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幼兒園教研工作計劃合集4篇 兒童成長修復之旅:幼兒園教研工作計劃合集

本篇文章將為大家呈現一份完整的幼兒園教研工作計劃合集。作為幼兒園教師,教研工作是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通過本合集,您將瞭解到幼兒園教研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具體的計劃和指導方針,為幼兒教育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援。

幼兒園教研工作計劃合集4篇 兒童成長修復之旅:幼兒園教研工作計劃合集

第1篇

新學期,新園所,新團隊,新起點。隨著9月我園順利開園,為不斷提高我園教師隊伍的理論水平、保教質量,特制訂本學期幼兒園教研計劃如下:

根據園務工作計劃的要求,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準繩,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核心,以《幼兒園一日活動應知應會》為抓手,堅持理論聯絡實際,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定期進行園本培訓,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逐步形成穩定的教師梯隊,探索適合本園的園本課程和研究。

加強對教師愛崗敬業的教育,教師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去潛移默化幼兒,真正做到教師的言行舉止成為幼兒學習的良好榜樣,以關懷、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全身心地投入幼教工作,有效的將新觀念轉化為教育行為。

教師在工作之餘,要堅持學習,及時轉變觀念,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武裝頭腦,以科學的教育方式組織學習,以飽滿的教育熱情對待孩子。為此本學期我們將通過有目的地定期開展理論學習活動和自學相結合,提高教師理論水平。

1、通過網路、專業書籍、幼教刊物等,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學方法,做好理論學習筆記,並要學以致用,把所學理論與自己教學實踐相結合。同時,積極參與本園觀摩活動,努力提高自身教育理論及教學水平。

2、進一步學習《幼兒園一日活動應知應會》,對《應知應會》進行深入理解、積極探索、切實落到實處。

每位教師要認真對待教育各個環節,從備課到上課再到活動延伸,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體內容有:

1、計劃制定:每週各班教師認真探討制定主題活動計劃、活動目標、活動過程及教學方法。各教師認真備課,做到先教案後行課,格式統一,目標明確,層次分明。

2、觀摩交流:主要觀摩本園教師的公開課,通過師徒結對、聽課觀摩等形式借鑑別人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以及保教手,段,課後組織全體教師進行評議,共同討論,並從中尋求教育途徑。

3、開展各類評比活動,適時開展兩操、教育隨筆、教玩具製作等各種評比活動,激發教師教育熱情,努力營造我園良好的教育氛圍。

4、實行“推門聽課”的制度,督促教師備好課,上好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課後及時與授課教師進行交流,並給予評價。

研討,是調動教師主動參與培訓的重要形式,它能為每個人提供較充分的表達思想、觀點的機會,讓思想和觀念在不斷交流的過程中得到提升,本學期我們將開展集中研討,共同討論主題活動、紀念日的實施計劃、實施方案、實施手段,並組織大家一起共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做好各項記錄,切實保證實施質量。

師資隊伍建設是一切工作的根本,不僅關係教師自身的成長,更是關係教育能否順利開展的重要環節。針對我園新教師較多的實際情況,我們將抓實崗位練兵活動,有目的有計劃做好師資建設工作。

1、加強教師基本功訓練。主要通過裝飾畫、手工製作、活動過程的設計等教學基本功的訓練。

2、不斷反思,善於總結。反思是教師的一種自我提高的有效形式,在幼兒在一日活動中,教師認真組織幼兒深入觀察幼兒一日生活中的行為和反應,進行分析,並不斷調整計劃,改進教育行為,最終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展,做好教育心得筆記。

3、開展師徒結對活動,通過“一幫一”、“一帶一”,以點帶面的輻射,充分創造機會讓新教師主動積極參與活動,形成教學互助,互學共進的良好教研氛圍。

1、加強幼兒的常規管理,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此基礎上建立以健康教育為主的特色教育活動,促進幼兒全面素質的發展。

2、以繪本教學為切入點,在全園開展繪本特色教學活動,定期研討,總結。

1、有計劃的組織幼兒參與各類活動,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教師保留好每次活動時的幼兒作品,利用網頁、家長會、展板、主題牆等各種手段真實地展示幼兒的成果。

2、通過園內的《家園共育》欄,以豐富而有針對性的內容,吸引家長關心幼兒園的教育任務,使家園達成共識。

3、通過家長會、親子游、親子運動會等活動增強幼兒園與家庭之間的聯絡。

(1)晨間體育鍛煉的開展(晨鍛玩具製作、午間器械操的開展)

(4)園內師幼徒手操評比、午間操展示、體鍛玩具評比

幼兒園教研工作計劃合集4篇 兒童成長修復之旅:幼兒園教研工作計劃合集 第2張

第2篇

依據區學前科工作重點和幼兒園自身的發展需求,以研究教學與研究幼兒一體化為基本思路;以《幼兒園指導綱要》精神為指導,加強學習和研究,不斷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育行為,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規範教研組活動,提高教師教育能力,改進教育實踐,加強日常保教工作管理,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

