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青春讀後感優秀7篇

讀後感指瀏覽完一本書後把內心的感悟通過文字起草出來的文字材料,撰寫一篇讀後感有助於加深人們對書上故事的體會,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青春讀後感優秀7篇,供大家參考。

青春讀後感優秀7篇

青春讀後感篇1

?青春》是一本雜文集,出自於韓寒,反映了現代社會上的一些普遍現象。韓寒,曾經被當作反面教材,如今,他卻說著很多人不敢說的話。這本書名為《青春》,其實是在暗指我們這一代年輕人,青春即將逝去,我們需要以另一種心態來面對這個滿目瘡痍的社會。

這一代年輕人的希望在哪裡?

過了少年,即將失去青年,之後步入中年;機靈,勤奮,困苦,無望。

想活的更好,有時候卻活的更不好;有理想,卻也只能僅僅是理想;想創業,卻怕種種阻力而失敗;盼真愛,卻因為能力不夠覺得社會的現實;恨特權,卻又不敢作對;怨體制,卻有那麼多人年年都在爬公務員的門檻;要買房,房價卻跟抽了風一樣漲;要買車,油價跟抽了風一樣漲;吃飽了勇敢,餓著了懦弱;遵紀守法,卻眼看著一個個胡作非為的一個個發家又覺得眼紅;想胡作非為,剛上路一半卻又被有關部門扼殺了。身邊能見到的,能聽到的混的很好的,似乎都不帶有正面激勵色彩。然後轉念一想,以後孩子的奶粉錢,擇校費……

關於理想這個東西,我覺得,它其實什麼也不是,一點也不高尚,理想其實就是有一點想,是欲求的一種文藝表達。理想,方向,希望這些東西,我們年輕人都有,可是我們還是不得不去走思維定式了一般的路。

每一個時代的人都覺得自己沒有趕上一個好時代。

我覺得,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於人的不滿足。在這個畸形的社會,由於慾求不滿,所以有了猜疑,嫉妒,攀比,虛榮心,也就有了上面的很多矛盾。在這個社會中,要想活的輕鬆,心態非常重要。心靜就是最好的。心靜不是要遠離城市喧囂和霓虹閃爍,去享受田園風光,而是在這喧鬧的城市中還能保持平和心態的本性。這些具體來說就是:不盲目愛國,不跟風去砸日本人的店,或是抵制家樂福;不要去追究你吃的東西是地溝油或是皮革奶;不要去對那些突然暴富或者胡作非為而發家的人嗤之以鼻;不要對社會上的一些不公平感到芬妮,因為這個社會就是這樣;不猜疑,不嫉妒,不攀比。總之,面對一切事情,都把心態放平和,這樣,你就會比一般人的生活要輕鬆許多許多。

青春讀後感篇2

有一次上《圖書發行》課時,老師在講圖書宣傳的時候講到封面宣傳語,就拿劉同的《誰的青春不迷茫》來舉例:你覺得孤獨就對了,那是讓你認識自己的機會;你覺得不被理解就對了,那是讓你認清朋友的機會;你覺得黑暗就對了,那是讓你發現光芒的機會;你覺得無助就對了;那樣你才能知道誰是你的貴人;你覺得迷茫就對了,誰的青春不迷茫。當時老師在念這段話時,我覺得這話寫的好精闢,好有才,真是太能觸動我心了。當時就產生一種想買這本書看的慾望,因為那段時間我真的是有點迷茫。都已經是大二下學期了,可我還是找不到自己未來的方向,對自己所學專業沒有太多的期望。考研?我的年紀太大了,而且家裡的條件也沒有那麼好。出國?根本就是不可能。唯一有點希望的就是考公務員,但是看到競爭比例和背後所隱藏的潛規則,我對自己又沒信心了。也許我註定就是個“三無”人員吧。誰的青春不迷茫,那迷茫之後呢?作者劉同在迷茫中奮鬥,成功地完成了潘康哪嫦,由一個北漂族轉型成為光線傳媒電視資訊事業部副總裁,從23歲到31歲,8年的時光,對於很多正在奮鬥的苦逼潘坷此擔他已經算得上是成功了。用文字去看一個人,好像成功是很簡單的;但是用行動去丈量一個人的成功時,發現每一步都走得好艱難。老實說,我不是一個很渴望成功的人,當然,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也都不同。我只是想讓自己能有所作為,對得起關心我的人,尤其是我的父母,他們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雖然覺得這本書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但是真心覺得它的宣傳語很不錯。市場上關於表現青春這個主題的書,可以說是車載斗量,但是這本書一出來立馬就成為暢銷書,除了作者本人的小有名氣外,我個人覺得那個宣傳語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至少我是衝著那個宣傳語才買的那本書。由此可見,好的宣傳語對一本書的銷售能起到推波助瀾的效果,對於我們這些正在學習編輯出版的後生來說,這真是一個成功的案例。

