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讀孔乙己的讀後感最新7篇

讀後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分析書中的人物性格和行為動機,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寫讀後感可以幫助我們對文學作品的情節和人物有更深入的瞭解,使其更加栩栩如生,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讀孔乙己的讀後感最新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讀孔乙己的讀後感最新7篇

讀孔乙己的讀後感篇1

封建科舉!封建社會!

破爛骯髒的長衫,幾乎一年沒洗澡和衣服,花白的鬍鬚,蒼白的面孔,凌亂的頭髮,幾乎能聞到一股怪味。最直面的外表。跟乞丐完全沒兩樣。

去小店喝酒,每每遭到戲弄,自尊受到嚴重踩踏。讀過書是他唯一值得炫耀的了吧,滿口都是“之乎者也”可憐的是卻是一直站著喝酒的長衫族。本是能通過知識謀的溫飽,生性懶惰,造就了現在的他—————如今大街上那一群,也不過如此。孔乙己至少還有自己一些起碼自尊保留,沒錢,喝酒卻也沒賒賬。“‘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孔乙己竟天真地以為旁人不曉得他這些錢是偷來的,相當自信地掏錢,可真是自命清高呵!可是他的尊嚴被旁人毫不留情地摧毀掉了。“你一定又偷人家的東西了!”“什麼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何家的書,吊著打。”“孔乙己,你當真認識字麼?”“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老不到呢?”“短衣族”如此諷刺,孔乙己身單力薄,又能怎樣,強忍著。可見臉上青筋已經氣的暴脹。好一句“竊書不算偷”,呵呵。

結尾部分詮釋著後來孔乙己的尾聲,心酸油然而生,沒錢,去偷書又被毒打了,這次腿折了,這不等於要他的命麼,自己怎麼照顧自己。最後一次去小店是用兩隻手輔助爬過去的。雖然平時能充當一個笑柄愉悅大家,有誰又能體諒其感受,看他成這樣,居然大家還是在繼續嘲諷譏笑,離開時他的背後又是怎樣一個場景,他不想知道,因為一刻也呆不下去。而咸亨酒店老闆能記起他也是欠他十九文錢是才能想起。後來再也沒出現,都說可能已經死了,會不會是死在哪個角落也沒人發現。

這樣的人生,又是誰造就的,秀才,書生,在那個時代。

讀孔乙己的讀後感篇2

星期天,我讀了魯迅先生寫的《孔乙己》,印象深刻,感想頗深!

該文的主要內容是:在魯鎮的酒店裡,除了常來的長衫主顧外,還有一個人,雖穿著長衫,但卻很舊,那就是————孔乙己。在我看過的幾篇魯迅小說裡,《孔乙己》是令我感觸最深的。孔乙己是一個窮苦的讀書人,他有些文化,可是又有些好喝懶做,因此生活越來越難過,有時不得不靠小偷小摸來過活,難免會被抓住而捱打。最後,他因為“自己發昏,偷到丁舉人家”,被打斷了腿,以致悲慘地死去……

我認為,孔乙己其實就是那個社會中比較善良的底層人的代表。一方面,他的遭遇讓人深深地同情。他有文化,可是卻過著那麼苦難的日子,讓粗魯愚昧的“短衣幫”任意嘲笑,最後還被有錢有勢的“丁舉人”徹底消滅了。另一方面,他又讓人覺得實在不爭氣。接受過教育,卻因為好喝懶做而丟掉抄書的工作,最後竟淪為竊賊。

小說中的“丁舉人”代表的是統治階級,他們太過殘忍,對於窮苦人沒有一絲憐憫。而在窮人損害到他們的一丁點兒利益時,他們立刻就會毫不留情將其毀滅。還有那些讓咸亨酒店“充滿了快活的空氣”的人們,在我看來就是社會中的絕大部分普通人,他們愚昧無知,把快樂建築在比他們更加悲慘的人身上。

魯迅是我國文化革命的一大主將,他用筆做武器,向封建的舊社會發起攻擊,將那個時代社會中各色人物的生存狀態描寫得淋漓盡致,用比喻等各種手法對普通百姓的麻木不仁和封建統治者的殘酷進行了無情的批判,讓人看得激動、氣憤又難過……我推薦同學們有時間都看看魯迅的作品。

