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讀書後的心得體會3篇 心靈的洗禮:讀書帶來的啟迪

讀書後能夠給人帶來深思和啟迪,開闊思維和拓寬視野。每一本書都是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門,它們可以引導我們探索更廣闊的知識領域,增加見識和智慧。通過讀書,我們能夠在知識的海洋中不斷縱橫,汲取靈感和力量,不斷提升自我。讀書後的心得體會如同一座燈塔,為我們指引前進的方向,讓我們在人生的旅程中不斷成長與進步。

讀書後的心得體會3篇 心靈的洗禮:讀書帶來的啟迪

第1篇

書,陶冶了我的性情;書,豐富了我的知識;書,開闊了我的視野;書,給予了我人生的啟迪。以書相伴,人生就會有大不同。生活可以清貧,但不可以無書。博覽全書的人,往往知識豐富,能集眾家之所長於其身,因此能使人喜歡讀書,將使他終身受益。

雖然我們都知道要多讀書,讀好書。可仍然有一些人沒有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究其原因,那是因為他們沒有對讀書產生興趣,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讀書不僅可以讓孩子獲取廣泛的知識,陶冶情操,還能使孩子得到放鬆休閒,緩解焦慮,調節情緒,與孩子一起讀書,既能留出一些時間與孩子共處,又能要求自己也養成讀書的習慣,一舉兩得。

經常讀書的人會思考,知道怎麼才能想出辦法。他們智商比較高,能夠把無序而紛亂的世界理出頭緒,抓住根本和要害,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經常讀書的人不會亂說話,言必有據,每一個結論會通過合理的推導得出,而不會人云亦云、信口雌黃。

讀書的最終目的當然是為了提高對人性的認識,鍛鍊心胸,逐步訓練感受幸福的能力,培養自信心,形成實踐能力。有道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因此,養成閱讀習慣將受用終生。閱讀習慣是在心靈深處裝了一部發動機,一個人養成了讀書的習慣,一輩子不寂寞。養不成讀書的習慣,一輩子不知所措。

讀書後的心得體會3篇 心靈的洗禮:讀書帶來的啟迪 第2張

第2篇

“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真正懂得生命的人,沒有覺得擁有生命而可喜,面對死亡來臨而可怕。那情形,該像路邊的野花,莊子對妻子的去世就“鼓盆而歌”。真人不易,學者說儒家教人入世,道家導人出世,曾經,至親的人離世,

讓我感到生命無奈,生活疲憊,很多時連“世”也分不清,混混沌沌,顧此失彼,隨波逐流,以為明瞭的事多了,卻是越發失了方寸和方向。我翻開書,參照已心。

有時,成年人比少年成熟,是成年人多經歷了幾場葬禮。生死是莊子一個永恆的命題,也是的,生死糾集了一切利益所在,物質、精神、愛憎,是人就逃不了。朋友學佛,說人世是苦難的集合體,要歷無數生離死別,得失禍患,來日要去西方極樂世界,下世不要為人。“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莊子也說“生之來不能卻,其去不能止,悲乎。”所以莊子說,我們要懂得“順應”,去面對,當你已無能力握著的站的領頭羊時候,去放開。世上沒什麼是理所當然,或是橫加於人的。多經歷了葬禮,我懂得無論對人對物,如果只去憂患失去的悲哀,而不感恩曾經相遇相守的幸運,那去到哪個世界,也並不能真正快樂。有人問佛祖,什麼是佛?佛說,無憂是佛。原來,現在腳下的土地,也可以是極樂世界,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與眾不同的生命力量。生命在思潮裡龐雜,迴歸自然便直觀,生命是八個數目字和一條小橋,像德蘭修女1910—1997,周總理1898—1976,在看這篇文章的人,生命尚缺四個數字。我是人類社會的瑰寶,也是大自然的一棵草,我笑笑自勉,能踏上小橋賞過風光,“活好當下”活出真我就不“悲乎”。

