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致老師》精選優秀讀後感範文三篇

通過寫讀後感可以提高我們的文字表達能力,讀書可以修身養性,讀後感就是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的,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致老師》精選優秀讀後感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致老師》精選優秀讀後感範文三篇
《致老師》精選優秀讀後感1

我帶著一份新奇,帶著一份崇拜,帶著一份激動,細細品味了朱永新教授的《致教師》,看完這本書後,我心潮澎湃、思緒萬千,《致教師》讀後感。讓我彷彿找回了當年剛參加教育工作遠大的教育理想,也找回了當年的那份自信和力量。心中不斷地湧動著一股要戰勝自己、要超越自己的力量。我想那也許就是新教育的力量。新教育的理念又賦予了我新的教育夢想。給我工作一種新的動力。教育意味著一種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詩意,一項教育行動。新教育的四大改變,(改變教育的行走方式,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改變教育的科研正規化)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築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群)及教育感悟、教育定律等理論、理念深深地觸動了我。讓我更清楚的明白了今後教育教學的努力方向,俗話說得好:“一日無書,百事荒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些名人總結出來的經驗也是新課改所倡導的一種理念。同時也是新教育所弘揚的一種精神。新教育明確指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讀後感《《致教師》讀後感》。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個書香充盈的城市才會是一個美麗的城市。”由此可見,新教育提倡變閱讀為悅讀,讓閱讀變成孩子一生的習慣,讓悅讀成為孩子一生的心靈港灣,是多麼的重要。在新教育美術教學實驗中,我滲透這一理念,把“小教材”變為“大教材”。所謂的“小教材”就是至課本。所謂的“大教材”就是指依據課本而拓展延伸課外的教材,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一、學理想課堂,創優質教學

我認真學習朱永新教授所闡明理想課堂的六個度(參與度、親和度、自由度、整合度、聯絡的、延展度)使理想課堂達到三重境界即(第一種境界:落實有效教學框架。第二重境界:發掘知識這一偉大事物內在的魅力。第三種境界,體會師生生命的深刻共鳴。)同時,新教育還研究出《有效課堂的教學框架表》都給了深刻的啟發。使我明白了美術教學不僅是以前新課改所倡導的三個維度整合,也深刻領悟了課堂教學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優質教學”,即,師生共同圍繞在“問題——知識”的周圍,進行一次艱苦的探索。新教育提倡創造自己的理想課堂。讓師生把學習視為一個同時展開的三重對話:人與知識的對話、人與他人的對話,人與自己的對話。

二、做“科研”型教師,促“專家成就”型名師

新教育中的科研在教室、在課堂,倡導的是一種行動科研。一種行動的研究。其關鍵有兩條,新教育走出來的名師都是情,二是關注教師和學生的生存狀態。新教育走出來的名師都是能夠放下心事,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每日記錄教育隨筆、教育隨思、隨想的教師。朱永新教授稱這些教師都是一本大的鉅作,每一部鉅作都有真切的可行的理論。書中告訴我們成為一名名師的途徑,那就是從現在起,堅持每天寫教育隨筆、教育故事、教育反思。5—10年後,你抱著自己積累的教學日記時,你就成為了一位名師。這讓我深深感受到“認真教學”的深刻含義。現在全社會倡導讀書,這就是新教育的魅力所在。總之,讀朱永新教授的這本書,是一件很美的事,猶如邂逅好友、知己,心裡迸發出深深的喜悅。我更加堅定的認為:讀朱永新的書,享受的是內心深處的滋,收穫的是人生大廈的穩固根基。今後我不僅要反覆讀這本書,領悟書中的精髓,還會讀更多的書,讀出壯闊,讀出豪邁,讀出人間永珍,讀出教育的真諦。

《致老師》精選優秀讀後感2

朱永新先生作為新教育實驗的發言人,其教育思想引人深思,這在《致教師》一書中有明顯的展現:前言中有一首詩:“……教師,不是春蠶,教師的固步自封才會作繭自縛,心靈的成長來自每個季節……”“我是教師,以現在求證未來,讓生命幸福完整。”讓我甚是喜歡,因為它道出了我的心聲,與我心有慼慼焉。

