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愛心與教育閱讀心得3篇 "培養人格的啟蒙:愛心與教育閱讀的奇妙交融"

這是一個愛心與教育相互融合的地方,通過閱讀心得分享,我們希望能夠激發讀者的關愛之心,並將其融入到教育中。無論您是教育者、家長還是學習者,這裡都將為您提供豐富的閱讀內容和心得分享,幫助您不斷成長和進步。讓我們共同探索愛心與教育的奇妙之旅!

愛心與教育閱讀心得3篇

第1篇

我是帶著飲佩的心情讀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的,它榮獲過__部“五個一工程”大獎、冰心圖書大獎、中國教育學會“東方杯”科研成果一等獎。我讀出的結果是滿心的感動和仰慕,教育畢竟不同於哲學、邏輯學,雖不拒絕思辨,但絕對不可缺少愛心。而這本書正體現了這樣一個主題:愛心是教育的靈魂。有真誠的愛心,才有流動的血脈,才有生命的教育。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是一本活的教育學,活就活在它是源於許許多多的生活例項和教育例項,這些例項是李鎮西和他的學生共同參與,共同創造的。其中有李老師傾注的心血,也有學生對李老師的感情回報。例項有背學生上醫院、雞蛋的故事、祕密行動、父親節賀卡、生日的祝福全書是歸納的,而不是演繹的,不是僵化的教條,不是枯燥的原理,不是印證別人的理論,而是全部來自自己的實踐,活生生,帶著晨露,帶著輕風,帶著晚霞,幾乎翻到全書的任何一頁都有例項,都有真實的故事,心與心的碰撞,情與情的交流。

感受之一:作為教師,應該多讀書,尤其是文學名著和教育類書籍更要捧讀不輟。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不僅可以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積累素材,還可以在寫作時有所借鑑。李鎮西老師經常向學生推薦各種有意義的課外讀物,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自我教育的動力。當然,推薦給學生讀的書李老師都是先讀過的,有的學生甚至從李老師的書架上借書去讀。這一點特別值得我學習,我認為讀書可以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更豐厚,能夠承載更多生命的底蘊。讀書伴隨著積累,然後在需要的時候才能“厚積薄發”,在課堂教學中就能給學生提供適當的精神養料。最近,我也經常看《輸在壞習慣》、《每天多做一點點》、《文化苦旅》、《教師日記》、

?追尋近代教育大師》、《三國演義》、《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以及《名人傳》等等,看了之後,覺得輕鬆愉快,收穫頗多,心靈上有很大的觸動,我就把這分精神與學生分享,讓學生也每天多收穫一點。

老師對學生的那份愛是真摯的、是無私的,也只有這種愛,才是感染學生的情感魅力。正像李老師所說:“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李老師與學生一起過生日,為學生送上生日禮物——書籍、筆記本、賀卡;學生王慧病了需要住院,李老師揹著她爬陡坡,累得直喘粗氣;李老師還會為大學聯考落榜的學生寫信——“這個世界如同一個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蘿,有鮮豔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勃勃生機。” 通過書信交流,拉近了師生的距離,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李老師的教育實踐告訴我們: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首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而當我們真正走進學生心靈時,將是無比幸福的,而他們也樂於主動向我們敞開心扉時,我們的教育之舟便已駛人了成功的港灣。我上屆有個學生小李,很小就失去了母愛,跟著癱瘓的奶奶和父親生活。父親白天上班,晚上經常打夜班,無暇顧及他。他迷上了遊戲機,曠課逃學是常事,他父親對他非打即罵也不見效,喪失了信心,整天以酒澆愁。我沒因他是單親家庭歧視他、拋棄他,我多次與他促膝談心,努力尋找和發現他身上的閃光點。在與他的接觸中,我知道了一個14歲的孩子每天都要給奶奶做飯,多麼懂事的孩子啊。我在班會上表揚了他,提議全班同學都來幫助他,尊重他,使他情感上得到安慰,理智上得到調控,心靈上得到補償,用集體的溫暖讓他重新感受到了愛。愛起著潛移默化的感化和啟迪作用,他在學習及各方面有了可喜的進步。然而天有不測風雲,那年暑假不幸的他又失去了唯一可以依靠的父親,一向關注他的同學馬上將這一訊息告訴了我,那時已經是晚上8點多鐘了,我知道此時的他最需要親人的關心和幫助,我不顧天黑路遠馬上趕到他家,安慰著這個承受巨大打擊的孩子,告訴他老師和同學都是他的親人。他哽咽地說:“老師,您教我一場,為我操了不少心,可是我家這樣我不想再上學了,我要去闖世界,賺錢養奶奶。”一個連國中都未畢業的孩子憑什麼本事去闖世界呢?為了減輕他那稚嫩的雙肩承受的巨大壓力,為了讓他九泉之下的父母安心,為了讓他繼續完成學業。到校後,我向校領導作了彙報,校領導決定免去他全年的全部費用,並發動老師和學生對他進行捐款,解決了學習用品費用和吃穿生活費用,並幫他申請到了特困補助金,解決了他上學的後顧之憂。幾天後,我又帶領班幹到他家清掃環境衛生,幹了整整大半天。深深地關愛,觸動了他的心靈,他堅定地說:“老師、同學們放心,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完成學業,掌握本領,回報老師、學校和社會。”現在他已經以優異成績考取了理想的重點高中。