1、在教研組建設方面,大家逐步形成了共同的價值觀、責任感和團隊意識,同伴互助效果明顯。本學期將繼續深化專案研究,在園本教研製度和文化建設方面經驗成果。

2、在隊伍建設方面,上學期教研組長由召集人、組織者逐步向專業引領者轉化,在教研活動中在不同程度上發揮著組織作用和專業引領的作用,骨幹教師隊伍初步形成,但各領域的首席教師還不成熟;青年教師進步較快,創新意識強,但還需加強日常教學的各項基本功。本學期將加強研修,以評選“領域首席教師”、“藝術專長教師”等活動來促進不同層面教師的的專業成長。

3、在教研組織形式上,將平行班與特色組教研相結合,既滿足日常教學所需,又引領和支援教師進行專業研究。本學期將合理安排活動時間,提高活動實效。

4、在教研內容上,從制定教研計劃入手,以研究教學策略為抓手,將教研工作指向“真問題”,提高了教研的實效性。但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還缺乏對幼兒學習特點的瞭解。本學期繼續將教學策略和幼兒一日常規;研究作為園本教研的落腳點。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和自我反思,將研究教學與研究幼兒一體化,從研究教材教法走向研究幼兒的學習,在對幼兒學習的研究中獲得教育智慧。

1、組織全園教師圍繞“課程設計的原則方法”和“省編教材知識要點”進行學習與討論,結合《幼兒園課程》和《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在全園進行導讀,幫助教師瞭解課程設計的原則、方法,把握各年齡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

2、深入學習領會新《綱要》精神,更新教師觀念,以現代化的教育觀念指導保教工作實踐,鼓勵教師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全面提高保教質量。

3、樹立“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解放思想,大膽實踐,勇於創新,促進每位教師和幼兒的發展。

4、外出參觀學習,擴大視野,增加科研意識,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完善教師自培、互培模式,抓好教師在新課程方面的培訓,做好新教師帶教培養工作,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帶教、評比、交流、研討等活動,促進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

5、有計劃地進行教學觀摩研討、評比活動,形成人人積極參與教研活動的良好氛圍,鼓勵教師積極開展專題研究

6、各領域教學活動圍繞《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進行教研,關注常態化的教學活動的組織,探索有效的教學指導策略,學期末做好教研組展示。

7、採取自報加推薦的方式,確定“領域首席教師”、“平行班領銜教師”,引導教師發揮其領域優勢,鼓勵和挖潛特色教師,培養一批有領域專長的特色教師,為幼兒園隊伍建設及教師未來的發展打基礎。

8、結合迎區督導檢查,開展觀摩互學和研討活動,吸取有益經驗。

第3篇

陶行知先生說:“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它的虧。”我們都知道幼兒期是孩子行為習慣形成的最佳時期。低齡幼兒正是走向自我行為的起步階段,這一時期培養孩子的習慣是很重要,也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可是,對於剛入園的小班幼兒,他們的注意力容易轉移,我們怎樣培養他們的良好習慣呢?本學期教研工作主要是針對小班幼兒的這一年齡特點,我們選擇將各種習慣(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學習習慣、人際交往習慣)穿插到幼兒日常生活和遊戲活動中,面對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孩子們就相對比較容易接受和掌握。本學期教研工作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促進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幼兒園的原本特色,提高教師的教科研能力。

通過對老師工作的情況瞭解和需求調查,教師對適合小班幼兒的生活衛生習慣、行為習慣、交往能力習慣和初步的學習習慣內容含糊、目標不明確、要求不具體;並且將習慣的培養融合在一日生活和遊戲活動中的方法、形式單一,缺乏有效的策略;讓幼兒在隱性的教育中養成習慣的環境創設及家園共育等等方面有很多的困惑。為了提高教師們對小班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工作,因此我們從小班幼兒實際出發,較大大膽地探索和實踐多種有效的活動策略,建立合理的常規,形成幼兒初步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意識;促進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幼兒園的原本特色。

二、以《指南》精神為指導,尋找適宜的教研方式方法

針對小班年齡特點、觀察小班幼兒的生活、衛生、行為、交往、學習等習慣以及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中需解決的問題與困惑,明確教研態度確保幼兒習慣的養成質量,明確教研專題“基於小班幼兒在遊戲活動中良好習慣養成的實踐探究”等。對於教師共同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結合教學經驗與理論依據,組織教師在教研活動中進行討論,通過集體學習、研討、實踐,以求實的精神、務實的方法、實在的內容確保教研工作的實用性,真正解決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難題與困難,使教研活動真正發揮促進作用。