?誰的青春不迷茫》成為了暢銷書,關於它的讀後感也很多。不過,有一些讀者的讀後看法並不是很肯定這本書,肯定劉同的寫作。我想可能是因為這些讀者在一開始看到宣傳語的時候對書的內容抱有很大的期望,當看到內容時,預期效果沒有達到,失望的情緒就大大增強了。雖然,我也是這類人中的一個,但是當我真的靜下心來看劉同的青春成長曆程,發現有些話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有些經歷是每個在青春期成長的人都會遇到的。

“成長中每一次低頭,都是對自己的肯定。”低頭是一種謙卑的姿態,是一種誠懇的姿態,是一種學習的姿態。成長是需要不斷地學習,最終才會長大,當你開始學習他人的時候,就證明你已經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說明你已經在慢慢認識自己,而人最難認清楚的就是自己,這就是你對自己的肯定。“你成長所有遇到的問題,都是為你量身定做的。解決了,你就成為了你這類人當中的倖存者。不解決,你永遠也不知道自己可能成為誰。”很喜歡這幾句話,但是對前半部分也有一些困惑:問題也可以量身定做嗎?那這些問題是不是會“量體裁衣”呢?“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天都會遇見鼓勵他的人。”真的是這樣嗎?我怎麼沒遇到,有時候好幾天都沒人跟我說一句鼓勵我的話,這是不是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我以後並不會有所作為。雖然沒人鼓勵我,但是我仍然很感激我遇到的每一個人,相遇即是一種緣分啊。尤其是那些隔著很遠就主動跟我打招呼的人,他們讓我的存在感變得很強,我很感激那些人,也許在她們的招呼聲中就包含了對我的鼓勵呢,這也說不定,這樣看來,我每天也都能遇到鼓勵我的人,真好!

“我們之所以戰鬥,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我們之所以戰鬥,就是想要改變自己,適應世界的變化。還是覺得劉同說的話比較精闢,又謙卑又霸氣,很是符合現代90後的性格。我們沒想改變世界,只想改變自己,用戰鬥不讓世界改變我們而已。

青春讀後感篇3

前不久在書店的顯眼位置看到《青春》---韓寒這本書的時候,心中一喜,咦!韓寒又出新書了,立即走上前去,拿起翻看,準備馬上買回來看,但當我翻完之後,心中不經有了一些失望,唉!原來是舊書啊!因為這是一本那韓寒部落格裡面的博文從網路上搬到紙質上來的一本書,最主要的是裡面的文章我基本都已在部落格上看過,於是我開始矛盾,這本書倒底值不值得買回去看,電腦上隨時開啟就能在他的部落格裡面看到,後來想少抽一包煙不就得了,於是才買了回來,當我買回來之後,再次翻看這些雜文,感覺跟在電腦螢幕面前看部落格有不同的感覺,在部落格上看的時候,好像很容易分心,看完之後很快就會忘記了,而在書上看卻能平心靜氣的看出一些不一樣的感覺。

還記得第一次讀韓寒的小說---《三重門》,那是高中的時候了,總覺得韓寒的小說遠遠沒有他的雜文寫得好,如果他的雜文在現在的年輕人當中算是一流的話,那麼他寫的小說只能算是三流作品,很多人讀韓寒的小說的時候總會有那麼一種感覺,他小說裡面的人物說出的話很多都很精彩,但是看著看著就會容易齣戲,讓人有點看不下去。韓寒的雜文總是妙語連珠,他說的大多都是社會比較關心的話題,所以被人稱作“公共知識分子”“80後代言人”“青年領袖”等,而且還登上過美國時代雜誌,被評為全球最有影響力100人中的1個。

