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活著,讀後感參考7篇

讀後感是一種個人的閱讀體驗,它可以反映我們的獨特視角和感悟,通過寫讀後感,我們可以將書籍中的智慧與我們的生活聯絡起來,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活著,讀後感參考7篇,供大家參考。

活著,讀後感參考7篇

活著,讀後感篇1

我是否真的活著?生在這個世界上的我們是否真的以我們該有的意義真正的活著?這是我讀完餘華先生的《活著》最想思考的,希望以此也能引起大家共鳴。

?活著》一書中,主人公福貴在一個黃昏的午後,以向"我"傾述的口吻,講述了他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福貴的前半生是無憂無慮的,他本是他人羨慕不急的富家闊少。可人往往一旦擁有就不懂得珍惜。他把祖祖輩輩積攢下來的所有,全部砸在了一個叫賭場的地方。於是福貴終於失去所有,以前的所謂富貴全都化為浮雲。一切都改變了,可在我看來這未嘗不是件好事。因為在失去所有財富後,他卻收穫了人生該有的精神財富。他終於以其該有的活著方式真正的活下來了。

福貴由富變窮了,父親被氣死了而妻子被老丈人帶回孃家了就連母親瞬間年邁不堪了。所有的一切都發生了太大的改變,我以為福貴會扛不住了。但福貴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承受力勇敢的站起來了。他把幾畝地租下並下定決心養活一家人而妻子也終於帶著剛出世的兒子回家了,他以為生活的光亮就在前方了,可命運就愛開玩笑。隨後母親、兒子、妻子、女兒、孫子相繼離他而去。但他仍好好的活下來而唯一陪伴在他身邊的那頭老牛成為了他活下去的精神寄託。

在那個殘忍的年代福貴經歷了太多我們常人無法承受的痛苦。他把生離死別都看透,他以自己的那份堅強告訴我們什麼叫做真正的活著。

活著,讀後感篇2

這兩天看了餘華的作品——活著,感觸很多,看的過程中,緊張感一直伴隨著全文。作者總是在給人希望之後,又澆下一盆冷水,讓人冷得徹骨,絕處逢生之後仍然扼住咽喉,讓人痛苦異常。

文章有三個地方讓人淚目:

一是老全的死,透露出麻木的戰爭中僅有的一絲溫情。

二是福貴兒子有慶的死。有慶死的最沒有價值,也最荒唐,醫生因為縣長夫人難產要輸血,居然把一個12歲孩子的血抽乾了。作者刻畫福貴埋兒子的過程讓人痛徹心扉。

三是福貴女兒鳳霞的死。原以為又聾又啞的鳳霞會很悲慘的被送給老漢,結果福貴心疼女兒又將女兒留下來了,鳳霞最終相看了二喜,並得到了應有的.疼愛,這回我以為鳳霞終於擺脫了噩運,結果沒想到鳳霞死於難產,留下了二喜和兒子苦根,這番變故讓福貴更加衰老,頭髮全白了。

後來幾年間,女婿和外孫又因為事故相繼離他而去,福貴最後與一頭名叫“福貴”的老牛相依為命。

中國二十世紀社會變遷導致的慘淡農村生活全都濃縮進了這部小說裡,福貴的一生也是那個時代老百姓普遍的生活現狀。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所謂好死不如賴活著,但是活到最後的人,往往最痛苦!

活著,讀後感篇3

?活著》並不是要告訴我們應該怎樣活著,只是在陳述活著這樣??

個事實.套用徐福貴夫婦對春生的話來說:活著,好好活著.我們只能等待被時間和命運遺棄,而沒有權利拋棄生命.在命運面前,也許不能不感嘆人類的無力吧.改變不了活著的事實,就改變活著的態度吧,只要活著,總有希望,態度也許至少是可以改變活著的狀態,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盡頭至少可以告訴自己,我們活過,也曾經努力過.

