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精選學習陶行知思想教育感悟範文

您的愛,清泉一般清甜,老師撒播在每一位做學生的心間像暖和我的心的陽光,那麼關於相關的心得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習陶行知思想教育感悟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精選學習陶行知思想教育感悟範文

學習陶行知思想教育感悟1

陶行知先生是20世紀中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都有著重要的影響。20世紀過去了,在新的世紀裡,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學習了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的名篇論著,讓我的收穫頗豐、感觸很深。

在陶先生的眾多教育思想中,給我感悟最多最深的首先是“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思想,和“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現在的社會日新月異,我們周圍時刻充滿著變化。一個有強烈使命感的人,應有一種危機感。怎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不被社會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心懷進取心,下苦功夫學。正如陶先生說的那樣:“學習,學習,學習,學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們要虛心的跟一切人學,跟先生學,跟大眾學,跟小孩學,跟朋友學,跟大自然學,也跟大社會學,要學的專,也要學的博。”人類發展永無止境,科學永無止境,肩負著生產新知識,傳遞新知識的教師隊伍建設也將永無止境。為了可能被淘汰的危機,為了適應知識經濟的需要,作為教師就要時時更新自己的觀念,及時獲取相關的資訊,不斷進取,發展自己,完善自己。只是,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學會“做人”。教學生學會“如何做人”,“做一個怎樣的人”才是我們教育的.核心。作為一名教師,“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識,真的本領,真的道德。”以身作則,“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來教育學生。

其次,是陶先生的的教育思想。陶先生說“事怎麼做就怎麼學,怎麼學就怎麼教,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會學”、“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就“教學做”三者關係而言,做是學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教與學都以“做”這中心,“教學做合一”,做就是教,做就是學,教也就是教,教也就是學。就教育與生活的關係而言,“教學做”有一個共同的中心,那就是“事”,也就是“實際生活”,實際生活也就是日常生活,那麼日常生活學是學,就是教,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就是學習。動手做對自己就是學,對他人就是教,手腦並用也就是教育。教育現象是普遍存在於社會生活實踐中的,教與學都是為了生活實踐的需要,教與學要和生活實踐相結合。教師實行“教學做合一”,教師拿做來教,才能算是真教。學生實行“教學做合一”,手腦並用,才能求得真知,生活創造的能力才能得到培養。“教學做合一”才能真正培養學生自動、自學、自得的“治學”能力,才能培養學生手腦並用,能言善行。

還有陶先生“愛”的教育理論。陶行知先生的愛滿天下,更把愛的教育發揚光大。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師愛(以及家長的愛)猶如心理髮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學生的心靈發展。師愛能營造出和諧、溫馨、親切的師生關係。在這種師生關係中,學生不僅樂學,而且個性會得到充分發展,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這是創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礎。教師不僅要學習陶行“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獻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愛滿天下的高尚情懷。發揚因為差,更要抓;因為差,更要愛的敬業精神。教師對後進生應有要有一顆愛心,它不埋在胸膛裡,而應擎在手上,高高舉起,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時時感覺到。老師對後進生更要傾注真誠的愛心,使學生感到老師的親切、集體的溫暖,從而樹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多給學生關照和溫暖。對學習好的學生熱心引導,對學習差的學生及調皮的學生也是從愛開始,進行指導幫助,不歧視、不訓斥、不諷刺挖苦。學生們感受到老師的愛,有了良好的情緒,學習的積極性也就提高了。使學生們感受時代的脈搏,培育愛他人、愛祖國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礎,善良的心和愛他人、愛祖國的情操也是創新智慧的心理基礎。

作為一名教師,我將永遠牢記陶先生的教誨,注重“以人為本”,“教學做合一”,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為培養學生成為“真人”,並具有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學習陶行知思想教育感悟2

陶行知先生是我國近代最具有影響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也是最具有批評精神和創造精神的教育開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實踐,行知合一的師德風範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不愧為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萬世師表”。

“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線和重要基石,它的精神內含十分明確,即大眾教育——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先生這一至理格言,這是我們“教書育人”的永恆主題。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銘,也是他一生獻身人民教育事業,尋求探索中國教育之光明大道的生動寫照。他認為教師應“發前人所未發,明今人所未明”,提倡教師做一個學生思想和求知的引路人,不做一個教書匠。

“人生天地間,各自有秉賦,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這是陶行知先生作的《自勉並勉同志》詩。他自己的一生正是不斷追求真理,學做真人的典範。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與實踐,為我們留下了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學習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研究他豐富的教育遺產,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質,使自己成為心靈世界的開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種者,人類文明的傳遞者。面對教育的改革,新課程、新理念,每一個教育人都應該冷靜地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我們的辦學行為。負責地對每一個孩子的一生負責,為孩子的成長、為孩子的發展,認真履行教師的職責

