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孫金娣心得體會7篇 人生感悟:放飛心靈,譜寫幸福旋律

《孫金娣心得體會》是一篇關於孫金娣的個人感悟的文章。孫金娣,一位資深編輯,多年來在公文網站上積極分享自己在編輯工作中的經驗和體會。這篇文章將探索孫金娣在編輯領域中的心得,並分享她對於如何提高編輯效率和質量的獨特見解。

孫金娣心得體會7篇 人生感悟:放飛心靈,譜寫幸福旋律

第1篇

在今年開展的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中,針對居民反映較多的餐飲油煙擾民問題,仙林街道成立60個攻堅組,對轄區內12所高校、40個小區、105條商業街區的1636家餐飲店共1158個排口,進行地毯式、拉網式排查,列出問題清單、制定“一店一策”整治方案,一個單位一個單位反覆上門做思想工作,確保贏得每個店家的配合支援;充分發揮街道志願者作用,成立10支志願者督導隊,81名志願者分網格對所有餐飲店進行督查,確保整改見底到位;街道每週召開駐街高校餐飲油煙整治推進落實現場會,共辦實事……目前,11所高校已經完成整改。後期,街道還將對淨化設施執行、定期維護、油煙達標排放等情況定期巡查檢查,努力用辦實事的成效守護人民群眾的“藍天幸福感”。

像這樣發動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群眾一呼百應、有呼必應、即呼即應的生動畫面,是仙林街道基層黨組織常年堅持走群眾路線的結果。我在基層街道工作,是黨和人民給了我無窮的動力。走群眾路線,越走越有底氣;為群眾辦事,越幹越有勁頭;做群眾工作,越做越有力量。”孫金娣說。11年來,街道常態開展“進萬家門、訪萬家情、送萬家暖、結萬家親”的“四萬走訪”,把“我為群眾辦實事”當作每天必須要吃的“三頓飯”,先後完成新辦3所公辦幼兒園、開設四點半課堂、設立老人助餐點等群眾急切事,建設仙林新村黨群服務中心、紅旗廣場、歷史沿革館等群眾關心事,實施天然氣置換、小區整治、家庭醫生服務站等群眾期盼事,開展“一家親”千家系列活動、“勞動最光榮”就業幫扶等群眾暖心事,解決了亂搭亂建13年的“老農貿市場”、295個鐵皮棚拆除和被人私自搶佔18年的1056個地下室綜合整治等群眾煩心事。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班子強不強,全看“領頭羊”;幹部作風硬,群眾就“一呼百應”。在孫金娣的帶領下,仙林街道黨員幹部遇事不推、不躲、不讓,一心一意跟黨走,全心全意為民辦實事,基層黨組織成為人民群眾交口稱讚的堅強戰鬥堡壘。

孫金娣心得體會7篇 人生感悟:放飛心靈,譜寫幸福旋律 第2張

第2篇

在交流過程中,孫金娣反覆提及“信任”這個詞,這兩個字對她而言有沉甸甸的分量。

“組織上把這一畝三分地交給我,我必須做到守土負責、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只有這樣做,才能對得起組織的信任。”

“居民有問題,不是想到找社群、街道,而是直接找到區裡,這就是基層戰鬥力不強,群眾不信任我們。”

如果說前者是作為一名黨員“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的踐諾,那麼後者就是一名基層工作者對“新時代如何走好群眾路線”的積極思考。

“2010年6月5號,區委安排我擔任仙林街道書記,沒多久就有200多個老百姓,拉著橫幅、喊著喇叭,把區政府堵了起來,這件事讓我感覺天都塌了下來。”

即使已經過去11年,再談起當時的事,孫金娣還是歷歷在目。

“這個矛盾已有三個多月了,這些老百姓所住的小區與街道就一路之隔,與社群也只有幾十米,這個大規模的過激信訪,街道社群事先一點都不曉得,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如果再這樣下去,黨還要我們街道社群黨組織幹什麼,還要我們街道社群書記幹什麼?”

