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耿十八讀後感最新6篇

起草一篇讀後感能夠加深我們對名著思想的認識,編輯一篇讀後感可以加強小夥伴們對名著知識的瞭解,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耿十八讀後感最新6篇,供大家參考。

耿十八讀後感最新6篇

耿十八讀後感篇1

?水滸傳》是我國古代一部不朽的古典文學名著。它描寫了北宋年間以宋江為首的108位梁山好漢“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的英雄事蹟。就藝術成就而言,《水滸傳》英雄人物的塑造,對後世影響深遠。

在水滸傳中,至少出現了一二十個性格鮮明的典型人物,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躍然紙上。林沖、武松、魯智深、李逵等英雄人物的性格都成為了後世創作以英雄為題材的小說取之不盡的寶藏!

對於書中的精神,我有一點自己的體會,我覺得主要是寫“忠”和“義”。“忠”是對地位、權利誘惑毫不動心。晁蓋六人奪取生辰綱,沒有一人有私心,這就是“忠”;“義”這個字在梁山好漢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義”一可以解釋為正義,仗義。武松殺人後,為了不連累別人,在牆上留下了自己的大名,這就是“義”,這是個人的小“義”。而在這次疫情中,讓我體會到了什麼才叫“民族大義”!中國為了控制這次疫情的傳播,第一時間封城,為世界抗擊病毒爭取了時間。中國還向全世界宣告,只要你們有需要,只要我們能做到,不管人力、物力、財力,我們都可以支援!這樣的義薄雲天才是大義!我是中國人,我驕傲,我自豪!

“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捨生而取義者也”。這是孟子曾說過的。古往今來,所有英雄都能捨生取義,他們選擇做正義腳下的墊腳石。書中所有英雄的忠義是我們每個人都值得學習的地方。而民族大義需要我們每個人代代相傳!

耿十八讀後感篇2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經典的名著《紅樓夢》,讀好書如飲甘露,讀過這本書後,雖然沒有完全將它理解透徹,但在我心裡也有一種莫名的心酸。它讓我的心情如滾滾波濤一般,有起有落,欲罷不能。整個故事從榮國府的日常生活開始,講述了賈,王,薜,史四大家族從興盛世走向衰亡的故事,暗示了橫行霸道,家財萬貫的封建社會的時代早已結束。賈寶玉看盡這個骯髒腐朽的社會後,對生活徹底絕望,出家做了和尚。至於林黛玉和薜寶釵這兩位姑娘也不得不提,她們是我在讀《紅樓夢》這本書中印象最深刻的人物了。林黛玉自小因母親早逝,而痛心萬分,使她從小身子弱,經常生病。她雖然年紀小,但相貌俊秀,舉止言談不俗,她那多愁善感的性格,總讓人憐香惜玉,空有一顆玲瓏心和無人能比的詩情才藝,真讓我倍感遺憾呀!

反之,寶釵從小就在大戶人家長大,有母親和哥哥的疼愛,她的性格自然有大家閨秀的大氣吧!況且她人又削肩細腰,身材修長,俊眉俊眼,顧盼神飛,超凡脫俗。因此更是奪得了長輩們的寵愛,就連丫環們都喜歡她吧!她那種脫俗,高雅的氣質,深深地感染了每一個人。《紅樓夢》刻畫的每一個人物都入木三分,性格特點各有不同,最令我敬佩的是作者塑造的人物多而不亂,引人入勝的地方數不勝數,真不愧是文學的瑰寶啊!

耿十八讀後感篇3

?西遊記》到現在已經看了一大半, 師徒四人經歷的磨難也不在少數, 不過給我印象(感觸)最深的, 則是師徒從剛開始到現在的巨大改變。

在四人中, 改變最大的非孫悟空莫屬。 他是唐僧的大徒弟, 畢竟是個猴, 總有點野性。 開始時, 是見到妖精、壞人, 不等他說什麼, 一下子就打了下去, 孫悟空是個妖怪, 他認為打人不是一件很大的事。 但經過唐僧不斷的教化, 孫悟空也越來越向“善”這個目標靠近。 就如七十六章裡的, 悟空和象鼻怪作戰時, 到最後還說“不要打傷它, 要不然師傅看見又會說我”之類的。 什麼使孫悟空有了這樣大的改變? 有師傅的教導, 有師弟的幫助, 不過更重要的還是在於自己,他不想改誰又能奈何。 “人最大的害怕, 是在於我們的力量無邊無際” 在這漫漫取經路上, 他保護了唐僧, 又何嘗不是重塑了自己? 如果孫悟空沒有這些種下的因果, 那他現在應該還在花果山裡, 紅塵世中, 這樣的孫悟空只是一個候, 一個妖, 他永遠不會認識自己,也不會成為後來的“鬥戰聖佛”

