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讀孔乙己的讀後感優秀5篇

讀後感可以幫助我們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分析能力,提高文學素養,讀後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分析書中的人物性格和行為動機,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讀孔乙己的讀後感優秀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讀孔乙己的讀後感優秀5篇

讀孔乙己的讀後感篇1

今天我讀了魯迅先生的小說《孔乙己》,這篇小說展現了一個小人物的悲慘命運,並通過對這個小人物悲慘命運的敘述展現了當時社會和人群對不幸者的冷漠和迫害。

孔乙己經常來店裡喝酒,讀了半輩子的書,但因為貧困不得以偷東西,最後還是可憐的死了。孔乙己性格當中具有迂腐、懶惰、清高的特點。他讀了大半輩子的書,卻連一個秀才也沒有撈到;他出身貧賤,卻養成了滿腦子的上層士大夫的惡習;他窮苦潦倒,接近行氣,卻又自命不凡,好吃懶做。當時的生活環境是壓抑的:“掌櫃是一副凶臉孔,主顧也沒有好聲氣,教人活潑不得,……”就是在這樣的氣氛中,主人公孔乙己出場了:“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幾聲……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樣一個人物,難怪他走到哪裡都要受人嘲笑。魯迅先生把孔乙己塑造成一個可憐又可笑的模樣,但同時又賦予他真誠、善良的品質,比如寫他喜歡孩子。

孔乙己是不幸的,但他的不幸並沒有引起人們對他的同情,反而成為他們嘲弄的物件,他在社會和人們的心目中得不到作為一個人本應該得到的尊嚴。這樣一個人卻被同時讀書人的丁舉人打死,死得這樣無聲無息,沒有人知道他是怎麼死的。除了他因欠酒錢而被酒店老闆記起之外,再也沒有一個人提起過他,難道孔乙己的生命還不值十九文錢?作者通過孔乙己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窮困潦倒而招引無休止的嘲笑以至最終慘死的結局,揭示了下層群眾愚昧麻木的精神。

讀孔乙己的讀後感篇2

秋風蕭瑟,魯鎮的街道上顯得格外寂靜,只聽見孔乙己移動與地面摩擦發出的“沙沙”聲。他口中喃喃道:“天將降大任物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這點小災,何足道哉?”

他挪到一棵樹下,覺得小腿疼得厲害,一看原是傷口處凍的又開裂化膿,慘不忍睹,他將自己緊緊蜷在樹下,自言自語著:“吾受此難,天豈會不降大任於我?……”想著,竟沉沉睡去。

這是一個好夢,他夢見八方大轎將他送入宮中,從此他一飛沖天。回到魯鎮,丁舉人和掌櫃戰戰兢兢地送水給他,他伸手去接:“呵呵。”地笑出聲來。

不料這一笑竟靜了樹旁的烏鴉,烏鴉啞啞地叫著,使他驚醒,此時卻是秋雨零落,暮色濃重,他無力地笑了兩聲,牙關冷的一直顫,苦澀道:“我這五十年來都是一場噩夢,不過莊生夢蝶罷了……現在夢要醒了……”他不再說話,閉上了眼。

寒風哀號,似乎在為他送一首輓歌。

讀孔乙己的讀後感篇3

從孔乙己這一面看,小說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對讀書人的毒害,控訴了科舉制度的罪惡;從民眾這一面看,小說揭示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人們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狀態,社會對於不幸者的冷酷,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封建社會的腐朽和病態。

通過對外形的整體描寫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一外形的整體描寫,集中而簡練的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預示了悲劇的必然性。

通過肖像描寫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鬍子”。活畫出一個窮困不得志,又經常捱打的老書生的形象。斷腿前後肖像的對照,更顯出他遭遇的悲慘。

通過服飾的細節描寫揭示了孔乙己懶惰而又死愛面子的特徵。

“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又髒又破,長期不洗不補,既說明孔乙己很窮;只此一件長衫,又說明他很懶,連洗衣服都不肯動手。不肯脫下這麼一件長衫,是唯恐失去他讀書人的身份。作者通過一件破長衫的描寫,把孔乙己的社會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的教育揭示的十分深刻。

通過個性化的語言描寫,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課文多次描寫他滿口“之乎者也”,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孔乙己用“四書”“五經”中的所謂“聖言”為自己辯解,連偷書也說成“竊書不能算偷”。這些性格化的語言極能表現人物鮮明的個性。

通過對人物動作、神態的描寫,顯示孔乙己善良的心地。孔乙己教“我”識字,分茴香豆給孩子們一人一顆,表現了他善良的心地。

文章擷取孔乙己一生中的一段生活,把最能顯示孔乙己生活、性格和命運的情節濃縮在幾個場面,這樣寫便使故事情節集中而凝練。作者通過小夥計的眼光,用了幾個特寫鏡頭把孔乙己的外貌,他的遭人輕視和奚落的情狀表現出來,然後轉入對孔乙己遭受殘害即將死亡的描寫。

簡簡單單的故事情節依據作者精巧的藝術構思表現出極其深刻的主題。這篇小說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劇和整個世態,突出了封建科舉制度戕(qiāng)害讀書人的罪惡以及封建統治下一般群眾的麻木與冷漠。作者通過人物外貌、心理、語言、動作和自然場景、社會環境的描寫,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身份、社會地位、性格特徵和悲慘遭遇,生動地塑造了孔乙己的藝術形象。

讀孔乙己的讀後感篇4

?孔乙己》是文學巨匠魯迅所著的短篇小說。我第一次讀這篇文章是在中學的語文課本中,當時就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個週末和佳洲同學一起讀了這篇小說,我有有了新的感受。

文中,魯迅先生把社會濃縮到小小的咸亨酒店之中,通過孔乙己這一封建科舉制度受害者和封建文化教育犧牲品的悲劇形象,揭示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和人們麻木不仁的精神狀態,反映了封建社會的病態和腐朽。

這次讀這篇小說,我的感受是《孔乙己》不僅對於當時的社會環境,對現在的社會也是有普遍性意義的。當今社會,資訊高度發達,許多負面資訊讓青少年過早地體會事態,影響他們“三觀”的形成。多年以後,他們難免會分化為“長衫主顧”、“短衫主顧”和“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人”,難免就會有人象孔乙己那樣不為社會所接納。就這個意義上來講,孔乙己這一悲劇形象代表了理想和現實的衝突,這在任何一個社會背景下都會存在的。

所以,離開封建文化教育的框框來讀《孔乙己》更能感受這篇小說的教育意義,也說明了當今青少年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魯迅先生用這有語病的句子做為文章的結尾,我想他的用意也是再於此吧。

讀孔乙己的讀後感篇5

在魯鎮的咸亨酒店裡,孔乙己是唯一穿著長衫卻站著喝酒的人,他與周圍的短衣幫格格不入。他在旁人的冷眼與嘲笑中,卻堅決不脫下那件髒亂又破爛不堪的長衫,他認為自己還穿著長衫就能高人一等,他還苦苦維持著最後一點自尊,他不願意承認自己卑微的地位。明明已經窮困潦倒難以解決溫飽卻還擺著讀書人的架子,不肯吃苦養活自己。孔乙己是一個受到科舉制度毒害的可憐人,如果他脫下長衫,做起短衣幫,憑著寫得一手好字的一技之長,也許就不會這樣悲慘地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