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諮詢類實習報告範文三篇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那麼什麼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諮詢類實習報告三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諮詢類實習報告範文三篇

諮詢類實習報告 篇1

  實習要告一段落了,總結一下自己的所學所得。

  我覺得通過這些日子的實習,學到了很多的東西,明白了很多的道理。這些是我在學校怎麼都不會學到的。

  (一)我人生的方向將會改變。在去這家公司實習之前,我就已經在上海**實習過了,實習了一個月。再在三才的這段日子裡,我真的覺得現在做心理諮詢這行,我們不太合適。原因有以下幾個:

  首先,我覺得中國人接受心理諮詢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雖然我身處在中國最繁華的城市裡,但是經濟的發達並不一定代表著思想的高度開放。都說上海人開放,其實不是的。老闆以前是做北方這一塊的銷售的,他說其實東北這塊地方的人,比上海更能接受心理諮詢,姑且聽之,以後再求證;

  第二,我覺得我們還很年輕,不適合做心理諮詢師。都說年輕是資本,但是也要看,在什麼地方,年輕才是資本。心理諮詢師,好聽點就是生活的藝術師,難聽一點就是別人的垃圾桶,精神垃圾。這就需要心理諮詢師本身有很好的消化能力,別的同學,我不敢說,但是我發現自己可能還要再經歷過磨練才行。在整理心理諮詢個案的時候,才發現這個世界的黑暗那一面。大千世界,無其不有。有時候吧,有意的,無意的,你就會發現,這些東西在干擾你的生活.呵呵,還要修煉啊,哎.

  另外要說的,百分之八十五都是關於婚姻和感情的,這顯然對於我們來說,做不到這點,因此我們這一輩就失去了最廣大的客源;

  第三,還是我們太年輕,來訪者不相信你,他們寧願與年長的諮詢師溝通。人都是這個樣子,我也是吧。再者,活躍在心理諮詢崗位上的都是我們爺爺奶奶、大叔嬸嬸這一輩的,好像已經沒有我們的位置了;

  第四,我覺得這個市場有點亂,我所瞭解的諮詢師沒有一個心理諮詢本科出來的,學什麼的都有,什麼化學的,數學的,企業管理的等等,真是莫大的諷刺啊。沒有門檻,沒有標準。這麼下去,良莠不齊的諮詢質量,終將危害市場的形成。

  (二)角色的轉變

  在開始的時候,我還是和平時上學一樣,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走上了社會的崗位。在我的潛意識裡,我就是一個學生。在學校,喜歡和同學們聊天,在公司裡,自然而然的,和坐我旁邊的諮詢師們聊天了,一個諮詢師一週來一次,所以我認識很多的人。在公司上班其實學到的東西不是很多,但是我感覺和他們聊天,聽他們講自己的故事和經歷,倒是學到了很多。有一天,老闆找我,跟我說,現在你已經是一名員工了,工作和聊天不可兼得啊。我一下子就明白了。

  (三) 是老闆,都一樣的.

  兩家公司都相似,都是心理諮詢的,私人開的.第一家公司,一天發20快,無車貼和飯貼.第二家,開始說的很好,一天30,車貼和飯貼都有.哈哈,還開心了.結果是,發實習津貼的時候,只有一天三十的,不過絕大部分飯是一起吃的,老闆付了一部分,田老師付了一部分.自己掏過一兩次.

  現在體會到,同學說的,老闆都一樣的,不管老闆怎麼答應你,最終要看發工資的時候.的確啊,

  還有很多的事情。

  認識了很多的人,交了不少的朋友,明白了很多的事理,學到了很多的知識,更重要的,摸清了心理諮詢的現狀。這些就是我實習所得到的。

  慶結束後的第一天,我來到安定醫院進行實習。由於我們的實習指導醫生臨時出診,於是給我們分配的任務是分類總結《精神病學》的精神障礙的症狀。在此期間,另外一個醫生讓我們先在醫生辦公室見習了一個病歷。