在孫金娣看來,這種情況之所以會出現,就是因為街道社群黨員幹部眼睛沒有往“下”看,身子沒有往“下”沉,勁頭沒有往“下”使。

“過去在我們街道,有的黨員幹部坐等上門多、主動問需少,在位不在崗,有事找不著人;有的用上網代替上門、用通話代替見面,對待群眾態度不好,遇到矛盾繞道走。”

“我的手機24小時開機,我們社群的老百姓都知道我的手機號。老百姓給我打電話、發信息我一定是第一時間回覆。而且陌生電話、沒儲存的電話一定要接。”

頓了一下,孫金娣又笑著補充到,“剛開始到這個街道的時候,電話不斷,現在,偶爾會接到一些陌生電話,還基本都是廣告。”

孫金娣搖了一下自己的手機——這是她能走進群眾心裡的第一個“錦囊”。

第二個“錦囊”就是職工食堂——那是孫金娣的辦公地點。為了能夠方便群眾上門、離群眾更近一些,孫金娣很早就將自己“辦公桌”搬到了位於辦公樓一樓的職工食堂。

“人到格中去、事在網中辦、難在網中解、情在網中結”,錦囊中涵著的“真情”和網格中蘊著的“智慧”共同打通了仙林街道的“最後一公里”。

“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群,信訪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11年來,仙林街道實現進京、到省、去市、來區“四個零上訪”,被譽為新時代城市版“楓橋經驗”。

第3篇

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直面矛盾和問題,是共產黨員的本色。骨子裡,孫金娣就是一個敢於“頂真碰硬”的人。仙林新村是仙林街道唯一的經濟適用房小區,一直存在著拆遷安置、4050人員就業等一系列歷史遺留矛盾,1617戶居民中,就有1100多戶上過訪,成了街道的“燙手山芋”,誰都不敢碰。怎麼辦?她堅信“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為此,街道先後為小區做了大量的幫扶工作,諸如創業就業、新辦公辦幼兒園、天然氣置換、違建拆除、小區出新等,讓小區居民從心裡認可了街道和社群。

正是有了這樣的群眾基礎,結合學習教育深入推進,街道工委下決心要徹底解決地下室被搶佔問題。班子成員紛紛立下軍令狀,下定決心啃掉這個晾了18年的“老骨頭”。不但要啃掉而且要治好,讓群眾真真切切實感受到“兩學一做”成效,為此,孫金娣提出:一是把仙林新村地下室整治成功與否作為“兩學一做”成效的“試金石”;二是利用地下室整治契機,不僅要改善小區環境,還要把地下室打造成小區黨建文化的紅色陣地、家風家訓的展示視窗、文明風氣的宣傳長廊。說幹就幹,街道主要領導帶頭,班子成員、社群工作人員、黨員居民志願者分片包乾、掛錶作戰,每整治成功一戶就貼上小紅旗。街道社群黨員幹部的實幹苦幹精神,感動了群眾,大家從懷疑到支援,紛紛參與進來,地下室清理工作圓滿完成。

她常說:街道的工作是“骨頭頂著皮”,來不得半點虛假、半點拖沓!作為一名街道幹部,唯有真抓實幹,才能贏得老百姓的信任!話是這麼說,她也是這樣帶頭做的。她把學習教育融入基層治理,服務群眾中心工作中,大力推動街道科室優化重組,成立10個“功能型”服務辦公室,與1個社群捆綁,負責1個一級網格。

在她帶領下,所有街道社群黨員幹部全部身穿“黃馬甲”、佩戴黨員標識,每天巡查網格,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連續7年常態化開展“進萬家門、訪萬家情,送萬家暖、連萬家心”的“四萬走訪”活動,今年結合大走訪大落實,走遍轄區所有駐街單位和居民家庭,建立“一戶一檔”,動態掌握需求,跟蹤提供服務,差別化幫助解決為老為小、助殘助困、招工就業等方面7300多個難題。堅持開啟大門,把每一名黨員幹部的姓名、照片、聯絡方式、服務承諾等,統一製作成公示牌,在所在網格內的駐街單位、小區樓棟上牆,接受監督。選聘退休黨員居民志願者組建“盯得緊”督導考核隊,每天到網格逐個“找茬”,每週參加社群工作周小結會議,經常性列席街道工委會議,提出問題,督促整改。評選表彰網格“最美十大員”、仙林“最美的人”、網格“特別貢獻單位”,已獎勵3750名黨員群眾、310個駐街單位。現在,每年的1月3號和7月1號,街道都召開上千人規模的黨員群眾大會,街道報告工作、作出承諾,黨員群眾自編自演紅色節目,現場洋溢著“其樂融融一家親”的氛圍。

第4篇

7月3日,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先進基層黨組織代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座談會在京召開。作為“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代表,棲霞區仙林街道黨工委書記孫金娣在會上發言。她說,“黨組織把我放到這個崗位,乾的是基層黨務,打的是黨的根基。我們紮根越深,黨的事業就越興旺。我一定牢記初心使命,深耕細作責任田,努力當好常青樹。”