唐僧自然也是書中比不可少的人物, 一切的起源都由他而生。 七年級上語文書上說他膽小, 國小課本里也說他膽小。 一方面可能是襯托孫悟空的勇敢, 但我覺得這也是正常的。 剛開始, 唐僧一聽妖怪就馬上摔下來, 那時候他只是一個剛出京城的人, 後面慢慢就能應對, 也沒有之前的那麼膽小, (我記得哪一章還說不要把他【】死) 結交了很多友人。 這些都是他的改變, 他的成長。 在別人都對他說“西天取經太難了, 往東邊去吧”的時候, 他並無退縮, 因為他心中有信念。

別人都說孫悟空像雷公, 還身材矮小, 但他總是醜, 用處可大著呢。 是呀, 唐僧, 大家的師傅精神支柱; 悟空, 機靈法力又高;八戒, 好吃懶做, 但關鍵時刻還是使得上勁兒的; 沙僧, 雖然不似大師兄那般高強, 但老實, 總能在調和大家, 在這部書中, 每一個人, 沒一件事, 都缺一不可, 缺一則不是一本完整的西遊之路。

如來菩薩為什麼要讓他們歷經九九八十一難? 如果說唐僧以前在大唐讀的經書只是瞭解的話, 那讓他歷經這麼多難後, 取到了大乘經書時, 他則是懂得什麼? 懂得了他自己的真理。 在生活中, 是否也有很多人像他們一樣, 有的聰明, 有的老實, 有的憨厚, 有的善良。 有人曾跟我說“如果有難易兩條路, 選難的那條, 他帶給你智慧和經歷是在易的那條所感受不到的。 ”許多人也是這樣, 在自己曲曲折折的人生中, 去發現, 去了解, 去探索, 去懂得。 也許他們的外表並不出眾, 但他們的心靈是美的。 有人問我, 什麼是美? “美呀, 就是從知道到懂得。”

耿十八讀後感篇4

初讀餘華的《十八歲出門遠行》還是高中課本上,當時覺得此文晦澀不已,讀後似乎摸懂了什麼,又沒有看出什麼,似是而非模稜兩可的領悟。那時的懵懂少年只會較真地斟酌作者的用詞、表達、作品的情節,會思考為什麼這樣:不明白“我”的遭遇;不明白搶蘋果的人為什麼失去道德感,個個是如狼似虎的強盜,無法無天;不明白司機莫名其妙的態度,粗暴的搶走“我”的東西;不明白“我”出門遠行所看到、學到的又是什麼……

時至今日,重溫過幾遍這篇短文,撥開迷茫,我看到了餘華面對人性之惡的冷漠、冷靜的敘述和極力渲染;看到了那個少年形象,看到了一種孤獨的,在路上的精神氣質;看到了真實與殘酷‘也看到了存在與懷疑。

“我”十八歲出門遠行的離奇遭遇,十八歲的“我”生活得無所畏懼又謹小慎微,好似任何一點點的改變都會讓自己變得自豪。第一次出門遠行的興奮;路上對旅館的追求嚮往,旅館所代表的意象;在攔車時自沾的人情世故;輕易地沉浸在對外面世界的好奇和冒險進擊的熱情裡。和宕機打好關係甚至勾肩搭背,心裡的興奮,上路的激情,勇敢無畏的闖勁;在遭遇汽車中途報銷,車上能拆的東西都被無情粗暴地哄搶掠奪的失措、憤怒、掙扎、無力;在司機麻木和怪誕的態度、與我無關的悠然姿態裡,不解、迷茫、驚慌;失去財產後的憤怒、平息、對汽車座椅的依賴和安心……

?十八歲出門遠行》展現出的這一系列發展,看似怪誕,雲裡霧裡,卻也契合了閻連科這樣一段話:“我們忘了,小說之所以是一種虛構,正是因為它的本質就是‘空穴來風’和‘無中生有’。我們忘了,其實生活的複雜,殘酷,骯髒與美好,都要比他們看到、想到的複雜得多,殘酷得多,骯髒得多,也美好得多。就算你是最具天才想象的作家,事實上,你也想象不到生活有多複雜、多骯髒、多殘酷、多美好,這也正如我們無法目測大海的深度一樣。”

