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黨員培訓學習延安精神心得大全

  黨員培訓學習延安精神心得大全

當年通往延安之路異常艱辛,黃土高原溝壑縱橫,山路荒涼崎嶇,基本都是靠兩條腿步行,還要應付國民黨設下的層層關卡,突破重重封鎖。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相關的黨員培訓學習延安精神心得大全資料,提供參考,歡迎閱讀。
 

黨員培訓學習延安精神心得大全

 

心得一

延安之行,雖然只有三天。但在延安,處處是課堂,處處震撼心靈、洗滌靈魂。

一、尋找初心之行

黨的十九大報告莊嚴宣告:“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什麼不能忘記初心和使命?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延安,是革命聖地。到延安去,曾經是一代青年最強烈的心靈呼喚。“打斷骨頭連著筋,扒了皮肉還有心,只要還有一口氣,爬也要爬到延安城”。這是20世紀30年代時期,廣大愛國青年從全國各地奔赴延安的精神寫照。

當年通往延安之路異常艱辛,黃土高原溝壑縱橫,山路荒涼崎嶇,基本都是靠兩條腿步行,還要應付國民黨設下的層層關卡,突破重重封鎖。有青年回憶道:“我們一路都是走著去的,大家都很餓很累,突然有位高個子拿出本紅皮書《西行漫記》。大家圍在一起,像汲取精神糧食一樣,剛開始只是默讀,後來聲音越來越大,大家都激情高揚。”也有青年回憶道:“當遠遠地遙望到寶塔山時,我雖覺很疲憊,扛著行李的身子也很不便當,仍然彎下腰,伸手撫摸延安的土地,用鼻子聞,用嘴親。”

“到延安去”,如今是追尋共產黨人精神之源的使命情懷;“到延安去”,也是堅定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政治擔當。從沙洋到陝北,跨越近1000公里,雖然實地學習只有3天時間,但卻是一次尋找初心、錘鍊黨性的學習之行。

二、堅定初心之行

3天的課程,嚴肅緊張,團結活潑。既有黨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延安時期水乳交融的黨群幹群關係、窯洞裡有馬列主義等理論課堂,也有棗園革命舊址、延安革命紀念館、抗大革命紀念館、樑家河村等現場課堂,還有各個舊址、紀念館的生動講解與實地參觀。當親身走過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經戰鬥了13個春秋的黃土地,看到一孔孔簡陋的窯洞、一件件樸素的陳設、一幅幅珍貴的圖片、一件件感人的事例、一個個動人的細節、一樁樁珍貴的史實,深深的被老一輩革命家們的才識、風采、人格魅力所感動折服,深刻體會到了老一代共產黨人的初心,堅定了共產主義信仰。

在抗大革命紀念館,講解員講到當時抗大學員求知精神之強烈,用了這麼四句話“認字就在揹包上,寫字就在大地上,課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蓋上。” 還講到,“‘到抗戰前線去!到民眾中去!到困難的地方去!’是每一名抗大畢業學員的追求。每期畢業的學員總是希望能分到抗日最前線,而那些被留在根據地的學員往往會鬧情緒。”

在樑家河,看到《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書中描述的場景在現實中出現。1969年1 月,還不滿16歲的習近平來到生活條件極其艱苦的延川縣樑家河村插隊,一待就是七年。在這七年裡,他與村民一塊過、一塊幹、一塊苦,在樑家河干成了許多群眾認為幹不成的大事,他遠赴四川學習修沼氣池本領,成為“沼氣專業戶”;自己動手,在趙家河進行了一次小小的“廁所革命”;科學決策,與群眾一起打壩造田。他與這方土地,與這裡的鄉親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一次鮮活的黨性教育,我深刻體會到了當時的延安——一塊自由民主、溫暖而明朗、蓬勃而富有生機的聖地,深刻體會到了延安精神綻放的光芒和永恆的現實意義。

三、落實初心之行

一是不忘學習。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一定要把學習作為一種習慣、一種人生境界、一種價值追求,多讀書,讀好書,尤其要自覺加強政治理論學習、組工業務學習,同時,還要廣泛學習經濟、管理、法律等相關理論知識。要拜實踐為師,多從實踐取真經,多向困難問真知;在學中思,在學中悟,在學習中提升素養,增長本領。

