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新課程理念心得7篇

心得體會就是把自己學習過程中的收穫、見解彙總成文字形式的文案,心得體會有助於建立更深層次的人際關係,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新課程理念心得7篇,供大家參考。

新課程理念心得7篇

新課程理念心得篇1

在學習《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綜合實踐活動》這門課程之後,我知道了綜合實踐活動打破了傳統學科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以間接經驗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教室、走出學校以學生的親自實踐和親身體驗來獲得知識,獲得發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設計與學科課程有很大的不同,能更好的提高學生素質,對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在這門課程中,第二部分“綜合實踐活動創新教學設計與評析”,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展示了綜合實踐活動的活動設計與活動過程。對於以前沒有接觸過這門課程的我,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對於怎樣進行學生實踐活動有了一些思路。案例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綜合活動”四個領域,其中,綜合活動展示的是綜合實踐活動非指定領域——主題班會與學校大型活動的活動設計與流程,更便於我們教師有針對性地借鑑。

人與自我教學案例中,“學生與網咖”這一主題從以下幾個方面展示了活動設計:主題的提出、活動目標、活動設計、活動過程(活動計劃和活動展開兩個方面)教師反思、點評。在這一部分裡,不僅學到了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方法,而且明確了一種讓我的學生能更好的對待網咖使用網路的教育方法,學生在實踐中自我教育比老師家長的說教更有效果。

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學習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鍛鍊了能力。 “學生與網咖”的課題,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瞭解到網咖對未成年人的危害,從而主動拒絕網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學生習慣接受老師或者書本的知識,在綜合實踐活動動,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觀點,加強學生創新意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新課程理念心得篇2

我是數學教育專業的學生,我們小組的實習學校是離我就讀學校不遠的“附城中心國小”,所以我們就沒有像有些實習老師一樣要住校,生活上的困難相對就沒有。我們也就可以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實習工作中去。

第一天去學校是10月9號下午,主要任務是開實習動員大會和跟老師見面,還有熟悉學校的環境。國慶放假剛回來,同學們都懷著輕鬆的心情,我是組長,帶著全體組員(共5個人)早早就出發了。因為我們都不知道學校的具體地址,要留出一點找學校的時間。一路問過去,比意料中的要容易,我們很快就找到了實習學校。

做了那麼久的學生,第一次以老師的身份踏進校園,每個同學都露出一臉的緊張、輕奮。會議過後就是和老師見面,我們的實習班級是4年級(2)班,我們班的老師謝老師是女的,看起來和我們年齡差不多,很友好。聊起來才知道她已經教了6年書了,都很意外。之後便是熟悉我們要上課的教室、辦公室,見我們的學生。

10月10號,星期一。實習工作正式開始。參加完學校的升旗儀式後就是聽謝老師上課。我們的實習工作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班主任工作,另一部分是教學工作,之後便是回校總結。說白了就是既要帶班又要教課。班主任工作是輪換形式。教學工作的安排是第一週見習。

一,教學工作。

在見習的一週裡,我們就是坐在後面聽老師講課。這種聽課和我們以往的聽課不一樣,這種聽課並不是為了學習老師所講的知識,而是學習老師怎麼樣講課,學習如何傳授知識,如何駕馭課堂,如何控制授課時間等。要學習的知識真的很多很多。

在見習期間,我就要安排好全組同學的上課課程。還要督促同學們按時學好教案,帶領全組同學試教,加強與任課老師的交流,把實習情況及時反映給我們的指導老師,還要做好自己和教學工作。

我第一次上講臺時,上的並不是數學課。因為實習期間正好趕上學校參加市一級學校評比。思想品德的老師要接待上級領導,託我代一節課。上第一節課自我感覺並不緊張。我對這節課做了充分準備。當自任口才出眾的我繪聲繪色地講完一節課後,我問學生:“你們聽完課,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學生面面相覷,茫然無語。我從此也就明白到,我要上好每一節課,一定要做到以學生的思維來考慮問題,以學生考慮問題的方式來授課。有了這一次的經歷,我備課更認真了,課前也帶領本組同學反覆試教,我上第一節數學課時的效果就好多了。雖然時間方面掌握得不是很好,可要傳授的知識學生都能聽懂。作業反饋學生的掌握效果也不錯。可以算是成功的一節課。