朱永新曾指出:新教育的目標追求就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養積極的認識態度,才能真正地做到讓教師,學生和學校一起成長,我們認為參加我們實驗的所有的學校的老師都應該有自己的夢,都應該給自己有一種挑戰自我的勇氣,有一種超越自我的一種精神。每一個老師,每一個學生都要成功,每個學生都要找到成功的感覺,相當部分的老師和學生都能夠成材,最後有大的成就。每個老師都要成長,相當多的人能夠成功,有一部分人能夠成材,成就。所有實驗的人都要感覺到自己在不斷地進步,在成長著,成長並快樂著。這是我們追求的一種境界。

而我們該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呢?《致教師》一書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

《致教師》的每一篇文章,均由一個一個具體的問題開啟,傳遞著普通基層教師的境遇與困惑,苦惱與疼痛。那些提問者,有的是剛剛走上講臺的新教師,有的是遭遇職業倦怠的老教師;有的奔波於城市,有的堅守於鄉村;有的教語文,有的教數學……每一個提問者,都意味著不同的成長環境,不同的人生經歷,不同的生命敘事。因為他們的存在,《致教師》中的“教師”不再是空泛的職業人群,而是一個一個鮮活的“人”。裡面的問題與話題,哪一個都逃不出教育與生活的庸常。就像擦亮星星上的灰塵一樣,朱先生以他的文字不斷擦亮“教師”二字。

全書共分四輯,即“給我一個做教師的理由”“借我一雙好老師的慧眼”“願我書寫一部教師生命的傳奇”“讓我們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前三輯共收錄先生與一線教師對話的46封問答式書信,最後一輯收錄自2010年以來先生為寄語新教育同仁的5篇年度致辭。他用樸素卻不乏生形象的語言回答一線普通老師最關心最困惑的問題:“如何學會思考?”“如何進行專業閱讀?”“如何應對自己不如學生的困境?”“如何保持教育熱情?”“如何享受你的教育生涯?”“如何儘快成長為名師?”“如何在壓力下堅守?”“如何對學生一視同仁?”“如何讓自己越來越堅定?”

總的來說,書中朱永新老師提出了以下幾點:

一、 教育幸福。

理念教育是一種生活方式,學習不應該只是"為將來的工作與生活作準備",教育本該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兒童今天在學校裡所接受的教育,在為長遠的人生與社會理想服務的同時,本身就應該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強調"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這既是對教育終極意義的思考與追求,也是對當下畸形教育提出療治的願望與計劃。

他告訴我們,教育既要滿足學生最基本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與被愛的需要等,更要促進學生萌發高層次的需要,如愛他人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社會認可的需要等等。新教育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實現人的"全面和諧的成長",能夠讓每個受教育者獲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豐富的情感。

在他眼裡,教師不是春蠶,不是蠟燭;不是一個隱喻與一個標本,更不是靈魂工程師,教師就是教師,每天都在平凡與神聖中穿行,他生命的價值在於“以現在求證未來,讓生命幸福完整”。

“幸福”與“完整”,成為新教育最為飽滿的兩枚理想種子。因為它們的存在,教師掙脫一切“標籤”“臉譜”與“定型”,悄然還原成真實的生命,真實的“人”,以幸福成全生命的“人”。

如何做一個幸福教育的人呢?

1、要對教育生涯充滿理想

幸福是什麼?幸福是一種動態的追求,反映了人的當下的一種心態。而教師的幸福又是什麼?教師的幸福就是:心中有盼頭,手中有事做,身邊有親友,家中有積蓄。如果僅僅把教師當做一種職業,那麼在當下,它可能未必是一種讓人感到輕鬆愉悅幸福的職業。

如果沒有理想,任何一種職業都會是無趣的,更何況是教育。教育不能沒有理想,有理想的教育註定精彩紛呈。教師職業畢竟比其他職業有更多憧憬,因為我們的工作物件是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也許我們的工作不像一些人說得那樣有詩意,但是當我們想到,我們的工作會在不久的將來起作用,就能使我們感到美和幸福。看到那些參天大樹時,常常想到曾經它們和所有的樹都一樣,曾經都是株幼苗,在經歷了百年、千年後,依然挺立於世,讓所有人都能接受它的庇廕,讓所有人敬仰它的活力。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如同每一位詩人那樣,都是因為有夢有理想,有夢有理想的教師才能教育出真正的人。