愛學生,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去了解他們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他們有那些快樂和痛苦。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是感染學生的情感魅力。當我們故作尊嚴 ,甚至以犧牲學生的尊嚴來換取自己的尊嚴時,學生根本不會買我們的帳,只會向我們投來冷漠的目光;而當我們“無視”自己的尊嚴,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誠的感情,並隨時注意維護、尊重學生的尊嚴時,學生會把他們全部的愛心和敬意奉獻給我們。教師對學生愛的表達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學生失意的時候,給他一點鼓勵: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他一點幫助;學生悲傷的時候,給他一點安慰;學生高興的時候,走到他們中間一起分享快樂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學生時,學生會不僅把我們當做老師,更會把我們當成無話不談的朋友。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是我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一道防線。

愛心是教育的靈魂,但有了愛不等於有了教育。李鎮西老師辯證思想詮釋了有些教師對“愛心”的誤解,他們認為教育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或者以為教育之愛就是遷就學生,就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紀律”。而李老師則認為,教育真正的愛,意味著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著對學生的嚴格要求,遷就和縱容學生的“愛”,絕不是我們所提倡的真愛。李老師在對頑童的轉化與優秀學生的培養與提高上有他獨到的一套。很多班主任在寫班主任計劃或總結時,都會提到“抓兩頭,促中間”,都是大而空,沒有多少可資借鑑之處。他的寫“家校聯絡本”、填“報喜單”、遊玩、集體評議、每日九問、寫“靈魂的搏鬥”、

安排當班幹部、對手競賽、學生作文表揚、推薦好書等做法都很值得我學習。我在教育實踐中也摸索了幾種行之有效的班級管理策略,如建立班級督察記錄本,分為學習、紀律、衛生、文明、藝體、進步、創新七大項,由學習委員、副班長、衛生委員、團支部書記錄同學在這七方面的優劣表現,進行加分和扣分,一週一彙總,每週由各方面主管班幹部在班會上進行總結。把分數按週記錄在《班級日常操行評定表》上,學期末進行總評,作為班級學生評優樹先的主要依據。這樣既表揚了先進,又激勵了後進,學生各方面的表現和精神面貌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愛心與教育》給我感受頗深的就是:教師首先必須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礎上接受老師的教育,學生受到的教育會更深刻,效果也更好!還有,教師應該做到真正的愛學生,努力和學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師在書中用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教育成功事例反覆證明的那樣:“師生間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塊基石。”而離開了老師的愛心,感情的建立便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愛心與教育閱讀心得3篇

第2篇

上週,我瀏覽了一下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一書,因為時間關係,只是粗略瀏覽。縱然如此,但書中的內容讓我感觸頗深。

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生活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各不相同,但他們卻都對自己的祖國有著深深的愛,對親友都很真誠。每個月老師都會給那群少年進行精神說話。

泰戈爾曾說:“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晴望著風暴卻兀不為動,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作為老師,每天面對那麼多來自不同家庭的孩子,他們的性格各不相同,有優點,也有很多缺點,所以我們必須要一視同仁,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他們,即使他們一個個良莠不齊,我們也要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

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對學生的愛心,甚至超過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他不但是愛優生,也愛差生。例如,學生生日時他給學生送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對班級中學生輪流家訪等。

李老師在書中寫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他還說:“離開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師愛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愛心和知識,對所有學生來說,他們喜歡前者。

愛是人類的永恆話題,是人類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愛更是教育的靈魂和生命。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愛。被愛的人才懂得去愛別人,愛能給人力量,給人溫馨。讓孩子們心中擁有愛,很多問題都可能在愛的暖流裡溶解。

第3篇

?愛心與教育》啟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們是哺育萬物的陽光雨露,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我由衷地佩服蔣老師,尊敬蔣老師,因為她是那麼富有愛心、童心,真心,信心。也正是因為是這樣的人,蔣老師與學生的交流總是充滿無限真情,也正是因為這樣,蔣老師以愛回報愛,從而使教育獲得最終的“成功”。想著,看著,愧疚之心不自覺地油然而生,誠然,我也是愛孩子的。我會為孩子生病而憂心忡忡,我會為孩子的退步而發愁,我會為孩子的一點進步而感到欣慰萬分……但,我的性子有些急燥,常常忍不住發火,蔣老師卻能堅持不懈地播撒愛的種子,細心呵護著那顆顆幼芽,讓她們不斷地成長,這一點無穎深深地震憾了我,是的,我們對學生充滿真摯的情感,無穎會使學生接近我們並樂於接受我們的教育,但僅止於此是遠遠不夠的。愛的教育,最終目的應該是使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後,再把這種愛自覺地傳播給周圍的人,進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是對我們思想的洗滌,心靈的震撼。蔣老師的愛是那樣的博大,那樣的無私,我深深地被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書中“與頑童打交道,後進生的轉化”一節,給了我極大的震撼。師愛是陽光雨露,學生是花朵幼苗。對學生的愛既要像陽光一樣普照大地,對學生一視同仁,又要對一些缺少愛的同學有所傾斜。蔣老師說:“教師應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極度缺愛的同學。弱勢群體是不幸的,因為她們長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很難擁有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她們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麼好的教育!”蔣老師做的許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實許多老師都曾做過。但是她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讓我感觸很深。比如蔣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她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這種教育的境界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啊。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蔣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在萬同的身上,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後進生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著哪一個方向,都牽動著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老師,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蹟。

讀了萬同的故事,讓我明白了做個真正優秀的教師有多難。蔣老師毫不掩飾自己對學生的愛,而這份愛總覺得與人有所不同,看到過不同的老師表達對學生的愛,有保姆式的愛,有恨鐵不成鋼的愛,無論哪種,潛意識裡總是把學生看成教育的物件。而蔣老師的愛是建立在平等民主之上的,是雙向互動的,深深地感染了我。

以後我會以蔣老師為榜樣,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地提醒自己,用愛心溫暖童心,做個富有愛心和童心的人,愛學生,愛生活,愛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