在任課老師和我們的指導老師的教導和組員的幫助下,我的課一節上得比一節好,越講越熟練,越講越流暢,都能做到突出重難點,板書清楚,語言流利,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不但可以良好地控制授課時間,也能夠適時地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對上課時的課堂紀律也能完全在掌握之中。可是做個好老師並不是只要做好這幾點,還有教學方法、授課形式等方面都需要我們有所突破。

在收作業時我們就遇到了困難,有幾個學生總是不能按時交作業,我們就在下課後要求他們做完作業才能回家,經過一次、兩次......基本上都能按時交齊了。作業是全組人員集中批改,這樣不但可以給上課的同學瞭解學全掌握知識的程度,也可以讓接下來上課的老師了對學生有一個總體的瞭解。根據任課老師反影我們班的學生計算能力不好的問題,我要求全體組員上課時在不影響授課的情況下,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訓練,課後還對個別學生進行輔導,雖然我們每天回來的時間都比別人晚了,可看到學生的成績在提高,我們都毫無怨言。

二,班主任工作。

在實習前期,正好學校評市一級學校,後期市又要參加衛生城市評比。學生的勞動任務比較重,還要帶領學生搞好第二課堂,開主題班會。班主任的工作較重。在本組同學做班主任時,去學校的時間要比別人早,為了同學的安全,我都要求我們全組同學一起去學校。班主任的工作又“苦”又“累”。每天早上要看衛生區,要監督學生澆花,中午要等到學生搞好教室衛生,鎖好門才能走,下午還要帶學生去搞第二課堂的活動。我們從一開始就向原班主任瞭解學生輪值的情況,瞭解本班的衛生區,以防有學生儉懶。這方面我們全組同學都做得比較好,因為學生的輪值情況我們已經掌握,不勞動的學生我們可以直接找到他,對他進行批評,這對其他同學是很重要的,只有“有勞有得,沒勞不得”才不會打擊其他同學的積極性。也可以從小培養踏踏踏實實做人的好習慣,避免弄虛作假。

對於班裡的一些調皮學生,我們都採取與其多交流的方法來管理。因為你不能對他硬來,你越是態度強硬,他就越反抗,後來就會發展到討厭老師,討厭上這個老師的課,厭學等。所以應該在平時和他們多交流,能夠在平常的交流中適當的通過一些言語對他們作一些引導。應該在平時和他們多交流,能夠在平常的交流中適當的通過一些言語對他們作一些引導。

開展活動,學生是主體,因此開展的活動就應該迎合學生的興趣。可是第一次我們班開展的活動“跳繩”並不是很成功,主要就是這個活動是學校安排下來的,沒多少學生喜歡玩。儘管我們的組員已經很努力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還是有一些男同學跑到別的班去看“熱鬧”。第二次活動我們就提早在學生中展開一些調查,詢問他們喜歡開展什麼體育比賽。通過學生的意見,我們和鄰班搞了一次拔河比賽,我想通過這個比賽能夠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在比賽過程中,女生可謂表現積極,能夠很好的為隊員加油助威。男生就很默契地同時用力。最終我們以二比一獲勝。這就很好的體現了班級的凝聚力。主題班會是通過全組人員討論決定的,題目是“自定正確的學習方法”,主要是針對班上有的同學成績較好(如我們班的班長,開學以來到實習結束5次測驗都是100分),有的同學成績較差。我們通過這次班會,讓同學相互瞭解別人的學習方法,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班會很成功,同學們的思維異常活躍,而且小組之間討論非常積極。

三,實習總結

時間過的非常快,當我真正瞭解學生特點,開始和他們建立起感情時,實習卻結束了。雖然非常短暫,但覺得自己學到了很多,特別是認真負責,也嚐到了當老師的酸甜苦辣,感受到學生的聰明可愛。在這次實習中,我從任課老師謝老師身上學到很多,同時充分體會到“愛心”在師生中的關鍵作用,只有你對學生付出真愛,你才能取得學生對你的尊重和信任。但在實習中,我不能很好的做到“愛”跟“嚴”結合,可能我的他們的愛有點過度,以致於有時有點遷就他們。我想對學生的愛一定要有一個度,而且必須跟嚴結合。該嚴的時候就嚴,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理解你的愛。

