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看望孤寡老人心得體會6篇

心得體會在下筆之前要將我們的內心感受進行梳理,想要記錄對生活的感受,不妨拿起筆寫一篇心得體會吧,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看望孤寡老人心得體會6篇,供大家參考。

看望孤寡老人心得體會6篇

看望孤寡老人心得體會篇1

快是三月末的最後一個星期五了,我們實踐部踩著雷鋒日的尾巴組織了看望孤寡老人的活動,一路上組織部和生活部與我們一起前往。來到金山衛鎮的敬老院我第一感覺是四周很是安靜,特別是春天鳥語花香,空氣清新。等到部長提著各種蔬果和好幾袋餛飩出現,我們便在院長熱情的指引下懷著異樣的心情來到老人們的住所。看著年邁的老人,他們裹著厚實的衣服,而牙齒所剩無幾,臉上的面板黝黑,一看就是農活做的太多,無數的皺紋訴說著她們之前在家裡是多麼的不辭辛勞。當他們看見我們分發水果,慰問他們,他們趕緊湊上來,那種渴望真的無法形容,握著我們的手連忙激動地說謝謝,你們真好。她們淳樸善良,想要的東西不多,只是關愛罷了。一行人都和老人們聊起天來,一位奶奶和我說其實站在兒女的立場上,他們工作繁忙,還要帶孩子,房子也不夠住,現在住在這裡還要花錢,小輩們賺錢不容易這是多麼的善解人意啊。但是有誰不想和自己的兒孫齊享歡樂時光。臨走之時,她們都依依不捨和我們揮手分別,讓我們再來,我不經心理感嘆“老來苦才是真的苦”。

想到自己的奶奶,她也88了,經常生病,最近的噩耗還以為她會永遠離開我了,那時候的後悔之情難以言表。在這裡,我想告訴所有的同學們,老人是很煩,是動不了了,是不能為我們做什麼了,但是那是愛,是一生都不會拋棄你的愛,能多說說話就多說說話,這樣老年痴呆症的發病機率也會少很多了。只有善待老人,才是善待自己。

團委實踐部

看望孤寡老人心得體會篇2

寒假裡我和幾個朋友一起去了敬老院參加關愛孤寡老人的社會實踐活動,剛剛走進敬老院,我們什麼都不知道。這時,我們便找到了一位清潔工人,說明我們的來意後,他便笑了起來,連連誇我們有愛心,然後就匆匆的領著我們來到了老人們生活的地方,而且還將我們領進了一位他最熟悉的老奶奶的房間中。

剛進房間,我們就聞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味,那是一股花香,一股桂花的清香。隨後,清潔工人又告訴我們,這位奶奶姓張,今年已經76歲高齡了。然後,他又向老人說明了來意,說完便走了。

看到老人後,我們便親熱地叫了她一聲"張奶奶!”她也開心地應了一聲。張奶奶要我們坐下,還準備給我們倒茶,我們卻異口同聲說“不用了!”是啊!我們是來幫老人解憂的,而不是來為她添負擔的。然後,我們就和她聊天、談心,只到我們要走的時候,他還依依不捨的抓住了我們的手說:“你們以後一定還要再來喲!”嗯嗯嗯,我們想也沒想就答應了!

可能這句話並不是只正對她自己一個人,而是針對敬老院裡的老人吧!我覺得這些最平凡的人才是世界上最需要人們關注和關愛的人,往往這些人的生活總是空虛的,那是因為很少會有人去看他們,她們很寂寞。可能這些老人的孩子有些已經升官發財了,他們卻忘記了還活在社會那些基層的父母,這些人真該好好反省了。應該用心想想,如果自己老了也像這樣的活,哪——該怎麼辦啊?

這短短的暑假實踐我碰過壁,受過累,流過汗,但是我卻成長了。實踐中瞭解社會,讓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道的知識,也打開了視野,長了見識,為我以後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我想,作為一名中學生來說,建立自身的十年發展計劃已迫在眉睫。這次親身體驗讓我有了深刻感觸,這不僅是一次實踐,還是一次人生經歷,是一生寶貴的財富。

看望孤寡老人心得體會篇3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共同努力,因為有了他們的付出,才有我們安心的這一代。所以,在2019年x月x日,放假回到家裡做了幾天調整,今天我準備要開始社會實踐,就是去我們縣的敬老院去看望一下那些老人,希望我能給這些老人們帶去一絲溫暖和快樂。

