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黨建文案

延安精神黨課||讓延安精神在青春中綻放

我們今天弘揚延安精神,固然要用其中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獨立自主、實事求是、為人民服務等精神教育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使這些精神在全社會得到推廣和發揚;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延安精神黨課||讓延安精神在青春中綻放。希望大家喜歡!

延安精神黨課||讓延安精神在青春中綻放

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 延安精神形成與革命鬥爭之中,脫胎於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與黨的革命傳統有著極深的淵源,它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為黨的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延安精神與時俱進的現實意義使它在新時代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價值,黨員幹部應該結合實際,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讓延安精神在新時代綻放出新的光彩。

延安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生活環境艱苦,卻從未產生過退縮的想法,仍然在艱苦的環境中奮勇向前,打出了新天地。延安時期,黨員幹部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好人民群眾的公僕,也因此收穫了人民群眾的信賴和擁護。

在新時代,黨員幹部雖然不用再面臨生死的考驗,但是卻會遇到很多新的挑戰和困難,要解決層出不窮的新問題,就要發揚延安精神,不為困苦、奮發圖強,用延安精神來引導黨員幹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今天,就以“讓延安精神在新時代綻放”為主題,與大家作以溝通交流。

一、什麼是延安精神?

現在說到延安精神,人們比較多地是講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還有的講獨立自主、實事求是、為人民服務、密切聯絡群眾,等等。這些對不對呢?都對。但是,如果把這些理解為延安精神的全部,我認為是遠遠不夠的。如果僅僅按照這種理解來弘揚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很難弘揚得起來的。因為,這些都不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和靈魂。

那麼,什麼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和靈魂呢?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延安精神是指中共中央長征到陝北,以後遷入延安的13年時間裡,全國各抗日根據地尤其是陝甘寧邊區的共產黨人,通過領導人民進行抗日戰爭、反摩擦鬥爭、大生產運動和自身整風運動,形成的帶有體系性的觀念和作風。因此,這種精神從本質上講,並非全民族的精神,而是無產階級的先進政黨——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精神。

中國共產黨人在當年那樣艱苦的環境下,能夠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獨立自主、實事求是、為人民服務、密切聯絡群眾等等觀念和作風,根本原因在於廣大黨員的心中始終堅守共產主義必定勝利的信心。就是說,延安精神中雖然有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獨立自主、實事求是、為人民服務、密切聯絡群眾等等內容,但核心和靈魂是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堅定信念。

我們今天弘揚延安精神,固然要用其中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獨立自主、實事求是、為人民服務等精神教育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使這些精神在全社會得到推廣和發揚,把它們變成全民族的精神,但首先需要身體力行的並不是一般群眾,而應當是共產黨人特別是黨的各級領導幹部;

對於共產黨人特別是黨的各級領導幹部來說,弘揚延安精神固然要強調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獨立自主、實事求是、為人民服務、密切聯絡群眾,但首先需要強調的是發揚延安時代那種堅信共產主義理想必定實現的精神。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真正繼承和發揚延安時代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獨立自主的精神,實事求是的精神,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和密切聯絡群眾的精神;才可能把其中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獨立自主的精神,實事求是的精神,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推廣到全社會,使之融入中華民族的精神之中。

二、延安精神的豐富內涵

延安——這座坐落在西北黃土高原的古老城市,因為在中國革命史上的神聖地位被永遠載入中國革命史冊,老一輩革命家和老一代共產黨人在延安留下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為核心內容的延安精神是貫穿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近百年曆史的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未來奮鬥中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強大精神動力。

(一)延安精神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精神成果。20世紀30年代後期到40年代中期,延安這個在中國地圖上並不起眼的西北古城,是成千上萬中國先進分子心目中的聖地,是成千上萬中國青年積極奔赴的地方。為什麼這個小城會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因為青年們受到馬克思主義的感召——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能夠指導中國革命蓬勃發展的馬克思主義,能夠為中華民族爭取獨立、中國人民獲得解放提供強大思想武器的馬克思主義,正在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和所領導的事業發展中被忠實踐行著的、活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共產黨人的工作實際和作風中表現出來的、為人們所看得到和感受得到的馬克思主義。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結果。近代以來,中國的先進分子經過漫長而艱苦的求索、經歷了一次次失敗的實驗後,終於找到了馬克思主義這個能夠救國救民的思想武器,中國的面貌為之一新。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被鮮明寫在了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上。

馬克思主義提供給中國共產黨的並不是解決中國問題的現成方案和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科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這種立場、觀點和方法只有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才能真正解決中國的問題。這種結合是在實踐中經過艱苦探索才能實現的。眾所周知,中國共產黨真正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是黨中央到延安以後實現的。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的結合,形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理論併為全黨所認可的過程,就是黨的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絡實際的思想路線得以確立的過程,也是延安精神形成和確立的過程。也正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這一過程中,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當作顯微鏡和望遠鏡,用以認識和解決中國問題,

