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教學法心得體會8篇 教學無傷大雅:優秀教學法分享

本文旨在探討教學法的心得體會,分享學員們在不同教學法應用中的經驗和收穫。通過闡述實際案例,我們將探討適合不同型別學生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提高。無論您身處什麼教育崗位,本文都將為您提供靈感和實用建議。

教學法心得體會8篇 教學無傷大雅:優秀教學法分享

第1篇

對於“國小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設計與教學”這一概念的界定,其實包括以下幾個關鍵詞,分別是:國小,英語,整體,單元,教學。

就整體而言,單元教學須關注:1)各個教學模組之間的聯絡;2)有較明確的整體教學目標; 3)將國小五年教學視為整體。就教學而言:單元教學應關注:1)單元教學是一種教學的形式;2)以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為核心;3)以培養學生語用能力為宗旨;4)英語學習的系統化、迴圈化和遞進化;5)語言活動的系統化、迴圈化和遞進化;6)讓學生在過程中充分感知,體驗英語。就單元而言:單元教學須關注教材的整合,把“教科書”、“英語課文活動資源和國小生的一切英語學習資源”整合在一起。就英語而言:單元教學須關注1)教學中突出英語能力系統;2)適當階段培養適切的能力;3)國小五年教學是一個整體;4)教學中遵循英語學習規律。就國小而言,單元教學必須把握國小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特徵,認識到培養學橫、發展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是英語教學的目標和歸宿。

所以,國小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不是一條線”,而是在編織“一張網”。這張網不一定“涇渭分明”,但是有這樣幾條線:教材的文字,主題和話題,教材的結構,英語能力,英語特點,年段特點,教學方式。這些共同編織一張英語學習的網,而師生共同舞在網中央。

在實施“國小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過程中,採取任何一種教學方式都應該考慮到學習內容(的整合)和學習過程(的建構)。從認知學習理論出發,格式塔心理學認為,認知的“整體”是單元整體教學整合教學內容的心理學基礎,把單元的內容作為一個整體來學習,明確了單元內各模組、各項訓練的關係。讓學生在單元學習過程中不斷思考各種關係,理解主題意義,在話題的語境中體驗、感知和實踐有意義的交際活動,重新建構和思考。

可以說單元整體教學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它是教師依據教學內容的情況來整合,可以把一個單元設計多篇彼此相關甚至於是彼此銜接的語篇,也可以由某一語篇推廣延伸,將相應內容拉進來整合學習,甚至可以是一篇語篇反覆呈現,不斷提升教學要求,逐步實現教學目標。採用單元教學的方式,首先是可以實現知識的有效整合,為實現我們的英語語言的文化目標奠基。

教學法心得體會8篇 教學無傷大雅:優秀教學法分享 第2張

第2篇

嘗試教學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已經建立了適應各種不同教學需要的教學模式體系,包括基本模式、靈活模式與整合模式三類。根據嘗試教學理論的實質和“先試後導、先練後講”的基本特徵,在教學實踐中邱學華逐步形成了一套基本操作模式。但由於實際教學情況的複雜多變,生搬硬套一種模式是不科學的,邱學華在實踐的基礎上又提出可以從基本模式中派生出許多變式,稱為靈活模式,如調換式,即把基本式中的某幾步調換一下;增添式,即在基本式上再增添一步或幾步,如在出示嘗試題以後可以增添一步學生討論;結合式,即當學生比較熟悉和適應嘗試教學以後,基本式七步就不必分得過於清楚,而是可以有機結合地進行;超前式,即由於教學時間有限,教師可以將基本式的前幾步提前到課前作為預習進行。

嘗試教學模式可以同其他教學模式整合,因而產生了第三類整合模式。邱學華認為,提倡一種教學法,並不排斥另一種教學法,它們之間不應該是對立的,而應該是相互結合、相互補充、相互融合的。