讀孔乙己的讀後感篇3

媽媽下午給我講了孔乙己的故事,很是讓我感動。於是我自己又把故事讀了一遍,我深深的為故事裡的人物和情節所吸引,它主要講述的是發生在南方一個叫魯鎮的小鎮上的故事。魯鎮的酒店的格局和別處不同,做工的人,傍晚散了工,喜歡花點銅錢,買上一碗酒,加一些茴香豆或者小菜,慢慢品嚐。文章裡就喝酒的氣氛還有這樣的描述:穿短衣的顧客站門邊,幾下就喝完了酒,而穿長衫的,才進店面隔壁的房子裡,慢慢坐喝。看了這樣的文字我就想,為什麼會這樣呢,讀了後面的文字,才知道這就是當時社會階層的真實寫照,穿短衣的多是些窮苦的下層人,穿長衫的多是一些有錢人。孔乙己就是這樣的人,迂腐而窮困。雖然他還是一個秀才,但考了很多次狀元,都沒能考上,最後把自己考得窮困潦倒。儘管如此他卻是站著喝酒的唯一穿長衫的人,雖然他的長衫很破舊,但他始終覺得自己就是以前有點錢,現在落魄的讀書人。孔乙己有一筆好字,替人家抄抄書,勉強餬口。可他有一壞習慣,好喝懶做。

坐不到幾天,便連人帶書以及紙筆墨硯,一起失蹤。如是幾次叫他抄書的人也沒有了。故事最後對孔乙己的結局有了這樣的敘述:中秋節前兩三天,掌櫃正在慢慢結賬,忽然說:“孔乙己長久沒有來了,還欠十九個銅錢呢!”。一個喝酒的人說道:“他怎麼會來?他被打折了腿了。”這以後就再沒有看見孔乙己了,他大約的確死了。孔乙己讓我感到可憐可笑,但他悲涼的一生、悲慘的結局,無疑是當時社會的那種弱肉強食、冷漠無情、愚昧封建的舊社會的真實寫照,而我們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用他精闢的語言、犀利的筆鋒對當時社會的醜惡現象,進行鞭打和諷刺。讓我們瞭解了當時的社會現狀,也激勵著我們祖國的新一代勿忘國恥,好好學習,建設強大的祖國。

讀孔乙己的讀後感篇4

讀了《孔乙己》這篇文章後,我非常同情他,非常可憐他。他是封建科舉的犧牲品,也是個下層的讀書人,沒有進學,也不會營生,生活愈來愈窮,幾乎過上了討飯的生活,幸而寫得一手好字,能為人家抄抄書,換一口飯吃。但因為好吃懶做,幾次連叫他抄書的人也沒有了,故只好做一些偷雞摸狗的事情,遭到捱打,打斷了腿。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站著喝酒”表明孔乙己已經非常的貧困,和“短衣幫”一樣,“穿長衫”能說明他是個讀書人,是他的.身份的象徵。從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更加表明了孔乙己是個誠實又迂腐的人。穿著一件破長衫又不肯洗,仗著自己讀過書,在咸亨酒店裡總是說一些眾人都聽不懂的話,來說明自己書讀得多、讀得廣,有些人卻嘲笑他:“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使孔乙己非常尷尬,一副窘樣。

我覺得我們不要像孔乙己那樣死讀書,讀書的目的非常功利,為了面子,為了考取功名,為了升官發財,迂腐無知,麻木不仁。讀書的真正目的是為了提高我們的文化素質和人文修養,正如高爾基所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讀孔乙己的讀後感篇5

為什麼你總甩不掉那破舊的長衫、甩不掉滿口的“之乎者也”呢?是你愛慕虛榮?好逸惡勞?還是環境所迫?通過作者魯迅的眼光,你的身影,總在我心中縈繞,揮之不去……

我無法理解你,你總是想把自己“包裝”起來,讓別人承認你是一位“讀書人”但你是否知道,你其實是在欺騙自己,既然是“讀書人”那為什麼學不到“自食其力”的道理呢?為什麼要捨棄謀生的機會而去“偷”呢?又為什麼要為自己的“偷”而找藉口呢?你確實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但你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卻得不到提高,就連“我”小時候都向你投去鄙夷的目光,試問,你還有什麼理由墮落下去呢?我忘不了你乞求“掌櫃”時的眼神,更忘不了你悽慘的結局,世態的炎涼,你的路,也更是難走。

我同情你,當我知道你是怎樣一個人的時候,我沒理由同情你,卻又無法不同情你,“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你為了追求功名而讀了大半輩子的書,卻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是上天對你的不滿,還是你命運早就註定?若時光可以倒流,我會對你說:“其實是科舉考試害了你。”可是,你,一個愚蠢的舊社會的潦倒讀書人,能相信我嗎?能擺脫功名利祿的誘惑而去相信我嗎?我同情你,可你什麼時候能清醒過來,擺脫科舉對你的殘害?