臨走的前一天,我們全組同學去和學生告別,當聽到學生說出“希望你們畢業來還可以來教我們”的願望時,我真的非常感動。

這次實習老師對我們的幫助很多,我們每個組員上課謝老師都來聽課,並做好記錄,下課後和我們認真分析那裡好那裡不好。我們的指導老師馬老師也在上完課後抽時間過去聽我們的課,對我們上的課進行指導。真的很感謝他們,只想對他們說一聲:老師辛苦了。

還有我們的組員,由此致終,我們的組內都很團結,同學們互相幫助,共同提高。感謝各位同學對我組長工作的支援。

至此,一次完滿的實習就告一段落,我們也充分地利用了這次難得的鍛鍊機會,這是我們走向社會的前奏,儘管還不知將來是否就當一名老師,但我們已經有了當一名老師的經驗。也體會到了當一名老師的辛苦。瞭解了老師的付出,老師的汗水。以後,我會更尊重老師這份光榮的職業。

新課程理念心得篇3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當前教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作為這場變革中站在第一線的我們在不斷地學習新課程,嘗試著正確領會新課標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應用於教學實踐,為推進基礎教育的改革儘自己的微薄之力。看了很多,聽到很多,我也想了很多,藉此機會把自己對新課程的一些粗淺的認識整理成文,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點,並與同仁們共勉。

首先、學習新課程,品味學習方式的變革。

“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學習方式的變革迫在眉睫!它關係到我們的教育質量,關係到師生的校園生活質量。我們今天必須倡導新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這也是實施新課程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節。”新課程強調師生互動、互教互學。

引用沃德的一句話說“平庸的老師傳達知識;水平一般的老師解釋知識;好的老師演示知識;偉大的老師激勵學生去學習知識。”教師們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要想讓學生學到東西,學生自己得渴望學習,而不是要老師逼著學。實現這一學習目標的惟一辦法就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擔任主角。任何老師都不能讓人學好,學生必須願意學習,而且努力學習才行。新課程理念認為學習是一項參與性的活動。學生學習的方式是實踐——不斷實踐,直到學習成為他們的第二本性為止。而無論是自主學習還是合作學習亦或是探究學習體現的正是學生親身的體驗和實踐。聽新課標指導下的老師上課,你會明顯地體會到他們很少這樣做: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讓學生把每天的講話記錄下來。相反,讓學生主動學習的觀念似乎是頭腦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自然而然的行為。運用蘇格拉底式的教學原則,向學生提問,鼓勵學生討論,對話和辯論,希望學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去嘗試:體驗成功,品嚐失敗,得到提高和進步。這種方法給學生傳達出資訊是:教師尊重學生的意見,而且相信學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話說,如果你認為他們行,他們就行。

多年來,學生已習慣於教師講、學生聽、做筆記、課後背。如何讓學生“動”起來,老師們確實動了一番腦筋,可當學生真的“動”了起來以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學生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課堂紀律難以控制,教學任務難以完成,最令人擔心的是考試怎麼辦?課改使學生思維變得活躍了,他們的自我意識增強了,甚至敢於向教師挑戰,教師得放下架子,學會蹲下來欣賞學生,學會換位思考,有勇氣承認自己有不懂的地方,願意與學生共同探討。因此一節課,無論怎麼準備,都不會盡善盡美,課堂上會發生很多事先無法預知的情況,有時教學任務沒有完成,這是很正常的,但學生在某一方面獲得了充分的發展,就應當肯定。

其次、學習新課程,品味“以人為本”思想。

“要求新課程的教學關注的是生長、成長中的人的整個生命。”面對這樣的要求,這樣的目標我們該深思,該警醒!作為教師的我們到底應該做些什麼?如何去做?才無愧於心,無愧於祖國和人民,無愧於子孫後代!仔細想一想教師是不是應把教育放在關注學生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成長上?是不是應多思考一下作為一個人,一個獨立的個體如何在這紛繁複雜的社會上健康快樂的生活?