而最近方舟子與他的論戰也是搞的沸沸揚揚,以成為一個社會話題,我第一次聽到方舟子質疑他作假的時候,我簡直都不敢相信,因為我一直以來都很喜歡韓寒,也算是他的一個粉絲吧!但後來我看了很多關於他們論戰的文章、視訊後我平靜了,不管結果如何,我都會一直關注韓寒的動態、韓寒的文章,即使真的是有人幫他代寫(這種可能性不大),我也願意一直關注,因為文章本身真的是很不錯的。

說回本書《青春》,再重看一遍之後,依然覺得這些雜文寫得真好、真精彩,有時候想用筆把精彩的語言給勾畫下來,等讀完之後一看,全篇文章都被我給勾畫下來了。

青春讀後感篇4

青春是什麼?是苦澀的未熟的果,還是清澈的水,是幸福的淚,還是苦惱的包袱?曾經的總是這樣疑問青春的感覺。直到上了中學,真正的自己體驗到了青春,才知道它的真正的味道。

青春總有那麼多的煩惱做小音符,譜成一曲曲苦澀的歌。站在藍天下,我想快長大,不再受苦惱的折磨。太多的作業,讓我乏味、苦惱,每天在題海中拼命的掙扎,卻總也找不到上岸的樹幹,哪怕是一塊浮木我也慶幸啊,只能整天的盲目的漂呀漂,沒有方向,沒有目的,有的只是身心的疲倦還對未來的迷茫。父母和老師的教誨還不時的在耳邊迴響,“二十一世紀是競爭激烈的世紀,是要淵博的知識才能撐起一片天的世紀,你不努力張大可就要被社會淘汰了----“是的,也許我們的青春是建立在學習的基礎上的,所以也就充滿了希望。

青春是天真的,在國小時,看到那些在中學上學的大哥哥姐姐們,每天面無表情的來來回回,我常想到了青春年代,我們是不是就不在每天幻想和打鬧了呢?進入中學,才發現青春年代仍是充滿天真色彩的,我們下了課,仍經常在一起幻想,看漫畫,打鬧,絲毫沒有變。原來青春到了,並不意味著我們長大了。

我們的未來是什麼樣子呢?我要是變成一個勢敵比爾。蓋茨的世界大首富多好!我可不可以變成一隻長著翅膀的天使,在雲間自由自在的飛來飛去呢?我若是一滴露水多好,渺小卻又不是偉大,晶瑩剔透,有時還可以化做一滴生命之泉,滋潤枯竭的莊稼。我要是有一個機器人 多好,每天替我寫作業,我就解放了------青春是充滿幻想的季節。

青春的我們是叛逆的,總是想擺脫家長的束縛,自己飛。所以,我不願意將自己的心裡話給父母說,也討厭他們插手管我的事情。還經常和他們吵架,這就給我們的青春時代又添上了一縷憤怒的色彩。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知道,我們是一隻只充滿憧憬的風箏,總想擺脫繩子,可以自己飛,我們哪裡知道,斷了線的風箏寸步難行!所以青春又是充滿人生哲理的。

已經密密麻麻的寫了1/4的青春組歌,畫了不少青春年華,青春的味道到底是什麼,我還是不知道,更確切的說是總結不出來。

青春讀後感篇5

作為人類思想精華的名著書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學習和參考的典範,也是一種文化傳承的必修課。讀後感與其看做是種作業還不如看做是一次對於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本欄目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讀後感資料,希望大家在這裡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

餘永澤喚醒了林道靜對生活的熱情,從小孤苦無依的林道靜暫時享受到了家庭的溫馨。當遇到共產黨人盧嘉川之後,她開始接觸到革命思想。林道靜決心離開庸俗自私而平庸的餘永澤,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從此她在革命者的指引下,一步步克服軟弱,最終成為一名成熟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愛國學生對祖國的熱愛與真誠,以及那一份為了祖國願意捐獻自己一切的赤忱之心。

迴歸到我們現在這群在黨的陽光下成長的少年們身上,有不少人喜歡抨擊我們,說我們一代不如一代啊,浪費黨的栽培啊,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我們都在努力著,努力學習,努力成為人才,努力報效祖國。

我們把握得住青春,不需要過分坎坷,只需要平平淡淡,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把握得住現在,不需要過分輝煌,只需要平平凡凡,儘自己所有的心血灌溉每一株花朵,把握得住未來,不需要過分耀眼,只需要讓周圍人看見,儘自己所有的思考力選擇每一條道路……不需要過多的言語,只要用行動就可以證明我們在黨的陽光下成長的很好!