才逐步形成了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形成了關於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和黨的根本宗旨更容易為老百姓所理解和接受的科學表述,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併成為一種貫穿於黨的全部工作,為全黨所努力實踐的精神,形成了體現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思想和革命鬥爭精神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品格。而這些在實踐中形成的精神,又進一步成為中國共產黨人探索和完善中國革命理論和政策策略,更廣泛動員和組織廣大人民群眾,衝破國民黨反動派重重封鎖,戰勝各種困難的精神支撐。

延安精神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產物,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體現。說它是馬克思主義的,因為它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的靈魂;說它是中國的,因為它體現著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汲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吸收了中國廣大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體現了中華民族獨特的語言風格,凝練而深刻、生動而樸實。

實事求是,把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把中國共產黨認識和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思想方法表述得淋漓盡致;為人民服務,把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關於人民群眾的觀點和中國共產黨的全部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作了精闢的概括;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則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立足點的準確表述。

(二)延安精神是中國革命奮鬥歷程的重要精神結晶。當中國共產黨把自己的領導中樞建立在延安的時候,這個馬克思主義政黨已經經歷了第一次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特別是長征的考驗和磨難,成為一個具有豐富經驗的政黨了,已經在軍事上、政治上、思想上逐步糾正早年不成熟時所出現的問題,並確立了自己的領導核心,圍繞這個核心逐步形成了領導集體。在這個時期形成的延安精神,立足於中國革命在成功和挫折中獲得的重要經驗,是中國革命奮鬥歷程的重要精神結晶。

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中國的問題必須由中國的同志根據國情獨立自主地確定戰略策略和方針政策來解決,中國革命必須正確解決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農民最關心的問題,這些在後來被認為很明瞭的道理,在黨的早期革命鬥爭中卻並不為大多數人所清楚。在使全黨明白和接受這些道理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曾經付出了很大代價。

僅第一次大革命的失敗,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就從近6萬人減少到1萬人,而土地革命戰爭中反“圍剿”的失敗,更使中國共產黨在紅區的力量減少了百分之九十,白區的力量減少了幾乎百分之百。一次次慘重的失敗和血的教訓,使中國共產黨內越來越多的黨員和幹部開始深入思考中國革命的一系列根本性問題。為了幫助全黨真正搞清楚這些問題,毛澤東同志總結中國革命的經驗教訓,寫了一系列重要的哲學、軍事和政治著作,這些著作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光輝文獻,也成為延安精神形成的重要理論基礎。

延安時期13年間,中國共產黨越來越成熟,在黨中央的各項重大決策中沒有再出現大的失誤,黨的自身建設從理論到實踐也有了飛躍性發展。延安精神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事業在這一時期的整體發展狀況和黨的整體精神風貌。

儘管這一時期,黨依然面臨著極其複雜的外部環境挑戰和極其艱苦的內部困難考驗,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科學地分析和判斷國際國內形勢,準確地把握各種歷史機遇,及時調整戰略策略和方針政策,糾正黨記憶體在的錯誤認識,始終保證黨所領導的事業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前進和發展。

面對抗日戰爭開始時敵強我弱的態勢和相持階段形成的極為艱苦的環境,面對國民黨對陝甘寧邊區的經濟封鎖帶來的極為惡劣的生存困難,黨中央號召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在邊區開展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從黨中央領導到普通戰士,都積極投入生產。這種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幫助我們戰勝了困難,渡過了難關。而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黨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貫徹到每一項具體工作之中,並賦予它更為豐富的內涵。

毛澤東同志在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所發表的後題為《為人民服務》的講話,明確闡述了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軍隊一切工作的根本宗旨,並把它提高到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高度進行深刻論證,由此,“為人民服務”這幾個字,不但成為中國共產黨和黨所領導的一切組織機構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成為中國共產黨每個黨員應該奉行的人生格言。

從延安精神產生的歷史背景,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出,它的形成具有歷史必然性,包含著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奮鬥中積澱的寶貴經驗,傳承著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奮鬥中形成和發展的紅色基因,體現著中國共產黨在特定歷史時期的整體風貌,是中國共產黨奮鬥歷程的精神結晶。

(三)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本質特徵的精神體現。延安精神的形成,從根本上講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本質特徵決定的。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中國共產黨人戰勝各種困難和挫折,不被任何敵人所屈服,不被任何險阻所嚇倒,艱苦探索,頑強奮鬥的強大精神動力。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的歷史中,我們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中國共產黨人面對各種高官厚祿,不為所動;面對冰冷的鐵窗酷刑,毫不畏懼;面對各種艱難困苦,絕不後退。虔誠堅定、捨身忘我的優秀品質,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壯舉,就是因為一種信念、一種追求的有力支撐,那就是為了人民的解放,為了人民的幸福。