新課程對教學的要求不同於以往課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更加強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強調深入到學生的認知世界,通過參與學習過程,給他們深刻的體驗。“專家呼籲,教師應該首先看到新課程這一價值追求的生命力和它將帶來的長效。”由此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來看這個“課堂”,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的`殿堂,更是人性養育的聖殿,它是學生成長的舞臺、是學生髮揮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是學生品味生活的“夢想劇場”。在這裡學生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可能有挫折、失敗,也可能要花費學生很多時間和精力,結果卻一無所獲,但是我們必須承認“天空沒有留下痕跡,而我,已飛過”。有了認知過程,學習興趣、熱情、動機以及內心的體驗和心靈世界便得到了豐富;有了親身的體驗,學習態度和責任,對個人價值、社會價值、科學的價值等的認識就可能有了進一步發展。“一個人的學習、生存、生長、發展、創造所必須經歷的過程,是一個人的能力和智慧發展的內在要求。”具體化到學科教學,我們可以這樣來評價: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也就成為人格的健全與發展過程,伴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同情心,越來越有責任感,越來越有教養。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加強自身修養,不斷完善自己。就拿科學課來說吧:

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科學課儘可能的從各個角度告訴學生首先應該珍惜環境:通過和自然的接觸,去領悟自然的神奇與博大,懂得欣賞自然的美,對自然充滿熱愛之情。通過觀察和考察身邊的環境,去領悟自己的生活與環境息息相關,培養珍惜環境的情感。通過保護環境的活動,懂得人們的生產、生活對環境的各種影響,熟悉環境保護的常識,掌握基本的技能,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環保中的一些問題,自覺地從身邊小事開始,關注周圍、社群、國家乃至世界性的環境問題,並養成隨時隨地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習慣。翻閱科學新教材你會深切的體會到這一點,所以,我們的科學課更加註重與社會的接觸、注重學生的參與。珍惜環境其實就是珍愛人類自己,這已經是目前我們國家最為關注的話題。就拿過去的自然科學與現在的科學相比,為了解青蛙的結構我們不惜抓幾隻到課堂上讓學生解剖,血淋淋,慘不忍睹。而如今的教材你是再也看不到這一幕生殺了,七年級上冊中有這樣一個實驗:觀察蝸牛,實驗完成後孩子們高高興興的把它們放回大自然。很明顯我們在教育孩子要有愛心,從小中著手來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新課程指導下的學生不應是“我的眼中只有自己”,而應是關愛他人:通過和他人的接觸、交流,學會理解他人的生活習慣、個性特點,懂得尊重人、體諒人。通過體驗個人與群體的互動關係,懂得他人和社會群體對於個人的重要性,體驗關懷的溫暖,對他人的幫助心存感激。通過與人交往、合作,形成團結、合作的精神。學會經常留意身邊需要幫助的人,自覺而樂意地為他們服務,對他人要有愛心,使學生在與那些由於他們的幫助而從中獲益的人的接觸中,獲得深刻體驗、感受和滿足。

新課程指導下的學生要懂得如何善待自己:通過各種活動感悟生命的奧祕、意義與價值。發現自己和優點與弱點,知道如何發揮優勢、彌補短處。“能夠了解自己的情緒,並學會用適當的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緒,進一步適應各種鍛鍊活動,掌握安全生活的常識,能夠在危難中自救與求救,養成對生命高度負責的態度。懂得自己的權利與義務,能夠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在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健康樂觀的生活態度,願意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

第三、學習新課程,品味課程觀念

課程論專家華東師大張華博士提出一個概念,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個因素的整合。課程由這四個因素組成,就決定了它是獨特的而且永遠變化的,有多少個班級,就有多少種課程,有多少所學校,就有多少種課程。這也就要求教師的觀念要從教學意識向課程意識擴充套件。教師是否具有課程意識,是否形成了新的課程觀念,這是新課程對教師提出的最大挑戰。以往,我們的教師只有教學意識,而課程的意識十分淡薄。新一輪課程改革,將課程意識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強調課程是由教科書即教學材料、教師與學生、教學情景、教學環境構成的一種生態系統,這意味著課程觀的重大變革。課程不再只是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每個學生都帶著自己的經驗背景,帶著自己獨特的感受,來到課堂進行交流,這本身就是課程建設,學生從同學身上、教師身上學到的東西遠比從教科書中學到的多。