二是不怕吃苦。總書記在樑家河的七年,是吃苦受累的七年,也是他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趨於成熟的七年。稿子鋪微信公眾整理,他是群眾口中的“好後生”。當時的他,還不滿16歲,親歷了難以忘懷的“五關”,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年齡早已超過16歲,且今天的工作環境、氛圍、內容等,都比當時時期要好,有什麼理由怕吃苦?有什麼條件說苦?因此我們必須要敢於吃苦、樂於吃苦、苦中找樂。

三是不斷堅持。延安的幹部教育工作,教學體系、方式等基本成熟。沙洋的幹部教育工作也剛剛起步,與延安、沂蒙等黨性教育基地差距較大,但任何工作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只有不斷的堅持、不斷的打磨,抱著“人無我有、人有我強”的理念,深入挖掘開發沙洋群眾路線教育、監獄警示教育等資源,打造自己的主題,沙洋幹部教育總有一日能形成自己的品牌,走上陽光大道。

心得二

延安,是中國革命的落腳點和出發點。中共中央在延安的13年,領導中國人民奪取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這個時期,我們黨的思想、理論、政策不斷髮展,作為“三大法寶”之一的黨的建設不斷加強,形成了寶貴的延安精神,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它的精髓就是“為人民服務、實事求是、艱苦奮鬥”。稿子鋪微信公眾整理,延安精神,是共產黨人永恆的精神家園。作為一名新時期的組工幹部,我們必須身體力行地弘揚延安精神,不斷補足理想信念之“鈣”,公道正派地履行好組工幹部的職責,在“為民服務、實事求是、艱苦奮鬥”的實踐中,不斷錘鍊鍛造自己的黨性修養,為做好新形勢下的組織工作積極貢獻力量。

一、組工幹部要胸襟開闊,始終把服務於廣大黨員群眾放在最高位置

組工幹部是重品行的幹部,要有開闊的胸懷,要把服務於廣大黨員幹部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並認真踐行。組織部門既是管理部門,但更是服務部門。作為組工幹部的一員,要把“常懷憂局之心,恪盡興局之責”作為組工幹部的座右銘。要心中裝著群眾的事,認真貫徹執行黨中央的各項決議,積極正確的履行自己的職責,替組織把關,為黨員辦事。如果我們的組工幹部一心想著自己的事情,只想著自己的利益,只想著自己的前程,那麼心靈的天平就會失衡,就會背離我們的願景和宗旨,必然會走入岐途,害人害已。所以,組工幹部必須加強學習,提高修養,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胸襟開闊,愛崗敬業,盡職盡責,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始終把服務黨員群眾放在最高位置。

二、組工幹部要弘揚延安精神,始終把個人價值體現到改革發展的實踐中

組工幹部是做表率的幹部,是黨員的旗幟、幹部的表率,只有率先垂範、以身作則、樹立標杆,才能帶動黨員。從1935年到1948年,在生存環境極其惡劣,生產和辦公環境極其簡陋的情況下,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在這裡領導、指揮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奠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基石,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歷史新篇章,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發揮了巨大的精神動力。延安精神的本質內容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市委組織部組織開展延安精神再教育,就是要讓我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展工作,就是要讓我們做弘揚延安精神精神的楷模,就是要讓我們弄明白“組工部門的職責是什麼?目標任務是什麼?”“我們到組織部門來幹什麼?組工部門和人家比什麼,自己的工作方向和目標在哪裡?”這一系列問題。回到工作崗位,我們要理清工作思路,認真回顧總結今年以來的組織工作,用延安精神深刻剖析我們工作中存在問題的根源,提振精神狀態,明晰工作方向和目標,爭做弘揚延安精神的楷模,把個人價值體現到改革發展的實踐中去。

