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親子關係課心得體會5篇

為了更好地銘記當下感受,我們需要學會心得體會的寫作,擁有豐富的心得體會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應對複雜的情況,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親子關係課心得體會5篇,感謝您的參閱。

親子關係課心得體會5篇

親子關係課心得體會篇1

曾經有人說過“我是第一次做孩子,我是第一次做父母,如有不妥,請多多關照,讓我們一起成長吧。”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小朋友健康學習的開始。不管是普通孩子,還是特殊孩子,教育理念是一致的,只是教育的方式方法略有差異。以下幾點,從書中汲取的,覺得很有道理。

第一、不與時間賽跑,只和過去的自己比較,今天比昨天進步一點,我們就應該為孩子感到欣喜。不少家長,總是盯著孩子弱項,以為孩子停步不前,總是不停的責備,使得孩子對學習興趣越來越淡。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孩子的優點,或是進步的地方,每天誇讚孩子,具體的事情完成不錯。如果孩子確實狀態不好或是能力不足,我們應該和孩子一起討論目前的問題,和一起解決的方法。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儘量給予孩子更多的生命體驗,不要去做破壞孩子學習興趣的事情。

第二、讓孩子掌握和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很多事情,是非對錯,對於孩子來說,她們的認知能力不足,從而導致情緒問題的產生。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共同制定家中規則。例如,希望孩子做到幾點,孩子完成有什麼獎勵,沒有完成有什麼結果。孩子做的時候,家長一定以榜樣示範,和孩子共同完成家中規則。有些人會說,特殊孩子不明白,其實我們把他們想的太弱,持之以恆堅持,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第三、教育是父母的事情。首先教育必須爸爸媽媽共同參與,不可以缺失任何一個人,由於工作,賺錢等原因無法參與,也要儘可能創造條件。其次不可以把教育的責任,推給長輩或是其他人,爺爺奶奶的教育方法,永遠代替不了親子的教育。一家人,整整齊齊的,共同解決問題,享受幸福成果。

親子關係是永遠需要學習的課題,願我們的孩子可以在一個健康,幸福的氛圍裡,快樂長大。

親子關係課心得體會篇2

說到教育孩子,家長多在怎樣“教”上下功夫,例如,講道理、教知識等。合理的“教”是需要的,這些屬於“顯性”的家教,是比較明顯的、外在的,然而,家教絕不止於顯性的。相對於“顯性”而言就是“隱性”,隱性家教是比較隱蔽的、滲透的。隱性家教在每個家庭中都存在,無論家長是有意還是無意,隱性家教都會緊密地包圍著孩子。

隱性家教主要指的是:家庭的物質環境、家庭的精神環境、家庭的氛圍、家長的素質、家長的教子觀念、家長和孩子關係的型別等。隱性家教像空氣一樣,瀰漫在家庭之中,不管孩子和家長願意還是不願意,孩子都會像呼吸空氣一樣,將這些影響吸進體內,融化在“血液”中。日積月累的“薰陶”和“滲透”,造就出了孩子的品行、素質和個性。可見,隱性家教對於培養孩子,是多麼的至關重要。

其中,親子關係對孩子的作用是多方位的,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狀態,而“心態”是形成個性的核心因素。國外的一些專家曾做過“親子關係對孩子個性作用”的調查,通過對眾多家庭的調查顯示,不同型別的親子關係對孩子形成不同個性特徵有直接的作用,如下:

遷就的關係,孩子的個性多是:執拗的、主觀的、自我中心的、積極的等。

保護的關係,孩子的個性多是:依賴的、膽怯的、神經質的、溫和的等。

忽視的關係,孩子的個性多是:冷漠的、勇敢的、創造性的、率性的等。

專制的關係,孩子的個性多是:順從的、逆反的、被動的、消極的等。

民主的關係,孩子的個性多是:開朗的、自主的、積極的、獨立的等。

從這個調查中我們可以獲得一些啟示:其一,在不同型別親子關係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會形成不同的性格;其二,一些親子關係對孩子的作用是有利有弊的;其三,民主的親子關係有明顯的優越性,有利於形成良好的個性特徵。

親子關係的主要方面是家長,那麼,決定家長對待孩子的想法與行為的關鍵是什麼?是家長的教育觀念,這就是:怎樣看待兒童?怎樣看待對兒童的教育?