孫金娣談到參會感受時說,“禾苗離不開雨露,花朵離不開太陽,各族人民離不開中國共產黨!永遠聽黨話,堅定跟黨走,奮鬥新徵程!”她總結到,11年來,仙林街道工委在黨的堅強領導下,用板扎的工作,榮獲了中共中央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單位等19個國家級榮譽。今年以來,街道黨史學習教育正深入紮實開展,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創新、經濟發展、安全生產、信訪穩定、城市管理、垃圾分類、大氣環境整治、文明典範城市建立等各項工作齊頭並進、全面開花。

對於今後的工作,孫金娣談到了近期任務,也講到了遠景目標。近期來看,本月起,街道將開展新一輪“種好責任田,當好常青樹”網格十聯工作精細化、推動高質量發展集中攻堅行動,結合全市正在開展的全國文明典範城市建立,結合街道2月23日以來開展的餐飲油煙整治、安全隱患整治、空氣質量提升等網格“十聯”工作,10個一級網格、156個二級網格負責人要對1786個三級網格單位的安全隱患、環境保護、物業管理、12345工單等問題再次進行地毯式、拉網式的排查和整治,從根子上抓起,做到查詢問題“底朝天”,整改問題“見到底”。

孫金娣表示,仙林街道將盡最大努力更好地服務好駐街高校、服務好駐街單位、服務好每家每戶、服務好每個黨員居民群眾。街道網格人員必須繼續發揚“硬著頭皮、磨破嘴皮、餓著肚皮、踏破腳皮”的精神,常態化開展“進萬家門、訪萬家情、送萬家暖、結萬家親”走訪活動,人到格中去、事在網中辦、難在網中解,情在網中結,傾情用心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

第5篇

“貫徹十九大,聽總書記話,永遠跟黨走”——南京市棲霞區仙林街道的會議室裡,燈火通明,紅色的橫幅十分顯眼。黨的十九大代表、仙林街道黨工委書記孫金娣正在連夜與幹部群眾一起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

橫幅對面是街道今年37項工作的責任表,兩邊牆上是十九大報告摘編和街道獲得過的榮譽。大家輪流發言,孫金娣不時指著工作責任表,插幾句點評。

“榮譽是過去,復興是未來,十九大精神是指路明燈。我們面前只有一條路,就是用釘釘子精神去啃硬骨頭,把老百姓關心的事情辦好。”會議室裡的孫金娣談報告、談工作信手拈來,在場的幹部和穿著“黃馬甲”的網格志願者們聽得很認真。

街道的同志說,開展網格化服務7年多來,孫書記帶著街道的黨員幹部,化解了無數基層矛盾。“大家知道她有能力、有辦法,她說的話大家就願意聽、願意信。”

仙林街道由農牧場改制拆遷而來,歷史矛盾多,社會治理難度大。會上正研究城市精細化建設管理工作,幹部們覺得棘手。“老百姓最講感情,工作做不下去,肯定是群眾感情沒處好,群眾困難沒找準、沒解決。”孫金娣給他們支招,“十九大報告要求增強本領,群眾工作本領、狠抓落實本領我們最需要增強。”

一街屬單位要招兩名文員,負責同志沒提前彙報。會上被孫金娣打了回去,“沒過會,不批。這是議事規則,更是政治原則。”不僅因為十九大強調了政治規矩,孫金娣更看重這兩個崗位對扶貧幫困的作用,請負責同志按照程式,聘用困難家庭子女。

晚上8時多才開完會,有人已經餓得肚子咕咕響,卻沒有半句怨言。一位街道的同志說:“白天都在分管網格里忙活,情況下班後碰頭。哪天晚上不開會,工作反而沒法做了。”

記者剛要跟孫書記搭個話,她卻被一名70多歲的宣講隊志願者“劫”走了。這名志願者來對黨員群眾宣講隊工作提出建議:“形式可以有歌舞、朗誦、演奏、小品,只要有機會我們就進高校、商場、社群……”

仙林街道的黨員群眾宣講隊由156名街道社群黨員幹部、396名小區黨員居民志願者、116名高校師生以及駐街單位負責人組成,連日來已經舉辦了多場宣講。

晚上九點多,閒下來的孫金娣笑著對記者說:“你‘來晚了’!十九大精神,我們都進小區、進商業街區了。”

街道的同志告訴記者,大會閉幕後的第二天,孫書記從北京回來就組織了街道社群工作人員、志願者骨幹、物業負責人等數百人,分享報告學習體會。同時,依託三級網格,結合常態化的工作,社群網格人員每天走一走、有事聊一聊、政策講一講,十九大精神正一竿子到底式傳遞到每個單位和家庭。

“人民群眾是我們生命力量的源泉,為人民服務是我們的初心和使命。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就是要以精神指導工作啃硬骨頭,把基層黨組織鍛造成為黨和人民事業的常青樹。”孫金娣說。