“當生活沒有夢時,生命的意義也就完結了,教育也就沒有了意義。”在中國教育的現實中,教師的忙與苦是勿庸置疑。教師的工作涉及教材分析、課堂教學、班級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還有教育活動中的突發事故太多,問題學生層出不窮。只有當你理解了記憶的方法與過程,才不會為學生背不出科文而生氣了,你也就不苦了;當你理解人的能力差異和發展差異,理解了所謂“差生”的形成過程時,就不會為“差生”的存在而生氣了,你也就不累了;當你理解了少兒多動症時,就不會把學生的動當作對上課的反抗,也不會簡單地對自己教學能力的產生否定,你也就幸福並快樂著。恨鐵不成鋼,這個恨是不理性的愛,因為教師沒有掌握鐵如何成鋼的規律;從專家型教師身上可以看到,他們面對教育教學事故時,是那麼的自信與從容,是那麼的駕輕就熟。這是因為他們見多了,把握了規律,從而讓事故變成了故事。

2、 要有自己的特性

一個優秀的教師,必須具有遠大的理想,不斷的給自己提出追求目標,同時又要有激情,要善於認識自己,發現自己。

今天的教師應該有自己獨特教學個性。那就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思路和主張。老師要善於發現自己的個性和業務方面的獨到優勢,在夯實自己教學能力的基礎的同時,培養出自己獨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學個性。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學生個性,要求老師對於自身要有清晰的認識,並善於不斷調整自己的定位,在學校環境和個人條件之間尋求平衡。當今教育,教師最缺少的就是獨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導致培養出的孩子千人一面,缺乏創新能力和獨特氣質。教學個性本身就意味著創造力。

3、 要對學生一視同仁

人與人之間的智力、才能、學習成績、性格特點、家庭經濟情況等等存在著客觀差別,但每個人的尊嚴和權利都是絕對相等的。作為老師要有一顆平等之心,對學生必須“一視同仁”,公正對待每一位學生,使全體學生得到發展。

一個老師通常要面對幾十甚至上百個學生,學生性格有好有壞,成績有優有劣,能夠關注每一個學生,並愛護每個學生,是這一類老師所具備的能力。把學生當學生看,把人當人看,不惟成績論素質,不惟喜好論好惡,不惟家境論高低。有人說,關注每一個學生,就是要做到關注成績最差的學生。我想補充一句,關注每一個學生,也要做到關注你最討厭的學生。

我們要做的就是要善於發現學生的特別之處,一旦孩子發現了自己,找到了自我,他就會爆發出我們難以想象的能量。這讓我想起了“皮格馬利翁”效應 :當教師受到實驗者的暗示,不僅對這些資質平平卻被實驗者認為是“未來的花朵”的學生抱有期望,而且也會有意無意地通過各種態度、表情與行動方式將這種暗含的期待微妙地傳遞給他們,其中包括更多的提問、輔導等。當這些學生獲得期望的資訊後,也會產生鼓勵的效應,更加努力地學習。長此以往,不僅師生間的心理距離近了,學生對自己的期望和對老師的感激與回報也會逐步提高。

二、 提升自我素養

1、 閱讀

作為一名教師,第一項修煉就是做讀書人。對一個教師而言,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是一種真正的備課。如同軍人喜愛武器,孩子喜歡小玩具一樣,教師的摯愛應該是書籍,只讀教材和教參兩類書的教師無論如何不能稱之為優秀教師。如朱教授所說:“你的閱讀生活,絕不僅僅是幫助你獲得知識,獲得教育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幫助你擁有寧靜的心態,儒雅的姿態,積極的狀態。”難道不是嗎?一個真正的人應該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好書。在閱讀中獲得教養,獲得心靈和精神地完善,勤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

