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名著悲慘世界讀後感範文3篇 悲戀生命,愛與仁慈——《悲慘世界》讀後感

《悲慘世界》是法國作家雨果的代表作之一。作品通過描寫主人公孤兒小女孩芳汀、市井善良人賈漢·瓦爾汀、孤獨而勇敢的警探貝漢、激進的學生瑪利、莫名其妙被懲罰的犯人瓦萊日等人物的命運和情感,展示出一幅悲慘而壯烈的人性畫卷。本文選取名著悲慘世界的讀後感範文,與讀者分享這個世界名著的閱讀感受。

名著悲慘世界讀後感範文3篇 悲戀生命,愛與仁慈——《悲慘世界》讀後感

第1篇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書——《悲慘世界》。《悲慘世界》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於十八世紀所著。書中的主人公名叫冉阿讓,他的一生的確十分悲慘。

冉阿讓小的時候因為偷了一塊麵包而被判了五年的刑,然而,他卻四次越獄,但四次被捕,最終在牢裡呆了十九年。出來後的他不再信任法律,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好人。但是,當他遇上了卞福汝主教後,他的觀點改變了。他偷了主教的銀器後,主教不僅沒怪他,更是將銀器送給了他,使他很是感動,下定決心做一個好人。於是他改了名字——馬德蘭,並當上了市長。但是好景不長,他為了拯救一個無辜的人,主動承認了自己就是冉阿讓的事實。逃脫後,他將芳汀的女兒珂賽特養大成人並找到了她的歸宿——革命青年馬洛斯。最終,冉阿讓安詳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這個世界上總有兩種人,一種是貪婪醜陋之人,就如書中的德納第夫婦一般,無論怎麼掩飾也無法掩蓋他們那張醜惡的嘴臉,為了錢財,他們可以不惜一切代價;另一種人便是聖潔光明的人,就如書中的主教和後來的冉阿讓一般,仁慈,寬容,原諒別人的一起過錯,總是散發著神聖的光輝,給人以寬厚和氣之感。

這本書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腐敗與不堪通過這本書,我知道了我應當寬容一些,不應當那麼小氣,同時也應該做一個真實的自己,丟掉那些虛偽,做一個真真正正的自己。

名著悲慘世界讀後感範文3篇 悲戀生命,愛與仁慈——《悲慘世界》讀後感 第2張

第2篇

?悲慘世界》是文學巨匠雨果於1862年所釋出的長篇小說,堪稱法國浪漫主義的代表作。第一次接觸她時是高中老師的推薦,然而閱讀幾次始終難以堅持,這次得知作業是讀後感,便又試著繼續閱讀。當我閱讀完《悲慘世界》這本書時,心中一種難以言明的感動油然而生,我感覺我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洗禮。

?悲慘世界》通過講述冉阿讓的一生的故事,融入了法國接近半個世紀的歷史,刻畫了一眾經典的人物形象,在那樣充滿苦難的亂世中,盡現了法國整個的眾生百態還有戰爭、理想、宗教的融入。但每個人的意志如同星點,都以自己的方式在拼搏,真的堪稱偉大的史詩。

主角冉阿讓並不是神,他曾經偷竊,他的確是一個罪犯,但因為神父對他完全赦免救贖般的幫助,他感受到了自己信仰的力量,他用自己的一生的努力來變得更加良善,他不完美,但他顯然是雨果心中理想的人,是一個凡人能夠達到的最高境界。在悲慘的世界中給世界帶來光明的人。其實我覺得最複雜的角色,是反派沙威。他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反派,他是一個對正義具有極致追求的人,在他的心中,法律就是法律,罪犯就是罪犯,直到發現自己的人性背離了理性,從而無法忍受而自我了結。實際上沙威和冉阿讓的對立,某種程度是正義與愛的抗爭,正義和愛誰能給人類帶來光明呢?書中,以冉阿讓在滿足安息逝去,最後終止於一個上揚的結局,顯示作者對愛這個答案的肯定。

整部小說在於怎樣揭露這種社會壓迫如何把人間變成地獄,也讓我深切地體會到社會最底層窮苦人的生活,看到人性的善惡,並且時而為之感動。這不得不再一次的讓我感嘆巨匠雨果的文筆!光明磊落,寬厚善良的人,無論在哪裡都會受到人們的尊重。但是,陰險狡詐,自私自利的小人會永遠遭到人類的唾棄。書中有許多角色也真是這個社會的縮影,比如店主德納第,為了錢財不惜一切進行詐騙,一時聲稱自己是演員,一時又說是畫家,但再高明的欺詐手段高,也掩蓋不了自己丑陋的內心。在生活中也有著類似的事情:比如為了提高自己的成績排名,而不惜考試舞弊,但這種行為縱使欺騙了老師,同學,但卻永遠也欺騙不了自己,欺騙不了自己的真才實學!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不可能永久。

it is the music of a people who are climbing to the light。(歌聲正向你宣佈,我們在朝光明前進)for the wretched of the earth,there is a flame that never dies。(不管人世多麼險惡,希望火光永不滅)

第3篇

在被罪惡、慾望充斥的世界,自由與愛是於悲慘中解救人民的唯一途徑。——題記

?悲慘世界》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於1862年發表的一篇長篇小說。小說背景建立在拿破崙戰爭之後的十幾年時間。故事圍繞著主人公獲釋罪犯冉阿讓而展開,融進了法國的歷史、建築、政治、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及宗教信仰。

