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8篇 “細讀經典,感受親情——《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

本文主題為《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此教案將通過詩歌、故事、歌曲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深刻理解到節日的意義,感悟“思親”的重要性,從而增強對家庭的情感認同和家國情懷。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8篇 “細讀經典,感受親情——《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

第1篇

⒈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興高采烈造句。

⒉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背誦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⒊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⑴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唐朝詩人王維寫的一首詩裡的詩句,意思是每逢美好的節日就會更加思念親人

⑴給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輕聲讀課文。讀通順語句,畫出不認識的不理解的詞語。

⑶小結:這一自然段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講的.是唐朝詩人15歲離家,到京城已有兩年。

過渡:佳節指的是什麼節日?為什麼這一天王維倍思親?請讀

⑷在這家家戶戶興高采烈歡度佳節時,詩人王維有什麼感受,看第4句是怎麼說的?

⑸小結:這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看到了重陽節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景象,更加思念家人。點明瞭題意。

⑷小結:這一自然段講的事王維思念兄弟的具體內容。

⑺小結:這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寫詩表達了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這篇課文寫了唐代詩人王維年輕時客居京城長安,在重陽節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表達了他思念家鄉親人的無限深情。

二、指名結合課文內容,說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這首詩的意思。

⒈這篇課文裡你覺得哪個自然段最能表達詩人王維思念兄弟的深情?

⒉第三自然段第一話讀時應帶平緩語氣,第二句讀時帶歡樂的語氣,下面三句要帶深沉的語氣,讀到兩個省略號時,停頓要長,表達深思而不平靜的心態。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8篇 “細讀經典,感受親情——《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 第2張

第2篇

本文是一首文包詩,文辭優美,簡潔,字裡行間流露出對家鄉的思念。

然而在教學時並不能如一般的閱讀教學,停留在對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上,教師自身要明白文包詩的特點,捉摸編者編寫此類題材的意圖。在國小階段,讓學生背誦古詩也許並不難,但是要求學生理解古詩字裡行間的意思,以及寫作背景就比較困難了,所以只有在國小35年級才會出現了文包詩,文包詩中的文就是用來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而隨著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以後就幾乎不在出現文包詩這樣的題材。那麼在教學時要明確一點:文是為詩服務的,對文的所有理解最後都要回到詩中。

三年級學生基本已經會背這首詩了,但是僅僅停留在背誦和明白這是一首思鄉詩的層次上,

三年級孩子在初讀文時能大致感受到文和詩之間的聯絡,但是這種感受只是浮在表面的初步感知。通過教師的引導能夠由文及詩,由詩入文感悟文中的思鄉之情。

2、能抓住關鍵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王維在重陽節感到的舉目無親的孤寂。

3、能有味道地背誦出古詩,並能結合課文說說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

(1)、我們在二年級時曾學過一首思鄉詩,還記得嗎?一齊背一背。

對於遠在他鄉的遊子來說,家鄉就是一個讓人魂牽夢縈的地方,叫人時時刻刻思念著地方,尤其是在萬家團圓的節日,於是兩千多年前,同樣唐朝的一位大詩人王維寫下了這樣一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a、師:之前大家已經作了預習了,這些詞你能讀好嗎?

生字是不難,但有幾個看似容易的詞語卻特別容易寫錯,一個是佳字,注意右邊是兩個土字,不能一豎到底。

還有兩個點要注意。幼字的一點不能丟,念字的一點不能添。

你們的字詞真是讀的又快又準啊,課文也能讀的這麼好嗎?

(1)、這首詩是誰寫的啊?(唐朝的王維),王維為什麼在詩中說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呢?

唐代有個大詩人,名叫(),()那年,他就離開家鄉,來到(),不覺已經()。

預設:王維很孤獨,離開時只有15歲,王維很思念家鄉,離開家鄉已經兩年了。

是啊,王維離開家鄉時只有15歲,比你們大不了多少,獨自一人來到了哪裡?

王維年僅十五歲,獨自漂流異鄉,感覺很孤獨。能讀好這一句嗎?