福建師大教授余文森認為,兒童的生活範圍有多大,課程的範圍就有多大。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課程意識,課程的資源拓展到兒童生活的一切領域,兒童的一切空間。因此,教師和學生是課程的創造者和主體,共同參與課程的開發,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學就不只是忠實地實施進行計劃、教案的過程,而更是課程建設和開發的過程。

第四、學習新課程,品味新教材。

新教材最大的特點是它的開放性,比如,一個科學實驗,學生可以設計出十幾種形式和內容。這都是以往教學中所沒有的,這對教師的挑戰是不言而喻的。

學生並非空著頭腦進入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學習生活中,他們已經形成了廣泛而豐富的經驗和背景知識,從自然現象到農家生活、社群活動,他們幾乎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問題即便他們還沒有接觸過,沒有現成的經驗,但當問題一旦呈現在面前時,他們也可以基於相關的經驗,依靠他們的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的某種解釋,這並不是胡思亂想,而是從他們的經驗出發來推出的合乎邏輯的假設。所以,教師的備課不僅要備教材,而且要備學生。教師從學生的經驗出發,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問題情境出發,引導學生探究學習、體驗學習。這樣的課堂學習才有的放矢。然而這種全新的編排體例和教學要求上的變化,與教師教學習慣產生強烈的衝突,矛盾日益突出。但我們卻堅信有了矛盾才會有改變、有進步。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和體會:當你走進七年級的課堂,你的眼中看到的是一種與傳統教學環境下完全不同的“景色”,學生們的眼中閃動著求知的慾望,他們在積極地表達著自己,天馬行空發揮自己的奇思妙想,無拘無束構想著未來的藍圖。試問:你還會停止改革的步伐嗎?

教材只是一個載體,需要每一個教師去挖掘,去創造。教學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是對課程的不斷髮展、不斷豐富的過程。新課程的理念告訴我們拿到教材後,千萬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根據學生髮展的需要對教材進行調適和重組。由於強調開放式教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就提到日程,教材已不再成為惟一的課程資源了。這就要求教師學會尋找、開發、製作、整合教學資源和資料,還要學會現代資訊科技。教師在執行新課程計劃中,開發利用校內外的一切課程資源,來豐富教學內容。

第五、學習新課程,我們與學生平等交流

成功的一堂課,或者說成功的一次互動合作離不開師生間的有效的、和諧的交流與溝通。作為教師應懂得理解、接受、同情和公平對待學生的重要性,試想如果青少年在校園裡都得不到公平待遇,進入社會他們還指望哪兒有公平呢?古人云: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誰能說學生不是我們的一面鏡子呢?我們也應明白個性的重要性,和他們交流溝通了解他們的個性特徵,並專心傾聽來自學生的心聲。新課標下的教師應擁有出色的與學生交往的能力,並且喜歡與學生相處,喜歡學生,而且也樂於幫助學生,做他們的顧問,給他們及時的指導。

我相信平等交流與溝通能讓我們幫助學生意識到自己的潛力,這一點作為當教師的我們很重要。教師所做的事除了教學外,以“以人為本”的思想來說,我們做的另一件事是讓學生更清醒地認識自己,實現自己的理想。沒有什麼比幫助學生相信自己更有意義了,改變學生學習和方法,並教導學生要重視學習。這樣,學生才能更理智的提出問題,更準確地思考問題。開啟學生的心智,影響學生的人生態度和行為。我們為他們播下了終生學習的種子!幫助學生找到人生的方向,人生的意義和生活中的滿足感。

