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數學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3篇 合作學習,共創數學盛景

在數學學習中,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一種受歡迎的形式。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能夠共同解決問題,互相討論和把握核心知識,從而提高數學學習效果。在此,我們分享一些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心得體會。

數學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3篇 合作學習,共創數學盛景

第1篇

自新課標頒佈實施以來,“小組合作學習”已走進當今課堂。合作學習是針對教學條件下學習的組織活動形式而言的,相對的是“個體學習”。是指在小組或團隊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有明確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在國小數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能積極地相互支援、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使所有學生能進行有效地溝通,建立並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衝突。讓學生在寬鬆、和諧、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中主動學習,相互交流、合作競爭、想象創造,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又培養了主動學習的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是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三個重要學習之一,是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當今社會各個階層、各個領域,對合作需求的比重越來越高。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合作策略,也越來越成為現代人的一種重要素質。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小組合作學習在國小數學中被廣泛的關注和應用。

為了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效果,一個合作學習小組以4──6人為宜,並且在一個小組中注意各層次學生的優化組合,以利優勢互補,相互促進,要使合作學習更加有效,還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合作學習不但要發揮組內每個人的作用,還要發揮集體的作用,注意培養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學習活動的習慣,發揮學生參與的主體性,努力提高學習的效果。因此,在學生已獲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結論之前組織討論,這樣可以通過討論互相啟發,分析綜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礎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結論。

課堂練習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今天,具有不定性、探索性的開放性練習,已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採用。而運用小組合作進行開放性練習,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給他們以較大的思維空間,使他們樂於交流,從而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天地。

在學習過程中,有的學生很快掌握了新知,有的學生一知半解,這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練習,讓每個學生髮表見解,相互啟迪,實現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開展合作練習的初始階段,學生的討論的合作意識可能不強,這時教師可以加強指導,並安排特定的時間,有意識培養他們合作練習的意識,實施新課程以後,可以把教材安排的討論題,作為合作練習的素材,這樣,既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能學到別人的好思維,好方法。更有利於學生表達觀點,發揮想象,互相啟發,共同發展。

課堂教學中,教師在經常對學生的學習作出評價,以便學生了解自己的情況,及時改正錯誤。在合作評價時,教師應要求學生認真聽每個同學的發言,概括別人發言的要點,經過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樣,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通過對比分析,找出了適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既鍛鍊了思維,又培養了表達能力。

創設情境的目的就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數學知識融入現實生活中,學生樂於接受。因此,我在教學中經常採用的辦法就是描述貼近兒童生活的事件,要解決的問題就包含在這個事件之中,為學生設定瞭解決身邊數學問題的情境,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為了讓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開展得有序、有效,學生一定要有明確的學習任務,也就是教師向學生說明學習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評價的標準等等。這些任務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價值外,還可以分解,讓小組中的每個成員共同參與,人人都有事可做。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任務,可以避免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效性。

1、合作時機應選擇在個人操作無法完成時。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發合作的慾望,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2、合作時機應選擇在學生個人探索有困難時。由於學生的知識技能和生活經驗是有限的,所以當他們在學習新知識、需要新能力時,往往會遇到困難。教學中處理好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的關係,選擇學生有困難需要幫助時組織合作學習,小組合作一定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3、合作時機應選擇在學生意見不統一時。現在的學生爭強好勝,有一定的競爭慾望,渴望自己的觀點被肯定,但又不善於闡述自己的觀點,一旦有不同意見,浮於表面的爭論較多,說服力不夠。此時,教師如果對有爭論的疑點下放到小組中,讓持有相同意見的學生一起合作,與對方爭辯,在辯論中明晰正誤。

4、合作時機應選擇在解答開放性問題時。“開放性”問題的解題方法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個人的思維能力畢竟有限,很難多角度的去思考,須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種策略和結論。

5、合作時機應選擇在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處。在教學中,教師應在知識的關鍵處、思維的轉折處、規律的探求處,設計合作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發現問題的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體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與交流學習有助於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有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競爭意識和能力,同時通過小組成員間的互動和幫助實現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通過實驗我們認識到,要達到上述目標,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與交流學習,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要使學生學會合作交流學習,教師首先要學會合作交流學習,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合作與交流的能力與技巧。新課程的啟動,學習方式的變化,呼喚著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在數學課堂合作與交流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授知識,而是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是參與課堂活動的“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師在學生合作與交流學習的過程中,時刻要變換自己的身份,時而是一個促進者,時而是一個合作者,時而是一個幫助者,時而是一個激勵者。教師需要觀察小組的活動情況,包括學生個人的參與情況,以及與他人合作的情況;需要深入到小組中,瞭解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分析他們的解法,及時發現他們的失誤,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矯正,並能及時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對個別學生或個別小組有獨到見解或出現創新性思維火花時,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援。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採取的都應是一種友好的、建設性的態度和行為,既不能過多地干預學生思考的過程和結果,又不能對學生的困難和疑問袖手旁觀。在觀察、診斷以及進行“積極的認知干預”的過程中較快地適應角色的不斷變化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挑戰,但這也正是一個具有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的教師的必備素質。

