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讀晚唐羅隱小詩《蜂》有感4篇 晚唐羅隱《蜂》詩感悟

《蜂》是唐代詩人羅隱的小詩之一,其藉助蜜蜂的形象抒發情感,以簡潔而精練的語言,表現出唐代文化對自然的崇敬和人性的感悟。這首小詩短小精悍,卻令人回味無窮。

讀晚唐羅隱小詩《蜂》有感4篇 晚唐羅隱《蜂》詩感悟

第1篇

歌曲《蜜蜂做工》、幼兒人手一杯蜂蜜、蜂皇漿、蜂窩,蜜蜂課件。

1.猜謎引出課題:“一隻小小蟲,飛到花叢中,又採花粉又採蜜,人人誇它愛勞動。”

(觸角就象“天線”一樣,它可以聞出花香;口器上有一根針,它用來吸花汁;)

(4)蜜蜂的有幾對足?第三對足跟前面兩對有什麼不一樣?(三對足,第三對足上有花粉籃和花粉刷)

小結:蜜蜂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一對觸角、一對大眼睛和口器,胸部上有兩對翅膀、下面有三對足,蜜蜂全身長著細細的毛,可以粘住花粉。第三對足上有花粉籃和花粉刷。

蜜蜂是人類的好朋友嗎?它對人類有什麼好處?請聽故事《勤勞的小蜜蜂》。(邊看課件)

原來蜜蜂是用尖尖的嘴來吸花蜜的。學學小蜜蜂採花蜜(動作表演)

蜜蜂用中間兩條毛茸茸的腿將花粉刷到後腿上的花粉藍裡。學學小蜜蜂採花粉(動作表演)。

(4)柳樹老爺爺怎麼說?(回答後出示蜂蜜和蜂皇漿)

小結:聽了故事,小朋友都知道蜜蜂對人類的貢獻很大,我們跟著柳樹老爺爺把誇獎它的話說一遍。

(5)蜜蜂找到哪裡有花,就用跳舞的方式告訴同伴,花離家有點遠,就跳8字舞,花離家比較近,就跳圓圈舞。原來跳舞是蜜蜂很獨特的語言呢!學小蜜蜂跳著舞蹈採蜜、採花粉。

蜜蜂很勤勞,它是自然界神奇的建築師,它是怎樣造房子呢?請看vcd《蜜蜂的家》。

(3) 蜂窩是蜜蜂用什麼造的?出示實物蜂窩,講解。

1.通過欣賞故事學習古詩,理解古詩含義,並學習有韻味地朗誦。

1.師:“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有趣的故事,想聽嗎?”

4)小蝴蝶在幹什麼?小蝴蝶看到小蜜蜂忙著採蜜,對它說了什麼?

7)引導幼兒歸納出小蜜蜂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得到了豐厚的成果,而小蝴蝶不勞動是沒有收穫的,應該像小蜜蜂學習。

1.師:“有一首古詩《蜂》也是讚美勤勞的小蜜蜂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這首古詩《蜂》 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4.師:“你知道古詩的意思嗎?聽老師來解釋給你們聽!”

無論是在平地上,還是在高山上,哪裡有盛開的鮮花,蜜蜂就往哪裡飛去。蜜蜂呀,你採盡百花釀成蜜,是為誰付出了辛苦有為誰獲得了甘甜?

6.師:“原來古詩是要告訴我們只有通過勞動才能有所收穫。”

讀晚唐羅隱小詩《蜂》有感4篇 晚唐羅隱《蜂》詩感悟 第2張

第2篇

2、瞭解詩歌大意,感受詩人描繪的火熱勞動場景及對勞動者不辭辛苦的讚美。

一、讀詩題,師作簡要提示,理解詩題,簡介作者。(秋浦歌:地名,在今安徽省貴池縣西,是唐代銀和銅產地之一。)

二、自由朗讀古詩,結合課文插圖,初步瞭解詩句的意思。

3、詩人是在什麼時候看到這一景象?你是怎麼知道的?

