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瓦爾登湖》讀後感1500字

《瓦爾登湖》是一本寧靜的書,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它是寂寞、恬靜與智慧的結合。瓦爾登湖,梭羅的湖。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關於《瓦爾登湖》讀後感1500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關於《瓦爾登湖》讀後感1500字

瓦爾登湖讀後感1
  
  時至今日,依然有必要再讀《瓦爾登湖》。夜深,當我們的心境逐漸平靜,更能體會到書中是語語驚人,字字閃光。《瓦爾登湖》能引領人進入一個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它是心靈的一方淨土,在那裡,我們將擺脫世俗的困擾,領會精神的自由。
  
  《瓦爾登湖》這本書的思想是崇尚生活,熱愛大自然的風光,資料豐厚,意義深遠,語言生動,意境深邃,就像是一個智慧的老人,閃現哲理靈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樣的境界。思想的深刻性,是書中最能觸動我的一點。
  
  對於生命,我們有上千種的方式去嘗試、測定。就像過圓心的直線有無數條一樣,生活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人們讚美而認為成功的生活僅有一種,我們為什麼要以貶低其他生活方式的代價來誇大這一種呢?所以梭羅到林中去,他期望謹慎地生活,只應對生活的基本事實,看看是否學到了生活要傳授的東西。免得到了臨死的時候,才發現自我根本就沒有生活過。如書中所言,“我來瓦爾登湖,不是去節儉地生活,也不是去揮霍,而是要儘可能減少麻煩做一些私事,免得因缺乏常識和生意頭腦而輸得很慘”。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如果沒有經過驗證,我們憑什麼說我們此刻所過的生活就是最好的。
  
  梭羅思想的深刻性在衣、食、住、行均有體現。
  
  說到衣服,梭羅認為只要堅持身體溫度即可。而我們買衣服,往往是因為追求新求新奇,還要研究別人的看法,但卻很少研究這些衣服是否真正實用。書中說到,“一般人為了衣服費盡心思,衣服要穿得入時,至少要整潔,不能有補丁,至於他們自我有無健全的心志,卻從不在意”。有一些人把生命的精力花在打扮,取悅別人身上,卻忽略了自我真正要的是什麼。
  
  “民以食為天”,我們此刻都講求食物的均衡和營養。可《瓦爾登湖》裡面有一段話,“一個農夫曾一本正經的對我說:你不能只靠蔬菜活著,光吃著蔬菜是不會讓你的骨骼變得強壯和發育完全的。所以每一天他都會虔誠地拿出一部分時間為他的骨骼供給粗糙的養料,他走在牛的後頭,自言自語。讓這用蔬菜塑造了骨骼的耕牛拉著犁耙有恃無恐地向前衝,突破一切障礙”,在養生節目大行其道的同時,我們每個人心中要有自我的一把秤,去衡量哪些才是生活的必需。
  
  梭羅在住方面的獨到見解或許能夠給即將或終將成為房奴的大學生供給借鑑。正如書上所說“每一個覺得日子艱難的人能夠花一美元買一隻箱子,鑽幾個窟窿,至少能夠放進些空氣,下雨天和晚上就能夠鑽進去,蓋上蓋子,這樣他的靈魂便自由了。外出時,也不會有房主、房東攔住你要房租。多少人為了一隻更大更豪華的箱子的租金,煩惱不斷;而他是不會凍死在這樣的一隻小箱子裡的”。有時得到房子的我們並沒有所以而變富,倒是更窮了,因為房屋佔有了我們。
  
  很多同學酷愛旅行,每到一處,必拍照留念。我以為書中詩人的佔有才是真正的佔有。書中的原話“我總是看到一個詩人,在欣賞了一片田園風景中的最珍貴部分之後,就揚長而去,那些固執的農夫還以為他拿的只是幾個野蘋果而已。詩人早把他的農場寫進了詩歌”。真正的佔有,更應是心靈的佔有。
  
  書中思想的深刻性,還體此刻他對人生的思考上。
  
  梭羅喜歡給自我的生命留有更剩餘地。他經常坐在陽光上的門前,從日出坐到正午,坐在松樹,山核樹和黃櫨樹中間,在沒有打擾的寂寞與寧靜之中,凝神沉思。他在這樣的季節中生長,好像玉米在夜間生長一樣,比任何手上的勞動好得不知多少了。梭羅認為這樣做不是從他的生命中減去了時間,反而是增添了許多。
  
