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雪山飛狐的讀後感5篇

讀後感能夠傳達讀者對書籍的真實感受,引發共鳴,讀後感是我們對書中人物命運的思考和反思,讓我們更加關注和思考人生的意義,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雪山飛狐的讀後感5篇,供大家參考。

雪山飛狐的讀後感5篇

雪山飛狐的讀後感篇1

假期裡,我讀了一本書,名叫《雪山飛狐》。裡面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苗若蘭被人用毒藥定住,胡斐去救她,但被苗人鳳誤會。這引來了胡斐與苗人鳳的一場惡戰,在最後,只要胡斐砍一刀,苗人鳳會死;但不砍,胡斐就會死......

但我想這砍與不砍難道不是可以避免的嗎?答案自然是可以。不過只要胡斐願意解釋自己救了苗若蘭,同時苗人鳳也願意聽下去。那麼,這一架也打不起來了。所以,他們之間最重要的就是溝通。

看到這裡,我不禁想起了那件事。媽媽“擅自”將我的畫發到了群聊裡,等我看清是哪一副之後,一股怒火油然而生——那張畫怎麼就被發現了呢?媽媽怎麼就發到群裡了呢?那張畫一點也不好看啊!我越想越生氣,跑到媽媽面前質問道:“你幹嘛就把我的畫發到群裡?你經過我的允許了嗎?我不希望被看到,你幹嘛非要把它翻出來,幹嘛非要發給所有人看?”說完,我氣呼呼地扭頭走了,我也根本不想給媽媽解釋的機會,我只想把我的羞赧與憤怒宣洩出來。

過了一會兒,媽媽進來了,坐到床上看著我,開口道:“這張畫是我給你收拾桌上時發現的,感覺很好看,但又覺得有點不足,所以發到群裡,想讓你小姨幫忙看一看,提提建議。”聽後,我很後悔,如果我能和媽媽及時溝通,也不會說出那些傷人的話了。

我知道了溝通的重要性,它可以解決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我們不管做什麼事,都要耐住性子,及時溝通,萬一是個誤會呢?

雪山飛狐的讀後感篇2

?雪山飛狐》整體採用了講故事的方式,從不同人口中娓娓道來,讓整個故事更加清晰,人物個性更加鮮明,故事的結尾也與眾不同,是一個懸疑,沒有肯定的結局,至於胡斐對苗人鳳那一刀是劈下去還是不劈,這是要讀者自由思考自行構想。

故事的開始到結尾似乎就發生在一天之內。從天龍門追蹤陶氏父子到胡斐與苗人鳳決鬥,都是一天內的事,但故事卻絕不是一天那麼短,當中牽連到了一百多年來的江湖祕聞。眾多祕聞就在這一天之中從一些關鍵性人口中漸漸揭開。本書中也沒怎麼大手筆的來寫飛狐胡斐,確如作者所言《雪山飛狐》的主角應該是胡一刀,胡斐的性格此時還尚不明顯。

本書最終透露的是一個人盡皆知的道理:人為財死。其中的俠義多是通過側面來描寫。而《飛狐外傳》作為《雪山飛狐》的前傳,敘述了遼東大俠胡一刀之子胡斐年幼喪父後由平阿四撫養成人,憑藉父親留下的武功祕笈,經趙半山,苗人鳳等眾多人士的點化指導,最終修煉成江湖上一流高手,並結識了紅顏袁紫衣和程靈素。

?飛狐外傳》中最喜歡的角色就是程靈素,程靈素無疑是冰雪聰明的,謹慎細緻,觀察入微,而且一次次幫助胡斐度過難關,化險為夷,幾乎事事都為胡斐考慮周全。如何不讓他與師叔、師兄們動手,如何用七星海棠清理門戶,如何不讓胡斐殉情自殺,如何想讓他與心中的袁紫衣在一起,即使自己會永遠生活在痛苦之中,即使與對方咫尺天涯,也要如痴似醉的為他付出一切;當胡斐身中三種劇毒,命在旦夕之時,程靈素以身吸毒,救了胡斐的命,而自己卻含著對胡斐深深的愛離開人世,她明知胡斐心中永遠惦掛著袁紫衣,無法忘卻,卻也依舊一直愛戀著他,並甘願為其付出生命。她也是善良可愛的,精通毒術卻至死也不曾殺一人,書中沒有過多描寫兩人之間的交流,往往是在點頭和眼神之中,也許正是如此才將程靈素表現得如此動人細膩。