讀到家珍死去,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離死別中最寧靜的一段,也是最真切的一段,想起阿朱死後喬峰抱著她的屍體的痛器失聲,想起陳家洛聽聞心上人香消玉殞後流下的懦弱眼淚,想起莎翁著作中男女主角一次一次的撕心裂肺和悲痛欲絕,我想人活一生,總要承受這樣的擊,而多年之後,當身邊的人一個個全都被歲月帶走了,那時的我們也許真的會選擇一種平靜,它是多年的感情磨合而成的,是滄桑的經歷,澆鑄而成的。數十年後的我呢,我是否可以面對著一塘殘荷將過去的傷痛記憶娓娓道來,我對自已的過去是否清楚地知道並且敢幹面對,我不敢說。

這個世界的確不公平,有人可以享盡榮華,有人卻要像富貴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揮灑著血汗過完一生。面對這樣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勞,甚至我也說不清到底該怎麼做,我面對的是無法自由選擇生活方式的無奈和內心與現實的強烈。生老病死,我們都得一樣一樣地過,生命只不過是個過程罷了。只要活著,人生就有希望。我只是希望能按自已的意願選擇一個方式,真實清醒併發自內心的去實現它的價值。

活著,讀後感篇4

“我比現在年輕十歲的時候,獲得了一個遊手好閒的職業,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那一年的整個夏天,我如同一隻亂飛的麻雀,遊蕩在知了和陽光充斥的村舍田野。我喜歡喝農民那種帶有苦味的茶水,他們的茶桶就放在田埂的樹下,我毫無顧忌地拿起漆滿茶垢的茶碗舀水喝,還把自己的水壺灌滿,與田裡幹活的男人說上幾句廢話,在姑娘因我而起的竊竊私笑中揚長而去。我曾經和一位守著瓜田的老人聊了整整一個下午,這是我有生以來瓜吃得最多的一次……”

“我最喜歡的是傍晚來到時,坐在農民的屋前,看著他們將提上的井水潑在地上,壓住蒸騰的塵土,夕陽的光芒在樹梢上照射下來……”

我本來只想摘錄原文,但是摘來摘去,整本書都畫上了線。因為文字永遠是讀書的第一動力,這就是為什麼很多譯本沒有對我沒有吸引力的原因。

再苦再土的生活,加上文字這層濾鏡,竟然可以產生讓人嚮往的力量。

活著,就是這本書最大的力量。

這與我之前所信任的價值觀有相當衝突。人不能為了活著而活著,而應該為夢想,為改變世界,為奔向更高的精神世界和更富有的小康社會而活著。有目標的人生,才足夠豐滿,才不虛度年華。雞湯灌了很多,打嗝都帶著哲理的味道。

但是,餘華說,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序裡洋洋灑灑幾千字,我只被這一句屏住呼吸。接下來兩個小時內快速通讀全書,想找出那些可笑的論據,來一篇暢快的反駁,人怎麼可以只為了活著而活著。

沒想到,到頭來,兩個小時掃過全文,我又用幾倍時間,一字一字,膜拜著讀完。到最後,雖未青衫盡溼,卻也眼眶溼潤。

——人究竟為什麼而活?

遇見福貴的時候,只有一個人,一頭牛,一片田。牛是老牛,耕田很費力,福貴也不再是年輕的少爺,只唱著舊日的歌謠,哄老牛犁地。“兩個進入垂暮的生命將那塊古板的田地耕得嘩嘩翻動,猶如水面上掀起的波浪。”

福貴的人生也如土地一般平常,最轟轟烈烈的算是年輕時是富二代,一手敗光家產後,越混越沒出息。生活是各種味道摻雜在一起的醬湯,到最後發現,甜的滋味只有短暫的幾瞬,下一口,總是濃烈的鹹苦,到最後,醬湯稀釋成水,總以為到頭的日子,又過了一年又一年。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年少時以為及時行樂就是最好的活法。家有良田百畝,僕人環繞。有書讀的日子,不知尊敬師長。而吃喝嫖賭樣樣不落,無師自通,特別是掉入賭博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卻不自知。可能輸光祖祖輩輩積累下來的產業是邁入不幸的第一步,其實這裡也不算完全不幸,至少闖下大禍後,讀後感福貴終於認識到自己的荒唐,終於懂得愧疚,也終於能收手不再去賭,甚至想要努力一下改善父母妻兒的生活。可是盡孝的念頭還沒生根發芽,父親就在搬家時猝死村口。就像被收走的家產,一代人,一種富貴生活,永遠離開了福貴。這才是真正不幸的開始,每每是意想不到的親人的離去。