如果沒有教師的閱讀,就沒有教師的真正意義上的成長與發展。教師的教育智慧從哪裡來?人類幾千年的教育歷史中,創造和積累了許多寶貴的教育思想財富。這些財富儲存的載體主要就是教育的經典著作,閱讀經典,與過去的教育家對話,是教師成長的基本條件,也是教師教育思想形成與發展的基礎。教育智慧的形成,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跨越由這些經典構成的橋樑的過程。這是一個不可超越的過程。人類教育過程雖然不斷變遷和發展,但是教育的根本不會變化,教育培養人的功能不會變化,教育過程的內在規律不會變化。現代的許多教育新思想,其實只不過是用我們這個時代的語言和案例與過去的大師對話而已。

對於任何一個具體的專業領域而言,存在著一個最合理的知識結構;專業發展,必然會經歷一種“浪漫→精確→綜合”的有機過程;每一門類知識的掌握,都存在著一條由淺入深的路徑;對每一個教師而言,都存在著一條獨一無二的閱讀路徑;在特定的發展階段中的具體老師,面對特殊的場景,一定有一本最適合他閱讀的書。

2、 寫作

一個人的專業寫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我們的教育生活是由無數的碎片組成,這些碎片往往會形成破碎的未經省察的經驗,使教育教學在比較低的層面上不斷重複。而通過專業寫作,就能夠有效地對經驗進行反思,從碎片中提取有意義的東西並加以理解,形成我們的經驗融入教育生活,使之成為我們專業反應的一部分,使我們的教育實踐更加富有洞察力。這樣,這些碎片就可以經過拼合成為美麗的圖景,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成美麗的項鍊。

到現在為止,為發表文章而寫,為評定職稱而寫,為應付檢查而寫,仍然是教育寫作中的常見現象。針對這種現象,要進行專業寫作,不以外在的名利為終極目標,不為寫作而寫作,而是為了使寫作恢復本來面目,服務於日常教育教學實踐,成為自我反思的基本手段,促進學生以及自身的幸福完整。

同時,通過教育日記、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記錄、反思教師的日常教育和學習生活,可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生的自主成長。經過幾年的探索,新教育實驗已經從過去的提倡教師寫作,發展到目前強調專業寫作,把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專業發展共同體作為教師專業發展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3、 共同發展

目前,在絕大多數學校,一方面同事之間諱莫如深,教室的門始終向他人關閉著,教師之間仍然是生活在同一個校園裡的陌生人;另一方面,一些渴望成長的年輕教師仍然處在孤軍奮戰的狀態,他們個人的摸索往往由於自身的思維見障而無法看清問題的本質,他們個人的反思也往往由於自身的理論功底而無法對自己導致問題的思維方式進行剖析。

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必須建立在自覺自願、積極主動的基礎之上,這是形成一個良好共同體寬鬆氛圍的土壤。如果只是利用行政命令,而不是“尺碼相同”的人的相聚,共同體就會流於形式。同時,共同體成員的共同願景非常重要,在活動中應體現其整體性的目標及階段性的目標。每個成員都能在心中明白共同體的價值與方向,在團體活動中不斷證明自己存在的理由與意義,在活動中體驗成就感,這是持續參加共同體活動的動力,也是啟用其持續發展最主要的因素。

要積極探索建立各種基於同一教研組、教學組的,或者是本校的、校際的,以及利用網路的各種專業發展共同體。最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比較有影響的教育專業發展共同體就有:新教育研究中心“相約星期二”沙龍、天津著名特級教師張萬祥的班主任學習小組、溫州蒼南新教育俱樂部、河南焦作“毛蟲與蝴蝶”兒童閱讀共同體、貴州鳳岡新教育共同體、“鎮西共讀”閱讀團隊等,利用教育線上網站建立的散佈於各個地區、學校的大大小小的毛蟲群落(兒童閱讀研究小組)與“海拔五千——新教育教師讀書會”QQ群、構築理想課堂QQ群,更是形成了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的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而充分利用專業共同體進行日常的共同閱讀、相互評議批註教育作品、相互聽課議課,也是教育實驗最日常的研究方式。

三、 注重過程,落實有效教育

1、落實有效教育框架

朱永新認為:“落實有效教育框架,為課堂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已成為新教育人進行課堂框架研究的起點。"我們希望這個框架,可以成為我們理解課堂的一個工具。"