(3)對,這些節日都叫佳節,在本文中,佳節指什麼節日?(重陽節)

師:重陽節就像其他傳統佳節一樣,是一個萬家團聚的好日子,在這一天,王維看到了什麼?

出示: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遊玩。

過節時,你們全家會出去玩嗎?會有哪些人一起去玩?(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他們怎麼走的呢?

c、全家出動,登高遊玩,多開心啊?你覺得這一天,人們除了登高遊玩還會做些什麼呢?

課前佈置學生預習,此時應該能說出重陽節的一些風俗。

師:是啊,多麼開心的節日啊!可是獨在異鄉的作為異客的王維看到這樣的情景會高興嗎?

(不會)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怎麼樣?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這真是(引讀)每逢佳節倍思親,你知道倍是什麼意思嗎?

(更加)你能讀出更加思念嗎?(指名3-5人讀,讀出思念)

(1)王維在重陽節這天對家鄉的親人懷著深切的思念,他想了些什麼呢?(文章第三節)

出示: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麼讓人高興啊。(指名讀)

(2)王維知道,現在兄弟們一定也在頭插茱萸,登高遠眺。可惜的是,出示: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唉只少了一個人,是誰?(王維)

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指名讀35)

(3)師: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王維呢。你覺得家鄉的兄弟在登高聚會時想對王維說些什麼?

預設:王維,我好想念你呀,你在長安還好嗎?你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啊?

(4)王維知道家鄉的兄弟正在思念著自己,於是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也就是每逢佳節倍思親。

(5)王維陷入了不可抑制的思鄉之情中,一定想了很多很多,思緒萬千,提筆寫下了這樣一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齊讀。

師總結:以後,人們離開家鄉,漂流在外地,每逢節日總會特別思念家鄉時,便會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啊。這首詩成為了千古絕唱,而這句話便成為萬千遊子口中的千古絕句。

思鄉之情充溢著遊子的內心,王維除了寫這首詩千古絕唱外,還寫這樣一首思鄉詩

你覺得王維除了想知道家鄉的梅花有沒有開以外,還想知道什麼?

第3篇

2、藉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1、尊重學生個性感悟,並通過學生的個性感悟,使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更多元化,從而達到讀文悟情的目的。

同學們,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在古詩中,有許多傳誦千古的`名句。你們知道的有哪些?

老師這裡也有一句:每逢佳節倍思親,這還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的題目呢!誰來讀一下?(逢)

這句話出自哪首詩?這首詩又是詩人在什麼情況下寫的呢?請同學們自己去讀課文,讀完了要想一想,你知道了什麼。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詩(出示)。誰來讀一下詩題。學習古詩,先要解詩題。誰能來給大家說一說?山東,華山東面。想不想讀讀這首詩?指名兩同學讀(4遍)。

剛才,我們解了詩題,讀了詩句,接下來我們就要明詩意、悟詩情了。你們有什麼好方法?

(2)抓住關鍵字。這首詩是包含在課文中的,學習這樣的詩還有什麼方法呢?(讀讀課文)

(1)朗讀課文,把古詩和課文對照起來,理解詩意。

(2)4人一小組,各選一行詩說說它們分別是什麼意思,再把整首詩連起來說說是什麼意思。

說說這行詩的意思。你是通過朗讀哪一小節知道的?讀給大家聽。通過你的朗讀,我知道王維在長安非常孤單。(15歲兩年)兩組同學讀課文,兩組同學讀詩句。

這一句“每逢佳節倍思親”可是一句名句呀,誰來說說它的意思?理解倍、思、親為什麼王維到了美好的節日就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呢?誰能把課文的有關內容讀一讀?她在朗讀的時候,感情有沒有變化?她抓住哪個詞來讀的?(興高采烈)你能聯絡生活實際,說說自己什麼時候也興高采烈。一起用興高采烈的語氣來讀讀1、2兩句話。剛才說到她的感情有變化,有什麼變化?齊讀。男生讀熱鬧場面,女生讀寂寞心情。

最後兩行詩你們理解了嗎?誰來說說看。你彷彿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遙知,課文中哪兩個詞可以看出王維和兄弟們相隔遙遠。

讀第三小節,感情有沒有變化?誰能把它的變化讀出來?