  人們總是樂於譴責無所事事,而碌碌無為不更應當受到譴責嗎?我們是不是應當讓生活簡單點,真正地做著自我喜歡做的事。沒必要焦頭爛額地被生活的瑣事所牽絆。我想一個人若能自信地向著他的夢想行進,努力經營他所向往的生活,他能夠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生長在雜草蔓生的林間小路上的香蕨木和木藍上的露珠會把你下半身打溼。叢生櫟的葉子泛著光,好似有液體在上頭流過。透過樹木看見的小塘像天空一樣滿是光亮。你見到月光從森林深處一個個樹樁上返射回來,彷彿她在照耀萬物時有所選擇,她的星星點點的光芒使人想起一種叫做月亮籽的植物——似乎是月亮把它們種在這些地方……”。梭羅說,瓦爾登湖是神的一滴,也是最接上帝和天堂的地方。
  
  願我們每個人的內心像美麗的瓦爾登湖一樣,生活得平靜,自在、坦然、簡單。
  
瓦爾登湖讀後感2
  
  第一次讀《瓦爾登湖》是在大學,十八九歲的中文系少女,從這本書中讀到的是梭羅的單純與真誠,是他豐饒的內心,是他對大自然的熱愛。第二次讀《瓦爾登湖》是一年前,四十多歲的中年女人,從這本書中讀到的是作者追問真心的勇氣,是堅守初心的執著,是他對生活本質的洞悉,對世界的深情。
  
  《瓦爾登湖》不是一部小說,不能靠曲折動人的情節,來抓住讀者的心。《瓦爾登湖》也不是一本詩集,不能靠凝練的語言與新奇的意象,來引發讀者無盡的想象。這,只是一本生活隨筆集,沒有什麼情節,也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
  
  人們把梭羅稱為“自然主義文學的始祖”,或許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他感興趣的生活主角是大自然,是大自然中的生靈,大自然中的聲音,以及那些以自然狀態生活著的人們。二是因為他對自然的書寫,採用的是最質樸的形式,平實而簡潔。作者博覽群書,卻讓人感覺不到掉書袋的賣弄與晦澀。書中記錄的生活是簡單而真實的,一個人的生活日常,所思所想。書中記錄生活的方式,也是最為素樸的,沒有一絲粉飾,不帶一點誇張。書中的語言,睿智、真誠、簡潔、淺白,同時又時時透著幾分幽默。
  
  一個讀完大學,喜歡哲學、歷史和文學藝術的年輕人,突然做出一個決定,帶上一點兒錢,帶上一點兒最簡單的生活用品,去瓦爾登湖邊生活。在那裡,他親手搭起一座小木屋,一盞燈,一張小桌,幾把椅子,兩個煮飯的鍋,幾件餐具,成了他的全部家當。
  
  他的新家,位置選得剛剛好。那裡能夠讓他享受寧靜,平日裡少有村裡人光顧,也聽不到鄰居的吵鬧聲;那裡又不會讓他的生活與世隔絕,旁邊的小村離得不遠,走路十幾分鍾就能去那裡的小商店買些所需的東西;一條鐵路就在不遠處,一天中能聽到幾次火車的轟鳴聲;在那裡他能見到那個沉靜寂寞而又快活的伐木工人,也能見到一兩個因好奇而前來造訪的村民。
  
  他的新家雖然簡樸,卻有最美的房間裝飾畫,那是窗外隨時撲入眼底的風景,有時是一片茫茫雪野上幾行細碎的動物足跡,有時是向晚的餘暉灑落在林間的空地上。他的新家有最美的後花園,有樹林,有鳥鳴,有湖水的微波,有湖中自在的游魚。
  
  他家裡有最可愛的寵物,啄木鳥在篤篤篤地啄樹;知更鳥剛在屋子對面的松樹上做了一個新窩;一隻浣熊在林間遊蕩,幾隻山鷸在泥土裡翻找蟲子。他家裡能聽到最好聽的音樂,那是鳥兒們在山核桃樹林裡歌唱;那是熟透了的果實突然落在地上,那是鷓鴣在拍打翅膀,那是一隻蒼鶻在唱著哀傷的歌。
  