當然,任何一種教學理論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運用嘗試教學理論中在具體的教學操作模式上還有一定的侷限性,如運用嘗試教學操作模式,學生要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因而它在國小低年級應用範圍較小;對於初步概念的引入課,一般也不適合於應用該操作模式;實踐性較強的教材也不完全適於應用該操作模式。此外,嘗試教學還存在理論基礎有待加強、在國小數學以外的學科運用模式還存在各種困難、理論實驗不夠科學、一些具體做法需要進一步思考等問題。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醞釀思考,到80年代正式啟動教學實驗,邱學華對“嘗試教學”進行了長達四十多年的研究與實踐。從“學生能夠在嘗試中學習”到“學生能嘗試、嘗試能成功、成功能創新”觀點的提出,嘗試教學從無到有,從實驗到理論,在中國小產生了重要影響。

第3篇

從教12年來,接觸過許多家長和琴童,我始終在尋找一種來自心靈對音樂得到滋養的“快樂教學法”。幸運的是我參加了中央音樂學院“全國鋼琴音樂教師認證培訓”的課程,從中真正感受到了應該如何培養一個快樂的孩子,快樂的鋼琴家,快樂的藝術大師!

參加培訓的每一天,都能夠感受到“享受性”的授課。周海巨集教授講的“兒童音樂教學中的心理問題析解”,深刻剖析了兒童在學琴過程中的心理狀況,如何使他們自覺練琴、如何享受音樂;李昕副教授講授的“規範鋼琴教學的重要性”,講述了非常實用的鋼琴彈演奏技巧;劉紅妍老師講授的“鋼琴藝術史”,深入淺出的講授了各個時期的音樂大師及歷史背景;彭佳老師講授的“復調作品”,深入分析了復調作品的彈法和調性把握;寧楠老師講授的“音樂基礎知識趣味教學法”,講解了如何進行引導性的趣味教學方法。這使我從中收穫了很多,下面我淺淡幾點從中學習的感受和體會:

從國小會用科學的彈奏姿勢彈琴,這樣才能逐步體會到正確地運用身體的重量和力量來觸鍵和發聲,提高彈奏的準確性。

在練習方法上,我認為在剛開始學習一首新曲時需先慢練,逐漸在熟練的程度上加速,最後根據樂曲要求速度彈奏。慢練的目的在於要求學生能綜合樂譜上的資訊,教準確地彈奏,減少因能力不足而產生的彈錯音,逐步培養視奏能力和聽辨能力,鞏固手型和基本技術。

學生上鋼琴課都是帶著極大的好奇心,同時也帶有一定的緊張情緒,擔心自己彈不好,擔心家長指責。因此,作為把孩子引進音樂大門的啟蒙教師,就要幫助孩子消除緊張情緒,建立師生之間良好的感情,讓孩子從心理接受老師的引導,培養他對彈鋼琴的興趣。

對於孩子,特別是膽小怕事的女孩,我主動地親近她,鼓勵她,在彈好一課後,予以表揚,使其對鋼琴沒有緊張的情緒,同時在彈琴的過程中也學會了放鬆。

每次上課,在回課的基礎上,重點解決重點和難點的問題,使孩子明白在這一課裡出現的問題,到下一課中也同時能得到解決,遇到問題就解決掉。

同時,我適當地示範彈奏,增加學生對樂曲的感性認識,更明確地體會到彈奏要點。每次示範,速度要適當,力求準確、鮮明、吸引人。孩子模仿能力強,對示範的印象十分深,常常會出現教師無意之中讓孩子把自己的習慣動作學了去,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彈奏,勇於表現自己的個性特點。下課之前,用三言兩語給學生小結一下,肯定他這節課的進步,指出努力方向。

貫徹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有區別的教學。採取有效措施使每一位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一般說,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學習鋼琴的起點是不一樣的,加上他們天生的音樂素質、生理條件、反應能力以及對音樂的悟性等方面的差異,用統一的教學模式肯定是行不通的,教師必須在兼顧普遍性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特殊性,對每個學生具備什麼樣的條件,綜合素質怎樣,做到心中有數,才能迅速找到適合不同學生的教學之路。

對待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在教學中,可以採取多暗示、提醒、引導的方法,對待膽小、反應遲鈍的學生要更加註意師生的情感交流與互動,激勵他們積極參與思考,勇於表現自我,培養自信心;根據學生能力不同,在教材的選用、教學方法、教學進度等方面有的放矢,揚長避短。在達到練習手指目的的一首曲子裡,可以選擇一些孩子們耳熟能詳的兒歌或者世界名曲,激發孩子的演奏慾望。