王維此時想得很多很多,課文中有兩塊地方可以看出來,你能找到嗎?板書“思緒萬千”。理解意思。

詩意我們理解了,你能把這首詩讀好嗎?老師給大家配上音樂。背誦。

重陽節指農曆_________,這一天,人們_________,_________。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中,“_________,_________。”表達了詩人遠離家鄉的寂寞,思念親人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想象了今年重陽節親人登高遠眺的情景。

第4篇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興高采烈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理解並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中國古時候有許多節日,有的一直流傳到了現在,像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等。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就是古代一位詩人在重陽節思念親人而寫詩的事情。

(1)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唐朝詩人王維寫的一首詩裡的詩句,意思是每逢遇到美好的節日就會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

王維(公元701761)字摩詰,原籍祁(今山西祁縣),後遷局蒲州(今山西永濟西),他是唐代著名的詩人、畫家。

(2)指名讀,指點學生從平翹舌音、前後鼻音、三拼音節等方面辨明讀音。

佳:由8畫寫成。右部是兩個土疊加,不是中間一豎到底。

插:12筆寫成。右部的筆順為:撇、橫、豎、撇、豎、橫、橫折、橫、橫,末橫左連豎筆,右連橫折部,且讓折部末端下露些。

我們已經知道每逢佳節倍思親說的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事情,當時的王維是怎樣一個人呢?請讀:

(3)小結:這一自然段交代了時間、地點和人物,講的是唐代詩人王維15歲離家,到京城長安已有兩年。

過渡:佳節指的是什麼節日?為什麼這一天王維倍思親呢?請讀:

重陽節這一天大街上很熱鬧,他們扶著老人,攙著孩子,你可以從那個詞語看出來(扶老攜幼)。

從哪裡可以看出,重陽節是個佳節?(大街上很熱鬧,人們老老小小興高采烈地去登高遊玩可以看出人們把重陽節看做是個佳節)

這種情況使王維看了有什麼感受?(第四句: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王維為什麼逢到重陽節,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和第一段的第二句有聯絡,那句話說明王維15歲離開家,來到長安已經有兩年,他年紀輕,長期離開自己的家鄉,看到重陽佳節京城長安家家歡慶的情景,自然會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3)小結:這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看到了重陽節家家歡度節日的景象,更加思念親人。點名題目。

過渡:王維主要想念哪些親人?具體想了哪些事?請讀

教師講述:茱萸是一種有著強烈香氣的植物。古人重陽節登高,把茱萸插在頭上,據說可以辟邪。這兩句話是王維回憶以前重陽節和兄弟們頭插茱萸登高遠眺的情況。王維除了想到這一層,還想到了什麼?讀第三到第五句。

這三句話裡有兩個省略號,表示什麼意思呢?(表示有的意思省略不說)

第一個省略號表示什麼意思省略不說了?(表示王維思念兄弟們有些想法省略不說了)

第二個省略號表示什麼?(表示王維猜想兄弟們思念自己時有些話省略了)

你們看,詩人王維思念兄弟們多麼深切,既想到了過去,又想到了現在;既想到了自己對兄弟們的思念,也想到兄弟們對自己的思念,的確體現了倍思親的思想感情。

(3)小結:這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思念兄弟們的具體內容。

過渡:王維是怎樣來表達自己這種思想感情的?我們一起來看第四段。

(2)這一自然段說了什麼?思緒萬千是什麼意思?(思緒萬千就是想頭很多,想法很多)這一句話同上面哪個自然段意思有密切的.聯絡?(這一句話和第三自然段關係密切)

注意:山東指的是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蒲州,不是今天的山東省。

點示:桌子上的紙上寫的是繁體字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未寫題目。

(我孤身一人在他鄉做客,每遇到美好的節日就加倍思念家中的親人。我在遙遠的他鄉想到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他們都插著茱萸,唯獨缺少我一個人)

(6)小結:這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寫詩表達了思念親人的感情。

(1)這篇課文寫了唐代大詩人王維年輕時客居京城長安,在重陽節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表達了他思念家鄉親人的無限深情。

(2)指名結合課文內容,說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的意思。

第5篇

1.小朋友們,老師想了解一下:你們最愛的人是誰?為什麼?

