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威尼斯商人讀後感

  威尼斯商人讀後感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威尼斯商人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威尼斯商人讀後感

 

威尼斯商人讀後感一

初讀課文,便被這故事情節深深地吸引了。不知不覺中,幾十頁便匆匆翻過,唯有活靈活現的人物,在得意中、憤怒中、無奈中長存於腦海。優美而流暢的語言,就這樣如小溪般淌過心頭,而順著這溪流,更見同情、見推崇,也見鄙薄。只是撩開這錦繡的簾幕,忽覺一位學者深遠的思想。

在正義中,也難免會有瑕疵——種族的歧視與宗教的偏見。當新興資本主義崛起,當人們打起人文主義的旗號——這位偉大哲人仍能客觀地指出自身的缺漏。細讀課文,更能從子句中發掘出仁慈、仁愛、寬容的曙光——作者仍能擺脫封建思想禁錮,追求以人為中心的世界。這種思想又豈不是自由、大膽,而又理性的嗎?老師告訴我們,西方國家家庭必備《聖經》與《莎士比亞全集》。可見,《聖經》是人們精神的支柱,而《莎士比亞全集》更是人們思想的支柱啊!他用他的`思想告誡了後人,思想的自由,是永不可侵犯的啊!又有什麼,能比束縛一個人的思想更令人痛苦的呢?

然而,思想是在碰撞中產生的,這使人不免聯想到當時令人懼怕的生活。正值文藝復興前時期,仍有大量封建主,不單是殘酷的剝削人民,更是壓榨人們本豐富的靈魂。在翻天覆地的變化前,世界似乎走向了麻木。是《神曲》漸漸喚醒人們,文藝復興,開始了。一場聲勢浩大卻又了無聲息的思想解放,開始了。在莎士比亞的一部部作品中,處處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思想,而是這,恰好推動了世界歷史上的另一程序。在安東尼奧博大的友誼中,我們體會到了人文主義的積極表現;在鮑西亞機靈的計謀中,我們又體會到了人文主義的積極影響。人文主義推崇追求幸福,那麼黑暗的社會有了今天極大的繁榮,又何不是幸福——人文主義所造就的?再縱觀歷史,這人文主義,卻是被文學所宣傳——是書本。

閉上眼,用手輕撫書本,一股強大的生命力彷彿在躍動。文學的創作,不僅僅是語言有多麼優美,而是其內容涵蓋了什麼——思想的馳騁。翻開一部著作,當思想的活力注入了文字中,跳躍的字元,引領人們置身於思想的潮流與社會的砥柱。

一部書,何不是一掬思潮,永遠地反映著社會而推動著社會?生或死,成或敗,它都曾有過自己賓士越梗的無線輝煌!

威尼斯商人讀後感二

《威尼斯商人》是英國偉大的戲劇家莎士比亞寫的四大喜劇之一,讀完了該文章個人感悟頗深!下面分享一下我的讀後感:

故事大概是這樣的:在威尼斯生活著很多不同經歷,不同品格的商人。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他的名字叫:安東尼奧。他聰明、勤奮、慷慨大方,博得了大家的信任。所以事業發展很快。最近又一批買賣即將成功,這使他萬分高興。這時,安東尼奧的朋友巴薩尼奧,正匆匆走來,原來他深深的愛上了鮑西婭公主,想去求婚。但他覺得只有自己穿上最好的衣服才能和公主相配,但他現在很貧困,因此只好向安東尼奧借錢。安東尼奧答應了朋友的請求。但他全部的財產都在貨船上,但貨船還沒有到岸。那麼只有向夏洛克借錢了。夏洛克是一個心胸狹窄、貪圖小便宜的人,他一直很嫉妒安東尼奧的才華。當他得知安東尼奧要向自己借錢,心中暗暗高興。於是,在條約裡寫到:“如不按時還錢,就要從你的身上割下一磅肉。”安東尼奧冒著生命危險答應了。

巴薩尼奧和鮑西婭結婚了。但是,一個壞訊息傳入了他們的耳中。安東尼奧的船隊沉沒了,夏洛克逼他馬上還錢。但安東尼奧現在一貧如洗。夏洛克把他告上了法庭,準備按條約上說的去做。在法庭上法官說:“你只能從他身上割下一磅肉,不允許有一滴血,要不然你就是違約。”可夏洛克根本做不到。最後法官判夏洛克敗訴,並把他財產的一半分給安東尼奧,另一半歸國家。

