到一家公司,這家公司派了幾個人到建築工地去砌牆,這位大學者問了第一個正在砌牆的人說:“你在幹什麼?”“難道你看不見嗎?我在砌牆。”那位工人白了他一眼沒好氣的回答道。顯然,對方是嫌他打擾了自己的工作。

學者笑了笑,有走到另一位砌牆工人身邊問道:“你在幹什麼?”那人差異的看了看他,然後用手比劃著已經具有一定規模大大樓說,我在蓋一座高樓。這兩個人的回答令他大失所望,但當轉身欲走的時候,一陣歌聲吸引了他,在忙的焦頭爛額的工地上竟然還有人唱歌,這位學者狐疑的循著歌聲找了過去,原來是一位目光囧囧的年輕人,只見他麻利的砌著轉,同時哼著一首首老歌。

“你在幹什麼?”學者又問了他一個問題。

“我在建設一座美麗的城市。”這個人爽快的回答道。

十年之後,這位學者因為某一課題又來到了這個工地進行調研,湊巧的是,他發現一件令他非常震撼的事:“十年前的那幾個人,第一個還在工地上砌牆,第二個成立圖紙設計師,而第三個,卻已經成立他們的老闆。”

由此來看,所謂的工匠精神並不是只有精益求精,而更為重要的是一種態度,能否意識到這一點,決定了你以後能否幹出一番大事業。

反三為個人心得體會篇6

不知從哪一天開始,軍訓成了我們日常生活的話題。

一直盼著,一直想著,卻不曾想軍訓那麼哭那麼累。不同於國中的嬉戲玩鬧,不同與高中的放任自如。有的是烈日驕陽,有的是細雨紛紛。然而教官的堅韌不拔,教官的鼓勵始終感染著我們。他讓我們學會了在烈日底下流汗時互相心疼;他讓我們學會了在桌旁就餐時學會了互相關照;他讓我們學會了在拉練時互相扶持……

當我們在彼此的熟悉間忘卻了苦和累的時候,時間卻在人不經意間悄然而逝。軍訓馬上就要結束了,我卻恍然發現心中有一種莫名的傷感,我到底傷感什麼呢?

我傷感,以後也許再也看不到那亦師亦友的教官。

我傷感,以後也許再也感受不到學拳法時的興奮。

我傷感,以後也許再也聽不到那嘹亮的哨聲。

我傷感,以後也許再也聽不到教官的諄諄教導。

我傷感……

我不是告訴自己要堅強,早已下定決心在十二天的軍訓中不掉一滴眼淚,但是堅強的人可以頂住烈日;可以頂住十六公里的拉練;可以頂住十幾個水皰的疼痛……可以頂住的太多太多,卻難以頂住離別時的傷感。

竟然時間真的那麼不饒人,那麼我能做的除了珍惜還有什麼呢?請允許我再望一下整齊的隊伍;再望一下教官軍訓時嚴肅的臉龐;再望一下休息時他那可愛的笑容……那也許是我們記憶中最珍貴的東西。

當然,軍訓留給我的不止這些,我還深刻的明白了那首關於軍中勵志的詞,現在在這裡我就與大家共同分享這首詞,以此希望大家自勉、堅強。

滿江紅__軍中勵志

錦瑟華年,莫虛度,效賢苦讀。人生路,揮毫點睛,凌風起舞。疾東風,鯤鵬翔九重,望裡目。

緊筋骨,坎坷路,勞其心,闊其步。須精鋼百鍊,高有基礎。推開障暗千里層數,綻放梅花三百度,舉旗幟直指雲霄,展鴻圖。

反三為個人心得體會篇7

今天,有幸觀摩了博興第三國小張敏老師為我們展示的是《周長的認識》精彩說講課案例,讓我受益匪淺。

教育首先是一種賞識教育,在課堂上老師要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是有能力的人,樂於挖掘每一位學生的優勢潛能,並給與學生充分的肯定和欣賞。在這節課中,張老師的評價及時到位,對學生可能出現的答案張老師都做了很好的預設,並且對每種答案都有不同的激勵性評價,學生們能獲得準確性的評價,自信心就會提高。當張老師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周長的概念時,如果學生準確地描述出來,張老師會說,你真了不起,你的想法和數學家一樣!如果學生回答的不完整,張老師還會變換激勵性語言評價學生。當學生說的與老師的用意不符合時,教師先肯定學生善於思考,再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這個問題。這節課讓我覺得,張老師在課堂上的一言一行,始終站在學生的角度上,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被高度尊重,高度信任,學生在這種平等、高漲的情緒中進行思考和學習,感到學習是一件開心的事,學習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師和同學的激勵,特別是學習成績較差的同學,對激勵的渴望更迫切。在學生解答問題時,張老師對學生解答的評價不是按標準答案,而是用語言提示誘發、鼓勵學生髮散思維,激發學生的獨創性。對學生理解不正確或不完善的地方,教師根據學生錯誤所在,補充設問,點撥學生引發討論,引起深入思考,讓學生在不斷的爭辯中明確認識,經歷一個自悟自得的創新過程。在學生理解得不夠準確,表達不夠完整時,教師運用反問,使學生對自己的認識產生疑問,引起思考,進行比較,進而排除謬誤,獲取真知。張老師的一節課,讓我對評價學生有了新的認識。

課堂教學是交流與對話的平臺,教師只有把握好對數學課堂的評價,才能真正的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有一個自主的天空,讓數學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和生機。相信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會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