在指導全班學生共同完成對新知識的總結、提煉與運用時,教師的角色更多的是一個“穿針引線”者。教師需要傾聽學生的彙報,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概括和提煉學生已發現的結論,提供學生運用新知識的情景,及時給出促進學生髮展評價意見等等。

合作交流小組的成員的搭配應根據學生的學業成績、學習能力、性別、興趣愛好、家庭背景進行。一般4——6人一組,儘量保證一個小組內的學生各具特色,能夠相互取長補短,使組內成員之間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和互補性,保證小組競爭的公平性,即遵循“組內異質”原則,形成互補,從而使小組活動有更多、更豐富的資訊輸入輸出,可以激發更多的觀點,使全班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認識。組建好的合作交流學習小組間力求均衡,無明顯差異,便於公平競爭,體現“組間同質”的原則。

重視學習小組“領頭雁”的培養。這“領頭雁”必須具有多方面的素質,學習要優秀,責任心要強,並能管住自己,而且樂於助人,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有一定的組織能力。

在小組選出自制力較強、組織能力較好的同學為小組長後,對小組長進行“崗前培訓”,使其清楚小組長的職責,帶領小組進入角色,開展合作,增強小組競爭力。組長負責小組的合作交流組織、檢查監督、表揚批評等,讓學生管理學生,把權利下放,有助於學生間的交流,有利於小組合作交流的順利開展。

導致合作交流學習小組解體或學習不能順利進行的主要原因就是小組成員不會合作交流,學生不合作的原因往往也不是學生缺乏合作交流的願望,而是學生缺乏合作交流的方法——社交技能。所以教師最好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學生掌握必要的社會技能。例如:將組內成員明確分工,運用“手勢”發揮管理作用,同時使學生參與管理過程,如何傾聽別人的發言,養成認真聽取別人意見的習慣,自己認真思考,大膽發言,敢於把自己的探索發現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如何“提建議”;如何說服別人。評價他人等等。好的社交技能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它們不僅能夠使學生在小組裡學到更多東西,同時對同學與家人和朋友和睦相處以及未來事業上取得成功都是非常重要的。

作為引導者,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設身處地感受學生的所做所為,所思所想,引發學生合作學習的動機,提出合作學習的目標,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活動前向學生提出合作建議。如: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小組合作推導公式前,可以提出以下幾點合作建議:

對特定的教學內容,可以適當指導思路和方法,如教學“我們認識的數”,教學“抓花生米”這一環節時,教師應講清合作交流要求:

5、討論:抓一把花生米與抓一把糖果的粒數哪個多?為什麼?這樣把合作交流的步驟交代清楚,小組學習就能有條不紊地展開。提出合作交流建設或指導的目的是引導啟發,提示合作的流程,讓學生學會合作與交流。

在小組開展合作與交流時,教師的角色又變為一個合作者,要使小組合作真正有成效,教師除適時的組織、引導外,還必須置身於學習小組中,參與到學生中間去,在內容,時間,學生的情緒等方面,適時進行調控,以達到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都要採用一種友好的,平等的,建設性地態度和行為,既不能過多地干涉學生的學習過程,又不能對學有困難的學生袖手旁觀,要教給學生一些探索、發現的方法,讓學生會探索,會發現,不斷引發學生思維碰撞,把學生的探索引向深處。要建構學生主體意識,培養小組成員之間的對話與交流。讓學生學會尊重,幫助別人,樂於傾聽別人的意見,但不盲從。要學會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交流,教師要適時變換角色,參與其中的學習、合作、交流,做個平等的參與者,耐心的引導者,熱情的幫助者。讓學生樹立“我與大家”,“我與集體”的觀念。學會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悅。

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別差異,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在合作交流學習中,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遵循國小生的年齡特點,瞭解學生的生活背景,特別對那些平時不善言談、不合群的學生留有獨立思考、大膽發言的時間與空間。增強了這些學生們的'自信心和合作樂趣,進而達到共同進步的目標。

“小組合作交流”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合作為手段,是開展的有組織有指導的互教互學互幫活動。這種活動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獲取了更多自我表現的機會,使思維真正活躍起來,使課堂教學不再出現被遺忘和冷落的角落。

合作交流學習,是兒童非常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交往能力。在數學合作交流學習的課堂上通過充分的合作與交流,營造了一種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氛圍。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合作學習彌補了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與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協作意識。