  梭羅有一支妙筆。這支筆,總能讓人看到他所看到的,聽到他所聽到的,彷彿身臨其境一般。這支筆,總能讓你跟他一齊笑,跟他一齊思索,彷彿你就站在他的身旁。
  
  有時,我會設想一下梭羅的樣貌,一個身形高大瘦削的年輕人,眼睛不大,眼底卻透著智慧與善意的光。在陌生人面前,他有些羞澀,有些沉默,有些不善言辭;在心意相投的朋友面前,他卻能眉飛色舞,侃侃而談,風趣而幽默。大部分時間,他不多言,臉上沒有什麼笑意,甚至有幾分冷漠。讀後感其實,他的心裡住著熱情、住著愛;住著雷霆風雨,住著風平浪靜;住著冷靜,住著幽默。這樣一個人,我想和他相識,一齊坐坐,一齊聊聊。只是,不明白,他願意不願意。
  
  四十多歲的我,工作二十年,上有老,下有小,每一天的生活充實而忙碌。可,有時我也會問自我,為什麼活著,自我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貌的。走在大街上,看著身邊的車水馬龍,人來人往,有時會想,大家如此忙碌究竟是為了什麼。或許很多人都會回答,為了生活,為了自我,為了家人。如今,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裡,生活豐富多彩,商品琳琅滿目,很多人已不必為維持基本生活而奔波勞碌。可是,或許你也像我一樣,總能聽到或看到身邊太多的不滿足,想要更大的房子,想買更豪華的車子,想用更高階的化妝品,想穿更大牌的服裝,期望孩子能上最好的學校,盼著老公體貼又多金。
  
  慾望像是一根導火索,一旦點燃就會四處蔓延,越燒越烈;慾望像是一種超強傳染病,自身的免疫力稍低,就會被傳染,且一發而不可收拾。人們忙碌著,為了這張似乎永遠也填不滿的慾望之口;人們焦慮著,擔心慾望的肥皂泡會突然被碰破,期望的一切在瞬間成為泡影。
  
  不明白,你是否也像我一樣,有時會站在某處發呆,似乎迷失了努力的方向;不明白,你是否也像我一樣,有時會突然追問,自我的存在有什麼價值,自我真心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這時候,或許讀一讀《瓦爾登湖》是個不錯的選擇。或許,你我不必像梭羅一樣,去找個與世隔絕的地方離群索居。或許,你我能夠像梭羅一樣,找個時間,給自我尋一片心境,體會一下簡單生活的樂趣,聽聽大自然的聲音,看看花開花落、草長鶯飛。或許那時,我們心中的焦慮會少些,更少些,甚至會慢慢消失。
  
  陶淵明有詩云“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問問自我的真心,想想自我的初心,明白自我的真心,記著自我的初心,無論生活在何處,我們都能做到恬然沉靜而內心篤定吧,就像梭羅一樣。看一本書,掩卷細思之後,重返生活的我們,心境早已不一樣。
  
  或許,這就是梭羅送給我們的禮物;或許,這就是《瓦爾登湖》帶給我們的驚喜吧。
  
瓦爾登湖讀後感3
  
  一百多年前的工業革命時期,一個叫大衛梭羅的美國人幽居在瓦爾登湖畔長達兩年半光陰,他獨自一人建造了小屋,在那裡捕魚、耕耘、沉思、寫作,最終誕生了一部偉大的名著《瓦爾登湖》,瓦爾登湖讀後感。時至今日,該書仍然閃爍著耀眼的光輝,它也入選了美國國會圖書館評出的“塑造讀者的25本書”。
  
  這本書寫成於19世紀中葉,那時正是資本主義的飛速發展時期,在當時那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作者冒了的大忌,特立獨行,挑戰傳統的思想,實在令人敬仰。而梭羅心中的這種魄力,這種不帶世俗觀念的思想,讓我對這本書產生濃厚的興趣。他的思想就如同一絲清風,不著痕跡地讓我精神一振——一種歡樂的簡樸的生活!充滿物質享受的生活固然很誘人,許多人都認為金錢能夠主宰一切,事實上,生活中也存在這樣的現象。於是,人們開始瘋狂地尋求賺錢的機會,漂亮的跑車、絢麗的珠寶、奢侈的飯菜、華貴的別墅等等開始陸陸續續出此刻我們的生活中。明白他們老去,迎接死亡時,才注意到自我一生究竟在做什麼。這使我想起了小瀋陽的一句話,“人這一生最痛苦的事是,人死了,錢沒花了”,但作者的思想境界顯然要比小瀋陽的搞笑高出不少。
  