三、組工幹部要恪盡職守,在改革發展中展現先進性

“講黨性”是前提,“重品行”是基礎,“作表率”是目的,其中“重品行”更是關鍵。要把“重品行”體現在履行職責的具體實踐中,也就是說,在日常具體工作中,要有優秀的工作品行和職業道德。儘管我們的崗位不同、職責不同、但對工作品行的要求是相同的。這就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絕不能在組工崗位敷衍塞責、消極應付,得過且過。半年組織工作座談會上,高部長指出在我們個別組工幹部身上確實多少有這方面的氣息,大錯不犯、差錯不斷,平時工作不認真,學習不紮實,沒有知識積累,沒有調研成果,無思路、無重點、無措施,自己負責的工作情況不清楚,底子不明確,一問三不知,到了跟前才應付,工作態度不端正,工作標準不高,工作質量不高,不僅難以推動工作,而且在某些方面已經影響到了組工部門的形象。對於這些問題,必須引起我們深刻反思、高度重視。要把類似這些現象作為“重品行”的具體抓手和切入點,對照延安精神,認真查詢產生問題的根源,採取強力措施進行整改和整頓。

心得三

根據組織安排,本人有幸赴延安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學習培訓,先後到寶塔山、延安革命紀念館、樑家河村、抗日軍政大學紀念館、楊家嶺和棗園革命舊址等地點現場參觀、聆聽講解、閱讀史料。通過學習,對延安精神有了直觀深入地認識和體會,感觸頗深,收穫四點心得:

一是要領會踐行“忠”字,自覺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當時的環境下,儘管沒有先進武器,沒有充裕物資,但萬千有志之士甘心跟隨共產黨,將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匯入革命洪流,源於對革命信念和共產主義事業的不懈追求。生活在當今的優越環境中,我們要深感幸福來之不易,更要主動鑄牢理想信念,緊跟黨的步伐,稿子鋪微信公眾整理,做忠誠的共產黨人。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是全黨的巨集偉奮鬥目標。具體到我們每個黨員個體,就應在貫徹落實各項路線、方針和政策方面,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應恪守紀律和規矩“紅線”,做到會幹事、不出事;就應努力做優本質工作,為新時代黨的建設貢獻全部光和熱。

二是要領會踐行“樸”字,發揚艱苦奮鬥作風,倡導默默奉獻精神。黨中央在延安的13年,面對經濟落後、交通不便、物資匱乏等困境,毛澤東同志帶領軍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開展了大生產運動,鑄就了延安軍民的艱苦奮鬥精神。“為人民服務”的口號也在此被提出,並在全黨認真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在七年知青歲月裡,經過“四關”歷練,帶領村民打深水井、挖沼氣、打壩修田等,改善了樑家河發展落後的面貌。反觀現在的工作和生活,缺少的正是這種質樸、奮鬥、敬業和服務精神。因此,無論在任何工作崗位,都應繼承發揚革命先輩的優良傳統,投入滿腔熱情,真正做到“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尤其是組工幹部,更要帶頭樂於奉獻、甘於犧牲,不分工作日和節假日,自覺“泡在辦公室,盯在崗位上”。要牢固樹立“服務至上”的理念,當好“勤務員”,任何時候都與服務物件心連心,把服務物件滿意作為工作的第一標準,誠心誠意為其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

三是要領會踐行“毅”字,保持百折不撓品質,提升幹事創業氣魄。延安之所以被稱為革命聖地,是因為在這裡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等由小變大、由弱變強、不斷走向勝利。稿子鋪微信公眾整理,而革命勝利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在毛澤東同志的帶領下,全體軍民不畏艱險、不怕困難,保持了頑強的精神毅力。進入新時代,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對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將面臨新的問題。對此,我們要以無畏無懼的勇氣,必須擔當的作風,提升幹事創業的氣魄。組織部門承擔著加強對黨的建設的具體職責,組工幹部就應勇於擔當,面對組織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做到不迴避、不上交矛盾;就應勇於攬責,在特色品牌建立上開拓創新,不甘落後;就應保持百折不撓的精神韌勁,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腳踏實地跑好歷史接力賽中自身“那一棒”。

四是要領會踐行“實”字,堅持腳踏實地幹事,不斷增強工作實效。延安時期,共產黨成功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理論上實現了歷史性飛躍,唯一的法寶就是理論聯絡實際和實事求是。毛澤東思想正是在此逐步成熟並寫到黨的旗幟上。對於組工幹部,就應把解放思想與謀發展結合起來,敢於創造性地實踐;就應理論聯絡實際,實事求是,一步一個腳印,把每項工作做細、做實、做出成效。