現代心理學對情感的調節功能的揭示,為鋼琴教學開闢了一條通過非智力因素改善促進智力因素髮展的直接通道。正如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我一千次地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的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學生在鋼琴學習時的情緒興奮性,即情緒的一般喚醒水平,應控制調節在適中的程度,以利於鋼琴演奏技能的操作。在鋼琴教學實踐中,問題往往不是如何降低學生的情緒興奮性,而是怎樣提高它,以達到適中的程度。在這裡,教師通過發揮情感調節功能來控制學生的情緒興奮性,是一條極為有效的途徑。

例如,在鋼琴教學中,可時常採取討論式的授課方式,這無疑是對“一對一”個別課的補充。這種課堂討論可以用多種形式、多種內容進行: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就鋼琴學習的各種問題展開討論,讓學生去聽應該用哪種聲音或者觸鍵更好的彈奏。它的優越之處在於,課堂情緒氣氛愉快,形式活潑,內容豐富,視角廣闊。學生可以敞開心扉無拘無束地談自己的看法,還可以通過口頭髮言把自己平時的感悟體會總結成理性認識,更理智地指導練琴。

通過音樂撥動學生的心絃,豐富學生的審美感知,得到美的享受,豐富自身情感。通過各種音響和“通感”作用引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全身心地融於音樂作品中,直接強化學生的鋼琴學習行為,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以上是我對鋼琴教學方面的一些淺談,其實,在鋼琴教學過程中,由這些功能所發揮的各種作用是相互聯絡、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的,從而構成了一個複雜的教學情感迴路的動態網路。如何認識和利用這一網路,充分把握情感的教學功能,從而優化鋼琴教學效果,切實提高鋼琴教學質量,是一個融科學性、藝術性、教育性於一體的綜合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代表了現代鋼琴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它需要我們不斷地從理論上加以研究,從實踐上加以探索。

第4篇

雅緻精巧的文言文是華夏民族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智慧結晶,傾注了無數古人心血的詩篇佳作,卻使得莘莘學子談古文色變,失去了文言文學習的積極性,文言文一直也是教學的重頭戲,解決文言文教學問題就成了當務之急,而於海生校長的文言文七步閱讀法為迷途中的我們指引了正確的方向,使我明確了今後教學中的工作思路,清晰了古詩文教學策略。

第一步是審題辨題,要想學習一篇文章,首先要理解題目的含義,在此基礎上掌握本篇的體裁,根據體裁也就基本上明確了本課的學習目標、學習方法。

第二步是瞭解作者,可以通過作者的姓名、朝代、籍貫、評價、作品五方面來把握這一步的學習重點,這樣也會方便學生記憶。

第三步是讀文識字,文言文的學習必須反覆熟讀,讀是體會文言文的最基本的方法,要先讀文後識字,在讀的過程中自然會找到自己需要掌握的生字並識記。

第四步是理解內容,朗讀的過程中,學生以基本對文章有所瞭解,這一步重在深入理解文章,首先應採用自學的方式,結合書下注釋進行解讀文章,不懂的地方需要小組進行討論,小組沒有解決的問題全班進行解決,老師進行小結。

第五步是探求中心,本環節主要通過問題的方式呈現,讓學生來明確文章中心,對文章進行深入理解。

第六步是理清思路,學生和老師共同總結本節課學習的內容,教師以板書的方式呈現,有助於學生對本篇文章進一步理解,

第七步讀讀背背,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學生的背誦也就更輕鬆容易了。

學習並實施於校長的教學法已一年有餘,我深刻的感受到現在備課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輕鬆很多。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一直按照這七步教學法慢慢指導學生,學生現在可以獨立的完成學習,培養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能力,現在的文言文學習事半功倍。於校長的真知灼見對我今後的文言文教學指明瞭方向,今後的工作中,我會不斷學習,虛心求教,爭取做一個有理想並腳踏實地的教師學習並實施於校長的教學法已一年有餘,一直按照這七步教學法慢慢指導學生,培養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能力,現在的文言文教學也事半功倍。

第5篇

近日拜讀了《人民教育》有關於邱學華教授的嘗試教學法的專輯的一些文章,瞭解了嘗試教學的一些原理和方法,並詳細介紹了運用嘗試教學法而在教學上有很大突破的一些例項,感慨頗深。