母親身體越發不好,福貴成為家裡唯一的男人,我很欣慰他能否很快適應粗布衣服與破舊茅屋,並且主動低下頭,成為新地主的佃戶,從來沒有幹過農活的少爺,過上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

有親人,有家在,活著依然是美好而奢侈的事情。福貴應該感恩妻子的不離不棄,不論是懷孕時走十幾里路來青樓勸他回家,還是家道中落後堅持揹著兒子從孃家回來,這個傻姑娘從來沒有埋怨過,彷彿她生來就是福貴的附屬品,總是要承擔福貴釀成的惡果。

到這裡,雖然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艱辛,但起碼家人一同勞作,互相扶持,總是溫馨和睦的。

可是苦海從不平靜。小船逃過一波風浪,孤燈在大海里尤為顯眼,只是陰影裡,有另一片望不到邊際的大浪正虎視眈眈。

母親眼睛已經將近看不見,福貴焦急得去城裡買藥,藥沒買到,卻和店小二一遭,被國民黨官兵抓了壯丁,部隊走了三個月,福貴離家三個月。直到越走越遠,遠到他失去了逃的希望。緊接著就是戰爭,沒有一塊完好的土地,只有大片大片傷兵在哀嚎。那時對於所在坑道里的福貴來說,活著,才能吃到大餅;活著,才有機會再見家人。

我甚至以為福貴不可能再回家,就在這場他還沒搞明白的戰役裡,成為炮灰或者白骨。沒有一將功成的傳奇故事,福貴只是歷史中最普通的眾人,卻因為時代,一次又一次面臨人生的臨界點。活過了一段,卻不知道下一段更為折磨。

戰役也是在福貴沒搞明白的情況下就結束了,不用再去等空投的大餅,成為俘虜的福貴不僅有了更香的饅頭,還有了回家的盤纏。邊走邊乞討,跌跌撞撞,在女兒鳳霞已經八歲的時候,終於回到了心心念唸的茅草屋。

“我回家了。”

“這下可要好好活了。”

有家,才有活著的意義。

雖然母親也撒手而去,雖然鳳霞也失去聽力,但至少,還有家。

……

我有點寫不下去了。接下來的冒進時期,加上三年自然災害,天災人禍,我有點不忍回顧他們是如何活下來的。熬過了饑荒,卻沒熬走政治的左傾,雖然福貴一家基本無事,可目睹了眾多慘劇,饑荒只能摧殘胃,卻擊垮人的意志。活著無望,那便不活了吧。沒人知道這場運動有沒有尾聲,只有活著的人,才能看到。只是,再多勸慰,也喊不回在黑夜裡走向遠方的人。

普通人奮起一搏抵不過歷史的洪荒之力,只是那種無法把握命運的感覺,那種被歷史的洪流衝散只能隨波起起伏伏的感覺,未免太過無奈。但是這本書從來沒有對時代的怨憤。哪一種時代,都可以有福貴這樣的人走出來。重要的是人,是活著。

福貴在如此波浪之後,依舊能在田埂上平靜得講述這個故事,這也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可以被命運擊垮,但是嚥下一口口苦水之後,還能夠帶著家人的溫暖,獨自安然得活著,沒有歇斯底里,沒有哭天喊地,把痛苦都留在身後,把溫暖捧在懷裡,這就是值得敬佩的地方。

讀這本書的過程是殘忍的。

但也不是沒有短暫的快樂。譬如鳳霞嫁得如意郎君,那段日子只佔很短篇章,卻讓我覺得,這是困在冰下的人唯一可以呼吸的縫隙。那種困久了突然而來的氧氣,讓人感覺很奢侈,也愈加貪婪,希望往後的日子都能這麼順風順水。可惜只是下一段苦難的銜接石,在不斷墜落的懸崖裡,一根搖搖欲墜的枝椏而已。

窮,苦,災難,傷痛,生離,死別。阻止活下去的理由,想找一個太容易。可是想要活著的理由,卻那麼難找,到最後,一個人輕微的生命,帶著幾代人沉重的記憶,在田地裡,也可以安然甩著牛鞭,等它在時間裡慢慢流逝。

這本書特別適合在困難中的人閱讀。每一次死去,隨之而來的悲愴,可以讓人異常平靜,從而做決定前,再多想一點點。那種麻木的力量折磨著,也鼓舞著人。作者近乎冷酷,卻又用隨和的筆,讓悲愴一點一點從書本流淌到人心,溫水煮青蛙,渾然不覺。

當然,沒有人會拿這本書作為藉口,只為活著而活著。活著是底線,進而教育,進而個人自尊自立。金字塔需求論從下而上是必要條件,從上而下呢,應當把握底線,畢竟,活著本身就意味著存在的意義。

你看,晨起有朝陽在東,日暮有晚霞在西。春和景明,六月西湖,風清露白,雪擁藍關。即便黑夜,也有熠熠星輝。倘若不在人世間暢快走一遭,豈不糟蹋了春風與月光?

