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學古文讀後感通用6篇

撰寫一篇讀後感能夠強化我們對書上理論的瞭解,讀後感指讀完一本書後把內心的感覺用文字起草出來的應用文種,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學古文讀後感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

學古文讀後感通用6篇

學古文讀後感篇1

正所謂濃縮的都是精華,《古文觀止》就是這樣的一本“精華”書籍,它收錄的文章全都是古文中的精華。《古文觀止》讓我飽飽的享受了“文言大餐”,陶醉於文言文的韻味的同時,也讓我對歷史、文化、社會的發展有了更深的瞭解。讀完這本書,我相信會它讓你受益終身。

作為中國古文選本之最的《古文觀止》,最大的特點一、選文經典,二、時代性的編排、三、最為津津樂道的評註,我想這就是《古文觀止》一直以來為人們喜愛的原因吧。我認為它被稱為“歷史上最高水準的文言文”一點都不為過。選文方面,著重選擇漢朝之前的經典篇目,如《公羊傳》、《國語》、《左傳》等,它們總和達到了七十篇,佔《古文觀止》選文的三分之一之多。我認為這樣的好處:一是讓我們後人能夠了解到中國散文的發源,二是讓我們瞭解到秦漢時代文學的分量。所選的作品極具代表性,有司馬遷的《史記》、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柳宗元的《捕蛇者說》、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蘇軾的《前赤壁賦》等,無一不是大家之作,經典之作。所以收錄的作品都是經濟文化最鼎盛朝代時期的.散文,也是最精華的部分。不管你是初學者還是學者,從中都能得到很大收穫。在編目方面,《古文觀止》也很有特色,拋棄傳統的型別分類,而是採用以作者分類,朝代分類,可見編者的思路清晰,想更好呈現文章的想法。我從這樣的編排中,看到的是時代的發展脈絡,看到的是大氣磅礴的氣勢。

最讓我耳目一新還是書中的評註,讓我瞭解古人對於古書的評價,如《醉翁亭記》中表現其駢散風格的“也”的評註,司馬遷對屈原的“同心憂思”的評註,表現出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嗟嘆。讓我們從這些古文的評註中,瞭解評註者思想的同時,進一步感受到古文美。

讀《古文觀止》可以瞭解歷史、瞭解哲學、瞭解理學思想、瞭解人情世故、瞭解人文精神……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合,讀《古文觀止》也是我們瞭解古文的一種方法。所以我推薦《古文觀止》這本極具影響力的書作為我們的枕邊讀物。

學古文讀後感篇2

幼年聽家父教過《古文觀止》中的幾篇文章。那時候,我對家父的講解聽不懂記不住,只知跟著念而已。其實是囫圇吞棗,食而不知其味,過後便什麼都忘了。後來,等到年歲漸長,走上了工作崗位,我有暇再回過頭來通讀《古文觀止》的那些文章,猶如牛吃草反芻,重新加以咀嚼,才覺得這些文章經天緯地,氣壯山河,一下子就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從此,我就和這本書相依相伴,結下了不解之緣。《古文觀止》的文章,總共不過200餘篇,但卻從某一側面或一件事上,留下了幾千年的歷史軌跡,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興亡,記錄了眾多賢哲的襟懷抱負。我讀這本書,如同跨入了中國古籍文化峋巍峨殿堂,觸目所見,多篇作品,都煥發著奇光異彩,閃耀著灼見真知,叫人一讀就難捨難分,越讀越感到意蘊無窮。

我特別鍾愛一些名篇,例如,李密的《陳情表》,王勃的《騰王閣序》,魏徵的《該大宗十思疏》,方孝孺的《深慮論》等等,由於經常讀,便逐漸地會背十來篇。這麼一來,我除了平時在家裡翻閱《古文觀止》以外,還能利用空餘帥司,隨時隨地進行背誦複習。我把這種背誦作為一道“精神快餐,用來滋養心田。我以為,《古文觀止》是人生的一部百科全書。書中的哲理,小到修身養性,大到治國平天下,無所不涵。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說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優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一至理名言,光華奪目,擲地有聲。雖寥寥不過數十字,竟勝似萬卷詩書。尤其是範老先生的那種境界,那種情懷,早已被後人奉為立身做人的萬世楷模。