例如,過度保護孩子,從表面上看是“愛子心切”,但實質上是出於消極的“兒童觀”。他們認為:兒童是軟弱的,是無能的,是依附於大人的,是任人擺佈的。所以,他們要處處代替孩子,時時控制孩子,總是採取包辦和限制的做法把孩子握在手心裡,置於溫室中。長期處於這種關係中的孩子,怎會不依賴,不怯懦呢?

西方國家的家庭,很重視孩子的獨立性,這不是西方的家長愛子不如東方的家長,而是西方的家長對兒童的看法不一樣。他們認為,兒童是有潛能的,是自主發展的,是獨立的個體。因此,他們對孩子的愛就表現在促使孩子獨立、自主地發展。

我們家是力爭民主,但是這個度把握起來很難;在這個過程中,家人的觀點一致至關重要,有時我覺得我可以理解孩子的地方,毛爹認為我是在遷就他,我管教孩子的地方,毛爹覺得可以理解他。

有時,我也在給這些矛盾找藉口,畢竟我們不是完人,能做80分的父母就已經不錯了,吼吼,是不是有點兒不求上進啊。所以說,什麼樣的家庭養什麼樣的孩子。

大毛小時候,毛爹對他有點兒嚴格,這兩年他跑國際,和兒子聚少離多,心裡難免愧疚,現在毛爹對兒子更多的是疼愛;記得有一次,毛爹回國,跟毛媽說:“兒子被你帶得真的很好“,其實我知道因為疼愛,他看兒子的角度變了,當然這也是對毛媽的鼓勵。有一次我跟毛爹說:“你現在對兒子沒那麼嚴厲嘍“,他說:“我覺得兒子很好啊,沒什麼問題,幹嗎要對他嚴厲“。

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所以在要求孩子的同時自己也要以身作則。而我們的閱歷經常讓我們用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孩子,這也是不合適的我的一個親戚,是留德的博士,這種家庭的孩子自然要求學業上上進,但是有一天,親戚的兒子對他說:“爸爸,你讀了博士,但是你不能要求我也讀到博士“,親戚愕然。這件事情告訴我“孩子的人生由他自己選擇“。

我個人一直秉承”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問題”的原則,只有讀懂孩子,才能正確處理好親子關係。

親子關係課心得體會篇3

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任何相處,都是在進行親子教育,親子教育其實就蘊含於家長同孩子日常相處、溝通交流的點滴之中;明智的家長,親子教育無需刻意為之,而是潛移默化、自然達成。藉此機會,談三點體會,與壽茂家人們分享、交流。

一、的學區房就是你家裡的書房。

顧名思義,學區房就是附近有學校的住房,因在義務教育階段可以擇校,價格相對較高。但就孩子的學習而言,住房等因素皆屬外因,最終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內因、即孩子自身。解決孩子學習的內因問題,主要在於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這,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庭的學習氛圍。興趣是的老師,如果做父母的愛讀書、愛學習,書房藏書汗牛充棟,孩子通常也容易愛上讀書、愛上學習,從而成為書香之家,孩子的學習成績往往不成問題。如果當家長的回到家裡不是刷手機就是看電視、打牌,卻又趕著孩子學習、做作業,效果可想而知。

二、做好親子教育的關鍵是共情。

共情是一個心理學術語,同理心的意思。好的親子教育的前提是有好的親子關係,好的親子關係的前提是家長能與孩子時時共情,即能夠與孩子換位思考、常常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充分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如此,就容易贏得孩子的愛、信任與尊敬。世上本無叛逆的孩子,孩子之所以叛逆,是因為缺少愛。家長總是認為足夠愛孩子,但這愛含了很多條件,共情不足,從而難以得到孩子的認可,於是表現為叛逆、“不聽話”。與此同時,家長卻認為自己很辛苦、付出很多,而孩子“不領情”、不以“好好表現”回報,親子矛盾就產生了。其實,只要家長能夠真正做到無條件地愛孩子,共情自然存焉,親子關係就不可能不好,親子教育就沒有問題,孩子的學習等方面也不會有大的問題。