活著,讀後感篇5

假如當你面對親人的相繼離去,這個世界只剩你一個的時候,你會選擇活著還是隨著他們一起離開?

?活著》講述了主人公福貴的一生。經歷了家族由盛轉衰,經歷了戰爭,經歷了親人相繼死去,到最後只剩下一頭瘦骨嶙峋險些被宰割了的老牛與他為伴。儘管是這樣,他還是堅持的活了下來,堅強的面對生活,友好的面對這個世界,一切傷痛難過的往事顯得那樣的平淡。也許當我們的生命將要走到盡頭的時候,回想以前的一切,才會安下心去認真對待接下來的每一天,才會做到清醒的重新認識所有的事。我想起陸幼青的死亡日記,那不也是站在生命的邊緣真正完全而清醒的對世人講述一切麼。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福貴的兒子有慶被抽血而死的片段。他明明還是個孩子啊,為什麼這個世界要這樣殘忍的剝奪他生活下去的權利?他是多麼懂事多麼可愛的小孩,他每天上學前、放學後都去割草放羊,羊就是他的另一半,而且他還那麼孝順好學。他還那麼小,為什麼要受這個世界不公平的對待?作為當時的醫生,能救活縣長夫人是能得到好處的,而如果救不活則可能招來禍患,而一個平常農家孩子的命能值幾個錢?他們想死了大不了賠幾個錢而已,在他們看來有慶的命就不算什麼,用得上已經很好了!難道當時社會就現實到這種地步麼?難道農家孩子的命就不是命了麼?這個社會真的很不公平!

讀到家珍死去,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離死別中最寧靜的一段,也是最真切的一段,想起阿朱死後喬峰抱著她的屍體的痛器失聲,想起陳家洛聽聞心上人香消玉殞後流下的懦弱眼淚,想起莎翁著作中男女主角一次一次的撕心裂肺和悲痛欲絕,我想人活一生,總要承受這樣的擊,而多年之後,當身邊的人一個個全都被歲月帶走了,那時的我們也許真的會選擇一種平靜,它是多年的感情磨合而成的,是滄桑的經歷,澆鑄而成的。數多年後的我呢,我是不是可以面對著以後將過去的傷痛記憶娓娓道來,我對自已的過去是否清楚地知道並且敢於去面對,我不敢說,我也不敢保證。

在經歷了這一切後的福貴,他很難過,但是他依然選擇了勇敢面對生活,他選擇了替他們活下去,他沒有像春生一樣因為挫折就選擇了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在歷經了那麼多讓常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後,他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他只是很單純地為了活著而活著。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的挫折和打擊,但要看你怎麼選擇了,你是選擇活著還是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面對挫折,我們必須學會承受,學會去勇敢的面對那些挫折和打擊,勇敢的活下去!但是這個世界呢?卻有那麼多人在面對一些挫折打擊的時候,他們選擇了死亡,當他們幹一件事達不到目的的時候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與這個世界揮手說了再見。

人活著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活著而活著麼?

我想過自殺。那段時間經歷了親情,友情以及學習上的打擊,一瞬間感覺自己好像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工具,所以想用離開去顯得被他們重視。現在想想那時的自己真的傻到了極致,幹嘛用自己的死去被他們重視。你不但要活下去還要活得漂亮!就這樣那段陰暗的日子終究過來了,胳膊上那道疤痕時刻提醒我要活下去!

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人只要活著就是一種勝利。沒有比活著更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難的事!生不可選,死不該選,惟有活著是自己可以選擇的!