正是一切為了人民這一最本質的特徵,決定了黨在尋求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過程中能夠堅忍不拔、上下求索,能夠以自我革命精神,堅決糾正自己內部存在的失誤,在總結經驗教訓中認清中國國情,從中國實際出發,最終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形成了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絡實際的思想路線。

正如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時所講的,我們的軍隊是真正人民的軍隊,我們的每一個指戰員以至每一個炊事員、飼養員,都是為人民服務的。“與人民利益適合的東西,我們要堅持下去,與人民利益矛盾的東西,我們要努力改掉,這樣我們就能無敵於天下。”正是一切為了人民這一最本質的特徵,決定了黨能夠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不退縮、不低頭,團結廣大人民群眾,以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戰勝困難,贏得光明。

發揚延安精神,最根本的是要保持中國共產黨的本質特徵。在新時代,我們黨要始終保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執政理念,保持一切為了人民根本利益的價值取向,保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繼承與弘揚延安精神,繼續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帶領全國人民不斷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

三、青年幹部要從延安精神裡學到什麼?

青年幹部的知識面寬廣、工作思路開闊,但對國情、社情、民情的瞭解較少,嚴格的黨性鍛鍊和基層環境的歷練較少,對黨的奮鬥歷史和優良傳統認識較少,對基層困難和群眾疾苦體驗較少,這正是我們需要從延安的異地學習中去不斷改進和提升的薄弱方面。

去年,市委組織XX名青年幹部前往革命聖地延安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黨性教育專題培訓,接受延安紅色革命文化的思想薰陶和精神洗禮。XX書記在青年幹部座談會上對青年幹部的培養和管理提了要求,並勉勵青年幹部們在苦水裡泡一泡、柴火裡烤一烤,洗掉驕嬌二氣,確保關鍵時刻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擔得起重任。那麼青年幹部要從延安精神裡學到什麼?我理解有這麼幾點:

(一)青年幹部要從延安精神中保持“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的理想信念。中國共產黨能帶領人民走向勝利就是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作支撐,他們從城市走向農村,再從農村包圍城市,和人民同吃同住,進行軍民大生產,正是這種“革命理想大於天”的理想信念指引著紅色政權走向勝利,點亮著星星之火發展成燎原之勢。無數革命先輩向死而生,始終“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我們黨成立99年來,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今天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遠離戰火硝煙,更應該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保持“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的理想信念,紮根人民群眾所需要的地方,無懼歲月的孤獨和清苦,在長期的基層磨礪下知道“為了什麼而出發”,如何“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怎樣做到“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二)青年幹部要從延安精神中增強“焚膏繼晷,兀兀窮年”的執著韌勁。革命年代延安的窯洞裡馬列主義能興盛傳播,南泥灣能成為陝北的好江南,正是得益於黨的領導人和一批革命家“不辭辛苦入山林”,才能“敢教日月換新天”,取得一個又一個意想不到的勝利。我

們現場參觀了習近平總書記當年插隊做知青的樑家河,在土窯洞裡上了生動的一課,走訪瞭解習近平總書記闖過的“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生活關”、“思想關”等艱辛的七年知青生活,帶領著父老鄉親不屈不撓、艱苦奮鬥,改變了樑家河的面貌,改善了這裡的生存環境。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樑家河”,它也許不像七年那樣漫長、也許比七年還要長,但只要我們堅守初心,不怕苦不怕難,心中的那個“樑家河”,就是收穫“大學問”的地方。

我們青年幹部要有咬定青山的決心和勇氣,要有日積月累的執著和堅持,更要有久久為功的耐心和定力,不斷充實自己的人生價值,在基層的沃土上打牢根基、開花結果,始終做到“苦中思進,樂中思省”,方能“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三)青年幹部要從延安精神中提升“砥志研思,精進不休”的學習動力。“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這是我們年輕人該有的學習態度。毛主席在延安窯洞裡不分晝夜地工作學習,“人不學,不知義”,更不得志。

學習是支撐中國共產黨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當年習總書記插隊樑家河時,炕頭上的書總是堆得滿滿的,不論是在什麼場合他都能引經據典,侃侃而談,他從書本里、實踐中積累了知識,奉獻了青春才智,更加了解了廣闊農村和廣大農民。學習是個苦差事,但苦中有樂,樂中有得。年輕人就應該趁著大好的青春年華專心致志學習思考,刻苦鑽研農村廣闊天地的學問和藝術,擺脫“稚氣”“書卷氣”,多做一些接地氣的事,善於總結經驗教訓,將自己的光和熱去溫暖足下的土地,真正做到“苦練七十二變,應對八十一難”。

“幾回迴夢裡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詩人賀敬之先生的《回延安》這樣寫道,他以飽滿的激情,回憶延安的戰爭生活,讚頌延安的巨大變化,展望延安的未來。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青年幹部要不斷以更高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磨礪自己,繼續傳承和發揚艱苦奮鬥、知難而上、奮勇前行的精神,讓青春無悔成就人生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