在許多人眼裡,敬老院是孤寡老人的棲息之所。而現在,許多子女成群的老人主動走進了敬老院。他們有的以前是教師、工程師幹部,也有藝術工作者。選擇敬老院,因為子女工作忙、家裡樓層高、沒人陪自己聊天;更因為在這裡與同齡人朝夕相伴,共同的興趣愛好,相近的人生觀念,讓他們更能感到夕陽無限好。

經過了短暫的休息後,我們開始實施起來了我們來之前做好的計劃。首先,找來了梯子,把牌匾上掉下來的字安裝上;然後選了兩個醒目的地方,把事先做好的條幅掛了上;接著就是往下搬運食品,幫著收拾一下敬老院的衛生。

一切都做好了,我們便跟老人們一起坐到了活動室裡,跟這些和藹的老爺爺,老奶奶聊了起來。起初在有些老人面前大家還顯得很拘謹,但個別活躍性格開朗外向的學生十分熱情帶動了大家。

有些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等等,同學們也耐著心和他們聊天,幫老人整理衣物,擦拭傢俱,聽老人講自己的過去,也與老人分享自己的校園生活。大家在一起歡歌笑語,好像真的融入到了一起似的,真的很開心,很欣慰。

不知不覺中,天黑了,今天的實踐結束了,我們不得不往回啟程了。這一天,我們傾聽了各式各樣的精彩和辛酸的人生歷程,讓我們的思緒也停留在那個貧苦年代。看著他們臉上的皺紋,都是歲月的痕跡,我想他們心中的皺紋深度,更是無法估量的。到敬老院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將自己活力釋放的同時,我們感到一種充實。

這次親身體驗讓我有了深刻感觸,這不僅是一次實踐,還是一次人生經歷,是一生寶貴的財富。

看望孤寡老人心得體會篇4

短短一上午的關愛孤寡老人活動,觸動了我那麻木已久的心。由於是第一次參加此類活動加之與老人相處甚少,第一眼見到年邁孤獨的老人們時,心抽痛了一陣。這些為兒女操勞大半生的老人,本應和子女生活在一起享受子女的關愛,如今卻被送到敬老院孤單地度過餘生。不敢說她們喜歡清靜卻敢大膽的說她們害怕孤獨。此時,告誡自己:絕對不能讓父母孤獨的度過老年。也許是心裡裝滿心事,一時根本不知如何與他們相處。在老人房前徘徊許久,此時,院長讓我把帶來的禮物送給老人,這讓我與老人們來了個一面之緣,我將禮物一一送到老人手裡並親切地稱呼他們,慈祥的老人們一聲“謝謝”迴應著我,她們如花般的笑臉,感動著我。在心裡為她們祈福願她們健康快樂!禮物送完後,我試著與一位坐在走廊上的爺爺聊天。

從他那我瞭解到:他曾曾經當兵,做過車間主任子女學業有成後有不錯的工作,卻無暇顧忌老人。老人腿腳不方便,根本不能自理,為此兒子和兒媳經常吵架,為了家庭和睦將爺爺送到敬老院。據我所知他來這時間不長,從他臉上的神情能夠感覺到他對這種生活的不適,可他卻對來看望自己的小孫女說:“爺爺,四海為家沒有什麼不習慣的。”聽到這番話後,心裡有種無法表達的滋味。他們已經老了不能為我們做任何事甚至需要我們去服侍他,雖然我們可以找出無數的理由為自己辯解,但是父母從來都沒有為養育我們而抱怨。道別爺爺後終不願再踏進老人的房間,便為他們打掃衛生。

時間在指間流逝,很快便到了說道別的時候,老人們用期盼的眼光看著我們,無意間聽見一名志願者說樓上有個老奶奶聽見我們要離開便大哭起來。我們也有很多不捨,多想再陪陪他們。可是我們能力有限,能給予他們的只是微不足道的,不能改變任何現狀。我甚至有些後悔打破他們清靜的生活,我們的離開或許會給他們帶來給更大的孤獨。關愛老人是晚輩的責任,關愛老年人的今天就是關愛我們的明天,有一天我們也將老去,也可能和他們一樣在敬老院度過餘生。

古代先賢所倡導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意思是隻要像對待自己的長輩一樣,善待天下所有的老人。如果您身邊有個老人,請走近他,讓他感受到晚年的溫馨。

看望孤寡老人心得體會篇5

從來沒有如此沉痛的心情,從來沒有如此清晰地感受眼淚劃過臉頰的感覺,現在的孩子在家裡都是個寶,我也是。他們不知道什麼叫殘疾?什麼叫孤獨?什麼叫被遺棄?曾在一本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其實每個人都有殘疾,小時候不會走路、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穿衣服、這都需要別人的幫助。老了,不能走了,不能動了,也需要別人的幫助。那麼,那些殘疾的年邁的老人,他們也需要我們的幫助,但我想他們更需要我們的關愛!