  某患者主訴睡眠不好,煩躁、焦慮,有家族心臟病史,高血壓,曾有過自殺經歷。對女兒很溺愛,但認為女兒總是不聽話,心裡覺得彆扭、壓抑,感到後悔、自責,對什麼事都不感興趣,對女兒的事感到自卑;由於提前一年退休,因而沒有升上幹部,少拿退休金,所以感到非常後悔,看到別人上班拿錢多眼紅。在工作方面,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差,人際關係一般。

  患者承認自己有自言自語的情況,但強調與工作和孩子有關,否認幻聽、被監視等精神病性症狀。但丈夫稱其有幻聽情況,患者原先稱當她想起女兒時,會跟女兒說話(“假性幻視”),現在患者卻否認。

  患者認為為工作產生的心理不平衡而自殺是合理的。但稱自殺時沒有勇氣、怕死。稱對現在的生存狀態感到滿意,到了安定醫院就不想自殺了,說在醫院不讓她幹活,沒人說她(有敷衍、討好的嫌疑)。無意中稱原來有人要殺她,但現在沒有了。覺得自己心靈很骯髒,總是想不好的事。

諮詢類實習報告 篇2

  我的實習從5月21日到11月21日,歷時6個月。現將實習內容統計如下:

  1.個別或婚姻家庭諮詢20xx人次:

  其中青少年個案15例,最小的是5歲,幼兒園大班衝動行為問題,最大的是高三學生,學習壓力問題。青少年問題主要集中在學習壓力、厭學、焦慮和抑鬱上,還有一例六年級兒童性困惑;

  婚姻諮詢3例;其他成年人諮詢有,依賴型人格障礙1例,抑鬱症3例,強迫症1例,驚恐發作1例;還有因生活事件導致、軀體不適(如失眠)導致、認知歪曲,負性的成長經驗導致的心理問題6例。

  最少的個案做一次,最多的做24次,目前還在繼續。

  2.團體諮詢84小時,完成實習內容的“父母這個職業—稱職父母訓練營”24小時;其他團體60小時,分別是“心理諮詢師個人成長小組36小時”、“無結構心理諮詢師成長團體9小時” (計劃36小時,目前處在階段中)、“心理諮詢師實操技能團體3小時” (計劃50小時,目前處在初期階段)、“自我認識成長小組12小時”為副領導者。

  其他活動還有出席個案研討會7次,出席專業研討會16次累計25小時。

  3.督導8次,督導師是王麗文老師,有3次的人格障礙個案的督導,2.5次抑鬱症個案的督導,1次兒童性心理個案的督導,1次團體方案的督導,最後0.5次是個案督導的總結反饋及對我諮詢技能的建議。

  01 實習的意義與價值

  這次實習對我來說很順暢,我想是因為在自己的機構實習,個案和團體都是穩定的,所以實習要求的個案人次、團體小時數都很容易做到。

  這讓我想起了當年,心理諮詢師證考試過後,我找了本地的心理機構去實習,但卻被種種的理由拒絕,最後在一家網路諮詢平臺做實習諮詢師。他們也有定期的個案督導,但那個時候個案太少,加上網路諮詢的設定並不嚴謹,自己學的也不繫統,基本上都是一次結案。

  想一想,和現在的實習、督導根本沒有可比性。後來,我不斷摸索,去學習各種工作坊、各種諮詢技術,什麼都學了一些,但用的時候也是磕磕絆絆。

  經過了1879計劃三年的學習,我才知道當時的基本功不紮實,連基礎的傾聽、共情、反應、概述都做不到位,諮詢設定也不清晰。

  所以,當我知道1879計劃中,不僅有全面系統的理論知識部分,也有實習和督導部分,我就立即報名參加了,這是吸引我的關鍵。

  雖然沒能到其他機構去學習一下,小有遺憾,但是1879計劃扶植我們機構走上軌道,並申請了實習基地。“心理諮詢機構的開設與經營”這門課,讓我改進了機構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我為自己的機構能成為實習基地而高興,為來實習的同學有明顯的進步,感到高興又自豪,還有一絲絲的羨慕。