事後,安東尼奧才得知那個聰明的法官就是鮑西婭裝扮的。為了救朋友她想出了這個妙計。不久大家得知了一個好訊息:安東尼奧的船隊並沒有沉沒,現在已經抵達港口了。

我被莎士比亞小說裡的每一個情節所感動,也從中感悟到了很多人世間的道理。從安東尼奧、巴薩尼奧、鮑西婭的身上,我看到了他們都有對朋友真誠、友好的一顆心。為了朋友的幸福,安東尼奧冒著生命危險滿足了朋友的需要,為了讓朋友得到幸福,寧可犧牲自己。

鮑西婭既聰明又善良,她用自己的智慧,換回了朋友的生命。但是一提到夏洛克,我的心頭就充滿了厭惡:他心胸狹窄、貪婪、凶狠,世界上難道還有這麼狠毒的人嗎?

我覺得讀書可以讓我懂得好多人世間的道理,分清善惡,指引我的未來——做一個善良聰明,有愛心的人。

威尼斯商人讀後感三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亞的一部鉅著。劇本的主題是歌頌仁愛、友誼和愛情,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對當時社會中金錢、法律和宗教等問題的主要觀點。

《威尼斯商人》的主要情節取材於古老傳說。在這本書裡,通過那些形形色色、性格各異的人物,我讀到了愉悅、悲傷、友誼、愛情、陰謀和詭計……劇情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為了幫助巴薩尼奧成婚,向猶太人夏洛克借款三千金幣而引起的“割一磅肉”糾紛的一幕。

鮑西婭,我非常喜歡她。她優雅高貴,溫柔多情,有高度的智慧,敢於機智果斷地與夏洛克鬥爭,最後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安東尼奧爭取到了勝利,也得到了自己的愛情。在劇本的第四幕中,夏洛克依據契約把安東尼奧起訴至法庭,要求強制執行那“割一磅肉”的約定。雖然法官大人也知道該契約的內容是荒唐的,不公正的,但是既然雙方在契約中已有明文約定,法庭也只能按照契約的內容做出判決。幸好安東尼奧友人的未婚妻鮑西婭假扮法律學者來到法庭,宣佈“這約上所簽訂的懲罰,於法律條文的含義並無牴觸”,夏洛克有權在安東尼奧的胸前取一磅肉;可是因為合同上只寫了一磅肉,所以如果在取肉時流出一滴教徒的血,或者所割超過一磅或不足一磅,就是謀殺,要按照威尼斯的法律抵命並沒收全部的財產。鮑西婭機智地維護了朋友的權利,同時也伸張了正義。她靠的是什麼?法律!雖然我們現在還是學生,最主要的任務還是學習,還不懂法律具體是什麼,但是我們每一個人最起碼應該知道什麼是規矩。俗話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如果一個人沒有一點規矩意識、規則意識,無論將來有多大本事,都可能成為有害於他人、有害於社會、有害於國家的人,這種人無非就是一個高智商罪犯!

其實,就是作為國小生,規矩也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班規、校規……我們只有從小、從身邊小事養成遵規守紀的習慣,長大才會“水到渠成”做一個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才會成為一個有益於他人的人,才會成為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文/趙文督

威尼斯商人讀後感四

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主要講述了一個典型的情人巴薩尼奧不可救藥地愛上了美麗的鮑西婭。為了贏得她的芳心,他不僅需要擁有一筆財富,還需要解決鮑西婭父親為求婚者設下的難題。

巴薩尼奧要娶鮑西婭為妻,可他身無長物,只能向安東尼奧求助。安東尼奧是成功的威尼斯商人,擁有一支船隊,但缺少流動資金。為了幫老友達成心願,安東尼奧向死對頭夏洛克借貸。夏洛克是一個猶太人,靠放貸款收取高額利息為生,在這座城市很不受歡迎。

安東尼奧看不慣夏洛克,他嚴厲譴責過貸款者的惡行。夏洛克一直對安東尼奧懷恨在心,他乾脆地答應了安東尼奧的借貸,要求籤署一份合同,如果安東尼奧不能如期還款,就必須割下身上的一磅肉。