2.是啊,親人們給予了我們許多的關愛,親人的關愛總是給我們帶來快樂,帶來力量。可是在唐朝就有一個少年,15歲就離開了家,獨自一人在外求學,(音樂響起,插圖出示)他就是---王維。王維是唐朝有名的大詩人,他九歲就開始寫詩,人們都把他當作神童。後來他的山水田園詩寫得尤其出色,人們稱讚他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今天,陳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王維寫的一首非常有名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出示詩句)教師配樂範讀。

1、師:一首詩就是一幅畫,一首詩就是一片情。王維為何會有如此的感嘆?讓我們一起走入今天的課文-----生齊讀課題每逢佳節倍思親

請同學們拿出課文紙,放聲讀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流利,再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⑴生交流,師板書:王維重陽節長安(用誰在什麼地方幹什麼的方式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既簡潔又明白。)

根據學生回答,隨機出示生字集中的句子,檢查字詞:(是呀,課文中也提到了這些習俗。)

王維想,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佳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抽生讀→理解字詞→齊讀)

(瞭解茱萸茱萸是一種帶香味的植物,傳說可以祛病驅邪。手挽著手:做動作理解。登高遠眺:目字旁,與眼睛有關,猜猜眺是什麼意思?眺是怎樣的看?我們來讀讀這個詞語就會有所發現---站在高處往遠處看。根據詞語來理解字的意思也是一種方法。)

師感情匯入:王維為什麼會每逢佳節倍思親呢?讓我們細細品讀課文,去觸控王維內心深處的思鄉之弦,你們會對這句中蘊涵的情感有更多的深刻的瞭解。

▲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兩年了。(15、兩)

(1)15----你們現在幾歲?王維才比我們大5、6歲,就離開了家鄉,一個人來到京城長安。他的家鄉在華山以東的蒲州(師畫草圖),那裡離長安可遠啦,如果走去的話,要走一個多月呢。

⑵兩----是啊,王維離開家鄉已經兩年了,一年365天,兩年有700多天,700多個日日夜夜。你離開過自己的爸爸媽媽一段日子嗎?多久?那時的你心情如何?而王維是整整兩年沒有與親人相見啊!

(3)如果你就是王維,此刻你最想說的是什麼?最想做的是什麼?帶著這份情,指名朗讀→一起讀

(4)走進了王維的生活,走進了他的內心,我們此刻被他身在異鄉的孤寂深深震撼,再讀這句,該怎樣讀?自己練練?(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指名朗讀)

頭插茱萸,登高遠眺是當時人們過重陽節的風俗習慣,這就好比是我們現在過春節(學插話生回答包餃子,拜年),過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過中秋節(吃月餅,賞月亮)。

(2)逢年過節家家戶戶是多麼熱鬧呀,課文中哪些句子能讓你感受到這種歡度節日的熱烈場面呢?(指名讀)

▲課件出示句子: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遊玩。

a抓住扶老攜幼這個詞語,推進對話這個成語很有意思,老師發現老和幼是反義詞,你還發現了什麼?(扶和攜是近義詞,都表示手的動作。)扶老攜幼就是爸爸、媽媽一手攙扶著(學生:老人;爺爺、奶奶),對啊,還一手牽著(學生:小孩子;我們),對,這就叫(扶老攜幼)。弄懂了每個字的意思就理解了整個詞的意思。

b一家人團聚在一起,享受著天倫之樂,真是其樂融融,無比幸福。課文中哪個詞寫出了人們很高興,很快樂?(興高采烈)

c興高采烈能換個詞嗎?(興致勃勃欣喜若狂歡天喜地喜笑顏開)

e古時候的重陽節可是個特別喜慶、熱鬧的節日。讓我們一起到大街上走一走,來看一看重陽節的熱鬧場面吧!課件演示各幅重陽節熱鬧、歡快、團圓的照片。其間配上歡快熱烈的中國民族音樂。

同學們,你能將你感受的熱鬧的節日氣氛,用朗讀的形式表現出來嗎?誰想來讀給大家聽聽?(指名讀,齊讀)。

誰也能和他一樣讀出這種熱鬧的氣氛?→讓我們一起來試試好嗎?