“我"這一切出門遠行的遭遇,都讓“我”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成長起來,這一切的遭遇都讓“我”被成長。越長大越懂事,也越笨重,走起路來,身上已經有越來越多,不得不揹負的負擔,家庭的,信念的,生命的,現實的,其實也包括夢想的。常常是為了走得稍微輕鬆一些,我們忍痛割愛地瑟縮了自己的夢想,逼仄它們到陰暗促狹的角落裡去。漸漸淡忘它們、抹煞它們、羞於提起它們、徹底拋掉它們。

生活得複雜、殘酷、骯髒、美好,周圍人的態度都在改造著在路上的我們。“我們也犯過很多錯誤,失去一些本該一直繼續的朋友,失去了一些本該關係更好一點的朋友,但成長不就是這樣麼?不是學到就是得到。你成長中所有遇到的問題,都是為你量身定做的。解決了,你就成為了你這類人當中的倖存者。不解決,你永遠也不知道自己可能成為誰。”——劉同如是說。

我們在路上,我們被成長。

十八歲出門遠行,成長不止。

耿十八讀後感篇5

環遊地球,是一些人畢生追求的終極目標,他們對環遊地球十分的迷戀。但是,這個世界並不存在完美,環遊地球一定要花去不少的時間,而這也是這種極限旅行的美中不足。但是,如果我告訴你環遊地球只要80天的話,你的心一定會飛到了宇宙上空,想去遊覽一下各地的風土人情。其實,這環遊地球的旅行足不出戶就可以辦到,只因為一本文學名著——《八十天環遊地球》。

這本書講述了英國紳士費利斯福克因和朋友打賭,帶著新僱傭的僕人路路通克服重重障礙和幾近功敗垂成的危險,在八十天內成功環遊地球一週的故事,主人公福克依靠他的智慧和毅力,完成了這一壯舉。這就告訴我們只要敢於想象,勇於超越和實踐,而且不怕困難,百折不撓,即使再困難的事也可以征服。

這個故事並不是今天的傳說,而是一個多世紀以前的神話。那時交通並不像現在這麼發達:沒有飛機、火車、輪船等交通工具,運輸速度也遠不及現在。那麼是什麼力量讓福克甘冒風險去打這個賭呢?是4000英鎊的鉅額賭注嗎?當然不是,是福克那種信心在支撐他一步一步的前行!他相信世間並沒有困難可以難住自己,他相信通過努力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奇蹟。福克先生是為信念而賭,無形中,我感受到了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像福克先生一樣充滿自信,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永不退縮,積極尋找解決的辦法,相信勝利一定會屬於我們。

雖然小說是虛構的,但其中的人物品質是真實的,我們要汲取其中的智慧,學習人物的優秀品質,昇華自己的人生。

耿十八讀後感篇6

不管現實變成了什麼,不管現實剝奪了我們什麼權利,只有我們活著,我們才有義務和權利去追求我們想要的,這就是真正的生活。我們不應該讓現實決定我們如何生活,而應該自己決定我們應該如何生活。

要生活,我們必須面對選擇,只有保持理智,做出客觀的判斷,才不會讓自己後悔。因此,我們不能錯過機會。當我們可以選擇改變的時候,我們應該用心去做一個完整的自己,用自己的態度去對待“活著”。

我以前接觸過餘華的作品,他寫下的悲劇總是這樣,既不謙遜也不傲慢,但當他們混在一起時,讓人難以忍受。當你讀完整個故事,再回過頭來整理這個完整的故事時,你會不願意面對這樣的發現:當你把任何一個故事拿出來單獨分析時,你真的能感覺到刺痛和無法忍受的痛苦。他不屑寫低人一等的人,卻用一些看似荒謬的故事來講述高度真實的生活。

文中的沉默、冷漠,無形的呈現一個令人沮喪的氣氛,持續疼痛,從而持續期望,想發洩,但是又無能為力。你只能去看完,被單純和痛苦所擺佈,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不想自拔。當你麻木於痛苦,才會看清現實,在簡單的感情中去理解生活,好好生活。餘華在深刻地講述人生的悲劇。

至於這場悲劇,我有自己的看法。人們喜歡看到和被悲劇感動,原因是為了尋求自我安慰。

標籤:讀後感 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