心得四

此行去延安,一路欣賞了披上綠衣的黃土高坡,聆聽了“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的長征故事,參觀了寶塔山、延安革命博物館、楊家嶺、棗園等革命遺址和美麗的樑家河,觀看了感人至深的延安保育院。在寶塔山上,我們重溫入黨誓詞,瞭解文物歷史,讓人流連忘返。

一、寶塔山上有美景

很榮幸登上了寶塔山,山不高,也不險峻,寶塔立於山巔,她是中國革命聖地延安的重要標誌和象徵,既是文物也是革命遺址。寶塔建於唐代,現存為明代建築,為八角形,樓閣式磚塔,高44米,共九層,相傳是祭祀“鎖骨菩薩”而建,即便在塔下,全城風貌也可盡收眼底。延安古時是西北的邊塞重鎮,宋代名相韓琦、范仲淹曾在此鎮守,是中原王朝對抗西夏的前沿。明清時期,這裡又廟宇眾多,紅極一時。我們在寶塔參觀時看到的大鐵鐘便是明代鑄造的,當年中共中央駐延安時,這口鐘用來報時和報警。

二、寶塔山中有山魂

“幾回夢裡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這是在延安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詩。她出自五十年代賀敬之的一首《回延安》,抒發了老一代革命人的赤熱情懷。網上看到一則故事,1970年,鄧穎超同志重返延安,一下飛機就問寶塔山在哪裡,當老人抬頭看到巍巍寶塔就在眼前時,熱淚奪眶而出!如今,我們奔赴延安參觀寶塔山,正是對“巍巍寶塔山,滾滾延河水”那段光榮革命歲月的懷念。人們歌頌寶塔,稿子鋪微信公眾整理,懷念寶塔,實際是在懷念延安歲月,歌頌延安精神,緬懷黨中央在延安的革命業跡,追尋革命前輩的光輝里程。

三、寶塔山下有感悟

此行延安,有感於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革命先烈的偉大,作為出生成長在新中國的我們,應踐行延安精神,做好本職工作。結合幹部監督工作,我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明晰幹監工作宗旨。即是從嚴管理監督幹部,堅持把嚴明黨的政治紀律政治規矩放在首位,推動黨員幹部旗幟鮮明講政治、堅定不移守規矩,保持黨員幹部的先進性、純潔性和戰鬥力。促進黨員幹部擔當作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二是把握幹監工作重點。重在“抓在日常、嚴在經常”,中共領導的紅軍能做到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得到群眾擁護,是紀律嚴明的表現。要發揮提醒函詢誡勉作用,堅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漸,讓幹部隨時受到組織的嚴格約束。

三是改善幹監工作方式。更加重視調查實踐和研究,毛主席提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不能在辦公室把板凳坐穿。要加強自身業務知識學習,打造過硬本領,形成“講政治、重公道、業務精、作風好”的工作作風,積極主動展開工作。

心得五

7月3日,在市委組織部的安排下,我有幸來到心慕已久的革命聖地延安接受培訓教育。巍巍寶塔山下,綿綿延河水旁,在這座陌生又熟悉的小城,我懷著無比虔誠之心,撫摸這片黃土地,感受她的溫度,重溫中國革命那段不平凡的歷史,心靈得到洗禮,黨性得到提升。

延安十三年

開班儀式上,我認真聆聽了徐建國教授的專題教學講座:《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通過對這13年的進一步瞭解,我深刻體會到了延安精神的豐富內涵,不僅包括了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四個方面的精髓,還有隨處可見的愛國精神、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無私奉獻精神、忘我工作精神等等。通過這個講座,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傳統教育,心靈深處受到了震撼。和平年代的我們,不需要再去拋頭顱、灑熱血,但我們需要從中汲取精神養分,運用到我們的實際工作中,將其不斷髮揚光大。