▲課件出示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其間配上哀傷的音樂)

b這真是(齊讀):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課文中是哪個詞就是倍的意思,把它圈出來。)

過渡:是呀,看到家家戶戶歡度重陽節,王維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他會想到哪些人?哪些事?(抽2人)

a默讀第三自然段,邊讀邊畫出三個表示時間的詞,感受一下王維複雜的心情→交流。

▲課件出示:王維想,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佳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麼讓人高興啊!

b為什麼高興?感情朗讀。→從你的言語和神態中我已經感受到了這份喜悅!誰再來讀讀。

e快樂的時光總是令人難以忘懷。然而如今,王維隻身一人身處長安,他在山的這頭,而家鄉和親人卻在山的'那頭,那麼遙遠的。(板書:親人)這就是天各一方,不能相會。課件出示句子:

a王維想到了過去和兄弟登高的歡樂,想到了現在獨自一人的孤獨,內心是百感交集。這裡的省略號就像一聲長長的嘆息,唉從這聲長長的嘆息中,你們品出了什麼?

b能把你感受到的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指兩名學生讀。

▲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我呢。(抽生讀)

a看,王維的兄弟們真的插上了茱萸,正登高西望思念這王維呢!他們會說些什麼呢?

b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誼。思念就像一跟長長的線,將他們的心緊緊地拴在一起。這是兄弟們在思念王維,更是王維在思念兄弟們。讓我們再次走進王維的內心深處,感受那刻骨銘心的思親之情。(出示整節文字)教師師生合作朗讀。

1、王維想了很多很多,想到了過去,想到了現在,想到了兄弟們對自己的思念,王維此時的心情可以用書上哪個詞來表達呢?(思緒萬千)指導感情讀詞。

2、王維將無限的思念,凝聚筆端,揮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流傳千古的名詩。課件出示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感情齊讀。

3、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多麼簡樸的詩句,卻是最深情的、最能打動人心的。這句詩,不知牽動過多少遊子的心。讓我們用我們的筆把這千古佳句寫下來,牢牢地記在心裡。書寫指導:佳、倍

1、割不掉的是深深的鄉情,舍不棄的是濃濃的親情。老師找了一些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詩付在課文後面,小朋友們課後去讀一讀,品味詩人那濃濃的思鄉之情,感受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試著去寫一寫。

2、讓我們再次深情地背一背這首詩,作為我們這節課的結課吧.於是,當我們身在遠方,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吟誦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來傾訴我們的情感。(配樂集體誦讀古詩)

第6篇

2、藉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1、尊重學生個性感悟,並通過學生的個性感悟,使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更多元化,從而達到讀文悟情的目的。

1、師:王維是唐代一位大詩人,他寫了一首有名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齊讀這首詩)。課文用最膾炙人口的一句作為課題。

2、齊讀課題,找出課文圍繞課題的哪個詞來寫的。(思親)

3、師過渡:為什麼王維此時思念起家鄉的親人?他思念的是誰呢?)

1、自由讀,思考問題:為什麼王維思念起自己的親人?讀後討論。

(因為詩人獨自一人,少小離家,離家之遠—在長安離家之久—已兩年,所以思親之情油然而生。)

2、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詩文對照,說說詩句的意思。

3、指導感情朗讀。你覺得離開家鄉兩年的王維心情怎樣?你能把王維此時的心情讀出來嗎?(“不知不覺已經兩年了”讀得稍緩,帶些傷感。)

1、師引讀:這時,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生齊讀第二自然段)。

2、文題對照,從這段話中你理解“倍”的意思了嗎?