教師要在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不斷地變換角色,這是新課標向我們提出的要求,也是一名優秀的數學教師所應具備的素質。在指導合作小組共同完成對新知識的總結與應用時,教師的角色更多的是一個指導者,教師要傾聽學生的總結髮言,給予及時的反饋和建議。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幫助學生總結和概括髮現的結論,提供學生應用新知識的情境等。如何使討論不流於形式,這就首先要求教師從設計教案的一開始起,就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也是最能讓自己感覺到已經盡了責任的辦法,但是顯然沒有考慮學生接受的效果。對學生主體的尊重,就是要對“這個群體與它的成員之間的相互關係”給予研究,既要對“在群體中的個體積極性的發揮”給予重視,又要對“在個體積極性的推動下群體創造精神的發展趨向”給予充分的預測。信任,體會,摸索,尊重。分擔他們的憂慮,接納他們的想法,分享他們的喜悅,努力使課堂成為主動學習、充滿探究精神的樂園。教師要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合作精神。教師還應該給學生的“合作交流學習”留出充分的空間與時間。組織學生彙報交流時,要積極引導每位組員站在小組的立場上,每個人發言代表著一個小組的成就,讓學生增強集體榮譽感,當遇到一些有爭議的問題時,教師可即時做出妥善處理,抓住機會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作進一步的交流合作與探索。

(七)以學生為本,形成“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機制

研究性學習中由於學生個體發展水平的差異,學習的結果必然會五彩繽紛。因此我們的評價應注重將他們的學習結果與適應他們發展水平的科學知識相結合,更應注重學習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應圍繞著學生如何提問,如何收集資訊,如何做出假設,如何解決問題等進行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更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瞭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發展。如:五年級梯形的面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新課開始,讓學生猜一猜怎樣推導梯形的面積公式,學生有的說:“轉化成三角形。”有的說:“轉化成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各有見解,這時,老師又追問:“你們是怎樣想到的?”學生回答:“我們想到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在推導的過程中,就是先把他們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所以我們想到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也許也是運用這種方法的。”對於學生的回答,教師當即給予肯定:“真棒,你們會運用已有的經驗,進行大膽的假設,這是學會數學不可缺少的方法!”為使評價落到實處,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以往的課堂教學評價重結果、輕過程,重共性、輕個性。這種傳統的機械劃一的評價方法,是急功近利的表現,不利於調動每個學生的潛能。要改變這樣的評價方法,就要實現評價方法多元。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在合作交流學習之前要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問題,每個學生有了初步想法後再進行探究、交流,共同解決問題;這樣做給不愛動腦思考或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提供了進步的機會,對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有幫助的。

不能讓好學生一個人代替小組彙報交流,或者讓組長做小老師,而要培養小組成員建立一種平等、民主、互助的關係,使之對小組的學習任務建立一種責任感,以保證合作交流學習不放任自流或流於形式。

總之,“小組合作與交流”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絕不是一種簡單的形式,不應該成為一種外部強加的過程,而應該是一個內部需要的自然過程,這是二十一世紀對人才的要求,也是新課程所積極倡導和當前課堂教學所必需的。只有充分地鼓勵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每個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發揮,這樣“小組合作與交流學習”才能體現出實效性。

數學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3篇 合作學習,共創數學盛景 第2張

第2篇

小組合作學習在中國小課堂教學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而它在國小數學中更被廣泛的關注和應用。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在小組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經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有明確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在國小數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能積極地相互支援、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使所有學生能進行有效地溝通,讓他們在寬鬆、和諧、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中主動學習,相互交流、合作競爭,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又培養了主動學習的能力。現將小組合作學習的幾點心得體會與大家分享一下。

合作學習不但要發揮組內每個人的作用,還要發揮集體的作用,注意培養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學習活動的習慣,發揮學生參與的主體性,努力提高學習的效果。因此,在學生已獲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結論之前組織討論,這樣可以通過討論互相啟發,分析綜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礎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結論。

而運用小組合作進行開放性練習,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給他們以較大的思維空間,使他們樂於交流,從而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天地。

在合作評價時,學生認真總結自己的看法,傾聽每個同學的發言,概括別人發言的要點,經過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樣,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通過對比分析,找出了適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既鍛鍊了思維,又培養了表達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既是實際操作問題,也是理論問題,需要我們不斷的去探討、去研究。下面我結合實踐,談談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幾條策略。

教師應根據班內的實際,有意識的將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其目的是為了在學生的合作過程中做到組內合作、組間競爭,讓每個學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在互相幫助中不斷提升,讓學習優良的學生也能獲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組的成員還應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學生都應擔任一種特定的角色,如激勵者、檢查者、記錄者、報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組角色應該互相輪換,增進生生互動的有效性。