因為平等交流和溝通,讓學生走近我們,讓學生了解了我們的教學方法和思想,我們也瞭解學生的想法和對這個知識點的認知程度以及想要達到怎樣的目標,也就有了相互的理解,有了發自內心的寬容,我們的工作該有多麼的順暢!平等交流還讓我們避免尷尬,能夠平心靜氣地面對學生出現的過錯。美國羅斯福總統入主白宮後曾說過,他每天所做的各種事情中,如果有百分之七十五的正確率,他認為就已經達到了最高境界。所以,他寬容每一個人。引用此例只想說明當我們在遇到學生犯錯誤時,應用怎樣的方式來處理,才不致出現誤會,因為偉人尚能承認自己的過錯,我們都是普通人,我們每天所做的各種事情中又能有多少正確率呢?我們還有什麼理由要求學生絕無過錯、百分之百的正確呢?我們還有什麼理由面對學生的過錯百般憤怒、萬般怨恨呢?人非草木,孰能無過?允許他們犯錯誤吧?學生的年齡、認知水平、生活經驗都非常有限,這些決定了學生不可能沒有過錯。學生出現過錯完全是正常現象,沒有過錯的學生算不上學生而是聖人,他可以做我們的老師了,甚至於值得我們頂禮膜拜。

結束語:教師不能改變一個人的過去,但他們希望改變學生的態度,並能讓學生在他們的課堂上學到終身受益的東西。想一想:即使你的教學質量只提高了10,那也會給整個社會帶來巨大有影響。新課程的學習也讓我們自己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的思想要變,我們的教學方式要變,更重要的是我們應是終生的學習者,我們要身體力行推動新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最後再引用加拿大人戈培爾的一句話:無論設立的目標看上去如何遙遠,都不能不做出系統的描述。畢竟,即使是一個小小的變遷,只要它是朝著正確的方向發生的,就比方向錯誤的變遷乃至無方向的變遷更具有積極意義。

新課程理念心得篇4

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理念,為廣大教師進行新課程改革實踐提供了思想和理論依據。現在,仍是推行新課程改革的初期,在學習和研究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針對在實踐教學中對新課程改革理論的熟悉,提出以下幾點對新課改的熟悉。

一、認真解讀《課標》,增強課程改革意識。

?課程標準》是對一門課程學習的總體要求,反映了國家和社會對義務教育階段一門課程的教育宗旨和要求。因此,反映當代世界發展潮流和中國社會變化與發展要求的課程目標,必須以注重學生健康個體和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提倡創新、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為特徵,取代以“理解”、“熟悉”為主要特徵的傳統課程目標。新課程目標,在注重基礎性的同時,更注重發展性和創造性課程目標的確立與實施,以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思想觀念。有了這個思想觀念,新課程改革必須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點,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的指導深度,而且必須培養學生的學習愛好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最終目的。為此,教師在新課程改革實踐中,應扮好應演的角色,解放思想,認真學習課改新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課改意識,在行動中支援課程改革。

二、求實開拓,在實踐教學中努力充當促進者角色。

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它的基本途徑就是課堂教學。面對新課程,每位教師思想觀應有新的轉變,在實踐中,每位的思想觀念應由重“教”不重“學”中解脫出來。新課程《綱要》明確要求,教師應充當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把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習愛好;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和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援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教師角色的改變,需要教師的膽量和勇氣。只有這樣,新的課程改革才能順利進行,徹底實施。

三、創設教師的工作方式,挖掘課程資源,充實教與學。

在以往教學活動中,教師大多數是靠自己的力量解決課堂裡面的所有問題。而新課程的綜合化特徵,需要教師與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間,用更加平等的方式從事工作,教師之間將更加緊密地合作。可以說,新課程增強了教育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將引發教師集體行為的變化,並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教師的專業分工。也就是說,新課程提倡留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靠教師集體聰明的發揮。因此,為了改變教師彼此孤立與封閉的現象,必須創設環境讓教師集體教研,互相探究、互相學習、互相促進,並在教學實踐中所得的經驗在教研中交流、研討,並獲得共識,教師在新課程教學實踐中才可有高層次的提高。

因現今資訊時代的跨越,教師還通過因特網等去挖掘所有儘可能有幫助的課程資源。而課程資源需要教師去組織,去開發、去利用。為此,教師自己必先佔領其高地,這樣才能成為學生利用課程資源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和學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種資源,在社會大環境中學習和探究。