邱學華教授是一代知名的教育大家,而我們對他卻知之甚少,不能不為我們的孤陋寡聞而感到汗顏和慚愧。

嘗試教育是對中國教育的一個巨大貢獻,“學生能嘗試,嘗試能成功,成功能創新”是嘗試教育的核心理念,“先試後導、先練後講”是嘗試教育的基本特徵。

嘗試教學的基本模式分為三個階段:準備階段、主體嘗試階段和延伸階段。

在準備階段,主要是準備練習發揮舊知識的遷移作用,以舊引新,為學生解決嘗試問題鋪路架橋。這通常與我們的新課前的複習舊知相類似。

在主體嘗試階段,首先是出示嘗試問題——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師精心設計嘗試問題,以嘗試引路,引導學生進行嘗試。嘗試問題可分為同步嘗試題、變化嘗試題、發展嘗試題、課本嘗試題、學生自編嘗試題等。第二步是自學課本——是為學生嘗試活動中自己解決問題提供資訊,課本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載體。根據學生基礎的不同,教師可採取“扶著走”、“領著走”、“自己走”三種方式。第三步是嘗試練習學生通過自學課本嘗試去解決問題。第四步是學生討論——通過嘗試練習後,學生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在學生中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互相評價和總結,把學會的和還沒有學會的情況反饋給老師。第五步是教師講解——通過學生嘗試練習和討論後的反饋資訊,教師有針對性地重點講解。

在延伸階段,主要是第二次嘗試練習,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鞏固和提高。

在嘗試教學基本模式的基礎上,邱學華教授又總結出了調換式、增添式、結合式、超前式、整合式等幾種變式模式。並從哲學基礎、教學論基礎、心理學基礎幾個層次論述了嘗試教育的重要意義和內在價值。

在我們現在學校裡的教學,有的教師有意無意地運用到了嘗試教學的一些做法,但都不是系統的,也還是教師講得多,不耐其煩地講。還有大部分的教師,採用地還是傳統的套路——先講後練。教師先講新課學生然後練習,教師翻來覆去地講,學生翻來覆去地練,整得一堂課下來,教師口乾舌燥講得辛苦,學生尤其是差生雲裡霧罩學得辛苦,教學效果不理想。甚至還要利用自習和課餘時間補課,反覆地補來補去,就是晚上回家也要利用起來去做大量的家庭作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也就有了一些孩子越學越笨的結果了。

甚至我們的一些教研員在新課改的旗幟下,也是在教育、引導和指導我們的教師按照先講後練這種傳統模式進行上課,只不過是在講的環節上如何變換花樣而已。

“懶惰是培養出來的,哪裡有事無鉅細、越俎代庖的人,哪裡就有快樂的懶漢和庸人”;“蒼天大樹下,周圍難出小草,什麼都給孩子包辦很難培養出人才”。這是多麼深刻地哲理呀,可這種哲理卻只能限於我們的口頭上。

嘗試教學就是要求學生以嘗試的精神,用自學的方法,自己去獲取知識,去解決問題。沒有嘗試學習,學生就永遠不能學會學習。不會學習的人,就不會有成功,就不會有創新,將來踏上社會也只能是庸人一個。“高分低能”給我們教育的啟示還不夠深刻嗎?

嘗試教學只是一種教學手段,應該說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手段,對我們來說是很實用的,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作為教育主管部門、教研部門、學校領導是不是該給我們的教師一個明確地引導。

“愛學習”不是我們教育的前提,而應該是我們教育的結果。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如果我們的教師把學生教得都沒有什麼疑問了,那可就是最失敗的教育,也是最可怕的教育。

高明的教師引導學生自己走路,笨拙的教師牽著學生走路,無能的教師代替學生走路。老師們,嘗試著用用嘗試教學法吧,嘗試著去做做高明的教師吧!