  羨慕她們從一開始就走了一條正確的路,先系統學習理論知識,瞭解各大流派,練習諮詢實務,再進入見習實習,把學到的理論技術用在實踐個案中,遇到問題,及時向督導尋求幫助。

  實習,能夠讓諮詢師不斷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弱勢,進一步夯實諮詢技術,當真正進入到心理諮詢這一行時,才會從容面對來訪者的各類問題,不會慌張,不會犯實質性的錯誤,既保護來訪者,也保護自己。

  這樣來說:實習的意義是深遠的,對心理諮詢師的價值和意義是巨大的。

  02 個體諮詢概括與心得

  我將分兩個部分來討論:一是系統學習前,二是1879計劃系統學習後(事實上,在學習的過程中,每學完一門課,我都在有意識的運用,實習期間,會更強調自己有目的的做)。

  我在系統學習前的個案諮詢,程式是這樣的:接待上門來訪者,瞭解情況。來訪的人有時候會緊接著就做諮詢,有時候會考慮再說。我主要的工作內容就是,瞭解來訪的問題是否在諮詢範圍,以及介紹諮詢設定。

  簽訂諮詢協議書的時候,有的個案會拒絕,我也就不勉強,會直接開始諮詢。諮詢過程也更在意解決個案的問題。對結束的時間,把控並不嚴格,有時會延時20分鐘以上。

  在1879的學習過程中,我不斷規範諮詢設定,並嚴謹的要求自己。實習期間,我更是刻意修正之前不妥的做法,並且感覺到諮詢有明顯的進展:

  1.重視諮詢開始的場面構成

  不論是初訪接待的個案,還是其他諮詢師轉介過來的個案,首次諮詢時,我一定要先做諮詢的場面構成。告知個案的責任、權利、義務,告知保密原則及保密例外,幫助個案瞭解他們在諮詢中的角色,可以做什麼,也讓個案知道我能在諮詢中幫到他們什麼。

  我發現當我把協議書的內容,用語言描述給個案聽的時候,沒有人拒絕籤協議書了。個案主動參與諮詢的程度明顯提高,諮詢會談更加順暢,同時我也發現,個案更加開放了。

  舉個例子:

  一個高一女生個案,因為對新的學習方式不適應,要求退學,被媽媽帶來諮詢。她在第一次諮詢結束後,對我進行了反饋,她說“最開始,我是害怕來做諮詢的,因為不知道會遇到什麼事。但你在諮詢一開始就告訴了我,我們在一起會做什麼,你不會強迫我說什麼,還會保密,我就放心多了,我知道我可以做什麼。”

  她從一開始的害怕、抗拒到開放,只用了很短的時間。我們談的很融洽,經過三次諮詢,她很快選擇了新的學校去上學了。告訴一個不熟悉這裡的人,我可以怎樣,會一定程度上減輕他對未知的焦慮,更加主動敘述自己的故事。

  2.重視過程中的陪伴和內容情感反應

  這部分是我在個體諮詢中最大的心得。之前的我,以快速解決來訪者的問題為自豪。諮詢中語言指導和行為指導的成分很多,經常有來訪者結束諮詢後,不久就又來了。

  有一個高三女生個案,強迫性思維,第一次來諮詢是九年級。我教會她放鬆技術後,她感覺很好,就沒再來了。這次來已經高三了,還是同樣的問題。這次我讓自己慢下來,就像是第一次諮詢一樣,從頭開始瞭解她的情況。

  我發現她在思想上不允許自己想學習以外的事,認為那是會影響學習的。上下學的路上,如果遇到了不是平時常遇到的人,就會不斷地想,接著會自責:幹嘛這麼想,浪費時間,該看的書又沒有看成,又在浪費時間。