寶塔山宣誓

寶塔山上,我們面對黨旗莊嚴地重溫誓詞,整齊巨集亮的宣誓聲在山頂的松柏間縈繞,以告慰埋骨寶塔山的革命先烈們,共產主義信仰代代相傳、共產黨事業後繼有人。繞塔一週,心裡滿是敬仰,這座俯看聖城的寶塔,見證了滄桑鉅變,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稿子鋪微信公眾整理,見證了革命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佇立在當年阻擊敵人的土炮前,彷彿看到了當年的戰火硝煙,耳邊充斥著隆隆炮火聲,革命先輩們浴血奮戰的情景浮現眼前。中國革命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在我腦海又一次打下了的深深烙印,革命先輩們為信仰、為人民而不惜流血犧牲的大無畏精神震顫著我的心靈,激勵著我堅定前行。

樑家河尋初心

次日上午,我們乘車來到了樑家河村——這個習總書記曾經生活工作過的地方。遙想當年,樑家河本是一個毫不起眼的小村落,“貧窮”、“落後”是它的代名詞。1969年,包括習近平在內的一幫北京知青的到來,便註定了樑家河的不平凡。習近平曾說,我的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樑家河獲得的,“不要小看樑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在樑家河村,習近平一直主持村裡工作,但由於頭頂“黑幫子弟”的帽子,他的入黨申請屢次被打回,但他一再堅持,後又多次申請,由於其工作得到認可,群眾基礎好,最終得到批准,並順利被推選為村支書。

在《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中瞭解,習近平在樑家河期間主要為村民做了這樣幾件事:一是帶頭建了四個淤地壩,挖了水井。在習近平的帶領下,從1973年開始,村裡開始有餘糧了;二是修了沼氣池。1974年,習近平帶領大家修建了陝西省第一口沼氣池;三是種蔬菜,為村民改善生活。此外,習近平為村裡建起了磨坊、裁縫鋪、鐵業社、代小店(代理小商店)。

從習近平為村裡辦的這些事中不難看出,習總書記當年在樑家河是怎樣身體力行踐行著延安精神,踐行著初心,其中“心繫群眾、不等不靠、艱苦奮鬥、敢為人先、一身正氣”的品質值得我們所有黨員幹部學習,且仍然可以激勵、指導我們當下以至今後的工作。

楊家嶺的窯洞

到達楊家嶺革命舊址已是下午,雖烈日炙烤,但我們依舊朝聖心切。只見聖地端莊坐落在群山之中,沒走多遠就見一座青磚灰瓦的建築,門前兩棵翠柏,裡面幾排破舊的桌椅,若不是門口的牌子,很難想像這就是中共中央七大會址!不大的會堂,牆壁上的照片記錄著曾經發生在這裡的故事,如今,每一件事都已載入歷史。

在會址後面的小山坡上,散落著一排窯洞,這就是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等領導同志們當年的住所。一座低矮的土牆圍起來的小院子,山坡裡開鑿出的三間窯洞,屋裡一桌,一椅、一床,簡陋到無法再簡陋,這就是毛主席曾經生活了八年的地方。

讓我震撼的不只是生活條件的簡陋,更是在這樣簡陋的條件下,老一輩革命家帶領廣大黨員群眾度過了我國曆史、黨的歷史上最為困難、關鍵的幾年。這期間,中共中央繼續指揮抗日戰爭敵後戰場並領導瞭解放戰爭,領導了大生產運動和整風運動,召開了黨的“七大”和延安文藝座談會。

這不正是共產黨人艱苦奮鬥、不屈不撓精神的最偉大體現嗎?在這些窯洞裡,我彷彿感受到了那個火熱年代、那個艱苦環境里昂揚向上、奮勇向前、一心為民的赤誠之心,這一刻,共產主義信仰如一股洪流在我血液裡湧動,更堅定地刻在我的心間。

感恩延安

三天的延安之旅很快結束了,但這三天給我的教育、啟迪是無可比擬的。我越發相信,在堅定信念的鼓舞下,任何想象不到的困難都能克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們在艱難困苦中為我們創造出今天的和平,我們又有何理由再找任何藉口為今天的忙碌、辛苦來開脫,又有何理由怨天尤人。這是一趟紅色之旅,尋初心之旅,更是一趟自潔之旅,它盪滌了我胸中偶爾的怨氣,洗淨了我身上的塵埃,更堅定了信念、提升了黨性。

回到崗位,我將以更飽滿的熱情投身到本職工作中,認真鑽研組工業務,不打折扣完成領導交辦的任務,時刻以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標準要求自己,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

感恩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