第6篇

在這個假期裡,我有幸參加了瓊海市教育局組織的國小教師教學法技能培訓班。在8月1日上午舉行開學典禮時,我們聆聽了xx局長在開班儀式上的講話,深刻全會到了這次培訓學習活動的重要意義。因此,我們這些年輕和年老的教師學員們偕以滿腔的熱情,冒著盛夏的酷暑,克服重重困難,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訓活動的潮流中去。

學習活動開展得猶如今年夏季的天氣一樣火熱,我們的收穫也是前所未有的豐盛。在這裡,我們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教學法技能有了較大的提升,我們的能力得到了發展。同時,在這次培訓活動中,我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但我們有信心克服這些缺點。今天我們這些學員走到一起討論、交流、提高、充實,是為了明天更好地開展工作。我們堅信,在下個學期,我們這些學員將會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可愛的孩子們面前。我們瓊海市的教育事業又將會迎來新一輪的騰飛。

第7篇

嘗試教學法,是給學生創造一定條件或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獨立思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學能力為主要目標的教學方法。在學習了嘗試教學法並應用到教學中,我發現嘗試教學法既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又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既能提高教學質量,又能減輕學生負擔。下面結合教學實際談談在教學中我運用嘗試教學法的幾點體會:

一、有利於營造寬鬆的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嘗試教學法的運用可以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發揮其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即學生對於自己學習主體地位、主體能力、主體價值的一種自覺意識,課堂上喚醒和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營造平等、民主和和諧的課堂氣氛。這種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促進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能真正把教師轉變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把學生轉變為真正學習的主人。嘗試教學法的流程十分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有利於開發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可通過問題情境的匯入、嘗試題、“試一試”、“做一做”等環節,結合教學內容並輔以一些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絡的知識,鍛鍊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利用“嘗試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以致用。“數學來源於實踐,又反過來作用於實踐”,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創造合適的情境,使抽象問題形象化、具體化,學習由外而內、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將使學生不斷產生興趣。再次嘗試安排一些與數學內容相關的實際問題,既可以擴大知識面,又能增強教材的實用性。

二、嘗試教學法能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並不是“聽”會的,而是“做”會的,只有動手操作和積極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們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做“聽客”和“看客”,要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動口、動手又動腦,親身參與課堂和實踐,包括知識的獲取、新舊知識的聯絡、知識的鞏固和應用的全過程。要強調:凡能由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要由教師提出;凡能由學生解的例題,不要由教師解答;凡能由學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師寫出。

數學課堂不再是過去的教師“一言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主動參與、積極引導、耐心輔助,與學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地把學生解放出來,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人。嘗試教學法正好適應了社會的發展趨勢,符合了學生的認知規律。例如在教學中為了使學生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我積極運用嘗試教學法,每節新授課都先複習一遍相關的舊知識,再設計好嘗試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教學“異分母分式加減法”的時候,我先複習了“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和同分母分式加減法”,然後讓學生自學課本例題,看看誰能最快掌握具體的方法。這樣一來,學生興致盎然地紛紛投入學習中。自學課本例題後,再讓學生完成黑板上的嘗試題,結果,多數同學都做對了。這樣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進而形成良好的習慣,為他們以後的身心健康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學能力

嘗試教學法衝破了“注入式”的傳統教學方法的束縛,先讓學生大膽地去嘗試練習,從小培養兒童“試一試”的精神,長此以往,就能逐步形成學生敢於探索的精神。嘗試教學法讓學生自己先嚐試解決問題,教師只起輔導、引導作用。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上數學課中的配方時,我提出瞭如何進行配方這個問題,各小組積極參與討論,但是沒有一個組能夠說出其中的關係,因為書本上只給出了配出來的常數項,而沒有強調所配的是一次項係數一半的平方。然後我走到一個組的旁邊,提示他們:二次項係數是1,一次項係數與常數項數字有什麼關係?他們又熱烈地討論起來,不久,有一個同學站起來回答道:常數項是一次項係數一半的平方。當時我給了他一個微笑,並表揚了他,他高興得跳了起來。接著我讓他到黑板上給全班同學講解,他描述得很清楚,思路也很清晰。當他講完後,全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從那以後,他的數學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還不時跑到辦公室和我一起討論問題。看到學生的進步,感受到了學生的變化與成長,更加堅定了我繼續運用嘗試教學法的決心。