一、實施愛的教育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畢生從事教育事業的真實寫照。愛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愛滿天下”更把愛的教育發揚光大。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對後進生應有要有一顆愛心,它不埋在胸膛裡,而應擎在手上,高高舉起,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時時感覺到。老師對後一進生更要傾注真誠的愛心,使學生感到老師的親切、集體的溫暖,從而樹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在愛的教育中,培養學生愛的情感,用愛的情感幫助學生塑造人格。如開展“我與父母通訊”活動,使學生們感受父母的愛,從而培養學生愛父母、愛他人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礎,善良的心和愛他人、愛祖國的情操也是創新智慧的心理基礎。

二、實施生活教育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內涵十分深廣,而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線和重要基石。陶行知提倡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內容。他的生活教育從內容上看是動態的,隨環境和不同受教育者的變化而變化。在生活裡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的觀念相當明確。根據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的理論“教的法子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根據做的法子。事怎麼做.就怎麼學,就怎麼教”,而教學的中心是“做”即實際生活。

三、實踐創新教育

創新教育是教育觀念,又是具體的教學思想,它只有化作具體的教育教學的操作方法才能夠實現。但教育教學無定法,因此它又是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為此,今後我更要認真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與現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牢固樹立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基礎教育主流價值體系觀念,提高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以陶行知先生為楷模,學習他高尚的人格品質,求真求實求創造的教育理念,成為敬業愛崗、師德高尚、業務精良、創新務實的教師,為培養學生成為“真人”,並具有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學習陶行知思想教育感悟3


借我校10週年校慶之際,有幸拜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部分教學思想,掩卷沉思,啟發頗深。先生當年的一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字字珠璣,鞭辟入裡,時至今日依然覺人覺世,發矇啟蔽。

所謂“行是知之始”,我的理解是:應該首先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在還未獲得抽象的理論知識之前,先有一個動手體驗的過程,進而在實踐中學習和積累。所謂“知是行之成”,我想它說的是:學生經過親身實踐、體驗之後,再將所獲得的知識,以此檢驗所學知識的適用性,從而達到行與知的高度統一,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學的講臺不同於高中、國中,它不單純為了應付考試而生,它更多的功能體現在教會學生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動手,如何掌握好一門過硬的技能。這一點,對於三本院校來說,顯得尤為重要。人文社科系系主任劉路老師曾有一段富有遠見卓識的表述:一二三本院校本無優劣之分,一本院校是高音部,二本院校是中音部,三本院校是低音部,只有這三個音部共同和聲才能奏出最美的樂章。那麼,作為三本院校的我們,只有找準自己的定位,強化實踐教學,突出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才能在這場演奏盛宴中發光出彩。

作為我校廣播電視學專業的一名普通教師,自2011年起,專業的每一次規劃和建設我都參與其中,經過幾年時間的摸索與發展,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學模式,在實踐教學的道路上不斷在探索,當中有進步也有不足。2013年,對於我們廣播電視學專業而言,是一個改革年。在劉路老師的提議下,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師生率先開啟了對畢業生畢業形式的變革,09級的12位畢業班學生採用了以“拍攝影視作品”的方式完成自己的畢業設計。在新的一年裡,採取此種形式畢業的人數又翻了一番,超過了畢業總人數的30%,預計在未來幾年裡,廣播電視學專業的所有畢業生都將以“影視作品”的形式獲得畢業證書。這一變革,對專業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無疑是一次大的衝擊。以此為導向,單純的書本知識、單一的灌輸式教育,顯得越發無力和不合時宜。個人認為,我們至少可以從以下幾點已達到行與知的高度結合:

一、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的實踐能力。

陶行知曾經說到“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因此,教師要想交給學生一身過硬的動手本領,自己先要變成一個實踐的“高手”。

二、教師要有一套教授學生的好法子。

在我看來,我認為以下兩點尤為重要:一是,要因材施教。對此,陶行知先生說:“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予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每一個學生的脾氣、性格、愛好、家庭教育等等都各有不同,所以我們在教學工作中,應該首先對學生的性格特點有所瞭解,尊重每一個學生,才能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教育。二是,要善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陶行知先生說過這麼一段話:“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授人與魚,不如授人與漁”,這是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在課堂教學環節中,單純的填鴨式教育,既害了學生,也害了教師自己。教師在教授過程中,要樹立以“學生為本位”的思想觀念,儘可能多的鼓勵學生去思考、去體驗,注重學生的反饋,把課堂氛圍搞活,以此達到“知行一體”。

當然,對於我們這些青年教師來說,要走的路還很長,專業建設要邁的步子還很大。作為青年教師我們應當以學生的發展為己任,以行知的發展為己任,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與時俱進。“行在先而知,知再行則成”,再讀陶行知,感慨頗多,受益良多。

第2篇:陶行知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