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3字讀後感參考7篇

讀後感是大家在閱讀完一本經典書籍後而寫作的,讀後感是豐富個人閱歷的重要途徑之一,下面是寫文書吧小編為您分享的3字讀後感參考7篇,感謝您的參閱。

3字讀後感參考7篇

3字讀後感篇1

尊敬的老舍先生:

您好!

近日,我讀完了先生的《駱駝祥子》,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先生的文筆樸實而精煉,人物的描寫生動而細緻,字裡行間都流露出真摯的情感。先生,閱讀您的作品《駱駝祥子》,讓我想到現今的社會,在許多城市裡都會有這樣一批懷揣著夢想,渴望在城市中“紮根”的人。他們都有著對城市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有著堅定的信念、拼搏向上的精神。您筆下的祥子就是這樣的一個年輕人。

他是個不吸菸、不喝酒、為人樸實、渴望做上高等車伕的懷夢青年,即使知道這並非易事,他依然每天從早到晚,由東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著轉的陀螺似的,在這種旋轉之中,他的眼並沒有花,心並沒有亂。他老想著遠遠的那麼一輛車,可以使他自由、獨立、像自己手腳的那麼一輛車。也許十他的堅定信念,也許是他的不知疲倦,又或許是他為人和善樸實而車又穩又快,在初到北平的第三年他就買了一輛屬於自己的洋車。雖然他的目標已經達到,但他並沒有鬆懈,計劃著在未來兩年或三年擁有第二輛車,甚至開個工廠。

然而幸運之神並沒有始終眷顧祥子。在北伐革命時期,北平陷入了混亂,憨厚的祥子在被十來個兵捉走後,顯現了他機智勇敢的一面,逃回了城裡,也因此認識了財主劉四爺和虎妞。在虎妞的“算計”中與其結了婚,用虎妞的錢買了一輛車後不久又不得不為料理虎妞的喪事而將車賣掉。我想被賣掉的不僅是車,還有祥子的夢想。他的買車夢就好像璀璨的煙火轉瞬即逝。在經歷過多次挫折後,終於完全破滅了,而隨著小福子的自殺,徹底吹熄了他心中最後一支希望的蠟燭。先生,祥子的命運讓我想到許多。生活在這個安穩和平的時代,沒有像祥子那樣的坎坷磨難,沒有黑暗的舊社會。在那種環境中祥子雖然最終成為社會主義的“末路鬼”,但他也曾是一位積極向上、樂觀主義有堅定人生目標的良好青年。而現在的我們每天坐在寬闊明亮的教室裡,有著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經驗豐富的老師……我們為什麼不能為自己的夢想更好的利用現在的學習機會,把握住時間,為自己的未來所努力奮鬥,開闢新的人生。我想只因為有了今日的奮鬥,不管你成功與否,明日的你至少不會後悔,畢竟你努力過了。所以請珍惜當下的大好時光吧!常言道:知識改變命運。也許有了知識的祥子,他的人生將會改寫。所以讓我們共同努力來改變命運吧!先生,我想《駱駝祥子》的存在並不只是為了通過祥子的一生來揭露戰爭年代現實社會的黑暗、不堪,更是為了通過祥子的改變讓我們明白要努力要堅持,而有夢更要堅持!

祝:在天之靈得到永息!

3字讀後感篇2

不是《莊子》裡所有的文章都一定是莊子本人所做,大家要正確看待,讀《莊子》要用心去領會,考別人教的話,頂多是他人消化過的看法,我們要先有一定的理解,再結合各種觀點去更好地領會其中的奧妙。再說這本書又要翻譯,《莊子》原文內容又多,怎麼可能是全本呢,選的時候自然要注意。很多人喜歡拿歷史人物的侷限性來詬病他們,切不可如此,試想再過20__年有誰能保證後人不拿我們的侷限性來詬病我們呢?……

古來談哲學以老、莊並稱,談文學以莊屈並稱。”同時,聞一多認為,莊子具備了一個傑出文學家和詩人的基本素質:“他那嬰兒哭著要捉月亮似的天真,那神祕的惆悵,聖睿的憧憬,無邊無際的企慕,無崖際的豔羨,便使他成為最真實的詩人。” 其次,莊子是一個文學家,那麼《莊子》的文學性何在?聞一多說:“南華的文辭是千真萬確的文學,人人都承認。可是《莊子》的文學價值還不只是在文辭上。實在連他的哲學都不像尋常那一種矜嚴的、峻刻的、料峭的一味皺眉頭,絞腦子的東西;他的思想本身便是一首絕妙的詩。”這裡聞一多以詩人特有的多情與靈敏,體悟到了《莊子》文章中詩性特徵:一是其抒情性,莊子“是一個抒情的天才”。聞氏引述了明人吳世尚對《莊子·則陽》中“舊國舊都,望之悵然”的評論:“莊子妙得於詩”,並補充道:“這裡果然是一首妙絕的詩——外形同本質都是詩。”聞一多不僅於莊子情感外露的地方看到了詩意,而且在玄妙莫測的哲理中悟出了莊子的深情。如他對“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的理解:“莊子彷彿說:那‘無’處便是我們真正的故鄉。他苦的是不能忘情於他的故鄉。”聞一多在莊子哲學中探究到的情感趨向,讓人感到莊子對生活體驗的深刻和情感的濃烈,並進……