總之,讀這本書,能夠使人警醒,使人振奮,使人高尚,使人堅強。我現在雖已年過古稀,但有生之年,這本書是一定要繼續讀下去的,而且要一如既往地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讀,為的是從中學做人。學會在任何處境下,都能好好做人。

學古文讀後感篇3

讀了司馬遷的《史記》,我對我們中華民族的發展和發達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對我們炎黃子孫的堅毅和智慧崇拜的五體投地,對我國自古以來朝代的興替有了比較清晰、深刻的瞭解,特別是《五帝的故事》,使我受益匪淺。

炎帝和黃帝是華夏民族的.祖先,他們都生活在遠古時代,那時既沒有文字元號記載他們的故事,也沒有安定的生活,人們主要依靠狩獵和採集植物果實為生,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後來炎帝發現許多小鳥在地上啄食細小的植物種子。他就把這些植物種子收集起來,種在地裡,收穫之後,煮熟食用,味道香甜可口,又飽肚子。於是,炎帝向人們介紹這種穀物,推廣種植這種穀物的方法。為了耕種方便,炎帝又根據自己的經驗,設計了一些農具。從此,這種穀物,也就是粟子開始了大面積種植,人們能夠獲取較充足的食物。為了感謝炎帝對農業的生產發展的貢獻,人們尊稱他為神農氏。

神農氏嚐遍百草,多次誤食有毒的食物,幾乎喪命,幸虧他又找到了解毒的草藥,掙脫了死神的魔掌。為了不讓人們重蹈覆轍,他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仍然去嘗試各種植物。最後,他嚐到了一種名叫斷腸草的綠葉黃花植物。這種劇毒植物無藥可救,神農氏不幸去世了。

炎氏之後,有一段時期非常混亂,各地諸侯乘機而起。軒轅氏決心消除戰禍。他修行德政,安撫百姓,整頓軍旅,收復了各地的諸侯。他又在逐鹿擒殺了南方諸侯首領蚩尤,統一了天下。後來,人們稱他為黃帝。

黃帝執政後,仍然不忘天下的百姓,只要發生戰亂,黃帝就去征討,掃平判亂,安撫百姓,幫助百姓解決各種困難。他制定曆法,讓百姓按季節播種收穫;劈山開道,方便天下人往來。他成年辛勤地奔波勞碌,從來沒有在哪兒安寧的居住過。

學古文讀後感篇4

?古文觀止》一書,是文人吳楚才、吳調侯爺孫兩人在清朝康熙34年間,收集了由先秦到明末兩千多年的優秀作品而著成。此書不僅包括了史傳、論說文,還有見聞札記、山水遊記、雜文小品和其他的應用文。另外,少量的駢文和韻文也被選入其中。大體上可以反映出中華古文的絢麗多姿以及百讀不厭的文學風采。

這本書不但有收藏的價值,更重要的是有供人們閱讀欣賞的潛質。每篇文章的寓意之深厚,令人讀後回味無窮,耳聰目明,茅塞頓開。它不但教你如何做事,更重要的是如何做人。可以說篇篇都是做人做事的警示錄,不愧堪稱為“觀止”。它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很高深莫測,讀後給人以寬博的想象空間。這些文章,千百年來流傳至今,依然膾炙人口,可見它的生命力是何等的旺盛啊!

我在通讀時,對其中大家熟知的:《左傳》中的《曹劌論戰》,《國策》中的《魯仲連不帝秦》,李斯的《諫逐客書》,司馬遷的《報任安書》,賈誼的《過秦論》、《治安策》,諸葛亮的《出師表》,陶淵明的《歸去來兮》、《桃花源記》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等人的文章,頗有偏愛。讀後,深有感觸,我認為這些文章,不僅是歷史上公認的佳作,今天看來也是古文中的精華。