三、適當的遊戲與玩耍也是一種學習。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學齡前時期、即0-6、7歲期間,主要任務就是玩耍、做遊戲,德國不允許對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安排課程、佈置作業。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分別負責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或者分別掌管學習事務與遊藝事務;大腦的兩個半球只有均衡、共同使用及開發,人的大腦功能才能整體提升。所以,對孩子來說,遊戲與玩耍也是一種很有必要的學習,孩子該玩的年齡一定要讓他(她)玩,特別是與同齡的孩子一起玩。該玩的時候玩,該學的時候學,才是孩子應有的成長規律。當然,孩子到了中國小階段沉迷於手機遊戲則弊大於利,另當別論。

孩子的性情與學習習慣是檢驗親子教育質量的試金石。對每個家庭來講,親子教育都是一個重大事業、重大工程,應不斷學習、總結,才能不斷提升。

親子關係課心得體會篇4

我們在桂江二小的宣導指引下參與了“家校共育立德樹人——20xx年家庭教育公開課”學習。本期主題是“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經驗學習總結如下:

一、家庭教育的本質是生活教育,家庭關係和積極豐富多彩的生活是影響家庭生活教育的兩大要素,良好的生活教育有利於孩子成長成才,有助於孩子核心素養的提升,有助於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美好的家庭生活是有利於兒童成長的生活,在親子關係中具有四個特點,

1、是相親相愛,一家人相親尊重、相互關心、相互支援;

2、是兒童優先,父母要特別重視有利於兒童發展的教育和有質量的陪伴;

3、是自立自強,要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學業自己負責,從小鼓勵和引導孩子積極參與社會實踐,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責任;

4、是共同成長,家庭教育既是長輩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每一個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影響。

三、孩子不參加勞動教育和未掌握生活技能是無法走向獨立的,孩子從小多做家務勞動,能增強孩子的獨立性和社會責任感。

四、孩子的學業時間與家庭勞動時間並不矛盾,兩者是可以達到平衡的。孩子在家庭勞動過程中養成有條理的思維品質有助於學習能力的提升,培養孩子做家務的習慣可以調節家庭氛圍和情趣。

五、父母培養孩子愛勞動的好習慣,要從兩方面著手,

1、是力所能及,讓孩子從感興趣的能做到的勞動開始做起。

2、是不要求繁重但要求持之以恆,只有堅持才能養成習慣。

通過本期的學習,獲益良多。深感在教育孩子時,需與生活相結合,以實際行動促進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相互學習,共同創造美好的生活。

親子關係課心得體會篇5

今天看了家庭教育公開課第三期後,我深有感觸。其中嘉賓孫老師的一個觀點說的非常好。他說:“想要給孩子獲得好的`發展,就必須要給孩子創造美好的家庭生活”。這包括幾個方面。

第一:要擁有相親相愛家庭和睦的生活關係,因為孩子的生活非常簡單,主要就是學校和家裡兩個地方。學校主要是教書育人增加知識,而家庭則是在更多方面更多層級給予孩子素質,心理,良好生活習慣等各方面造成影響。一個和睦的,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會帶給孩子每天愉悅身心,開朗的心情。帶著美好心情的孩子也會互相影響,對學習,人際交往都會產生積極的作用。

第二:家庭要秉持兒童優先的觀念,兒童優先指對孩子的成長培養優先,除了給孩子創造美好的家庭生活物質條件外,還要對孩子的素質教育,心理引導,做人處事的態度和方法樹立正確的引導,包括價值觀,人生觀等。正確的灌輸和引導,可以讓孩子樹立自立自強的信心。

第三:要營造全家人共同成長共同學習的氛圍。家長們要以身作則,不要孩子們在認真學習做功課,家長們就滿不在乎的說一句,要認真做啊什麼的。然後自己自顧自的去玩手機,看電視,尤其在孩子邊上這樣做。這樣會給孩子心裡造成困擾,會產生一種不公平的心態,有的甚至可能會有叛逆心理。他們會覺得大人自己都做不到,還要求我們自己去好好學習,憑什麼?就因為大人和孩子嗎?都說大人是孩子的鏡子。所以我覺得我們做家長的也是需要以身作則。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也要自覺抵制娛樂內容。可以陪在孩子身邊看看書,或者檢查檢查作業,再或者也可以翻翻孩子的書包書本,知道孩子們目前的學習情況和學習狀態。讓孩子們知道家長對他們的關愛是實實在在的,也可以在孩子們面前以身作則,成為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