袁紫衣,另一個充滿靈性的女子,她與胡斐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有少年意氣的倔強和仇敵,都會堅定實現自己心中的誓言或決定,特立獨行,成為滾滾紅塵中的獨行俠士,直到最後胡斐也希望她能還俗與自己攜手與共,如果胡斐和程靈素之間是有分無緣,那麼他和袁紫衣之間便是有緣無分。

胡斐作為書中唯一的男主角,他不僅武藝超群,俠義情懷更絲毫不在紅花諸俠之下,從孩童時的胡斐就可以看出他註定不會平凡,他不但擁有大丈夫貧賤不能淫,富貴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又兼有不為美色所動,不為哀求所動,不為面子所動,追殺鳳天南,軟硬不懼,面對殺父仇人苗人鳳也能夠惺惺相惜,既有俠骨柔腸,又能在危急關頭痛下殺手,扭轉乾坤。

讀完此書後,更加深了嚮往金庸武俠故事中瀟灑不羈的俠義世界,可惜開卷掩卷已是兩個世界。

雪山飛狐的讀後感篇3

?雪山飛狐》是我在金庸所寫的著名的十五篇小說中最喜歡的一篇。這篇武俠小說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個章節,但卻是精益求精,使我看得根本停不下來。

?雪山飛狐》這部小說的`真正情節就是以:胡、苗、範、田這四大家族的百年恩仇發展的。這百年恩仇的形成,卻是一部血淚斑斑的故事,聽者傷心,聞者落淚,令人傷感,亦令人深思。

胡、苗、範、田原本是闖王身邊的四大護衛,個個武藝高強,赤膽忠心。而且,這四兄弟手足情深,一起出生入死。但是卻因為:胡侍衛以一死卒假充闖王獻與清兵,將闖王安置於一隱祕廟中為僧。苗、範、田三人以為闖王已為胡出賣受害,在行刺吳三桂時巧遇胡,未與胡澄清誤會即將胡殺死。後來胡之子將實情告知三人,三人當眾自刎。但其後代仍不知內情,苗、範、田三家遂與胡家世代為仇。百餘年來,四家子孫冤冤相報,無一代能得善終。

但如果僅僅是因為不明真相而不斷尋仇也就罷了,卻偏偏有不肖後代投奔真正的死敵——清王朝,從而使得一場尋常的江湖恩仇演變成與朝廷相關的糾葛。

這個故事實際上是在一天之內發生的。但是因為故事中穿插了太多的對話,每個對話都是一場血淚的糾紛,導致了這篇小說的形成。當然,這些小說裡的人物,情節,對話都是虛擬的,但卻給人一種“事實就是那樣”“這件事好像真的存在”的感覺。

雖然這部小說在金庸作品中只屬中乘之作,但我覺得它應該是屬於上乘。在整體結構和場景設計上,作者表現出高超的才華。作品正面敘述的情節只發生於一日之內,而向讀者介紹的故事背景卻橫跨百餘年,整體結構在這種處理之下,異常緊湊。

在人物對話表述情節上,小說借鑑了西方的敘事方法,增添了現代色彩。以武林祕聞製造懸念,則增添了作品的可讀性。小說結尾處,不是像一般小說那樣有一條“光明尾巴”及皆大歡喜的結局,而是故意留下一個特大的懸念讓人揣摩思考與選擇。

雪山飛狐的讀後感篇4

金庸先生的小說中的《雪山飛狐》該是極富人性的。它講述了四個家族因一個人之死的誤解而相互殘殺的事。人物關係錯綜複雜,內心刻畫極為到位,人物的情感之變使故事懸念層層揭開,可結局仍為懸念。