  我看到這是她的過度要求和控制,她必須控制生活中的每件事,必須控制自己的思想,否則就會自責內疚,這就導致了強迫性思維的出現。

  針對這種情況,我不再馬上處理她的焦慮,讓她覺得我對她的症狀,是不接受的狀態,更加自責。而是從認知角度調整,讓她先去了解、認識強迫症,學會樹立對強迫症正確的態度,不覺得自己沒救了,也不執拗其中。

  我在這個過程耐心的陪伴,及時的反應她的苦惱,讓她的焦慮減少不少。她反饋給我的是,本來不想來,媽媽非要讓她來,她擔心我會怎樣想她,沒想到我這麼接納她。她的反饋給了我很大的觸動。

  另外還有一個女性來訪者,事業做的很成功,但是下級員工都很怕她,夫妻關係很糟糕,丈夫不斷地有外遇。當我想了解她的成長經歷時,她說的最多的是:不記得了。看她的表情,確實是在認真的想,但她坐在我面前,就像一尊沒有七情六慾的佛。

  前五次諮詢,我都在聽她評價家裡的事,評價老公的外遇,以及她如何設計捉姦,老公如何不承認。她彷彿在說別人的故事,沒有一點情緒表現。我不斷地反應她,對她的處境表達理解。

  當我問她:“聽起來像是別人的事,這種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難過或生氣的事,你卻沒有迴避的感覺,以前有過嗎?”

  這時,她回憶起5、6歲時的一件事。我不斷對這件事做情感反應,終於看見她的眼圈紅了,同時也看見她在剋制。我依然在做情感反應,她哭了出來,沒有聲音的流眼淚。我感覺到了她情緒的活化,那一刻我是欣喜的,高興她的真實反應出來了,也高興我坐住了。

  我用這兩個例子,來說明過程中的陪伴和反應的重要意義。這讓我體會到,作為諮詢師,不能比來訪者更快,又不能離來訪者太遠。只要不斷地、正確反應出來訪者的當下狀態及情緒,就會讓他們覺察自己,成為他們自己問題的解決專家。

  這個諮詢態度的轉變,讓我體會到了諮詢的新感受,讓我每次都帶著欣喜等待來訪者。諮詢中努力體會對方的感受,找適合對方的語言去反應,而且我發現,反應做的好,來訪者的表現和自我覺察也特別不一樣。

  3.重視諮詢結束的個案反饋

  這也是一個很不同的改變。之前做諮詢,我在結束時,會總結一下這次諮詢的重點。後來在課上看老師演練時,問個案對這個過程的感受,頓時這樣做很溫暖,就開始嘗試改變做法。

  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及時聽到個案的反饋,瞭解個案對諮詢的感覺,對諮詢師的感覺,對某些地方的不滿,以及對下次諮詢的期待,讓我更加有目標的準備下次諮詢。

  上面那個高一女生的例子,讓我知道諮詢開始的場面構成很有用,但如果沒有結束時的反饋,她大概沒有機會和我說這些,我也不會知道如何改進自己,改進後的成效怎樣。讓個案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感受,也是尊重個案的表現。

  03 團體諮詢概括與心得

  在上1879之前,我接受過清華大學樊富珉老師的團體培訓42小時,也接受過曾奇峰老師動力取向的團體36小時。我所在的機構,主要針對學生和企、事業員工群體,做結構式的團康;也對心理諮詢師群體和要成長的其他群體,做無結構的團體。

  我帶團體的經驗,已經有上百小時,但面臨實習,我該怎麼做?用正在進行的團體諮詢嗎?經過深思熟慮,還詢問了督導意見,最終選擇重新招募團體成員,開始實習期的新團體。

  我將《親職教育理論與方案》課程裡,Glasser現實治療模式的親職教育觀加以改動,設計“父母這個職業——稱職父母訓練營”團體。

  親職教育觀,在內地是一個很新鮮的說法,這個觀點能給問題孩子的父母以希望,幫助他們通過訓練成為心理健康者,擔負起父母這個角色的責任,從而幫助到孩子。

  這次的團體課內容設計一環套一環,下一次團體內容是在上一次內容的基礎上完成的。我個人覺得,帶團體時,我能夠及時看到並反應團員的需求,做到摘要總結,轉移話題,激發團員之間相互支援。