何為真我?生活的本原,生命的本初,願望的本真,書裡娓娓而出。外面實在太吵了,在資訊、物質、慾望膨脹的今天,滋長出原始森林裡蔓藤一樣的人際網,已天天疲於奔命,卻發覺滿足更難,快樂變小。“心為形役”原來心被外物奴役著,心當然是高興不起來。是時候靜下心來,聽聽自己的聲音。見過有種培訓課程,學員要每日停下來和自己的手手腳腳,耳朵肚子身體各部說說話,關心它們過得怎麼樣。這近站的領頭羊公於莊子的觀心入門。“吾所謂聰者,非謂其聞彼也,自聞而已矣;吾所謂明者,非謂其見彼也。自見而已矣。”莊子說的耳聰目明,不在於聽得、看得有多高遠,而是能聽見自己的聲音,看見自己的心。心要見,必先靜。“水靜尤明,況精神乎,聖人之心靜乎。”水能映照天地萬物,是水清靜的時候,風浪大作之下水映不出東西,人心亦然,心湖急流暗湧,世界萬物也照不進人的心。

“莊子把真正瞭解自己內心的人叫善養生者。”以心為鏡,才可看清現狀,聯絡過去,看到未來。“前半生不要怕,後半生不要悔。”閉上目,靜靜的,我問我自己的心,你曾經有過什麼樣的夢,怎樣努力過?你心裡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的'一幅畫卷?“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達命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奈何。”懂得生命真諦的人,不會花時間在不該當的事情上,不會因為執拗、較勁追逐不可能實現的目標。于丹老師說,為了娶絕色女子,為了虛榮嫁給富商,離開了愛情,於是此生與他(她)錯過了;捨不得放下手中的一撮米,結果猴子給逮著了。“喪己於物,失性的領頭羊於俗,謂倒置之民。”將眼前的利益和自己的心分開,以心為鏡照見自己,再去思索問題,我看到了前面的清朗。“一個人的心態,決定他的生活狀態。”且好的心態,比生活中好的技巧和技藝重要,像運動員往往場上顯不出場下的好成績;搭在板凳上的板條我可以輕易走過,但橫到懸崖上就我就卻步了。靜心達而見心,心能“以天合天”,能以一顆清明的心,以規律迎合規律,忘利忘名忘我,做事做人都會遊刃有餘,做得更好。

書禪明瞭一種“道法自然”的生命狀態,以真求真,以真發現真,“大道合乎自然”是莊子所有理論的核心。“大道合乎自然”,不是人們平常斷章取義的無為、懈怠、隱世避事,“大道合乎自然”我們才能最後獲到大自然裡“和緩的凝聚力”。天地執行,萬物更迭,四時有序,生生不息,正是天地間有著一股和緩的凝聚力。大聖大哲,能聚賢納士傳授至理,是他們不可或缺地擁有和緩的凝聚力。中華民族五千年泱泱大國,骨子裡就是有著一股和緩的凝聚力,團結共濟和諧發展,在大浪淘沙的歷史長河裡不息不滅。“和緩的凝聚力”,讓我們的心恆久澄靜清明,精神有了足夠的強大,便能找到自己心的大道。

第3篇

書對於我們大家來說都並不陌生,幾年來它已經成了我們的好朋友,它會帶給我們很多很多。

讀書讓我的生活更加充實。每當我閒暇無事時,總會手捧一本書,泡上一杯茶,細細品味書中表達的意境,傳播的資訊。既有書香又有茶香,真是天倫之樂也!

讀書讓我充滿知識。老師曾說過我們每天要閱讀幾千字的文章,我曾經想每天讀這麼多書,學這麼多知識,我們的腦袋裝的`下嗎?但書本告訴我人腦比計算機的容量高一百倍。一個人用其一生的時間和精力學習,大腦也是裝不滿的。所以我們不用擔心大腦的容量,知識是學不完。我們要用書來充實自己,賦予自己無限能量。有一句名言是這樣說的:不讀書的人只生活在現在,而讀書的人生活在過去現在和未來。

近七年來的時間培養了我和書的濃厚感情,它已佔據了我生命的不可分割的已部分。書中動人的故事,精彩絕倫的文章,驚險刺激的過程都會使我如痴如醉,陶醉其中!

為什麼有些同學還會面對書本唉聲嘆氣呢?我們應該慶幸自己每天沉浸在書的海洋中,能接受無窮的知識,這也是一種享受。書是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同學們,你們愛讀書嗎?你享受過讀書的快樂嗎?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趕快行動起來享受讀書帶給我們的快樂滋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