四、新課程改革,教師職能的轉變與學生學習方式改變必須同軌而行,教師還應樹立終身學習的價值觀。

現代的教學過程是師生的互動過程。新課程改革,教與學和互動必須呈現於教師職能的改變,與學生

學習角色的根本轉變。所謂教師職能的改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的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置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性差異,落足不同的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把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與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轉變成為學生的學習的合作者、參與者、引導者、促進者、幫助者,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應同軌而行,應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轉變成為主動學習,學會自主學習,互相合作、探究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提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於教學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猜測性與複雜性,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對教育提出越來越高之要求,因此,教師必須隨時對自己的工作及專業能力的發展進持評估,保持開放的心態,肯於在實踐中學習,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只有這樣,才可能不斷適應新的變革。

總之,新課程改革,符合時代的要求。新的課程、新的起點、新的重任都需要發揮每位課改教師的聰明與辛勤勞動。“功夫不負有心人”,相信我們的汗水不會白留,耕耘過的土地一定會結出碩果。

新課程理念心得篇5

通過學習現代教育教學和新課程理論,深刻理解、領會、感悟新課程的思想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的實踐行為。本人認為,教師必須首先實現下列教育教學思想和觀念的革命,才能正確順利地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實驗,與新課共同成長和發展。

一、教學觀

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都必須以“一切為了學生”為出發點,教師圍著學生轉,教為學服務,“以學論教”。教學不再是忠實而有效傳遞和執行課程的過程,而是創生與開發課程的過程,是課程內容持續生成與轉化,課程意義不斷建構與提升的過程,是學生髮現、提出、分析、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交流、合作學習、收集和處理新資訊、獲取新知識的過程。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學生的不需要,重視學生的全面和“全人”發展;培養學生健康的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以及終身學習和發展的願望和能力,特別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教師觀

新課程的教師,不再是學生的“尊者”、知識和能力的“權威者”、課堂和學習的“主宰者”,而成為貫徹現代教育教學思想,實現現代教育教學目標,以教育的理想去實現理想的教育的載體,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學習方式的引導者,學習效果的反饋者,學生人生的領路人。他具有“教師”和“學生”的雙重身份。教師教的過程也是自身不斷提高即“被教”的過程,教師與學生構成平等、互助、互動、互惠、共同學習和提高發展的夥伴關係,教師只是“學生平等中的首席”、知己朋友、保護者和監護者

三、互動觀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統一,其實質就是交往、互動,它是教師和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的“雙邊過程”。這種交往互動,就是師生互教互學、人人蔘與、合作學習,共同構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是人與人之間的平行精神交流和傳授知識、分享理解、促進學習、實現自我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自內在的精神解放運動。

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教師作為貫徹新課程思想理念,實現新課程培養人的終身發展的目標,以教育的理想去實現理想的教育的載體,堅持科學研究和實踐探索,做到理論與實踐、教學與科研相結合,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新課程理念心得篇6

教學是一門藝術,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斷學習、反思、和總結。理論指導實踐,所以要想自己在教學上能不斷進步和提高,就要不停學習本專業的理論知識,用專業理論知識來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在暑假裡我參加學習了《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現將這次新課程學習心得體會如下:

(1)通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會略讀和瀏覽,掌握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將聽說能力整合為口語交際能力,特別提出了口頭交流和溝通的要求。提出了寫作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的要求。提出閱讀、書寫與寫作的速度要求,並有量化指標。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並將其作為了學習目標。

(2)通過學習,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並將自己的這些認識通過教研活動傳遞給全鎮的語文教師,提升全體語文教師的業務修養。

(3)教學中,我們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4)在教學程序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語文課程標準》首次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方式。即要求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強調在綜合性學習中具有合作精神,培養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積極主動地參與,特別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除此之外,對閱讀、寫作和學習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確的`表述。提倡獨立閱讀、自主閱讀、探究性閱讀、創造性閱讀。鼓勵自主寫作、自由表達,有創意的表達。在學習方法上,鼓勵有獨到的見解,鼓勵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學習。