圍繞“找問題、解決問題、反思”一系列教研活動過程,進行全體教師參與方式,培養教師說、評能力。緊抓培訓觀摩機會,利用到示範園蹲點觀摩及參加各種培訓學習機會,擴大教師視野,通過“多學,多實踐”逐步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

三、以加強常規工作為重點,不斷提高本園保教工作水平,保證課堂質量

本學期繼續將幼兒一日生活中各生活環節、集中教育活動、遊戲教育活動以及日常工作常規方面作為關注重點。通過常規制度的導向引導大家注重落實一日保教規範,注重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注重幼兒遊戲教學,使幼兒園保教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在課程實施過程中,關注幼兒園一日活動每一細節,重視環境的教育內涵,精心創設園內環境、室內環境、語言環境、交流環境等,讓幼兒與環境互動;在制定遊戲計劃、創設遊戲環境、遊戲指導等各個環節,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現有水平;引導幼兒創造性地利用各種材料、大膽友好交往,促進幼兒社會化和個性的和諧發展。

1、規範養成教育,加強對幼兒各習慣養成的工作指導與檢查。

本學期,將對幼兒各方面習慣養成及教師養成教育工作來進行跟班指導、督促、檢查,培養和增強幼兒習慣養成的能力。

2、實行隨機查課、“推門聽課”制度,督促教師備好課,上好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課後及時與授課教師進行交流,並給予評價指導。

3、觀摩交流本園教師公開課,互相借鑑教學模式、養成教育的教學方法以及養成工作的開展,課後組織全體教師進行點評,由開課老師就這堂課的有關問題作介紹,然後大家暢所欲言,共同討論,並從中尋求最佳教育途徑。

四、加強隊伍建設,提升教師專業素質。

1、利用業務學習及日常交流時間,對教師進行師德教育。加強對教師愛崗敬業教育,真正做到教師的言行舉止成為幼兒學習的良好榜樣,以關懷、尊重的正確態度與幼兒交往,全身心投入幼教工作,有效將新觀念轉化為教育行為。

2、建議教師經常翻閱各類早期養成教育類雜誌,不斷提高自身教研能力;鼓勵教師利用課餘時間經常上教育網,不斷吸收新資訊。

五、按課題的要求認真落實,完成課題結題工作。

2、邀請有經驗的課題指導老師,指導課題資料的梳理。

3、建議老師自選與小班幼兒養成教育專案內容有關的書籍或資料閱讀

1、對小班幼兒生活、衛生習慣進行階段性總結、分享經驗

第4篇

教師要尊重幼兒的興趣特點、學習方式、個體差異,引導幼兒主動操作、主動體驗;充分利用園內外的教育資源,積極發揮教師、家長、社群各方面的力量,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幫助幼兒擴大眼界、豐富知識、開啟潛能,促進幼兒的可持續發展。

措施一:觀察幼兒——以“六個支架”中支架一“觀察”為抓手

觀察1名兒童,每天觀察3次,每次3分鐘,自己用隨筆(是白描)方式記錄,同事們之間以即興談話或群聊形式高頻度討論自己觀察到的兒童行為(也可以正式討論),堅持做1—2個月。

要求:發現兒童的興趣點和能力,而不是去發現問題,也不需要提供幫助,學習做一個忠實的記錄者和積極的讚美者。提示:戶外遊戲更容易觀察。園長和組長也要隨教師一起觀察兒童,並且還要觀察教師。

組內教師繼續把《發現兒童的力量》作為工具書,進行學習的同時,可以將自己的觀察到的內容以幼兒的學習故事進行分享;行政進行導讀內容為上海學前教育網《如何運用學習故事和評價3—6歲兒童的數學學習》等等。

措施二:成長檔案——將上學期中心研討的成功進行借鑑

本學期重點要求各園充分借鑑和運用前期的成果於實際工作,根據師資能力水平進行選擇性的使用,期間行政把關做好指導,教研組發揮團隊作用,並在12月前完成一次全園性第四期成長案第二輪研修,重在分享經驗,收集問題。

教師要做到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依據教材,拓展素材,就地利用環境資源,在操作平臺上根據教育情景和幼兒的具體情況,對幼兒實施人本化的教育,不是“死摳”教材,而是“用活”教材。教師不是帶著幼兒走向教材,而是帶著教材走向幼兒或讓幼兒帶著教材走向教師,體現生本意識,引導幼兒主動學習和自主探索,使豐富的課程資源在師幼中動態生產。

瞭解課程遊戲化的內容,學習什麼是課程什麼是課程方案,通過學習並集合本園的半圓理念、辦園目標、課程計劃、主題活動的基礎上,深入思考幼兒園課程的背景與條件、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管理與保證、課程評價,在行動中建構自己幼兒園的課程體系。