  這次團體,我在理論部分、團體內容熟悉程度上,著實下了功夫。每一次我都提前先做作業,特別是和孩子有互動的部分,我都請女兒幫忙一起完成。

  在有效行為父母——向子女傳達愛與接納一課中,父母需要學習四種,向孩子傳達愛與接納的有效方法。我分別和女兒討論,並向她表達四種方法後,聽她的感受。我也在女兒的微信群裡,和她的幾個好朋友討論。我發現不同年齡的孩子,喜歡的傳達愛與接納的方式不同:

  年紀小的孩子喜歡父母直接說和動作表達,但青少年期的孩子更喜歡父母給一定的自由和傾聽。我回到團體裡,把這樣的經驗分享給成員們,大家覺得更有操作性。

  這次團體參加人數24人,結束時22人,1人是因為工作調動到鄭州無法繼續參加,另1人是剛結婚還沒有孩子的女性,作業無法完成而退出,其他成員都堅持到最後。大家在結束時分享,她們在團體期間接收到來自團員的支援,也分享親子關係的變化。

  這讓我感覺到,全身心投入所帶來的愉悅感和滿足感。現在新的親職教育團體,在12月中旬就要開班了,這個團體讓我有很足的底氣,能理論聯絡實際,給大家帶來切實的福祉。

  04 其他實習心得

  通過1879計劃課程的學習,我越來越覺察到自己懶的部分,不管是學習、諮詢還是團體都是學的差不多就好,對自己並沒有嚴格的要求過,也不積極。我只覺得做好自己,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

  在上課時聽到老師講自己的學習故事,就開始反思自己,我一直都知道自己的理論基礎太過貧乏,理論書籍都沒有看透,大致知道就好,這都是懶的緣故,卻沒有要求自己改變。

  這次實習中,有1879的同學一起實習,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認真和堅持讓我敬佩。尤其是楊海菊老師,她參加學生成長夏令營,主帶一個隊,吃住都和孩子們在一起,親切隨和,孩子們不懂的地方,她都很耐心的解答,在一個活動中還趴在地上親自感受。

  他們是來實習的,完全不需要跟著機構的時間走,可是他們從來都是堅持一起來一起走。很多時候路燈都已經亮了,他們還在寫心得、寫記錄、看書。幾十天的日子裡,我們同吃同住,相互學習、相互討論。

  每一次諮詢結束,當來訪者反饋變化時,我看到他們的興奮,分享他們的快樂,好像回到了中學時代,讓我變得自覺。我在日曆上列好實習規劃,圈好每一個傳送實習歷程的日子,提醒自己提前完成。

  我會重新把學過的書找出來,實習中遇到的問題會回書中找答案,也和同學們一起討論。這期間,我感覺到了自己的變化,變得自覺、也更加細緻。在實習中收穫了知識的鞏固,收穫了友誼,還收穫了成長。

  05 自我改進計劃

  我們是一線心理機構,直接面向問題群體。我們還處在河南省精神衛生中心附近,全省甚至省外的精神疾患都來看病,我們有機會接觸到很多的精神病患。

  青少年患精神障礙的很多,他們的家長都非常心急。我在大量的接觸中發現,孩子最初的發病,大多都是在學習上、人際交往上遇到了困難,不會處理,承受不了壓力而導致的。

  在治療的康復期,心理諮詢有著重要的意義。從心理問題到心理障礙康復,要求心理諮詢師診斷要準確,諮詢技術要全面而熟練,對各個流派的治療方法都要能掌握。

  在接受督導時,我發現自己診斷的準確性不夠,重視程度也不夠。督導老師推薦了一些書給我,雖然實習結束了,新的任務才剛剛開始。我要加強自己的業務學習,把重點放在基本諮詢技術操練上。