3、出示:每逢佳節倍思親詩文對照,說說詩句的.意思。

4、出示卡片:(一年一度、扶老攜幼、興高采烈、登高遊玩、家家戶戶、歡度節日)

用上這些詞說說詩人為什麼“倍思親”,比一比誰用的好詞多。

5、指導感情朗讀。從這段課文中你體會了什麼?(一、二、三句讀出人們歡度佳節的熱鬧、愉快氣氛;第四句聲音放低,速度放緩,讀出王維的孤獨與寂寞,深深的思念之情。)

過渡:人們歡度佳節,多麼熱鬧、多麼高興,可是王維此時卻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了?他會想起誰?想起哪些事呢?

2、自由讀,討論問題:王維想起了哪些人?哪些事?(前半段:王維思念以前與兄弟們歡度重陽節的情景。後半段:王維遙想此時兄弟們是怎樣思念他的。)

3、教師講述茱萸:一種有濃烈香味的植物,古人在重陽節登高時,將茱萸插在頭上,據說可以消災避邪。

4、師:其實王維還想了很多很多,但書上沒有全部寫出來,而是用了一個標點符號——省略號來表示的。(投影出示帶有省略號的句子)

5、讀句子,小組討論:王維還會想些什麼?兄弟們還會說些什麼?同桌分角色說一說。

6、其實,據老師所知,有很多同學的爸爸媽媽都不在自己身邊,你想他們嗎?你想對他們說些什麼?

7、讓我們再來把課文讀一讀,把詩人對親人深深的思念之情讀出來嗎?練習讀。指名讀。

8、出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詩文對照,理解詩句的意思。

1、王維此時的心情可用書上的哪個詞表達?(王維思緒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3、師:他提起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4、出示古詩,配上樂曲,讓學生扮演詩人,上臺誦讀。

1、“每逢佳節倍思親”,有這樣感嘆的又豈止王維一人呢?我國曆代就有不少詩人借詩來抒發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師從其中選取了唐代詩人李白和宋代詩人王安石的詩文給大家賞讀,請同學們根據註釋來讀讀詩,體會他們的思鄉之情,選擇你喜歡的一首讀給大家聽。

2、學生自由練讀《春夜洛城聞笛》、《泊船瓜洲》。

第7篇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默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能積極主動地投入課堂學習,敢於提問,自主讀書,合作討論,直至解決問題。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默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家人,思念親朋的思想感情。

師:讀了課文你就會知道老師為什麼把這個思寫成紅色

師:看一看,思下面是什麼?上面是什麼?對,心田。從心田裡發出的聲音才是最真、最美的聲音,讓我們用心裡的聲音來讀課題。

[1]師:小朋友們讀得很認真,現在誰能告訴我們,是誰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讀得真好,但老師還想見一見王維,誰來扮演王維作一個自我介紹?

[2]師:佳節指什麼節日?什麼時間?又有哪些風俗呢?

師:書上有一個詞語準確地寫出了重陽節的長安人們的心情,老師相信你只要仔細的讀書,一定能找到?

師:誰能用你的聲音讓我們感覺到長安人們的興高采烈?

[3]師:王維興高采烈嗎?那他怎麼樣?他想到了哪些人?還想到了哪些事?

師:你有過思念的感覺嗎?你會用什麼方法表達你的思念?

[4]師:今天是傳統佳節重陽節,現在我--王維的兄弟,已經頭插茱萸,登上高處。此時此刻,不知遠在他鄉的王維怎麼樣。哎,不如打個電話給他。誰願意做我的兄弟王維?

師:可是當時還沒有如此先進的通訊裝置,就連寫一封信,也要很長時間才有可能寄到家鄉。作為詩人的王維表達思念的.最好方式是寫詩。

師:下面我們掌聲有請唐朝大詩人王維為我們朗誦他的詩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師:詩寫得棒,讀得也棒!連我都想讀了。誰敢和我比一比?

