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家國情懷大學聯考作文議論文範文2篇 大學聯考論文:家國情懷的寫作祕籍

本文收集了多篇優秀的大學聯考作文範文,涵蓋了家國情懷、人生價值、社會現實等多個方面的議論文,其中以家國情懷為主。這些範文激發了青年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文化自信,也對考生寫好大學聯考作文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家國情懷大學聯考作文議論文範文2篇 大學聯考論文:家國情懷的寫作祕籍

第1篇

“要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樹立高遠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國情懷,努力做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有貢獻的藝術家和學問家。”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勉勵大家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

家是國的基礎,國是家的延伸。無論從藝還是治學,一個人要想抵達高遠的境界,就必然離不開家與國的滋養。從歷史到現實,中華民族歷來崇尚家國大義,“小家”同“大國”同聲相應、緊密相連。在中國人的精神譜系裡,國家與家庭、社會與個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體。家國,可說是華夏兒女的精神原鄉。

今年,我們將迎來新中國成立70週年。站在這樣的歷史節點,回望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平凡的發展歷程,每個人都會感受到愛國的情愫在升騰。從硝煙瀰漫、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年代,到一窮二白、篳路藍縷的建設歲月,再到波瀾壯闊、驚濤拍岸的改革時代,無數先鋒模範在國家前行的大勢中尋找人生價值、標註成長座標。億萬人民振奮精神、接續奮鬥,將個體價值的實現與國家民族的命運聯結在一起,投身於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洪流,為家國情懷寫下最生動的註腳。

家是溫馨的港灣,情感的歸宿;千千萬萬個小家都好,國家和民族才能好。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也是家國情懷的根基所在。在步履匆匆的返鄉途中,在“爸媽裝的行李箱”中,在難改的口味與鄉音中……人們感受家的溫暖,體悟家的意義,真誠感嘆“有家真好”。但不要忘記,國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無論是《大學》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成德次序,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愛意延伸,由私而公的家國情懷,一直是中華傳統文化所倡導的價值理念。每個人孝親敬長、安居樂業,每個家庭都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作出貢獻,才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匯聚成同心築夢的強大力量。

愛家不能小家子氣,更不應侷限於小情懷、小浪漫之中。不久前,公益短片《家國與邊關》在全國上萬家__播出,感動了無數觀眾。在海拔5380米的神仙灣、最低氣溫達零下60攝氏度的伊木河,邊防戰士與惡劣環境、枯燥孤寂搏鬥,哪怕過年不能回家、難與愛人相聚,也無怨無悔,只因腳下站立的地方是祖國。他們用青春證明:最浪漫的不是花前月下,而是忠誠信念;最感人的不是卿卿我我,而是以身許國。現實中,邊防戰士、執勤交警、電力工人、外賣小哥……一顆顆普通的“螺絲釘”、一塊塊尋常的“鋪路石”,堅守平凡崗位,守護萬家燈火。而這,何嘗不是對家國情懷的有力詮釋。

“沒有國家繁榮發展,就沒有家庭幸福美滿。同樣,沒有千千萬萬家庭幸福美滿,就沒有國家繁榮發展。”讀懂家與國的辯證法,涵養深沉的家國情懷,我們就能把愛家和愛國統一起來,匯聚億萬人民的智慧與熱忱,用奮鬥託舉美好未來。

家國情懷大學聯考作文議論文範文2篇 大學聯考論文:家國情懷的寫作祕籍 第2張

第2篇

樹高千尺有根,水流萬里有源。“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中華民族的家國觀,是中華文明五千年綿延不絕的支撐所在,是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精魂所繫。

孔子尚仁,所謂“仁”者就是推己及人、由家及國;孟子重義,所謂“義”者就是能捨小我、成就大我。中國人的家,是繁衍生息的場所,更是安身立命的港灣;中國人的國,是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更是精神的家園、心靈的歸宿。

在中國人的眼裡,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奠定國之基石,國護佑萬家平安。家國同構、家國一體,是中國社會的組織特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中華民族薪火相傳、戰勝困難的思維方式、文明邏輯。

在先秦時代的青銅器上,每每有“鼏宅禹跡”“處禹之堵”字樣,說明九州一統的觀念古已有之。秦始皇統一六國,車同軌、書同文,開啟了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歷程。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中華文明與大一統國家交織互動,文明為國家提供向心力凝聚力,國家為文明賡續、文化繁盛提供支撐和蔭庇,有人因此將中國稱為“文明型國家”。悠悠上下五千年,無論世事如何變遷、朝代如何更迭,對原鄉故土的樸素情感始終流淌在炎黃子孫的血脈之中,對多元一體的國家認同始終召喚著華夏兒女團結奮鬥。

有學者統計,從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兩千多年間,中國僅大水災就發生過1029次,大旱災1056次。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與災難抗爭、與命運搏擊的奮鬥史。巍峨綿延的萬里長城、造福一方的都江堰、溝通南北的大運河,書寫著中華民族的勤勞與智慧,也見證著在挑戰面前不屈不撓、胼手胝足的拼搏與凝聚。“殷憂啟聖、多難興邦。”在中華民族每一個存亡之秋、危難關頭,都有毀家紓難、精忠報國的人挺身而出,都有先憂後樂、心繫百姓的人奔走呼號,都有身雖平凡、亦足奮勇的人當職盡責。他們的名字大多已塵封在歷史的記憶裡,他們的事業卻在一代代人的接力傳承中,交到了我們這一代人的手上。

觀察中國的疫情防控,劍橋大學社會人類學教授艾倫·麥克法蘭感嘆:“中華民族在數千年的歷史中展現出不畏犧牲的精神。如今,我再次看到了這種精神。”不畏困難、不懼犧牲,源自心繫家國、捨身取義的寶貴品格,這與西方有人認為的“國家是一種惡”“國家和個人是契約關係”,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精神氣質。正是這樣的家國精神,感召著中華兒女萬眾一心跨過一道道關、邁過一道道坎;正是這樣的家國情懷,陪伴著我們踏實堅定地走過昨天、走到今天、走向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