小說是寫給人看的,小說的內容也是人。是人就有喜怒哀樂,就有善惡。讀完《雪山飛狐》我仍不能給主人公單字的好或壞。他有勇氣與愛,這是他的善,但他也缺乏包容與大愛。他好嗎?是的。他壞嗎?是的。

這樣的人物是美得。這種美不似理科的計算,它是藝術形式上的美感。一本小說中一個健全的形象需要一些不完美,這個人物才可能美起來。小說是表現情感和思考的藝術形式,一本好的小說總是能讓讀者產生共鳴。要讓人物成為人,就必須要有人性,要有所缺失。

武俠小說雖是大眾化,通俗化,娛樂化的作品,但是金庸先生對人性的`探究是嚴肅而又深刻的。所謂的人物形象大多數是作者主觀思考的特定形式的客觀表達,而真正讓人物形象實體化的是讀者。一千個讀者心中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寫作這個系統,直到讀者接收,才算完成。正是因為金庸先生把讀者對人性的理解放在首位,將書中的人物寫得不那麼絕對,才成功的接上了讀者那邊的顯示器,才如此順利的完成了寫作。

這部小說最妙之處在我看來是結尾。其中胡斐這一刀劈或是不劈,在胡斐是一種抉擇,而在每一位讀者,都可以憑著自己的個性,憑著個人對人性和這個世界的看法,做出不同的抉擇。這段評論我非常喜歡。他這一刀劈或是不劈必是人性使然,是他內心鬥爭的一方所為。或許金庸先生留下這麼個結局,怕已分不清胡斐的思想,他已然獨立存在了。金庸先生自然非常清楚如何同讀者構建交流的橋樑,至於橋的形狀大小你自己定,因為每個人心中的河流不同,或寬或窄,或急或緩。胡斐劈與否,隨它去好了,何必又要讓他學乖呢?

?雪山飛狐》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可人類精神與情感的變化卻是微乎其微的。正是如此,這樣的小說才能持久的喚起人們的思考與感動,才有人不斷的流傳閱讀下去。

雪山飛狐的讀後感篇5

合上這本書的時候,我感慨萬千。就像一陣清風拂過臉頰,書中的片段似過電影般在我腦海中閃過。

我看到了大俠之威武豪邁,看到了友人之情深義重,看到了情人之不捨不棄……武俠小說中惡人千千萬,但我更願意去記住那些好人善事。

二十七年前,兩位絕世武林高手——胡一刀、苗人鳳,因為祖輩間的怨恨不得不打架報仇。雖是仇人,但兩人的相處模式與親兄弟並無區別。比武時他們各顯神通,飯桌上他們談笑風生,似是兄弟,倒不如說是知己。但最後因被小人暗下毒手,“死”在了苗人鳳手裡。我看到了苗人鳳當時的悲痛與絕望,也看到了他誓死為胡一刀照看兒子的決心。

但意外總是埋伏著,出奇不意地毀掉一切。那個孩子丟了,這無疑是給苗人鳳雪上加霜。

二十七年後,一位名叫“雪山飛狐”的人來了這裡,他就是胡一刀之子胡斐。在胡斐身上,我看到了他與苗人鳳之女苗若蘭的情意綿綿,看到了胡斐在月光下對苗若蘭說的那句“宜言飲酒,與子攜老”的深情以及當苗人鳳以為他在“欺負“苗若蘭時要跟他比武的痛苦,他的猶豫不決:要性命還是愛情?苗若蘭在等待他,可他也不能捨棄自己的性命。這是一個沒有結局的故事,胡斐的選擇到底是怎樣的?或者,有情人真的能終成眷屬嗎?我希望的答案是肯定的。

在這部作品中,不管是胡苗兩家的愛恨情仇還是大俠之孤傲灑脫,都讓我讀到了或多或少的一絲酸楚。這到底是個悲劇嗎?但我想作者想給我們傳達的是需要我們慢慢體會,慢慢品味的珍貴的思想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