  從前,就有個故事,城裡人勸告農民使用高科技裝置,農民卻堅持用雙手耕作,城裡人說,如果用了先進的裝置農民就能夠天天在那悠閒地晒太陽,農民卻反駁,“我此刻不就是在悠閒地晒太陽嗎?”那個城裡人已經無話可說。
  
  梭羅這種簡樸的生活方式似乎和中國古代的隱居頗有幾分相似。晉代的陶淵明就體會過,群山蔥蔥、幽徑模糊、山湖靜寂、紫霧騰騰、孤舟寒江、冰雪淅淅,無憂無慮地創造自我的人生,想想就令人心醉!但兩千多年前的那些隱居者多數是官場不得志的官員,那些生活平淡不驚的老百姓哪兒會冒生命危險闖蕩江湖呢?而梭羅在瓦爾登湖畔的兩年半光陰就顯得更加的彌足珍貴,作者的精神更顯得勇敢無畏。
  
  在作者的眼裡,淳樸的山林才是他的依靠,自然才是他的歸屬,讀後感《瓦爾登湖讀後感》。文中透漏著對於瓦爾登湖的熱愛,對於小屋的熱愛,對於山林的熱愛,對於林中小動物的熱愛,對於大自然萬物的熱愛。這種熱愛是與他簡樸樂觀的情操分不開的。
  
  反觀此刻我們富足的生活,雖然不能像梭羅那樣幽居山林,雖然當年的瓦爾登湖已時過境遷,雖然如今自然在一點一點被人類吞噬,但他們都不妨礙我們每個人在自我心裡保留一片純淨、安逸的瓦爾登湖。正如梭羅所言,我們即將在自我的內心暢遊!
  
  合上《瓦爾登湖》墨綠色的封面,一股清涼的湖水已然匯入心間,澄澈見底,將心境盪滌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纖塵。正如徐遲先生在《序言》中所說:“《瓦爾登湖》是一本寂寞的書,是一本孤獨的書。他只是一本一個人的書。”當你的心靜下來的時候,再去拜讀這篇神的思想吧!
  
  這本書寫於19世紀中葉,那時正是資本主義的飛速發展時期,在當時的背景下,人們追逐利益,想盡一切的辦法來使自我獲得更高的權利和更多的金錢。工業禮貌、喧囂社會擠壓著人類、侵蝕著人性。而在這個大背景下,畢業於哈佛的這位智者,他單身隻影,拿了一柄斧頭,跑進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邊的山林中。他特立獨行,懷著一顆嚮往自然的心,寧靜地踏上了這段心靈的路基。而在這個被稱為“神的一滴”的瓦爾登湖的土地上,他坦然在空間裡,孤獨在思想中!
  
  “我喜愛我的人生中有閒暇的餘地。有時,在夏季的一個清晨,我像往常一樣沐浴之後,坐在陽光融融的門前。從紅日東昇直到豔陽當頭的正午,坐在這一片松林,山核桃樹和漆樹的林中,坐在遠離塵囂的孤寂與靜謐中,沉思默想。”
  
  他靜靜地解除安裝城市的喧囂,用心寫下孤獨。每次看他的書都是一種震撼,他思考人生,讓我的心如淨水般澄澈。他讓我感到敬畏,原先一個人的生活是這樣的,他的一生是如此的簡單而又芳香撲鼻,雖然短暫而又意蘊深遠。他的精神世界絢爛多彩,並且是精妙絕倫,世上這樣的智者怕是鳳毛麟角吧。
  
  梭羅短暫的一生中,他試圖鼓勵人們要簡化生活,將時間騰出來來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經過自我的生活經驗,告訴世人不要被繁紛複雜的生活所迷惑,從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義。做生命的舵手,揚帆遠航。他認為:假如人們能過宇宙法則規定的簡樸生活,就不會有那麼的焦慮來擾亂內心的寧靜。所謂明天,即使時間終止也永不會來臨。使我們視而不見的光亮,對於我們就是黑暗。當我們清醒時,曙光才會破曉。來日方長,太陽只是顆啟明星。
  
  他提倡儉樸生活,並不是讓我們要粗茶淡飯或是節衣縮食,而是想要讓我們多聽聽新的節奏,這也許就是一個人的價值,只是孤獨,恬靜,沒有任何的矯揉造作。
  
  作者在瓦爾登湖畔追求孤獨,實際上也是在追求深刻,他想在孤獨的心境中對人生進行思考和探索。孤獨催生了他的深刻思想。“不必給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這是他的心裡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