  對人際歷程、認知行為、焦點治療、家庭治療、兒童遊戲治療等療法,做更深入的學習和練習,讓基本功和諮詢技術相結合。

  我想克服我的懶,首先要把學過的書重新認真的看。學完之後,如果書只是在書櫃中放著,知識放放就忘了。我每回爐一本書,就和機構團隊分享一下,把書裡的知識講給大家聽,以此來約束自己,讓自己的理論基礎更加紮實。

  其次,和來實習的王芳、於凱等約好,成立同伴督導群,定期講講自己的案例,一起學習。這個活動已經開展一次,收穫很大。

  地面的個案討論會,每半月1次,每次都會邀請省精神病院的一位精神科醫生,還有機構外有經驗的心理諮詢師一起參加。目前已經定期開展了3期,大家反饋良好,對我本人來說,我自己的實戰技術訓練的更加紮實了。

  最後,我已經和自己的督導老師約好,會持續的接受督導。我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自我督促,讓自己成為更優秀的心理諮詢師。

諮詢類實習報告 篇3

  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法治是一個重要的環節,為建設和諧社會做貢獻,需要從每一個人做起、從我做起。當代許多居民的法律意識較為薄弱,法律自我保護意識不高,所以有時在遇到自己被侵權的情況時,不知道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且在處理鄰里關係時不懂把握,影響社群和諧。為了提高社群居民的法律意識及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我係此次開展了法律諮詢實習。

  一、活動物件:

  城南附近街區群眾

  二、活動單位:

  政法系法本班

  三、活動目的:

  為了構建法治社會,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維權意識,我係積極響應普法宣傳的號召,希望藉此次活動進一步向廣大群眾宣傳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樹立起法律的權威性。運用自己所學的法律知識,為邵陽,中國的法制社會建設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四、活動時間:

  20xx年1月

  五、活動意義:

  通過此次活動,一方面我們可以將自己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具體實踐之中,學以致用;另一方面,響應黨的號召,普及法律法律知識,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

  為了更好的進行這次普法活動,讓更多的市民參與到我們的普法活動中,我們把活動的地點定在人流量較大的城南公園。我們的團隊由本系的魏昕老師帶隊,由大三的學生參與。在活動前,我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查詢了和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些法律知識,並影印了一些宣傳資料,以供更好的為廣大市民提供法律知識。更好的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問題。

  當下中國正在構建法治社會,而作為當代以法學為專業的當代大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鞏固所學的知識,將理論聯絡實踐,理論指導實踐的是以後學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我們應該多參加類似的活動,在實踐中鍛鍊自己。

  在此期間,我進一步學習了相關法律知識,對法律諮詢的程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時知道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把理論和實際聯絡起來。這次活動是我大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經歷,其收穫和意義可見一斑。通過這次法律諮詢活動,讓我認識到法律工作者所必需的一些素質。理論知識固然不可缺少,但是隻掌握了這個並不足以有用,還需要嫻熟地運用於社會實際之中。本次實習開闊了我的視野,使我對法律在現實中的運作有所瞭解,也對專業用語有了進一步的掌握;通過對兄弟院校,以及本班同學的模擬審判的觀看,取長補短,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不斷的完善自己的專業水平,以及個人素質,更好的朝法律人士方向發展。

  通過對具體問題的分析,我發現,在現在的中國,人們的法律意識還是很欠缺的,特別是在貧困地區,因此,作為新一代的法律人士,我們必須把加大普法宣傳當作自己的任務,為中國的法制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總體來說,我們這次實習不僅僅能為廣大市民提供相關的法律諮詢,而且在為他們解答問題的同時,我們也瞭解到了很多自己以前欠缺的知識,查漏補缺,並且在實踐中鍛鍊了自己,發展自己,這對我們以後的學習工作都非常有幫助。

  最後,由衷的感謝在法律諮詢活動中為我們提供幫助的領導、老師。使你們的幫助讓我們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