第6篇

孫金娣說,南京市棲霞區仙林街道由原農牧場拆遷而來,面積32.67平方公里,有12所高校,39個居民小區,1786個駐街單位,26萬人,其中婦女佔一半。2010年以來,在省市區委領導下,街道堅持黨建引領,持續深化改革,群眾工作群眾做,連續10年實現了“進京到省赴市到區”信訪四個零,連續62個月城市管理考核位居南京市第一,先後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等18項國家級榮譽,“仙林經驗”被寫入省委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推動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走在前列的意見。

街道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按照“網格連心、服務為先、多元聯動、協同發展”的思路,堅持網格化為機制、資訊化為手段、社會化為支撐、群眾化為基礎、法治化為保障、精細化為目標的“六化融合”治理創新,設定一級網格10個、二級網格156個、三級網格1786個。將每一個駐街單位作為一個三級網格,再層層延伸形成覆蓋每家每戶、每個單位、每個區域的一張“大網”,服務物件從街道“面”精確到駐街單位和轄區群眾“點”,推行人到格中去、事在網中辦、服務零距離,有效解決了區域內資源條塊分割“難整合”、轄區內各方利益訴求“難滿足”、工作中傳統治理方式“難奏效”三大難題,提升了街道政治功能、服務效能,也提升了社會治理合力和群眾滿意度。在黨建引領下,持續加強婦聯建設,成立婦聯組織18個,婦女聯誼會30個,婦女小組18個,婦女微家建到樓棟、單元,婦女群眾的鐵腳板、熱心腸發揮了獨特作用。156名網格員中,106名是女性;97個重點區域網格一家親“同心園”中,57名園長是女性;29支巾幗志願服務隊集聚了2632名志願者,成為仙林網格引領服務聯絡群眾的重要治理力量。

在這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仙林涉及人群多,湖北往返人員5236人,佔全區的二分之一;外籍人員3651人,佔全市的三分之一;高校大學生18萬人,佔全省的十分之一。我們不僅要打贏國內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兩場戰役,還要打贏涉外疫情防控、高校復學兩場戰役。為此,我們充分發揮婦女細膩、溫柔、耐心、親和的特點,重點解決了一些治理難題。

大資料+網格化解決疫情資訊摸排難。大年三十晚上我們要連夜摸清578名武漢返寧人員資訊,任務佔棲霞區一半以上;截至4月28日,我們要對3865名疫情重點地區往返人員資訊進行精準核查,任務佔全區的三分之二;要對39個小區35000戶全部進行走訪摸排,實現全覆蓋。在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的情況下完成這些任務,我們依靠的是“大資料”的優勢,“網格化”的機制,發揮了婦女“鐵腳板”的作用,下網格、沉小區、入樓棟,第一時間摸清所有資訊,做到無一遺漏、無一差錯。2月中旬不少“老外”紛紛返回仙林,我們主動走訪了26家外資企業,懇請企業協助街道,共同做好其思想工作,實施居家隔離。街道成立了由女幹部擔任組長的4個涉外工作組,率先實施對外籍返回仙林人員的隔離措施,累計落實隔離378人。政策要求對所有外籍人員和境外返回人員,在集中隔離後還要做核酸檢測,我們一一上門勸導,始終緊盯不放,一個不漏。

助力18萬大學生復學。街道協同大學城管委會辦公室組建高校疫情防控工作組,全過程參與12所高校的疫情防控工作,對每所高校提供“點對點”服務,協助做好防疫、交通、安全、穩定、物資調配等復學服務工作。目前已有9所高校陸續開學,情況一切正常。

巾幗力量助力“六多一大”問題解決。仙林小區多、單位多、高校多、商業街區多、園區多、建築工地多,人員流動大。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得益於我們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六化融合”社會治理創新,得益於始終堅持網格化機制,得益於所有人員一專多能,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得益於充分發揮了單位的主體作用,強化了群眾的主人翁意識,尤其是“萬家歡”“盯得緊”“管得寬”“百事幫”“搭把手”等志願服務隊中的婦女同志,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半邊天”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第7篇

孫金娣,1992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南京市仙林大學城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中共棲霞區委仙林街道工委書記、仙林農牧場黨委書記,黨的十九大代表、省十三次黨代會代表。

有一句話她經常掛在嘴邊:組織上把“一畝三分地”交給我負責,就是對我的信任,沒有什麼比“信任”更重要的了。為了不辜負組織和群眾的信任,她帶領街道黨工委創新仙林“網格化”工作機制,帶頭沉到網格中,推動社會治理模式創新,以提升群眾滿意度來檢驗學習教育的質量效果。無數日夜的堅守,換來了群眾口中一聲聲親切的“好書記”。近年來,街道先後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單位、全國和諧社群建設示範街道、國際安全社群、江蘇省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吸引了各省市近1000批考察團前來考察學習。