(引導學生理解“照”、“亂”在詩句中的意思,鼓勵學生看圖讀詩句理解詩意:熊熊的爐火映紅了天和地,紅星在升騰的紫煙中飛濺。)

這是個怎樣的夜晚?在這樣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臉膛紅彤彤的冶煉工人在做什麼?(一邊勞動,一邊唱歌。)

2、瞭解詩歌大意,體會詩人讚美不辭辛苦為他人創造幸福的確勞動者的確真摯感情。

一、談話匯入。(人們常用蜜蜂來讚美誰?為什麼?)

1、“無限風光”指什麼?“盡被佔”是被誰佔?這一句詩寫什麼?(無論在平地上,還是在高山上,哪裡有盛開的鮮花,蜜蜂就往哪裡飛去。)

(二)生齊讀詩句: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2、這句詩寫了什麼?你覺得詩句中的“誰”到底是誰?

(三)用自己的話說古詩的大意。體會作者寫詩的用意。

第3篇

北師大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兩首《蜂》《秋浦歌》教學反思

古詩教學一直是我比較喜歡的一種教學內容,大概緣於我對古人文化的情有獨鍾吧!所以在上古詩的時候,我特別有激情,也渴望著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灌輸給我的學生們。雖然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讓他們掌握古詩的背景和一些相關的文學知識對於他們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我還是採用講故事的形式將古詩的寫作背景和一些文學知識傳授給了學生,而學生那似懂非懂的眼神中卻還透露著些許的興趣,個個饒有趣味的聽我講著……

?秋浦歌》《蜂》是唐朝著名詩人的鉅作,在匯入課題時,我運用本學期學過的一首古詩《回鄉偶書》的作者引出李白(因為我在《回鄉偶書》這首詩的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提過李白與賀知章是好友的事實),此環節也可幫助學生複習與鞏固《回鄉偶書》的作者。然後,我又向學生介紹了有關李白浪漫主義色彩中的豐富想象的知識,要求學生在學習李白的詩歌時要多讀多想。果不其然,學生對於浪漫主義的概念猶如霧裡看花,什麼都不知道,但也按照要求在古詩學習中多讀多想了,畢竟學習李白的詩不是一根筋到底的事,還要多繞幾個彎。

李白的這首詩,字裡行間充斥著濃濃的愁味,所以,我在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中,也緊緊抓住愁這一詩眼,開展了朗讀教學的訓練,來理解與體會詩人的情感。在中間的教學過程中,我還加入了作者寫這首詩的時候的寫作背景,個人認為寫作背景的加入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詩意和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整堂課下來,學生的反映還算積極,也確實投入進了古詩的境界中,細細地品著詩歌。只是我在教學環節中的些許失誤以及課堂的時間關係,使學生缺少了一次鍛鍊想象表達能力的機會。

公開課我是從來不敢涉及古詩的,但是在市級優質課中一位老師講的古詩二首讓我眼前一亮,這位老師自身素質非常好,並且在講述《秋浦歌》時,是用聞、聽、看、思這種方法來講的,短短的四句詩,孩子們的想象力充分地得到了開拓,讓人感覺原來古詩也可以這樣講。於是我回來也試著用這位老師的方法進行了課堂設計,效果的確不錯,看來每篇課文的設計都有很多方法,只是我們怎樣去思考而已。

第4篇

3、 體會作者在詩句中蘊涵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瞭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唐代詩人羅隱以《蜂》為題寫了一首詩,讚美了蜜蜂為釀蜜而勞苦一生的品質,那在這一首詩中,還會不會蘊涵著其他的思想感情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板書課題,簡介詩人。

1、 結合教學掛圖、註釋,自學古詩,提出不懂的問題。

(1)“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寫出了無論平原田野還是崇山峻嶺,凡是景緻最美的地方都有它們奔忙的身影。以“借物喻人”的手法表現出勞動人民終日勞作的辛苦。

(2)“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詩人以一個問句寫出對勞動人民終日勞碌卻常被剝削的同情,以及對剝削階級的憤慨之情。

這首詩以“借物喻人”的手法表現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之心,這樣寫比直接接效果會更好。學了這課後,你們也可以將這一表現手法運動到自己的寫話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