學古文讀後感篇5

偶爾聽見老師說《古文觀止》是本不錯的書,我便纏著媽媽買了,但買回之後卻大失所望,那一個個認不得的字,那一句句看不懂的文言古句,讓我不知從何讀起,更是讓這本書一度被我所遺忘,直到某日,無意翻開這本蒙塵已久的書,細細品味一番,雖說依舊看不懂那深奧的文言文字,但那譯文所講述的一個個故事卻是讓我大感興趣,特別是“曹劌論戰”一文。

在“曹劌論戰”中,最吸引我的除了曹劌不費吹灰之力以少勝多戰敗齊國以外,便是他與魯莊公的那番交談,特別是在魯莊公質問他:敵強我弱,兵力懸殊,我們可能勝利嗎?的時候,曹劌並未直接回答,而是問魯莊公,他所做之事是否會讓百姓願意為他打仗。他這一問,抓住了任何一個帝王都愛面子的特點,讓魯莊王不得不用各種事件來證明自己愛百姓,以至於百姓會真心誠意隨其作戰,而曹劌就是在這時取信於魯莊公,讓其相信自己是為國存亡而來覲見,從而獲得出戰的機會,在戰時大放異彩。“曹劌論戰”讓我看到了一個機智而心思縝密的人,讓我在敬佩他的同時也學會了很多。而除了曹劌論戰,《古文觀止》上一些我聽聞已久的名篇也吸引著我。

?陋室銘》是唐代名家劉禹錫的傳世大作,也被收錄進了《古文觀止》中。這篇文章僅僅八十一個字,卻寫出了劉禹錫那潔身自好的高尚品質,就如周敦頤的《愛蓮說》中的那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一樣,那《陋室銘》中字句句間都流露著劉禹錫的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懷,特是那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好像就是再向那些在他落魄時落井下石的人說著“我劉禹錫就算住在這裡破舊的小茅屋

之中,也不會放下尊嚴與你們這群人同流合汙!”而這也讓我在對劉禹錫的《陋室銘》大加讚揚時,也對面前抱著的這本我原本不太放在眼裡的古文言文,書產生了極大地興趣與好感,對於它的“身世 ”我也有了瞭解,他是從一對以教書為職的叔侄吳楚材與吳調侯編著的,雖然只是編著,但正因為有了這樣一本書,才讓我對古文產生了興趣。

?古文觀止》中名篇眾多,名句也眾多,但我最愛的還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的“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這話語中透露著王羲之對世態炎涼,時間飛逝的感慨,讓我也受益匪淺。

學古文讀後感篇6

初次瞭解到這本書是緣於兒子的語文老師,她讓學生暑假讀《古文觀止》說有利於學習好文言文。於是將《古文觀止》看一遍下來。看這本書的初衷是幫助兒子提高文言文的水平,可看過後才知道我收穫的不止是這些。

這是本書是一本古老而有深度的書籍。《古文觀止》的編選者為清代吳楚材、吳調侯,他倆是叔侄關係。據記載,吳楚材天性孝友,潛心力學,尤好讀經史,於尋常講貫之外,別有會心。他們二人才氣過人,而他們想這些都是得益於之前祖先留下的古文讀物,從而就想把這些文字發揚光大,書名取為觀止,意在力圖選編達到盡善盡美,無以超越。我粗略的數了一下國中教材從中共選了12篇文章,高中教材共選了16篇,而且新課改又加大了文言文篇幅。從春秋到明末兩千年之間都有作品入選,且大多數都是非常優美的文章。這部書既重視文章的思想內容,又重視文章的寫作技巧和語言的錘鍊,把說理、記敘、抒情、寫景熔為一爐,蒐集了許多名篇。從一個教師的眼光出發,我讀此書的感想如下:

一、親情傳孝道

本書記載孝道的較少,但李密的《陳情表》使人深受感動覺得自己不夠孝順。李密寫《陳情表》本是推辭、拒絕入朝為官,但他情真意切的話語,使晉武帝明白其心志,不僅不被治罪,還受到皇恩沐浴。“烏鳥私情,願乞終養”的孝心,本是人之常情,但“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的赤誠又另人同情。這種言論,我將其概括為“感恩”。作為一個教師,我深知感恩教育十分重要,也經常對學生開展感恩教育活動。而觀我自身,實在是做得不夠:父母年邁,卻不在身邊。他們有病痛時,我卻不能侍其湯藥。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每一個人一生都難以報答的。因此,工作再忙、離家再遠,我們都當常回家看看。