3字讀後感篇3

讀了《西遊記》這本書後,我知道了做任何事情只有誠心誠意,永不放棄,才能實現最終的願望,就像唐僧師徒那樣,克服了千難萬險,最終取得了真經。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唐朝高僧玄奘在西天取經的過程中收了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孫悟空;天蓬元帥下凡的豬八戒;捲簾大將下凡的沙和尚,分別為自己的大徒弟、二徒弟、三徒弟。他們在去西天靈山的途中克服了重重困難,一共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到真經,功德圓滿,修成正果。唐僧被封為功德佛;悟空為鬥戰勝佛;八戒為淨壇使者;沙僧為金身羅漢。

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孫悟空。因為他不但本領高超、能言善辯、尊師重道,而且有猴子的天性、頑皮可愛;我對唐僧有意見,因為他人妖不分,悟空好心救他,唐僧不但不感激,反而多次誤解悟空,還時不時念念緊箍咒懲罰悟空,直到看到了妖怪的真面目才想到了悟空的種種好處。

讀了這本書,讓我知道了什麼叫堅持就是成功,正是唐僧師徒的真誠和堅持感動了上天,這才取得了真經。我不禁聯想到了我自己,經歷了一點點的困難,就不願意繼續了,不是主動去找解決的辦法,而是直接放棄或生氣了;師徒四人在取經的路上遇到多少比自己厲害的妖魔鬼怪,碰到多少威力無比的武器,當然也有很多享福的機會,他們沒有放棄繼續西行,每一次都通過師徒四人的團結和智慧找到了解決方案。

讀了這本書後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向唐僧師徒那樣朝著目標努力,永不放棄,並給自己寫了座右銘:不達目標決不放棄!

3字讀後感篇4

我最喜歡的書要數《西遊記》了。它是明代作家吳承恩的著作,是根據唐代的玄奘到遙遠的古印度天竺去講述佛教的事而改編的。裡面又加上了機智靈巧,能七十二變的孫悟空;懶惰貪吃、忠心耿耿的豬八戒;任勞任怨、一心向佛的沙和尚。他們共同保護他們的師傅—唐僧去印度取得真經,在我國佛教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

他們取得真經靠的什麼?靠的是頑強的意志、堅持不懈的精神,大慈大悲的胸襟,才能到達遙遠的古印度。他們一路上遇到的困難和坎坷無數,他們只有依靠這種精神才能戰勝一切,越過陡峭的大山,跨過寬廣的大河。

只因為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具有高超的武功和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在辨別什麼是妖怪,什麼是普通的凡人,孫悟空與唐僧彼此間產生了許多矛盾和誤解。

比如說,《西遊記》中最精彩的片段是《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非常狡猾,他想長生不老,就想捉住唐僧吃唐僧的肉。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想借助孫悟空不在這一機會對唐僧痛下殺手,因為唐僧一向是以慈悲為懷,所以這個辦法成功率很高。果然孫悟空去為唐僧化緣了,白骨精發現這是天賜良機,便變作一個年滿十八歲的女子走到了唐僧面前,用花言巧語哄騙了唐僧和剩下的兩個徒弟。剛要下手,孫悟空就回來了,他用火眼金睛認出來是白骨精舉棒便打,不料,白骨精把假屍留下,真身回到了白骨洞。唐僧本想把孫悟空趕走,在兩位徒弟的勸說下,孫悟空便留了下來。故事中唐僧第一次誤會了孫悟空。接下來,白骨精接二連三的變化,都被孫悟空識破。到了第三次變化,孫悟空忍無可忍。舉棒打死了白骨精。唐僧以為孫悟空接二連三的行凶,把孫悟空趕走了。這次唐僧真的誤會了孫悟空,本來孫悟空的目的是保護唐僧,沒想到卻錯以為行凶殺人。

只因為孫悟空有火眼金睛,而唐僧卻沒有,所以彼此間產生了很多矛盾,很多誤會。

?西遊記》這本書對我的啟發很大,它讓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堅強的意志和寬容別人的精神。