朱永新還認為:這個框架分為教學目標、預習作業、個體學生學習清單和教學板塊。"預習"被朱永新稱為這個框架的一大特色,"預習是學生獨立學習的機會,不應只是為課堂教學做一些準備工作,而應儘可能地針對所有教學目標,是真正的自主學習。"這就重新確立"教為學服務,讓學生的學習成為課堂的真正核心"的思想。要讓每一分鐘都有所計劃、富有成效。

2、發掘知識魅力

他提出,要發掘知識這一偉大事物內在的魅力。朱永新所講的"知識",不能理解為靜態的寫在書本上的知識,而要視為一個動詞、一個有待重新發現的事物奧祕,以及發現這種奧祕的方法和過程。朱永新認為:優秀的課堂教學,就是要重現這一神奇的發現與創造的過程。核心是智力挑戰、思維訓練。

理想課堂不會停留於人與知識的對話這一維度,而要展開三重對話:人與知識的對話、人與他者的對話、人與自己的對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說,課堂教學不僅實現了知識的復現,而且也實現了人的復活--師生生命的復活"。

4、 以現實求證未來

《致教師》的最後一輯文字,不是答問,勝似答問。讀之,心情久久無法平靜。那是自2010年起,每一年度的辭舊迎新之時,朱永新先生深夜或凌晨寫給全國新教育同仁的年度獻辭。

或許,在永新先生眼裡,歲末年初最是年歲的刻度,是現在與未來的節點。而在他心裡,教師的終極意義在於“以現實求證未來”。讀他關於新教育的年度文字,我們無法忽略那漫天飄著祝福的跨年語境,更無法忽略的是,新教育實驗於神州大地間得到的熱切呼應。新教育所構建的“晨誦、午讀、暮省”的教育生活節奏,正在柔軟地植入了千百萬師生的內心。

教育是一切的“果”,也是一切的“因”。對一個教師來說,痛恨積弊的方式是行動,是將讓自己置身於“漲潮的海上”,相信“愛教育,就是愛自己”,相信每朵烏雲背後都有陽光。唯有建設,唯有行動,才能“帶著使命,帶著愛”,“向沒有汙染的地方,重新出發”。

三尺講壇,只因為我們具有足以讓一代代人傳承的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愛生如子的精神,只因我們具有勤學、樂施、向善的品德,只因我們對學生始終抱有極大的熱情,實實在在地走近他們,真真摯摯地關注他們,熱熱忱忱地服務他們,學生就將我們作為恩師,不管我們是否清貧,不管我們是否平凡,學生都會把我們銘刻於心,成為他們心中永遠的精神豐碑,也是我們成為歷史所銘記的、無上光榮的人。本學期對我而言,是一個漫長、煎熬、充實、幸福的一個過程;經歷了很多事,焦頭爛額,偶爾心情難免浮躁!我感恩所有在我困難時幫助過我的人,今天我想感謝的是它--朱永新老師的《致教師》,每當迷惑時,是它能讓我平靜下來,反思自己,與自己的內心交流。對本書中其中《教師的幸福在哪裡》感觸很深。

追求幸福是人的一種本性,可作為教師的幸福不僅僅是一個人的事情。一位沒有幸福感的教師很難塑造出幸福的學生。只有當教師心中洋溢著幸福美好的情慷時,他們的臉上才會有燦爛的陽光,並自然而然地照亮和溫暖學生的心房,塑造學生幸福的心靈;只有當教師情緒飽滿和內心充實時,他們才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對細節的關注和樂於分享的真誠,學生才會感到幸福。所以,為了自己,為了學生,教師們要學會尋找幸福。那麼,教師又要到哪裡才能找尋到幸福呢?

