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優秀《時間簡史》讀後感範文3篇

其實宇宙的構成是有規律可言的,宇宙的神祕我們可以通過科學去解開,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優秀《時間簡史》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關於優秀《時間簡史》讀後感範文3篇
關於優秀《時間簡史》讀後感範文

這個暑假我讀完了霍金的一部鉅著——《時間簡史》。

《時間簡史》是由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撰寫的一本有關宇宙學的著作。主要向人們介紹了什麼是宇宙論,宇宙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宇宙中的各個星體及宇宙現象。開始我還以為這部書一定非常難懂,必須有很強的科學素養和很多的天文知識才能讀懂。都隨著我閱讀的漸漸深入,我發現這本書通篇沒有一個刁鑽的數學、物理公式,用的都是普通讀者讀得懂的語句,舉的都是人人皆知的例子。用淺顯的道理解釋了深奧的宇宙奧祕,對一些最古老的問題做了闡述。《時間簡史》是上個世紀的科學無與倫比的著作。值得大家好好地閱讀,可以增長大家的知識與才幹。

在讀完這部書後我的感受頗深,並熟悉了一些基本的宇宙學知識。並且我甚至對宇宙的將來做了大膽地推測。在本書中,作者提出時間和宇宙都是有開始的。霍金提出時間開始的第一年第一月就有了宇宙大爆炸即形成了宇宙。並且時間開始於150到200億年前,再加上有科學家說我們正處於宇宙的中年時期。於是,我便開始了大膽的推測。宇宙的年齡應該在300到400一年,且宇宙距離毀滅還有150到200億年。我還認為宇宙在毀滅時還會以爆炸的形式,並最終回到一個點的狀態,與此同時時間也將結束。但是宇宙在毀滅之後仍然會重新誕生,也就是說人類也將重新發展並照此規律一直輪迴下去。在書中,霍金還提出宇宙是一個密度無限大,體積有限大的物體。通過物理的學習,我知道密度=質量除以體積,既然其中密度無限大,體積有限大。那麼,由此我推斷:宇宙的質量為無限大。並且在宇宙外應該還有物體,宇宙僅僅是它們的一部分。

其實這些僅僅是我在看完本書後的一些感受和推斷,在真正的物理、天文學家眼裡恐怕只是一些茶餘飯後的的笑話。但這本書不但讓我長了有關宇宙的知識,還增加了我的想象力,結論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人類只有擁有不斷猜想和探索的精神,科學才能一步一步向前發展,不斷超越現在,邁向更高的水平。

關於優秀《時間簡史》讀後感範文

最近讀了《時間簡史》,重新更新了一下自己對宇宙的認識。對本書及其作者,我是久聞大名,直到最近才有機會讀到本書。書有些難懂,裡面有不少專業知識,比如粒子左旋右旋之類的概念,但並不影響普通人理解其主要理念。

人類能夠認識宇宙的本質嗎?從神話到地心說、日心說,從時間的絕對性到相對性,從巨集觀宇宙到微觀量子,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不斷進步,現在已建立一系列的宇宙理論。但讀了本書,我反倒對人類認識宇宙本質的可能性產生了懷疑,因為人類的侷限性。

從量子的測不準原理等等理論可以看到,不論是從微觀量子到巨集觀宇宙,人類雖然極大的提高了科技水平,但在宇宙面前我們仍然顯得那麼無力,我們無法觀察最微小的粒子,無法觀察宇宙巨集觀結構,我們就像是瞎子摸象一樣認識宇宙。目前大多數理論的建立,多依賴於數學計算推匯出的理論,甚至只是通過觀測結果的一種猜想性的反推,永遠無法真正得到驗證。

人類通過感官認識世界,感官是人類認識的基礎,但對於宇宙我們只能通過抽象的概念來理解。這很像是一維世界不能認識二維世界的面,二維世界不能認識三維世界的立體空間,我們也不能認識更高維世界一樣,只能看到的是高維世界在我們世界的投影。我們可以用數學去構建,但只能是認識其投影,就像是柏拉圖的洞穴。比如絕對時間和相對時間概念,我只能從概念上教條式的理解,很難從感官上進行深刻認識,我想大多數人終其一生也是很難深刻認識和理解的。