簡愛自幼父母雙亡,表哥經常欺辱她、打她、罵她。她的舅母不讓她吃飽、穿暖。但是簡愛卻心存感激。她想:舅母已經收留了我,我已經很知足了,我要感恩所有人。於是,她為這個所謂的“家”幹所有的髒活、累活、苦活,每天都累得半死。但舅母一家人任然討厭她。終於有一天,舅母把她送到了一家嚴格的全封閉寄宿學校——羅沃德學校。

在學校裡,她和善待人、富有同情心與愛心。在冷酷而艱苦的慈善學校中逐漸成長為一個勇敢、剛強的少女。畢業後,她來到了一戶需要給孩子請家教的人家。在這戶人家裡,她所表現出來的種種優秀品質將男主人羅切斯特深深吸引。在羅切斯特的面前,她從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地位低賤的家庭教師,她認為他們是平等的,不應該因為她是僕人,就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也正因為她的正直,高尚,純潔,心靈沒有一點受到世俗社會的汙染,使得羅切斯特感到自慚形穢,同時對她肅然起敬,並且深深地愛上了她。在羅切斯特的真誠的追求下,經歷了許多的“風雨”,過上了幸福平靜快樂的生活。

簡愛說過:難道就因為我一貧如洗,默默無聞,長相平庸,個子瘦小,就沒有靈魂,沒有心腸了——你想錯了,我的心靈跟你一樣豐富,我的心胸一樣充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不應該有貧富懸殊。現在不是遠古的奴隸時代,哪怕是19世紀的人們也不應該有奴隸制度。如果你成為了別人的奴隸,那麼你還有自由嗎?你還會像現在這樣這麼開心,這麼自由嗎?答案是不,那麼簡愛被親戚當成奴隸會開心嗎?會擁有自由嗎?答案也是不。

簡愛是個堅強的女孩,跟她比起來,我實在是太脆弱了。記得有一次,我在樓下的小公園裡玩,一不小心摔了一跤,馬上就流血了。我看了,張大嘴巴立刻就哭了出來,也不知是疼哭的還是嚇哭的,最後還是老爸把我抱回家的。

我真應該向簡愛學習學習呀。

3字讀後感篇5

祥子實在是一個苦命的人。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並不是一個完全的真理。在那昏暗的年代,作為一名車伕,縱有一身的力氣,縱有要強的性格,縱有買車的願望,仍然無法避免地失敗。好不容易用自己的實力賺錢攢了一輛新車,卻毫無理由地被大兵抬了走;在曹先生家,就要買車了,卻又被孫無賴搶了走……這些事情都怪誰呢?面對無賴,特別是在法律也救不了你的時候,你又找誰理論?能做的就是一個人默默的傷心,憤怒。

而祥子還僅僅是那風雨漂搖的_年代中的眾多犧牲品,受害者中的一個。這群像泥土一般樸實,簡單,而又必不可少的人中的典型代表就是《竇蛾冤》。人類的不幸就是學會了顛倒黑白的能力。那些披著崇高外衣的無賴把黑說成白,還那麼振振有辭。是的,這就是命,一個平平常常的車伕的命。在灰暗的統制下,無賴可以橫行霸道。最終的受害者還是像祥子一樣的為衣食而發愁的基礎人民。祥子最終變了,變得如此的卑劣,讓人難以置信。但這不全怪他。是的,在年老體弱的時候一個不留神摔在冷冰冰的地上再也爬不起來是每一個拉車人的宿命。這是一個悲劇,一個腐敗統制的悲劇,一個巧取豪奪的悲劇。

?駱駝祥子》一書,借一個有志青年車伕的悲慘生活,人生,諷刺了當時政府的腐敗,同時告慰了當時腐敗統制下的艱苦的人民。

祥子,苦命人中的其中一個……

3字讀後感篇6

要麼讀書,要麼旅行,靈魂和身體必須有一個在路上。對我們而言,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一樣重要。經典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在於其歲月的沉澱,一點一滴積累成精華。

古希臘的寓言家像天上的繁星般耀眼奪目,而在這些繁星中,伊索則是那最亮的一顆。英雄不問出處,雖然伊索只是一個卑微的奴隸,但他聰穎過人,知識淵博,最後獲得了自由。他所編著的《伊索寓言》,是一部經典的文學名著,書中以簡短的小故事的形式向我們說明了一個又一個耐人尋味的道理,其中給予我印象最深刻的小故事是《兩隻袋子》。