教師的幸福在課堂教學中:有人說,人生有四種境界是幸福的:母親給孩子洗完澡抱著孩子的時候;醫生給病人做完手術病人康復了的時候;孩子在沙灘上堆出自己滿意的沙堡的時候;一個作家寫完了作品畫上最後的一個句號的時候。那麼,我覺得教師的幸福就是輕鬆自如地上完一節課的時候。教師的主要職責是教學,而教學的過程就是一個對生命追問的過程。可有的教師卻有著這樣的生命體驗:“頭腦是滿的,內心卻是空的;時間是滿的,生命是空的。”同樣是上課,缺乏生命修養的教師,只是為知識而上課,教師的心只是在等待,等待學生記住一些概念、背會幾條定律、答出幾個問題,做對幾個練習題。教師在苦苦等待中,變得緊張、煩惱、焦躁,甚至痛苦,幸福被等待無情地遮蔽了。而具有生命學問和修養的教師,他是在上課,但他同時又是在享受課。他面帶微笑走進教室,迎

來的是一張張天真的笑臉,聽到的是一聲聲“老師好”的問候,他在課堂上徹底放鬆,全身心地走進課堂,走近學生,同學生一起去探索,去研究,和學生情緒相融、心心相印。他會把問題生活化,知識過程化,學習體驗化。他會徹底開啟自己的生命,去感受、去觸控、去體驗課堂中的每一個細節,他會在課堂上率性而為,和學生一起歡笑、一起流淚、一起沉思、一起震撼、一起失敗、一起成功,這時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就會油然而生。

教師的幸福在學生成長中:學生的成長是教師最大的快樂,對教師來說,教育的意義就是學生的成長和進步。特別是看著學生一天天成長變化,他更有一種由衷的喜悅,這是他辛勤勞動的最好回報,也是他全部付出的價值所在,雖然他可能一輩子默默無聞,當不了作家、科學家、工程師……也可能終生得不到什麼值得炫耀的榮譽或獎章,但他可能有引以為傲的已成為作家、科學家、工程師的學生,甚至有功勳卓著、成績斐然、值得他崇拜的弟子,當然,更多的是已經自立為人、立足於社會的普通勞動者,是他曾經為之付出心血和青春的年輕一代的人生,還有什麼比這更快樂呢?他已經別無所求,這就是他所渴望的生活。實實在在感受到了自己傾注心血的回報,意識到對學生未來的影響,透過學生的成長,他看到了自己勞動的果實,這成為教師職業信念的重要支撐。對平凡的工作充滿熱愛,對這些教師來說,孩子那燦爛天真的笑臉是天底下最美麗迷人的圖畫,教室裡傳出的朗朗讀書聲是世界上最美妙動聽的音樂,校園是地球上最純美聖潔的淨土。所有的辛苦和壓力都變成了一種愉快、一種他樂於去迎接並以歡樂的心境去化解的“美差”,即便是在條件極其艱苦、生活非常清貧的情況下,他也懷著極大的熱忱、帶著濃厚的興趣,無怨無悔地做好每一件事。只要一聽到上課的鈴聲,他就精神振奮,所有的疲勞都不翼而飛;只要一走上講臺,他就激情盪漾,渾身都洋溢著蓬勃的生氣。他覺得自己喜歡教書也最適合教書,只有在教室裡,在學生身邊,他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位置,這些教師已經把他們的興趣與自己的事業放在一起,因為愛孩子、愛學校、愛事業而無怨無悔地當一輩子教師。

教師的幸福在學習追求中:教育需要智慧,課堂教學更應該充滿智慧。充滿智慧的課堂是精彩的,精彩的課堂需要教師去創設,所以教師就應該充滿智慧。每個人的智慧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他首先要付出,付出勤奮,付出辛勞,付出艱辛。因此,教師要擁有教育的智慧,就要付出大量時間刻苦學習。首先,向書本學習,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其一生要與書本打交道。

教師要坐下來、靜下心、研讀一些很專業的書,如課標、教材、教參、教案、輔導練習等;也要讀一些很理論的書,如教育教學理論、教育學、心理學等一讀經典的,也可讀流行的。教師要按時閱讀教育教學雜誌,定期瀏覽綜合類報刊、文學類雜誌等,讓自己浸潤在文化的滋養裡,由內而外地散發光澤。還要讀一些教育專著和教育隨筆,走進偉人,與大師對話,與另一個自己坦誠相見,你的眼光會變得高遠,你的內心會變得坦然,你的思維會變得開闊,你的精神會變得飽滿,你的生活會變得充實。其次,向同行學習,學習他們工作的熱情、教學的思路、教法的改革與創新,增長自己的智慧。同時,多交流。交流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我們往往發現:幾個志趣相投的同事、朋友,即使是閒聊,也會時時有智慧的碰撞,有新觀點的產生,不知不覺地解決了困惑已久的問題。因此,學習能使教師充滿智慧,充滿智慧的教師總是愉快的,愉快的生活肯定是幸福的。