活著,讀後感篇6

其實在第一次讀《活著》的時候,每每看到了主人公福貴,總會想起另外一個福貴——那是經典國產動畫片裡的“神廚小福貴”。雖然早已經過了看動畫片的年齡,但這部動畫片給我留下的印象是難以磨滅的,記憶中,這是我看過的唯一一部邪不壓正的動畫片。在最後小福貴的爺爺死了,小飛蝶也走了,只剩下象徵著黑暗勢力的k大人在朝堂上耀武揚威。就像這本書的主人公一樣,失去了所有的親人,在故事的最後孑然一人。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當年《神廚小福貴》的文學顧問正是《活著》的作者餘華。

富貴這個名字也是相當諷刺了,除了在他還是少爺十那段紙醉金迷的荒.唐時光,他的人生處處受挫,也無福分也無貴。

或許正如作者餘華自己說的那樣:“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情而活著。”富貴最終對生活的從容是建立在親人一個個離去的痛苦之上的。有慶、鳳霞、家珍、苦根等人先後連續給他帶來的痛苦大到他連痛苦的必要也沒有了,這時候他只能活著,漫無目的的活著。作者似乎是故意將它們從富貴身邊畫去的小說情節的發展,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親人的離去或許是偶然的,福貴的痛苦不斷延續卻必然的,兩者交匯出了福貴的淡然人生態度。

這才有了開頭,他牽著老牛談笑,從容的一幕從始至終,他沒有過激的語言,都是輕描淡寫的帶過,彷彿那個受苦受難的人不是自己一般。

是現實的苦難練就了農民對生存產生了淡然以至於麻木的態度,既然生活沒有反抗的餘地,乾脆就認命,苟全性命於亂世,這不是一個人的悲劇,而是千千萬萬中國人民的悲劇。

關於活著的意義,從來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種豁達,其實也是一種消極避世的態度,漫無目的的如同行屍走肉一般活著,真的就能算活著嗎?活著不僅僅是不要死去或者不在乎生死,活著更應該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當一個人在死亡與生存邊緣選擇淡然時他應該是超脫的,但倘若一個民族在生死關頭上也抱著如同福貴一般無所謂的念頭,我想這將是一個民族的不幸吧!

活著,讀後感篇7

讀這本書前,就知道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其實,我也只是需要一個悲傷的理由。但是,讀到有慶死的時候,我真的很傷心。難以置信那個純真的善良的少年,每天不辭幸勞的赤腳在學校和家之間飛奔,只為給兩隻羊喂草,自己吃不飽卻從不忘記給羊兒喂草,他居然因為救人獻血,活活被抽血過度而死!無知又善良的孩子,怎麼不讓人心疼?再也看不到那在鄉間飛奔的身影,怎麼不讓人揪心?中年喪子怎麼能不痛?!可是還是要活著呀!主人公富貴就這樣一個個送走了所有他愛的人,夕陽下,白髮蒼蒼的老人富貴和同樣蒼老的一頭叫做富貴的牛,相依為命,漸行漸遠。

就這樣,薄薄的一本書寫完了名叫富貴的一生,就這樣,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啊~原來人生本就有諸多不容易的事,比起那個時代,生在現在的我們已經是該感恩了。一個人的一生之中,本就有許多起起落落,而每個人的人生中,本就有命數的差別。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其實用不著去羨慕別人,那些在你眼裡成功的人,背後付出的血淚是難以想象的。

剛剛踏入社會的我,對於社會,人性,人生,真的是所知甚少。找工作中各種揪心,傷痛,迷惘。我害怕自己的一生會一事無成,害怕這個社會連一次機會都不肯給我,我也懷疑過,本科生真的就那麼一無是處嗎?我甚至都想要放棄,因為當初的躊躇滿志已經消磨殆盡了,我看不到希望了,因為我還是覺得自己不該是一無是處的。

可是,我的人生其實才剛剛開始啊!只要努力還是有可能改變的吧!富貴年輕的時候揮霍,雖然以後也艱辛,但是至少充實,那樣接二連三的打擊,他還是活著。史鐵生說,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是啊~時候到了自然會發生。為什麼要去考慮那些呢?為什麼一點點挫折就想放棄了呢?現在是迷惘,是憂慮,最難過的`是空虛,是沒能替父母分擔讓父母失望,是當初的自信只換來如今的失落,是怨恨太過學生氣的自己處事太不圓滑……

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很快改變這近況,我只是想活著就要不停努力,努力就會有希望的吧,我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