二、忠義弘美德

?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徵的“居安思危、載舟覆舟、思江海下百川、虛心納下、無因喜以謬賞、無因怒而濫刑、知足”、自謙自制、“慎始而敬終、”三思適度的思想使人受益非淺。這些濃縮而有提醒意義的言論像一面鏡子,使唐太宗從中照出了自身的不足,從而創造了貞觀之治。

我以教師的眼光來看,也覺得很有意義。“無因喜以謬賞、無因怒而濫刑。”提醒著我們在學校與學生交往中,教師處理任何問題都要三思而後行、客觀公正。然而,人非聖賢,難免不被自身的情緒所影響。因此,我們要學會寬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文中的“知足以自戒”也是我們每個教師教學過程中的警示牌。知足常樂,學會淡泊。面對眾多行業的各種誘惑,我們教師依舊堅守崗位,不動搖,不跳槽,仍能樂教,並終身從教。這也是一種品格。所謂“慎始而敬終”不過如此。魏徵是幸運的,他的諫言創造了貞觀之治,為天下百姓開創了一個盛世。而另一個憂國憂民的謀臣當推孔明瞭。他身逢亂世,卻能以一人之智慧救蜀、治蜀,保一方平安。他憂國憂民,最終積勞成疾,鬱鬱而終。他所著的《出師表》使人倍感其愛國之心,赤膽之情。其以一人之心力,欲擋天下一統之大勢,雖如螳臂當車,卻忠勇可嘉。

相對而言,范仲淹的,《岳陽摟記》,那種彷徨與愁悶,愛國與國人,更深入人心。那千古絕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卻從未忘記自己的職責。因此,我認為范仲淹是一個淡泊名利,憂國憂民的優秀政治家。

三、解惑伴傳道

作為教師,要讀的相關內容首當其衝是《師說》。“傳道、受業、解惑”是我們教師站在講臺上每天必備的基本工作。然而,“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的言論使人難以接受。其實,我們的知識不斷老化,不加以學習,就會不如弟子。我們該怎樣面對這一尷尬局面呢?

首先不要抹殺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天性好動、好玩。作為教師,我們不能時時要求他們循規蹈矩,應允許他們犯錯,並給予他們改錯的機會。使他們的個性自由發展。作為家長,也要儘量使孩子有自由空間。不要自做主張,就給孩子報了一個又一個培訓、輔導班。應問問孩子,你們是否願意學。由於老師、家長喜歡聽話的孩子,因此,孩子們在大人面前很聽話,卻隱藏了自己的真實性格。誰也不知道他們性格上有哪些缺陷,需要怎樣引導。正如我們喜歡的盆景,永遠只禁錮在盆中,永遠也離不開園丁的悉心照料。這樣的孩子到社會上,經不起折騰。不能承受打擊和失敗。對孩子的學習、生活過於干涉,只會適得其反。即“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其次孩子需要什麼作為家長,你瞭解自己的孩子嗎?作為教師,你瞭解學生嗎?他們需要什麼?我們惟恐子女(學生)才能一般,不能出人頭地,更怕他們有陋習。因此,我們要求他們向指定的模式發展。其結果只會使他們失去自己的個性,變得千篇一律。就像時下的青年整容一樣,美是美了,卻千人一面,失去了本來的真。我們對子女(學生)的教育很難做到理性。這就是“愛之太殷,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的教育衚衕。孩子門需要什麼?不過是一點自由而已。我們常常抱怨沒有“千里馬”,其實千里馬常有,只是我們沒有伯樂的眼光罷了。

此外,書中的歷史典故、唐宋八大家的寫景散文,這些文章,千百年來流傳至今,依然膾炙人口,可見它的生命力是何等的旺盛啊!希望有更多的人去了解它閱讀它。

利的好官。官大小都一樣可以為國為民,何必一定要身居相位呢?我們教師也一樣,雖只有一方三尺講臺,卻也足以使我們傳遞智慧、施展才華,體現自身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