教師的幸福在付出奉獻中:當教師不可能大紅大紫、風光無限,也不可能轟轟烈烈、氣壯山河。教師的命運,註定要與清貧和奉獻為伍。在教師這個崗位上,沒有令人羨慕的地位和權力,也沒有悠閒自在的舒適和安逸,有的只是默默地付出和貢獻。已是81歲高齡的於漪老師,在59年的教育生涯中,無私奉獻、執著探索,不斷從經驗與感悟走向理性與科學,著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立體化施教,全方位育人,具有獨特的教學風格。注重培養青年教師,做好傳幫帶。她心裡始終裝著兩把“尺”,一把是量別人長處,一把是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點,自身才有驅動力。在她半個多世紀的從教生涯中,一切以教師人格為依據:智如泉湧,行可為表儀為人師。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實踐、教學改革彰顯著師者風範,她的事蹟也每每引發我們心靈深處的震撼與感動。於漪老師的人生座右銘是“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在於漪看來,“累累創傷,是生命給你最好的東西”。在她的心目中,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同時選擇了高尚。首先要“知如泉湧”,而且要有偉大的人格力量。

享受教育的教師;是一個能實現自我價值的教師,在平淡中享受教育的幸福,是教師對自己的期許。學習、工作,不經意間一定還會遇到很多不期而至的快樂。讓我們對生命尊嚴進行最真摯的仰望———靜靜地,守望花開,聆聽每一朵花開的聲音,享受每一朵花開的芬芳,驚歎每一朵花開的嬌豔。

《致老師》精選優秀讀後感3

像春水等待青紅的妝點,像玫瑰等待夏陽的親吻,像蒼松等待青鳥的呼喚……四季輪迴中,我不斷地期盼,執著地追尋,追尋生命的豐沛與幸福。

金秋九月,我們又迎來一個新的學期,開始一段與“天使”相遇、相伴的旅程。清晨七點,我走在上班的路上,開啟一天上班模式。備課、上課、培優、輔差、批改作業、講評練習;值日護導,午託管理;處理各種各樣的突發事件……工作總是一件接一件,老師們緊張而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按著輕重緩急的順序連軸轉著。儘管,老師們腳步匆忙,但是你總能看到她們臉上的盈盈笑意。

累嗎?身體的疲勞是有的,不過,那笑裡的幸福掩不住。因為她們忙,卻不“盲”。她們的幸福很簡單——也許是今天哪個學生課堂上表現出色;也許是哪個學生有了進步,也許是哪個學生改正了錯誤,也許是自己取得了進步,也許是她們離夢想更近了一步……教書育人,不是任何華美的詩句可以代替的,它需要我們付出艱辛的努力、甚至全部的心力。一個優秀的交往者,一個理想的教師,應該能夠講一點兒奉獻精神。朱老師語重心長地說:“如果一個老師做到換位、尊重、互惠,他一定會贏得教師群體的尊重,贏得校長的尊重,贏得學生的尊重,贏得父母的尊重。”我想:這個人一定有“人緣兒”,他的人生必然附帶著從容和幸福。當我們對學生的不足、缺點甚至錯誤都能夠包容、理解和原諒,我們就能“善待”學生,樂觀、積極地給孩子們幫助,等待未來會恰如海子說的那樣美好: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幸福是一種奇異的事物,幸福需要分享。”

朱永新老師告訴我們的,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忙碌的生活,也許瑣碎,也許辛勞。如果你厭煩牴觸,生活可能就像陽光下的影子,黑暗而又了無生趣。如果你欣然接受,從容笑對,享受每一個小小的幸福,一次次磨鍊將成為你生命裡的陽光,照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