在1832年,雨果就已基本構思好這部小說,但在之後的三十餘年中,雨果捲入政治漩渦,顛沛流離。他所經歷的不幸,使他幾乎推翻了之前所有的構思,重新創作了這部《悲慘世界》,將自身經歷作為寫作素材,創造了這本“人類苦難的百科全書”,使它在世界文學寶庫中佔有無可爭議的不朽地位。

起初,我第一次看見《悲慘世界》是在書店裡,當時年紀尚幼,並不喜歡這種大部頭的外文小說,便並未留心。後來想要閱讀它的想法,是在看過二零一二年的同名電影后冒出的。作為世界文學的一個豐碑,《悲慘世界》曾多次被改編為歌劇、電影並經久不衰,但翻拍這樣一部厚重而又長於細節描寫的小說,無疑是非常困難的。電影受到的評價褒貶不一,但當我坐在電影院裡的時候,感到的只有滿心的震憾。當我在極其雄壯的自由之歌中試圖想像那樣一個壓抑黑暗的年代時,我發現我做不到。妄圖通過一部電影來讀懂一本書無疑是可笑的,但即使是差強人意的電影也可以發人以極大的心靈衝擊,那麼久負盛名的厚著又如何呢?帶著這樣的想法,我開始閱讀《悲慘世界》中譯本。

憑心而論,當外國文學作品翻譯成中文時總是顯得冗長拖沓,但這絲毫沒有影響《悲慘世界》所傳達的情感。整本書中最令我震憾的是作者對於人物心理的精準刻畫,寥寥數語便可看出作者是在寫一個什麼樣的人。而整部小說中最精彩的無疑是對主人翁冉阿讓複雜心理的刻畫。

冉阿讓,罪犯,二四六零一,因偷一塊麵包及數次越獄而在獄中度過了十九年暗無天日的生活。在刑滿釋放後,他得到了肉體上的解放,卻沒有得到真正的自由。一紙“危險人物”的黃色證明,使他終生都將揹負罪犯的烙印。在青年時代,出身窮苦家庭的冉阿讓,處於社會的最低層,生活艱辛,時時為生計發愁。並且他還要為姐姐及數個孩子負擔生活開銷,於是他不多話、木訥,整日只是幹活、吃飯、睡覺。這時的他雖然受到了社會的不公正對待,但仍沒有太多的怨恨,只希望能將姐姐的孩子們撫養成人。這種還算安寧的生活在有一天被打破,走投無路的冉阿讓為了快餓死的侄子,打碎商店玻璃偷了一塊麵包,自此陷入無邊的苦難之中,無法脫身。

出獄後,他滿心以為靠著自己做苦役掙來的錢,足以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他盼望著社會可以重新接納他。但這個冷漠的世界讓他失望了,於是他開始忿忿不平,開始仇視社會、仇視他人、仇視一切不公平的事,但是主教米里哀拯救了這個人的靈魂。當他流落街頭時主教收留了他,而當他故態復萌偷走主教的銀燭臺被抓獲後,主教不但沒有揭發他,反而為他開脫。在警察走後,冉阿讓跪求主教原諒,主教只要他宣誓將靈魂交附上帝,自此重新做人,並將另一隻銀燭臺也贈予他。

當我讀到這裡時,巨大的感動籠罩了我,主教慈悲的`言行,對於當時的冉阿讓來說,彷彿是一隻上帝之手,將他的靈魂拉出了黑暗的深淵。之後冉阿讓的一生,無時無刻不在履行自己的諾言,他正直、寬厚、善良、慈悲,有了一顆悲天憫人的心,他的前半生掙扎在苦難中,而他在餘下的十餘年中窮畢生之力去幫助那些同樣不幸的人。

文中多次提到,冉阿讓身材高大強壯,卻像一個真正的紳士那樣文雅有禮,善良並富有同情心。我有時會想,如果他不是因不願連累他人而自首,他會一生在蒙特裡做一個受人愛戴的市長。但若是那樣,他便不再是冉阿讓,不再是那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偉大的人。

在領養珂賽特之前,他也許只把自己當一個贖罪的人。但當他和珂賽特在一起生活後,這個同她母親一樣善良美麗的小女孩,以兒童特有的天真和聖潔,溫暖了冉阿讓的心。這個一生沒有得到過愛的人,得到了珂賽特的愛,在那一瞬間,他由一個凡人變成了一個聖者,一個黑暗年代中的聖者,時代造就了苦難,而苦難造就了冉阿讓。當一個人的愛超脫了個人而昇華到社會,他關心每個素不相識的人,那麼他的靈魂就得到了昇華。冉阿讓,這個苦難中的聖者,這個時代的犧牲品,讓我既心痛又感動。這個可憐的人,一生受盡了苦難,內心苦痛又矛盾,卻盡力幫助他人,在死去的那一刻才得到瞭解脫。

世間的一切不幸,雨果統稱為苦難。因偷一塊麵包而服苦役十九年的主人翁冉阿讓,遇人不淑而淪為娼妓的芳汀,自幼受苦的珂賽特,在人性與信仰間掙扎的沙威。這些生活在社會邊緣的人,具有那個時代廣大人民所具有的多數特徵,而歸根結底,這些苦難不管是物質的貧困還是精神的墮落,都源於不公正的社會。冉阿讓、沙威、芳汀,他們是時代的縮影,是廣大貧苦人民的代表。作者用極其精準的描寫和極其成熟優美的敘事風格,再現了一個悲慘世界,再現了人們內心的苦痛和掙扎,奏響了一曲關於自由和救贖的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