但是,我同樣敬佩你、尊重你,當別人拿你取笑、消遣你的時候,你沒有逃避,而任由他們去說、去笑,儘管那使你難堪,難道面對這些不需要勇氣嗎?難道這份勇氣不值得我去敬佩嗎?你向孩子們分發茴香豆的那份善良,想教“我”識字的那份誠懇,以及被打折腿後活下來的那份堅持、那份勇氣都值得我去敬佩、尊重,然而,你的路,卻走到了盡頭。

“年關”已過,又一年端午的時候,粉板上的“十九個大錢”依然還在,這意味著你走了,在世的時候,受盡了生活的困苦,世人的奚落、嘲笑,以及社會對你深深的折磨。願你走得安息,來世的時候,也希望你能永遠脫下那破舊的“長衫”,做一回真正的自己。

文章到此,我的內心深受感觸,彷彿遺憾什麼、惋惜什麼、又彷彿虧欠孔乙己什麼。在作者魯迅的“神筆”之下,我認識到了一位悽慘的人,更認識到一個世態炎涼、人性醜陋的社會。

讀孔乙己的讀後感篇6

明白魯迅先生的人,多少對他的作品有些瞭解,多少也明白一點兒先生作品中的人物,想必也該明白孔乙己。

孔乙己這個名字,出於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然而這並不是他的真實姓名。一個連真實姓名都沒有的人物,無疑是可悲的,而故事的背景也就註定了孔乙己命運的“可悲”。

從孔乙己出場,整篇小說就帶上了些諷刺和杯具色彩,並且越往後,這種諷刺和杯具就越明顯。一部優秀的小說,它的意義和價值是要靠讀者細細品出來的。孔乙己的“悲”也是讀者悟出來的。有人初讀這篇文章時,是笑出聲來的,所以全文必須會有一個“誤導”讀者的地方。《孔乙己》中,這個地方已經被提示得很明顯了:一個杯具小說中,從頭到尾,各行各業人的笑聲。杯具裡的笑,顯然有那麼些不自然,又是那麼刺耳,卻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我們不明白孔乙己年輕時的樣貌,但至少,他此刻是悲慘的。在無情的科舉制度的毒害下,孔乙己真正做到了“一心只讀聖賢書”,並且書的數量還是有限的,也是由於科舉,導致孔乙己只重視課本,輕視勞作,甚至是排斥勞作,也滋生了他“好吃懶做”的惡習,於是錢越用越少,小偷小摸的行為越來越多,被人們嘲笑的次數也越來越多,使他的生活陷入一個死迴圈,最終困死在這個漩渦裡。我也無法確定究竟是該斥責他,還是同情他。他的一生是一曲悲歌,只是這首歌,以笑聲開始,又閉幕於笑聲之中。“孔乙己總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

回過頭,看看悲歌中的笑聲。老闆打趣孔乙己時,戳其軟肋,以尋求自我的歡樂。由此,看來這個老闆並不高尚。而圍觀的群眾,也是一個勁地起鬨。在這個勢利、冷酷的年代,是不會有人站出來主持公道、宣揚正義的。他們的良知跟著笑聲灰飛煙滅。

而與之構成鮮明比較的是,孩子們是天真無邪笑鬧無心的。這也是小說給人些許溫暖的幾個地方之一。孩子們是可愛的,孔乙己也是有其善良的一面的,他把善良用在孩子們的身上。而敘述者“我”,也是一個孩子,同樣不乏同情之心。

再讀這篇文章,我再也笑不出來。因為雖然孔乙己的杯具有他自身的原因,但根源是因為冷酷無情的社會和罪惡的科舉制度。但願這種笑聲我們永遠不再聽聞。

讀孔乙己的讀後感篇7

英國詩人拜倫曾經說過:“一滴墨水可以引發千萬人的思考,一本好書可以改變無數人的命運。”選擇一本好書,不僅可以品味一時,更可以受益一生。不錯,這句話說得很對!近來,我看了世界十大文豪之一,被譽為“民族魂”的魯迅先生寫的一篇小說《孔乙己》,我看了之後,感觸良多。

這篇小說第一次看,我只感到了輕鬆和幽默。可是,我又看了幾遍後,心情不禁開始變得沉重起來,首先,便是那個孔乙己了。孔乙己,他是一個科舉制度的殉葬者。年輕時,他傾家蕩產地讀書,只為了考取功名。假如他如願以償,考中了,那倒也沒什麼。可一旦他沒有考中,那麼他死讀書的弊端便顯露出來了。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又不會什麼營生,成了一個一無是處的廢人。而且,他還養成了好吃懶做的壞習慣,只能是日子愈過愈窮,最後不得不偶爾盜竊來維持生活。堂堂一個讀書人,卻靠著小偷小摸、雞鳴狗盜為生,真可悲!

可是,更令我氣憤的,是當時社會上人與人之間那種冷漠無情的關係。如,孔乙己每一次到酒店中,眾人便會一齊去諷刺他,嘲笑他讀書卻考不上功名,還常常說他偷東西,揭他的短,並且哈哈大笑,以此為樂。儘管作者寫的是“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可我卻從中感到了眾人對孔乙己的不屑一顧,這才是真正讓我心情沉重的原因。

但是,今日,儘管社會進步了,可那種不屑一顧,嘲諷卻沒有停止。如,學校中,有些人不太尊重那些學習不好的同學;社會上,一些所謂的“有錢人”瞧不起窮人……

因此,我呼籲大家,從現在就行動起來,別再對他人報以冷漠的態度,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為和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