新課標提倡的自主、互助在我的教學中也逐漸體現出來並在課堂上不斷實踐著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涉及了識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實踐能力幾個方面。看完新課程標準,對於閱讀和寫作方面的體會自己頗有感觸。新的課程理念非常注重閱讀教學,閱讀是為了著重培養理解書面語言的能力而進行的一系列語文訓練。它符合語言文字學習的特點,“讀”是培養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徑。忽視“讀”或“讀”不到位,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便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新課標”的實施確實給當今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在一次次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們的學生學習興趣越來越濃,越發變的活潑、可愛了,更多表現在對生活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同時也感受著知識的滋養。

在教育教學規律的推動之下,“新課標”的指導之下,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逐步遠離偏、繁、難、向著理解、探究、分析、綜合、運用等方面發展。

新課程理念心得篇7

一、給學生一個空間,讓其自己去發現。

在教學中,多數情況下,我比較擅長提出啟發性的問題來激發學生思考,但問題提出後沒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維空間,甚至不留思維空間,往往習慣於追問學生,急於讓其說出結果。顯然,學生對題目只是片面的理解,不能引發學生的深思,當然也就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造成很多學生對於做過的題一點印象也沒有。對於學過的數學定理或公式不能深刻理解,當然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因此在教學中我發現:給學生創設一個合適的情境,通過教師的引,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總結,去歸納,效果更好。

例如:在學習四邊形時,我設定了這樣一個情境:由一個特殊四邊形怎樣逐步過渡到另一個特殊四邊形?看誰想得既全面又符合邏輯。於是大家都積極參與,認真看書總結。教師把一個一個的題目寫成小紙條,以抽籤的形式搞一次競賽,教師列出題目分別是“已知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怎樣一步過渡到菱形?”“已知四邊形是菱形,怎樣過渡到正方形?”“已知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怎樣過渡到矩形?”於是同學們勇於抽籤搶答。教師一條一條小結在黑板上,作為結論性的東西讓同學記住:“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對角線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有一個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於是教師給同學們總結出了一個結論:在判定四邊形性質時,應在已知圖形的基礎上,看是否符合“加邊”這個已知條件。比如平行四邊形開拓轉化成矩形,就不符合。此時就應看其是否符合“加角”這個已知條件,例如“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這樣學生學習特殊的四邊形的性質就不難了。顯然,這種上課方法的取得的教學效果遠比機械的師講生背效果好得多。

二、給自己一個空間,讓自己大膽的去實踐。

我在備課的時候對問題已備選了一個或幾個解決方案,課堂上以“定勢思維”組織教學,但教學中的不確定因素很多,當學生的思路與我的思路相左或學生的想法不切實際時,不願打亂即定的教學程式,乾脆採取迴避、壓制措施,使學生的求異思維、批判思維、創造性思維被束縛。後來我就靈活調節上課的方法,結合實際情況,變換教學方法,讓學生始終樂於學習。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與比較,我發現靈活的教學方法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更能學好數學。

三、給思維一個空間,讓其循序漸進。

問題的坡度設定也是十分關鍵的。坡度過小,不值得優等生去思考,學生的思維活躍不起來;坡度過大,導致思維卡殼,學生的思維活動不能深入進行而流於形式。因此,學生的思維是循序漸進的,要設定何時的坡度,既讓優等生吃的飽,還得讓差生吃得了。經過反覆的比較與實踐,同時精心設定問題的坡度,使學生步步深入,並探究出規律。課堂上注意上課節奏,儘量讓差生跟上老師的步伐,多給學生自己練習的時間,這樣學生的思維逐漸活躍,成績逐步提高。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

最讓我頭痛的是學生抄作業現象,我也和其他教師探討過這個問題,但他們的意見都一樣,對學困生你不讓抄作業,他們怎麼來交作業呢?因此,我爭取多下班級少做辦公室,但是效果不好,他們有時不問,你鼓勵他們來問,他們有都來問,變成了我幫他們做作業,這個問題我一直沒有很好的解決,到目前我唯一的選擇就是:堅持到底。再此:懇請各位專家和同行提出寶貴意見,能夠有一種好的方法和途徑來解決學生抄作業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