這則寓言主要講述了有一個叫普羅米修斯的“神”,他在人的脖子上掛了兩個口袋,一個裝自己的缺點,另一個裝別人的缺點,他考慮到,人應該多關心自己的缺點才能對自己有利,裝自己缺點的袋子一定很重,就把它放在了後面,另一個裝別人缺點的袋子則放在胸前。因此人們常常只看到別人的缺點,而對自己的缺點卻視而不見。所以一個人如果想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就必須先糾正自己的缺點,然後再去糾正別人的過錯。

每個人又何嘗不是這樣,只會無所顧忌的去挑剔別人的錯誤,但對自己的過錯卻如此“寬容”的對待。“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一個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這些缺點是正常的,是不可避免的。就像世界上不會有同樣的兩個人。所以我們不應該拿著放大鏡去看別人,拿著縮小鏡來看自己。人們總盯著別人的缺點,卻忽略了自己的缺點。我們在努力尋找別人缺點的同時,為什麼不想一想自己也有缺點。不要總是看到別人的缺點而看不到自己身上的缺點,不要總是自以為是。相反,我們應該不恥下問,勇於承認錯誤,在生活中多留心觀察,多看優秀的人的優點,這樣自己才可以從中學到東西。還要敢於面對自己的缺點,不光要看到別人的長處,也要看到自己的短處,取長補短,揚長避短,使我們能逐漸變得完美。在人的一生中,永遠都會先看到別人的缺點,但是要想看到自己的缺點就要照一照“鏡子”,那麼,人生的鏡子是什麼呢?其實,人生的鏡子就是別人對你說的話,不論是批評、指責、要求還是讚揚、誇獎,它都可以成為一面鏡子,只要你願意去面對這面鏡子。有一種美叫做缺陷美,正是因為它的缺陷才會讓美更加有魅力。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每個人也都有權利去指出別人的過錯,而先改正自己的缺點是前提。

而在做這些的同時,我們也要學會換位思考。在遇到矛盾時,不要一直想著是他人的錯,也許錯在自己,也許自己沒有發現自己錯在哪裡,這時就需要換位思考了。多站在他人的立場上,看自己做過的事,是否對他人造成了傷害,是否對他人構成了威脅,又是否為他人帶來了歡樂和幸福。

每一個家長都會對自己的孩子說:“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才能考上一個好大學……”怎樣才能不輸在起跑線上?只是好好學習就夠了嗎?不是的,在好好學習的同時,也要指出自己的缺點,加以改正,再請別人指出自己的缺點,再改正,最後,還需要指出他人的缺點。這樣,不但自己能改正缺點,別人也會感謝你幫他指出缺點。“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這樣做不是很快樂的嗎?

文學名著就是這樣,用優美的語言陶冶人,用向上的精神鼓舞人,用溫暖的文字喚醒人,用真摯的情感打動人,用簡單的道理深省人……

3字讀後感篇7

人生就是一場又一場的目送。作者龍應臺在散文《目送》當中,通過描述她兒子如何隨著年齡增長與她疏離以及描述她與父親的多次離別,清晰地表達了她對於人生路上親人之間悲歡離合的無奈以及闊達。

這篇文章寫了其中三個情節:作者送她的孩子華安上國小的第一天,鈴聲響後,華安揹著書包往前走卻不斷回頭看我;華安十六歲到美國做交換生,作者與他在機場送別,眼看他消失在了海關視窗,卻盼不到他的回頭一瞥;華安二十一歲時,上的正是作者教課的大學,即使是同路,他也不願搭作者的車。幼時的華安,曾是那麼依依不捨地離開母親上學,在走進校門時不斷地回頭。那時的他,對母親敞開心扉,對母親的依賴佔據了他幼小的心靈。可隨著他的成長,他漸漸地關閉心靈的大門,儘管母親對孩子有無限的關愛,可孩子不理睬母親。隨著他頭也不回地,毫無留戀地走上飛機,留給母親的,除了背影,只有無盡的落寞和無奈。

母親太懂得這條路上的艱辛,當年她也向往過,義無反顧過,然而也跌倒過,流淚過。如今她只能放手,讓孩子自己走,因為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會到這一個階段,開始對親人的關心感到不耐煩。在這時候,周圍的人或許會痛心,但這是令人無奈的,只能默默地看著自己的背影漸行漸遠。

活在當下,就只存在於眼前的這一刻。現在的我們,回首往事,抽幾分鐘仔細想想,又是怎樣的一番心境?有時候我們覺得自己長大了,以為自己懂得那所謂的“三思而後行”,可在我們做完一件事之後,又總會覺得這樣不足那樣不滿。也許,這就是人生

或許就如龍應臺所說“所謂的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標籤: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