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1專題講座學習心得體會三篇

  甚至最不容易對付的人,在一個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傾聽者面前,常常會被“軟化”而變得通情達理。不管面對一個怎麼衝動或憤怒的場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專題講座學習心得體會三篇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2021專題講座學習心得體會三篇

專題講座學習心得體會1

  字詞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是孩子們學習語文的基礎,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字詞教學不可忽視。學習專題講座《國小語文字詞教學的策略》,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我們不能不去實踐研究國小語文字詞教學的策略。

  在國小語文字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現有:在引導學生理解字詞時脫離了語言環境,脫離了生活,理解字詞的教學很空洞;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強勢的現象較嚴重,總把自己的理解強加給學生,不敢放手,牽著學生走,忽視了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教師把主要精力用在對字音、字形的機械記憶上,忽視了對字義的理解;還有的老師,為了讓學生牢固記憶,加大了書寫的力度,學生為了完成作業任務而被動學習,學習缺乏主動性,缺少責任感;在指導學生理解詞語意思時,方法單調,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等;以上的種種現象很令人擔憂,所以我們有必要去實踐研究國小語文字詞教學的策略。在國小語文字詞教學中,採取相應的字詞教學方式的教學策略。

  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國小語文字詞教學的策略的關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行為驅動系統中最積極活躍的因素。有了興趣,學生就會積極、主動、愉快地去學習字詞;如果沒有興趣,學生就不喜歡學習字詞,即使勉強的學習也會感到是沉重的負擔。心理學家認為,學習的最佳動力是對所學的材料的興趣。國小生學習字詞時,關注的是漢字詞的本身,如果學生感覺很難,沒有意思,就不願意學習。因此,我們要彰顯漢字無窮自身的魅力。如講座課例三中指導學生學習“松鼠”的“鼠”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三、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評價,自我成長是國小語文字詞教學的重點。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相互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在新課程理念中,評價是課程教學的一個有機構成環節,是促進學生髮展的一種有效教育手段。它關注學生學會更多的學習策略,給學生提供表現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種機會。它能促進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教育和自我。自我體驗是自我評價的基礎。學生在自我評價的基礎上進行積極的自我情感體驗,不但可以增強自信心,而且有助於提高學習興趣、形成內在動機,促進自我教育和自主學習的發展。學生的成長其實是學生的自我主動成長。實現學生自我的主動成長還要靠教師的外界強化和成長環境的創設。

  四、開發識字資源,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是國小語文字詞教學目標。

  現在的孩子生活豐富多彩,他們耳濡目賭形形色色的廣告、商標書畫等,我們要利用好孩子身邊的可用資源引導他們去自主識字。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不是把現成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學生就可以受用一生。在這個問題上,聖陶先生有一句精闢的話,現在已經眾口傳誦,那就是:“教是為了不教。”因此,學生能獨立識字是國小語文字詞教學的最終目標。

專題講座學習心得體會2

  在接到學校處通知關於聽取《“十二五”專題講座》主題講座時,心中是充滿好奇的`,一直在猜測和打量這樣的內容老師們會以什麼角度和方式來給我們講述。在例會當天,瓊臺師專附屬幼兒園丁園長和海口市中心幼兒園園長通過她精心準備的歷年檔案、精準的資料、直觀的圖表、生動的例子等等給我們娓娓道來她關於十二五規劃的理解和運用。

  講座讓我在對規劃有深刻認識的同時更增長和普及許多知識。“講座讓我在對規劃有深刻認識的同時更增長和普及許多知識。就瓊臺師專附屬幼兒園丁園長主題講座的具體內容來看,我們瞭解到《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綱要》側重於促進公平、提高質量、人才培養、管理體制,其總戰略包括“兩個基本一個進入”,即進入人力資源發展強國。要想達到這點要求,我們就必須更加有責任感的肩負起幼兒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養和提高學生社會責任感,遵守“三個堅持”,即堅持德育為先,堅持全面發展,堅持能力為重。在具體的實施方面,要重視等教育質量及評價,產學研用結合,注重實踐能力。師德=人格+學術魅力,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必須在人格魅力上加以深塑和拓展。老師講座中尤其提到了修老師曾說過的一句“怎麼講學生才願意聽,怎麼聽學生才願意講”這一與學生溝通交流的問題,在這一點上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也是深有感觸,怎樣把有益的資訊以最大效率效用傳達給學生,以怎樣的姿態和方式傾聽學生才願意與你袒露心聲,用什麼樣心態和角度去關注不同層面的學生等等這些問題一直是我們不斷探索和追求鑽研的。

  教師的成長,實際上就是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分析、思考、改進自己教學行為,即通過自我反思提高教學水平的過程。新的一輪課程改革給廣大教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同時也帶來了動力。通過反思,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同時形成自己對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造見解。

專題講座學習心得體會3

  聽完崔建華《師生溝通的技巧》專題講座,頗多體會,仔細想來,覺得想與學生很好的溝通,教師必須要有意識地改變與孩子溝通的方式與方法,我覺得主要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第一:愛心感化

  與學生在溝通的內容方面,講道理應該只佔5%,而愛心要佔95%;對於學生來說,教師的愛是一種神奇而又偉大的力量,是除了母愛之外,世界上又一偉大的愛。這種愛是無私的。但師愛不同於母愛,因為師愛是一種理智與心靈的交融,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樑。師愛可以引導學生產生巨大的內動力,去自覺地、主動地沿著老師指出的方向邁出。只有當老師給學生以真摯的愛,給學生以親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學生才會對老師產生依戀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師敝開內心世界,我們才能“對症下藥”,收到應有的效果。因此,老師必須用自己的愛心去感化學生,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理於情、情理結合,才會產生動情效應,從而收到較好的德育。

  第二:平等對待

  溝通需要真正平等的“太空時間”,即創造沒有任何干擾的溝通氛圍和條件;為一名老師,愛優生並不難,難得是愛差生,尤其是愛“雙差生”。老師熱愛教育,熱愛學校,也要熱愛學校中的每一位學生,對待學生不能因為他的學習成績好而特別親之愛之,也不因為他的成績差,行為不端而惡之厭之,而應是一視同仁,平等對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對教師說過一句名言:“從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環境的變化,教師工作方法的改進,他們也會發展變化,即使不成為瓦特、牛頓、愛迪生,也要把他們塑造成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第三:專心傾聽

  如果學生向你傾訴,你一定要專心傾聽。哪怕一個牢騷滿腹、怨氣沖天,甚至最不容易對付的人,在一個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傾聽者面前,常常會被“軟化”而變得通情達理。不管面對一個怎麼衝動或憤怒的場面,只要你積極的傾聽,整個氣氛便會緩和。憤怒或衝動的學生在自由的表達了自己受壓抑的感情後,心理壓力得到一定程度減輕,而且通過你的認真傾聽,學生覺得自己問題已經被引起班主任老師重視和理解,於是精神得到支援和鼓勵。在這種情況下,解決任何問題都有了良好的開端。

  總之,與學生溝通要愛心、平等的氛圍中,專心、認真去做,那麼師生一定能建立起良好的關係,這樣的教育一定是事半功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