放手放手再放手,讓幼兒真正的參與到活動中來、參與到各類環境的創設中來。教師要善於觀察,發現問題,及時反思,調整策略,給幼兒一個真正屬於他們的天地,讓環境真正的和幼兒進行互動。每個年級組圍繞一個學習環境創設展開交流與研討,要給予一個幼兒參與與創設的環境。每個教研組收集一份環境創設的案例,要提現對幼兒的尊重,對發展目標明確,要提現環境的逐漸生成、靈活豐富等特點。

在上學期研究的基礎上,繼續對“種養”環境的創設做好規劃,對土地、沙地、水、大棚的材質開展“種植”的研究;對養殖的動物:雞、鴨、鵝、兔子等小動物及其開展研究;將“種養”的使用工具進行研究與擺放。老師要清晰地瞭解孩子的學習現狀,瞭解孩子的發展現狀,不急不燥地為孩子提供自主的學習的環境,讓幼兒選擇喜歡的內容、喜歡的材料、喜歡的發展程序,孩子的學習品質在可供選擇的環境中,漸漸養成的。

1。挖掘幼兒園周圍的課程資源,體現區域化特點,要統籌遊戲活動中的各類實物資源,社會專家資源和資訊資源等。

收集廢舊材料,進行挑選與清洗。將園內中4班的空教室定為資源室,將空床作為貨架,給每類物品歸類擺放,貼好標籤,便於科學管理。

課程實施倡導開放的觀念,營造研究的氛圍,做到“預成”和“生成”有機結合,注重活動的過程,真正意義上理解“課程遊戲化”。不要做自導自演的教書匠,要做一個會採集蜂蜜的蜜蜂,去看了、去做了,才能釀出香甜可口的蜂蜜。行政每月一次教研組的引領活動,將課程審議真正的從幼兒出發,而不是單單考慮教案與教材。

以“六個支架”作為抓手,幫助幼兒園通過行為的改變體會正確的理念,形成正確的理念引發幼兒園課程實質的改變。逐步開展學習、嘗試、研討、反思、再嘗試的形式,促進幼兒在真正意義上獲得主動發展。

沒有問題才是最可怕的。以教研組為單位,先收集問題,再進行分析問題開展研修。只有找準問題,從問題出發,分析到位,才能尋找到解決的途徑。一切都要以幼兒的發展為前提。

以教研組為單位,以學促研,理論聯絡實踐開展。對原有課程中的活動以課例分析式、利用教研組活動、課程審議、約課聽課等多種途徑開展,以備課撰寫調整呈現。

措施三:丟掉的撿回來,將研修好的成果進行學習與運用。如市級“區域活動”的研修、市級活動過渡環節的研修,將好的繼續保持不要丟棄。行政每月對一日活動進行檢查與督促。

措施一:本學期共讀的書目為《做教師真難,真好》,結合自己的實踐體會,撰寫3篇讀書心得,學期末展開交流與研討;每週四開展一小時讀書活動,每次一位教師利用10分鐘進行好書導讀;每月一次利用讀書活動時間,組織教師學習《燃荻》;每月通過網路形式進行好書推薦;業餘時間關注早教報刊,學習其中的先進理念;各班級可以開展讀書漂流獲得,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教師利用日常活動、午睡前做好或放學前為幼兒講一則故事或讀一本好書。

切實組織教師開展好“星辰網路培訓”、創意美術培訓、資訊科技培訓、骨幹教師講座培訓等等。

五、提升科研質量,聚焦幼兒園內涵研究

認真做好時思幼兒園關於“種養”課題的新申報,“打基礎、摸摸底、再優化”等手段,做好時思園有關“種養活動中幼兒學習品質培養的實踐研究”課題的申報的前期工作:開展系列的理論學習、研修活動,針對張雪老師指導,對課題方案進行完善。

“打基礎”——開展一系列的理論學習、研修活動,幫助教師瞭解科研,走進科研,內容包含方案的修改,文獻的查閱、相關書籍的學習等。

“摸摸底”——做好課題前期的摸底工作。查閱相關“種養”課題的研究,將好的成果進行採用;開展問卷調查工作,瞭解課題的實效性;讓家長也瞭解我們的課題,並給與我們課題支援;瞭解周邊社群的種植情況,如大棚種植,帶領幼兒進行參觀與體驗。

“再優化”——在上學期“種養”活動的基礎上進行再優化,本學期圍繞“種養活動中幼兒學習品質培養的實踐研究”開展初步的研究,重點在“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查閱書籍,瞭解幼兒學習品質相關理論;以“種養”活動為載體,以教師觀察為指導,對幼兒學習品質的內涵進行研究;與教師案例相結合,在種養活動中對幼兒學習品質的途徑開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