安東尼奧堅信老友會如期歸還,便籤下了合同。於是,巴薩尼奧帶著鉅款,赴貝爾蒙多,向鮑西婭求婚。可是巴薩尼奧沒有想到,鮑西婭身邊又出現了情敵納裡薩,他不僅身世顯赫還富甲一方,隨時可能解決難題。

與此同時,安東尼奧的船隊空手而歸。夏洛克的女兒傑茜卡也帶著大量錢財,和巴薩尼奧的朋友羅蘭佐私奔了。夏洛克惱羞成怒,對安東尼奧步步緊逼。聽說老友危急處境,巴薩尼奧離開貝爾蒙多,返家尋求辦法。

就在巴薩尼奧趕回來之前,安東尼奧的合同已經到期,夏洛克要求他履行諾言,割下一磅肉,兩人為此鬧上法庭。在法庭上,夏洛克要求他和安東尼奧的合同能夠履行。鮑西亞假扮律師,同意夏洛克按照契約規定割下安東尼奧的一磅肉,但必須嚴格按照契約執行,就是不能多割也不能少割,不能流一滴血,也不能因此傷害性命。夏洛克無法做到。這樣,鮑西亞巧妙地挽救了安東尼奧的性命。最後,真相大白,安東尼奧重新得到了自己的財產。

其實這本書的道理很簡單,反映的不僅是世人對金錢的看法,更是對一切事物的看法。現實生活中,我們看事物、評價人物不能只憑外表。所謂真人不露相,真正人才不必包裝得那麼好。“只要是金子終究是會發光的”。這就要我們擦亮雙眼,分清是內在金還是外在金了。

《威尼斯商人》告訴我們如何看世界,如何做事情,求真務實是我們堅持的原則。

威尼斯商人讀後感五

夏洛克,一個以放高利貨為生的放債人,一紙不合情理的契約讓他得到雪恥機會;一個在歐洲社會受壓迫的猶太人,神聖的猶太長袍被吐上不屑的唾沫;一個社會締造的悲劇。

“難道猶太人沒有眼睛嗎?難道猶太人沒有五官四肢、沒有知覺、沒有感情、沒有血氣嗎?”這是夏洛克的痛心疾呼,可沒有多少人瞭解這其中的辛酸——他一直安守本分地維持自己的生計,卻承受著無數的唾棄;他一心擁護自己的民族,卻屢屢招來徒的歧視和排斥;他一味地“忍氣吞聲,聳聳肩膀”,卻被斥為“異教徒”。然而,正如他所說的,猶太人也是有知覺、有感情、有血氣的,那些冷嘲熱諷早已如同銳利的刀子,在他的心上刺上無數的窟窿;如同鹽巴,撒在他血肉模糊的心靈傷口上。最終,極端的社會把“視財如命、殘酷無情、極端自私”的種子深深植入夏洛克的心中;痛苦的經歷焚燒成復仇的慾火,在他的腦海中蔓延開來。

終於,報復的機會到了。一紙令人髮指的契約便成了夏洛克的洩憤口:安東尼奧的侮辱,“他的血肉”的出走,錢財的流失……一切的一切使他狠狠抓住那一磅肉。兩倍、三倍、十倍的賠償,他都不要;他只要安東尼奧胸部的一磅肉。沒有任何理由,只是“他歡喜這樣”。或許他僅僅要用這一磅肉來洩憤;或許他要用這一磅肉來維護曾受過無數羞辱的尊嚴;也或許他要用這一磅肉來祭奠久受壓迫和侮辱的民族靈魂……沒有人能確實知道他要用這一磅肉來幹什麼,我們只知道這種做法很殘暴無情。可是對於這種殘暴的理解——“你們已經把殘虐的手段教給我,我一定會照著你們的教訓實行,而且還要加倍奉敬哩。”——也許正是猶太人“照著的榜樣”,對他們的“加倍奉敬”。

最終,夏洛克作為邪惡勢力倒下了:他的財產一半被沒收,一半被轉給女兒和女婿;他改信。在《威尼斯商人》的結局中,夏洛克衣衫襤褸地站在猶太禮拜堂門前,親眼看著猶太同胞關上大門,目光黯淡了……

《威尼斯商人》被譽為莎士比亞的四大喜劇之一,可讀完整本書後,我是從悲劇的氛圍中抽身出來的——一個社會締造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