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時,我們注重把學生個人之間的競爭變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把個人計分改為小組計分,把小組總體成績作為評價的依據,形成一種"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格局,把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向大家合作達標。這樣會讓大多數孩子都受到老師或同伴的鼓勵,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取得不同程度的進步,並由此一步步邁向成功。象這樣以小組集體成績為評價依據來評價學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更有利於我們走出競爭教育的怪圈,實現教學評價的科學化。

在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不應"袖手旁觀",而應當從講臺上走到學生中間去,在組間巡視,對各個小組的合作進行觀察和介入,對各小組合作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同時,教師還應針對學生合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比如:對不清楚任務的小組說明操作程式;對開展得很順利的小組予以及時的表揚;對合作交流中偏離主題或遇到困難的小組提供及時的點撥;對完成任務的小組進行檢查;對小組成員的各司其職進行監督等等。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有了教師的參與與指導,學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小組合作學習雖然是一種重要的、有效的學習方式,但它還應與自主探索有機結合,才能發揮出更好的合作效應。因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學習的前提和重要保證,小組合作學習離開了自主探索這個前提,就落不到實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既要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又要為學生創造小組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在與人合作交流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我們的評價應注重將他們的學習結果與適應他們發展水平的科學知識相結合,更應注重學習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應圍繞著學生如何提問,如何收集資訊,如何做出假設,如何解決問題等進行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更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瞭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發展”對於學生的回答,教師當即給予肯定:“真棒,你們會運用已有的經驗,進行大膽的假設,這是學會數學不可缺少的方法!”教師的評價對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鼓勵和導向,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只有充分地鼓勵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發揮,這樣小組合作學習才能體現出實效性。

第3篇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體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是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也是當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通過進一步學習,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向學生說明: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內容和目標是什麼,怎樣完成任務,評價的標準是什麼。與此同時,教師還要通過創設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善於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促進學習的遷移。

教師對全班學生的分組要進行認真的研究設計,最好按照異質分組,就是說每個組中成員的組織能力、學習能力、學習成績、思維活躍程度、性別等都要均衡。要確定每個成員的分工,可以採取輪換制,如組長、記錄員、資料員、報告員等由每個成員輪流做。組長負責組織、管理工作,記錄員負責合作過程的記錄工作,資料員負責學習資料的收集工作,報告員負責寫學習報告,代表小組進行學習成果彙報。也可以按不同水平分組,在學習中老師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各小組根據自己的能力來選擇問題進行探究,這樣更有針對性,更有利於因材施教。

教師備課時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確所要體現的新理念。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一定難度,有一定探究和討論價值,問題要有一定的開放性。要設計好一堂課的每個環節大約用多少時間,什麼內容需要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學習的時間是多少,等等。

對於中年級國小生而言,他們合作學習的知識、能力、意識等都是有限的,開展有成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有一定難度,但並不能因此而放棄小組合作學習在中年級教學中的運用,這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逐步培養。在教學中,整節課完全運用合作學習的情況比較少,大部分教學要把班級授課制和小組合作學習結合起來,靈活運用。這需要根據課前的教學設計展開教學,在需要合作時才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中,往往會出現當老師佈置完學習任務後,學生馬上聚在一起交流探討或對問題了解不深,浮於表面,或根本不知從何下手,沉默不語,這主要是因為在合作之前學生缺乏對問題的思考,缺乏自己的獨立見解。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應先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解決有了自己的見解,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才有話可說,避免從眾心理。同時,也給那些不愛動腦筋思考或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提供了進步的機會。

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全面的反思是十分必要的,這樣做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反思的內容包括課堂小組活動的觀察;課後跟蹤調查,找學生了解談話;收集小組合作學習的反饋資訊;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是否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條件,選擇有交流價值的內容、在適當的時機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還要反思自己是否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合作,對小組合作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是否給予及時的肯定。反思小組合作學習中是不既面向全體,又要照顧到少數;小組合作學習分如何提高學習的興趣,給每個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反思小組合作學習,在只注重形式忽視實質,沒有實效性時要怎麼辦。

教師通過多種方式的收集資訊,對小組合作學習成果與不足,反思取得成功的經驗和不足之處的教訓寫有關的教後筆記,從而有針對性的對每個合作小組的表現再做具體的指導。教師在對小組活動進行評價時使每個小組都在教師的反思中得到進步,形成小組合作學習的良性迴圈,把學生的自主學習引向深入,最終達到學生學會的目的。

我相信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髮展,隨著我們認識的不斷提高,我們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會進一步深入。作為一名新課程改革的實踐者,我願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用白己的心靈去感悟,與新課程一起成長,迎接數學教育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