四、嘗試教學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在小組內開展合作學習,每個班分成四到六個組,每個組有六到八個同學。學習小組的劃分按成績好差搭配,這樣就使課堂教學開始面向全體學生,最終改變了“只為少數人教學”的現象,達到“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知識,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目標,並且有利於營造同學之間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在具體問題的合作討論中,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五、嘗試教學法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語言是表達思想、傳遞資訊的工具。一個人口頭表達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他的邏輯思維能力。嘗試教學法中有一個環節是要學生討論、交流,在這一環節,除了組織、引導好學生,討論之後我還讓學生說說討論的結果。長此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就會大大提高。

總之,通過運用嘗試教學法,充分體現了師生平等、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個性化發展等多方面的優勢。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就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快樂,進一步激發其求知的慾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第8篇

五環教學法,使我已感受到五環教學法的精髓在於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能力、創新精神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從學習中我得到了一些心得,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來談幾點體會。

心理學研究證明,自由、民主、和諧的氣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發揮。我們遵循這一原則,在課堂上,應讓學生與教師互動起來,使學生進入教育教學情境,使課堂成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搖籃。這裡的互動交流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交流,而是師生之間在平等地位上的交流。我認為,這一環節的成功與否關鍵是教師觀念的轉變,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成為學生的朋友,學習的夥伴。在互動交流中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正確評價每一個學生,多鼓勵,多表揚,通過自由、和諧、民主的交流,有意識地把學生引入新課的學習情景中去,教師要依據教育教學的實際,採用合適的交流方式,營造和諧的情感氛圍,引起學生心理與情感的共鳴。

創新的第一個要求就是:善於提出別人沒有想到的問題,課堂教學中就是要注重問題的教學,以問促思,以問促變,以問促創新意識的培養。教師要對學生提出的疑點進行點撥、指引,最終讓學生自主探究、總結,養成質疑的習慣和創新能力。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大膽地懷疑,提出自己的問題,同時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恰當的評價。對不善於提出問題的同學不能嘲笑譏諷,而應耐心引導;對於提出好

1問題的同學,應鼓勵其進一步探索,大膽創新,在質疑過程中創造性學習的氛圍就會逐漸形成。具體做法又分三步。第一步預習找“疑”;第二步有意設“疑”;第三步相互質“疑”。只要老師對學生提出的疑點進行點撥、指引,最終讓學生自主探究、總結,養成質疑的習慣,就一定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是創新的源泉。這種能動性表現為旺盛的求知慾和積極的探究性學習行為。新課程標準和創新教育理論都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創新素質的培養離不開探究行為,探究行為的產生則源於問題,因此要多改編一些開放性、存在性、探索性問題,供學生思考和探索,作為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獨立自主地進行研究性學習,努力做到啟用學生思維、培養求異、創新能力。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對知識產生的過程和結果有了初步的體會、感知,解決了一些學習上的問題。同時,也會產生自己無法解決的新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帶領學生進入合作交流環節,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創新課堂教學應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要以學生髮展為本,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必須做到學習方式的改變。通過合作交流,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觀點和研究成果展示給合作伙伴,把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拿出來讓大家一起來解決,以體現了集體的智慧,同時,思維的交流也體現了資源共享。在平等、融洽的合作交流中,學生沒有壓力,思維流暢,人人暢談自己的學習情況,人人在別人的觀點、想法中尋

2找啟迪、豐富自己;然後對大家的想法、觀點進行評價、修改、整合,形成一個正確的、富有創新的答案,這就是學習觀點的整合。這一過程也體現了個性化的理解和個性張揚。

體驗與體會不同,感悟與感知不同,從思維品質講,體驗感悟比體會感知更深刻,是在親自經歷的基礎上對事物產生更深刻的認識。“悟”完全有一種驀然回首、豁然開朗的感受,個體表現為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課內向課外延伸,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整合、互補,學在課堂,用在課外,相輔相承,最終促進學生素質的發展,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實踐證明通過探究性、合作學習,改變了學生單純地接受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以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綜合應用於實踐,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五環教學法的課堂在平等、融洽的環境中開展的,學生沒有壓力,思維流暢,人人暢談自己的學習體驗,人人在別人的觀點、想法中尋找啟迪、豐富自己;然後對大家的想法、觀點進行評價、修改、整合,形成一個正確的、富有創新的答案,通過一學期的教學實踐證明,五環教學法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學習氣氛,培養了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了課堂學習的實效性。我將在教學實踐中進一步完善和發展自己,把這種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效率充分展現在我的語文課堂教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