為實現“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全覆蓋,孫金娣帶領街道黨工委將街道細分為10個一級網格、156個二級網格、1786個三級網格,讓黨的組織體系延伸到每個駐街單位、居民小區、建築工地、“五小行業”,做到哪裡有黨員哪裡就有黨的組織,確保所有黨員參與學習教育全覆蓋。組織黨員群眾進小區、進樓道、進單元入戶宣傳,利用微信板塊每日推送“黨課窗”等,讓黨員時時刻刻、隨時隨地可見可學,確保黨的聲音一喊到底。仙林街道內有12所高校、1786個駐街單位,她藉助街道高校多、駐區企業多的優勢,堅持開門搞學習教育,拓展學做載體。她帶著街道黨工委與駐街單位逐一簽訂共建協議或共建責任書,學習教育一“網”共建。每月召開網格黨建聯席會,深化在職黨員到社群工作,使近萬名在職黨員亮相承諾在網格、作用發揮在網格。開展“黨旗輝映網格行”主題黨日活動,引導17個社群社會組織、350個高校社團參與進來,帶動56支志願服務隊、4900多名志願者服務活躍在社群。

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直面矛盾和問題,是共產黨員的本色。骨子裡,孫金娣就是一個敢於“頂真碰硬”的人。仙林新村是仙林街道唯一的經濟適用房小區,一直存在著拆遷安置、4050人員就業等一系列歷史遺留矛盾,1617戶居民中,就有1100多戶上過訪,成了街道的“燙手山芋”,誰都不敢碰。怎麼辦?她堅信“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為此,街道先後為小區做了大量的幫扶工作,諸如創業就業、新辦公辦幼兒園、天然氣置換、違建拆除、小區出新等,讓小區居民從心裡認可了街道和社群。

正是有了這樣的群眾基礎,結合學習教育深入推進,街道工委下決心要徹底解決地下室被搶佔問題。班子成員紛紛立下軍令狀,下定決心啃掉這個晾了18年的“老骨頭”。不但要啃掉而且要治好,讓群眾真真切切實感受到“兩學一做”成效,為此,孫金娣提出:一是把仙林新村地下室整治成功與否作為“兩學一做”成效的“試金石”;二是利用地下室整治契機,不僅要改善小區環境,還要把地下室打造成小區黨建文化的紅色陣地、家風家訓的展示視窗、文明風氣的宣傳長廊。說幹就幹,街道主要領導帶頭,班子成員、社群工作人員、黨員居民志願者分片包乾、掛錶作戰,每整治成功一戶就貼上小紅旗。街道社群黨員幹部的實幹苦幹精神,感動了群眾,大家從懷疑到支援,紛紛參與進來,地下室清理工作圓滿完成。

她常說:街道的工作是“骨頭頂著皮”,來不得半點虛假、半點拖沓!作為一名街道幹部,唯有真抓實幹,才能贏得老百姓的信任!話是這麼說,她也是這樣帶頭做的。她把學習教育融入基層治理,服務群眾中心工作中,大力推動街道科室優化重組,成立10個“功能型”服務辦公室,與1個社群捆綁,負責1個一級網格。

在她帶領下,所有街道社群黨員幹部全部身穿“黃馬甲”、佩戴黨員標識,每天巡查網格,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連續7年常態化開展“進萬家門、訪萬家情,送萬家暖、連萬家心”的“四萬走訪”活動,今年結合大走訪大落實,走遍轄區所有駐街單位和居民家庭,建立“一戶一檔”,動態掌握需求,跟蹤提供服務,差別化幫助解決為老為小、助殘助困、招工就業等方面7300多個難題。堅持開啟大門,把每一名黨員幹部的姓名、照片、聯絡方式、服務承諾等,統一製作成公示牌,在所在網格內的駐街單位、小區樓棟上牆,接受監督。選聘退休黨員居民志願者組建“盯得緊”督導考核隊,每天到網格逐個“找茬”,每週參加社群工作周小結會議,經常性列席街道工委會議,提出問題,督促整改。評選表彰網格“最美十大員”、仙林“最美的人”、網格“特別貢獻單位”,已獎勵3750名黨員群眾、310個駐街單位。現在,每年的1月3號和7月1號,街道都召開上千人規模的黨員群眾大會,街道報告工作、作出承諾,黨員群眾自編自演紅色節目,現場洋溢著“其樂融融一家親”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