2月10日,我們學生志願者在學校老師們的帶領下,一行人走進了社群慰問孤寡老人。我們的同學用自己的壓歲錢為奶奶們買了麵粉和雞蛋,親筆為老人們寫了春聯。我們的學生來到老人們的家裡,與老人親切的手拉手聊起了家常,老人都被大家的熱情感動的熱淚盈眶,我們的黨校學員也都被感染的掉下了心酸的淚水……

在慰問過程中,我們詢問了他們的一些愛好,以前他們的一些經歷和工作經驗,還有生活狀況等等,大家都交流得很開心。看著他們快樂而滿足的神情,我深深地體會到:只有充滿親情與溫暖的晚年,才是快樂無憂的,才最能夠呵護老人們的心。

如今我們正年輕,但當我們看到生命的光華在他們身上漸漸消逝,對人生的領悟油然而生。今天的健康與快樂應該得到加倍地珍惜,應該感激自己擁有著年輕的體魄,感激朝氣蓬勃地身處一個繁華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我們不能忘卻老人,而更應該善待他們,讓他們的晚年更加幸福、更加安詳。

善良和愛心是很多人與生共俱來的天性,我們擁有著一份真誠的愛心,幫助了很多社會上需要關懷的人,給予老人們更多的關心和愛護是我們應該身體力行的事。希望有更多慰問老人的活動,而不只是一道程式,而是能喚起整個社會的責任,付出更多實際的關懷。

今後,還有這類的活動我們仍然會積極參加,因為從中得到很多從沒有經歷過的感受。最後在新的一年來臨之前,我們祝願所有的人佳節快樂.身體健康.家庭幸福!

看望孤寡老人心得體會篇6

三下鄉的另外一個工作就是負責看望孤寡老人。我們訪問的第一家,家裡主要有五口人,婆婆夫妻二人,兒子和兒媳以及一個孫女。兒子是先天的智殘,孫女的頭一點偏,智力也有問題,屬於先天性遺傳。他們以前屬於農村,後來徵收了,地也不能種了。家裡沒有辦法,老爺爺就在其他家裡借了一點地種,在田地旁邊搭建了一個簡單的帳篷。他們的兒子是完全智殘,什麼事也不能做。兒媳今年二十一歲,可能受了什她們兒媳沒有點問題,只是不愛交流,可以絕對可以找事做。

另外一家要更困難,他們家老婆婆和老爺爺都有低保,但是老爺爺已癱瘓在床,老奶奶也喪失老動能力,上廁所都要依靠板凳,他們還有一個兒子又聾又啞。他們家完全喪失了自理能力,他們每頓飯都要到外面去請人幫忙做。但讓我們感覺吃驚的是他們對待生活的態度,老奶奶一口的在說毛主席好,當我們問道她們還需要政府做些什麼?他們說沒有要求了,他們對政府非常的滿意。

這個社會需要幫助的人依舊還是很多,所以我們的社會保障事業和愛心事業還需不斷地發展。但我感觸最深的是兩家對生活的態度。第一家家裡有冰箱,有電視,地下也都鋪了地板磚,家裡的生活也可以自理,但對生活很不滿意。而第二家可以說家裡什麼都沒有,桌子和椅子都是特別老化的那種,生活完全依靠別人,但從老奶奶不斷的喊著“毛主席好”以及從皺紋中透出的喜悅可以告訴我們他們是多麼的滿意。看望孤寡老人讓我認識到了,生活不在是物質多麼豐富,而在於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

短短的幾天三下鄉活動讓我感受頗多。一個團隊最核心的東西是團隊文化,形成團隊文化之前,我們必須強調組織紀律性。然後我們要正確的認識這個社會,認識學生髮展規律,真正的理解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當然感觸最深的是我們應該怎樣正確的面對我們的生活。生活中的痛苦不能一勞永逸,我們需要帶著腳鐐跳舞,而且是跳完我們整個人生。我相信這些點點滴滴的體驗會伴隨我的一生,是我一生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