從小聽著這樣的故事長大,即使迷茫也能再次找到方向,即使害怕也能再次鼓起勇氣,即使跌倒也能再次爬起……黨永遠會在前方指引著我們的道路。

請讓我們珍惜這段時光,在黨的陽光下努力前行。

青春讀後感篇6

?青春之歌》中我領略到了林道靜對於黨的真摯的依賴的象孩子見到母親一樣的情感;領略到他們那一群象火山一樣噴發的熱血的愛國之情;領略著那個動盪的、轟轟烈烈的時代的風雲。一星期以來,每個晚上,我都沉浸在那個時代中。但是,畢竟,我還是從那個時代中走出來了。書看完了,我看了楊沫的再版後記。這一本書,它經過了另一個轟轟烈烈的時代——文革的時代。它聽取了眾多的意見而改變了一點,增加了林道靜在鄉村農民—運動中鍛鍊的七章,這表明了歌明者要與工農商相結合的歌明思想,也給整部小說展示了更廣闊的天地。

同時,林道靜的思想發展、成熟之路也就更加合情合理。我雖反感增寫的理由,但卻還比較喜歡這幾章。最喜歡的是開頭道靜和餘永澤生活,和盧嘉川接觸的一段,在獄中和林紅接觸的一段,寫得很成功。可是後來,卻很難理解一個成功的歌明者的真正的鬥爭和歌明的情節。這種內部的左和右的鬥爭,也許是因為某些人的批評,也許揉進了文革的一些影子,更也許,我自己天真地沒有預料到當時鬥爭的複雜性。

總而言之,楊沫是一個成功的作家,但同時又是一個有太多責任的作家。作品不應該為歷史去背上沉重的包袱。我欣賞的是那種自由的作家,他沒有任何責任和工作的目的需要而去寫作,他的作品就應該是他自己最強烈的感情,是他心底最強最高亢的呼聲。楊沫的作品,也許是,也許不是,但是她畢竟寫出了,成功地寫出了一代人最壯美的青春!

這本書也讓我感到,在當今社會中的我們,也應該像文中的林道靜有無私的奉獻精神和堅強的意志,這種奉獻要體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因為現在家家戶戶多數是獨生子女,所以個個像溫室裡的花朵一樣,經歷不起任何風吹雨打,很多事都要靠父母,缺乏奉獻精神,而堅強的意志更需要我們的鍛鍊,需要我們在一道道坎坷中慢慢成長,需要我們意氣風發的走向未來!

青春讀後感篇7

今天,我懷著好奇的心,一口氣將青春之歌這一書全部讀完了。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楊沫的代表作。這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學生運動的長篇小記。展現了從“九一八”到“一二·九”這個歷史時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學生為了反對封建統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而進行頑強的不屈不撓的鬥爭,真實、生動地揭示了一代知識分子走向革命的心由之路。

主要是通過對小知識分子林靜道不屈服於命運的對家庭和社會的個人反抗到最後投入的代洪流走上革命道路的艱難曲折的“苦難歷程”的生動敘述,形象地展現“九一八”—“一二·九”這一特定歷史時期我國學生革命運動的歷史風貌和形形色色的知識分子的精神風貌。從而提煉出一個革命的思想主題:一切知識分子,只有把個人前途同國家民族的命運、人民的革命事業結合在一起,投入到時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不斷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才能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頌的美麗青春。

我希望和林道靜一起,並肩走在大街上,去面對刺骨的寒風,但我卻不再像她那樣,可以看見中國共產黨幾個字就像嬰兒見了母親一樣感到無比的親切和偉大,我們聽貫了什麼“黨性”、“原則性”之類的話,對黨,也是另一種感受。在《青春之歌》中我領略到了林靜道對黨真摯的依賴,像母親一樣的情感。領略到了他的像火山一樣噴發的熱血愛國之情,領略到了那個轟轟烈烈的時代風雲。

作者以充滿激情的筆墨,真實地展示了林靜道充滿坎坷,充滿荊棘,但卻是豐富多彩的人生之旅,成功地塑造了不同型別的知識分子藝術形象。真實感人,文筆流暢優美,時代色彩濃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它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讀者,是一部暢銷不衰的優秀青年讀物。

標籤:讀後感 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