如果把科學等同於神話幻想,我們可以看到,在對宇宙的認識上,科學以遠遠走在了神話的前面,有些概念甚至是神話也不敢想象的。比如宇宙的尺度、黑洞、大爆炸理論等。孫悟空的金箍棒不過一萬三千斤,宇宙弦的大小和質量完全不是古人能夠想象到的。

但有意思的是,古人對宇宙的理解和現代科學理論對宇宙的理論非常相似。《文子?自然》:“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古人很早就把空間和時間聯絡在一起。現代對宇宙解釋:空間、時間、物質和能量,所構成的統一體。兩者都是把空間和時間聯絡在一起。

前一陣子在省圖書館,展館裡介紹的無限多元宇宙,其中宇宙的觀念很像是西幻DND設定裡的宇宙,位面(維度)、晶壁(子宇宙、母宇宙)。科學理論又和神話幻想相似了。

經典力學、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量子理論……我們越走越遠,巴比倫塔越來越高,但是我們能不能找到最終的真理呢?

關於優秀《時間簡史》讀後感範文

假期到了,老師讓我們讀兩本散文和一本小說,然後任選其二寫兩篇讀後感。然而我感覺讀這些浪漫主義的文章屬實對人生的意義不大,於是改讀了《時間簡史》。

《時間簡史》給我的感觸很大,同時也為我帶來了許多問題和猜想,而本文就將探究並說明眾猜想之一——宇宙的構成規律。

宇宙的構成是有規律可言的。閱讀中,我發現了一個大多數人都發現了的規律:電子繞原子核做的運動就像行星繞恆星做的運動,這就像是在說明宇宙的基本規律是不變的。曾有一句話:“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將這句話與這個規律聯絡起來,我做出了一個猜想:“是否每個原子都是一個星系,每個星系都是一個原子?”也許這個世界是無限大也是無限小的,在分子中有一個比我們的宇宙小的多的另一個宇宙,而在更大的世界中,也許我們的地球僅僅是一個未被其他生物觀測到的質子。如此解釋,這個世界彷彿變得很簡單,無限大的無數世界和無限小的無數世界相連,從而形成一個無底洞一般的系統,而生命或人類也許只是系統中的“生成物”或“漏洞”。

在讀完有關夸克的一章,我更想證明世界並沒有科學家們想象的那麼複雜了。

第五章《基本粒子和自然的力》寫道,中子和質子由六種分別叫做“上”“下”“奇”“粲”“底”“頂”的夸克構成。換句話說,構成質子和中子的夸克大體上僅僅只有六種。六種夸克通過不同的組合變成不同的中子和質子,從而構成世間萬物。這似乎從一個物理問題變成了電腦程式設計的問題。

讀到這裡,我突然想到曾在哈爾濱遇到的一位智者告訴我,可能世界的構成就像電腦程式設計一樣,通過“0”和“1”的不同組合,編出五花八門的事物,組合成宇宙。而我們完全可以想到,六種夸克類似於“0”和“1”一樣的程式設計程式碼。

可是在一段時間後,我又想到,夸克的內部仍有許多層夸克,於是我推測,最外層的夸克僅僅是已經由最內部的“0”和“1”夸克構成的“001”或者“100”之類的半成品。我們世界的構成程式碼也許比想象的困難,也可能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更加簡單。

那個人還曾說過一個我很認同的觀點,就是在人類所能觀察到的事物愈接近於無限時,便愈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系統錯誤”的、無法觀測的狀態。就拿黑洞為例,物質在坍塌時,質量變得無限大,於是便產生了可以吸入並毀滅一切物質的能力,這多像電腦中出現的BUG!宇宙還有許多無限的東西,例如物理題中經常出現的無限勻速直線運動,反比例函式中的無限接近於0,或是圓周率π……

宇宙無限,無限到小孩子不願觸碰,無限到大人仍在探索。幼稚的我只是在巨人可能錯誤的結論上利用自己可能錯誤的理解能力得出可能錯誤的猜想。

是啊!我也僅僅是會用幼稚的思想表達成熟的見解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