師:我讀詩的水平可不簡單,要想和我比,你可得多讀幾遍。

師:誰來幫幫老師,把黑板上的這首詩寫完整。其餘的同學請在底下默寫。

師:連粉筆字都寫得這麼好看,你的鋼筆字一定更好看!

茱萸這個詞書本不要求會寫,你都能寫出來,真不簡單。

第8篇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興高采烈”造句。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理解並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中國古時候有許多節日,有的一直流傳到了現在,像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等。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就是古代一位詩人在重陽節思念親人而寫詩的事情。

(1)“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唐朝詩人王維寫的一首詩裡的詩句,意思是每逢遇到美好的節日就會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

王維(公元701—761)字摩詰,原籍祁(今山西祁縣),後遷局蒲州(今山西永濟西),他是唐代著名的詩人、畫家。

(2)指名讀,指點學生從平翹舌音、前後鼻音、三拼音節等方面辨明讀音。

佳:由8畫寫成。右部是兩個“土”疊加,不是中間一“豎”到底。

插:12筆寫成。右部的筆順為:“撇、橫、豎、撇、豎、橫、橫折、橫、橫”,末“橫”左連“豎”筆,右連“橫折”部,且讓“折”部末端下露些。

我們已經知道“每逢佳節倍思親”說的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事情,當時的王維是怎樣一個人呢?請讀:

(3) 小結:這一自然段交代了時間、地點和人物,講的是唐代詩人王維15歲離家,到京城長安已有兩年。

過渡:“佳節”指的是什麼節日?為什麼這一天王維“倍思親”呢?請讀:

重陽節這一天大街上很熱鬧,他們扶著老人,攙著孩子,你可以從那個詞語看出來(扶老攜幼)。

從哪裡可以看出,重陽節是個“佳節”?(大街上很熱鬧,人們老老小小興高采烈地去登高遊玩可以看出人們把重陽節看做是個佳節)

這種情況使王維看了有什麼感受?(第四句: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王維為什麼逢到重陽節,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和第一段的第二句有聯絡,那句話說明王維15歲離開家,來到長安已經有兩年,他年紀輕,長期離開自己的家鄉,看到重陽佳節京城長安家家歡慶的情景,自然會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3)小結:這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看到了重陽節家家歡度節日的景象,更加思念親人。點名題目。

教師講述:茱萸是一種有著強烈香氣的植物。古人重陽節登高,把茱萸插在頭上,據說可以辟邪。這兩句話是王維回憶以前重陽節和兄弟們頭插茱萸登高遠眺的情況。王維除了想到這一層,還想到了什麼?讀第三到第五句。

這三句話裡有兩個省略號,表示什麼意思呢?(表示有的意思省略不說)

第一個省略號表示什麼意思省略不說了?(表示王維思念兄弟們有些想法省略不說了)

第二個省略號表示什麼?(表示王維猜想兄弟們思念自己時有些話省略了)

你們看,詩人王維思念兄弟們多麼深切,既想到了過去,又想到了現在;既想到了自己對兄弟們的思念,也想到兄弟們對自己的思念,的確體現了“倍思親”的思想感情。

(3)小結:這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思念兄弟們的具體內容。

過渡:王維是怎樣來表達自己這種思想感情的?我們一起來看第四段。

(2)這一自然段說了什麼?“思緒萬千”是什麼意思?(思緒萬千就是想頭很多,想法很多)這一句話同上面哪個自然段意思有密切的聯絡?(這一句話和第三自然段關係密切)

注意:“山東”指的是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蒲州,不是今天的山東省。

點示:桌子上的紙上寫的是繁體字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未寫題目。

(我孤身一人在他鄉做客,每遇到美好的節日就加倍思念家中的親人。我在遙遠的他鄉想到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他們都插著茱萸,唯獨缺少我一個人)

(6)小結:這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寫詩表達了思念親人的感情。

(1)這篇課文寫了唐代大詩人王維年輕時客居京城長安,在重陽節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表達了他思念家鄉親人的無限深情。

(2)指名結合課文內容,說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