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路遙《人生》讀者閱讀心得3篇 《人生》:從平凡到偉大的自我探索

路遙的長篇小說《人生》自出版以來就備受讀者喜愛,深刻描繪了新中國成立後的時代背景與人物命運,引起眾多讀者的共鳴和思考。下面為大家分享一些讀者閱讀本書的心得體會。

路遙《人生》讀者閱讀心得3篇 《人生》:從平凡到偉大的自我探索

第1篇

這本書故事很簡單,簡單但像是在讀一個童話故事一般,但就是因為太簡單,所以更偉大。

故事主人公叫做高加林,背景依舊是新中國成立後的陝北農村,大躍進已經過去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還沒有普遍實行,保守的農村裡依舊在搞生產隊,而高加林就是從農村裡走出來的一個高中生。

他好讀書,熱愛文學,關心國事,文筆極好,卻沒有考上大學,所以只能留在當地做個教書先生。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整個故事時間跨度不大,但也不緊湊,而短暫的光陰也會產生劇變,這就是人生。高加林起先是丟了教書先生的體面活兒,因為村幹部的兒子頂了他的位,遭受此等打擊後,個把月活得跟個廢人一般,但愛慕他已久的農村姑娘巧珍把他拯救了出來,讓他重新燃起生活的激情。他們不理會巧珍父親的.反對和村裡人的閒言碎語,毅然決然地在一起了。這是第一個起落。

高加林當兵的叔父回鄉當了個大官兒,他的一個手下安排了高加林一個縣通訊記者的職務,給了高加林一個豪情潑墨揮灑才能的機會,他也因此離開了小農村,遠離了巧珍。而就在縣城任職期間,與高中老同學走得進了,兩人相談甚歡,有很多共同語言,雖然他們各自都有男女朋友,但他們依舊勢不可擋地在一起了,兩人相約共赴黃亞萍的故鄉,南京這個大城市發展。於是高加林拋棄了巧珍,黃亞萍拋棄了張克南。但事情並沒有按照他們預想的發展。張克南的母親一氣之下告發了高加林走後門吃公家飯的事,已經小有名氣的高加林只能又被遣返回村。這是第二個起落。

最後收尾的可以算作是隻有一個落,那就是高加林與黃亞萍交往過後才發現自己愛的人其實是巧珍,東窗事發後他只能回到農村,而此前傷心欲絕的巧珍已經同其他人結婚了,再不可能回到高加林身邊。

但其實結局還暗暗隱藏著一點點起。那就是高加林思想上已經有了覺悟,他甘願接受現實,也不再看不起農村,看不起勞動,往往最平凡的,最樸實的,才是最偉大的。而另一邊,巧珍也去了村幹部家裡為高加林求教書先生的職,高明樓也答應了。

故事結尾,高加林撲倒在德順老爺爺懷中大哭,終於明白了痛失巧珍才是他這輩子最大的遺憾。

其實,年輕的時候誰都會犯錯,可能是意氣風發,可能是追名逐利,最本真的東西從來都不是一下子就能把握住的。也許這就是人生,總會給你製造太多會留下遺憾的瞬間。某個抉擇,某種觀念,當時或許不以為意,在冥冥之中卻是至關重要。

可如果說這就是命,每個人的命就是每個人的人生,我是不贊同的。人生各個時候大大小小的抉擇,或許輕重不自知,但並不是說不可預測。所謂的善良與邪惡,是常人都可以判斷的;而所謂的成熟與青澀,是一個真正的智者能夠判斷的。我認為高加林沒能考上大學以及失業後自暴自棄的伏筆,最重要的就是為了闡明這一點。

像德順老漢那樣的智者,生活中或許不多見,因為俗世的羈絆總是影響人們各種決定,這叫做現實。但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他那樣的人,瀟灑而超脫,樸實而善良,成熟而厚道。他是生活的智者,活在俗世裡,卻活得超脫塵世。

路遙《人生》讀者閱讀心得3篇 《人生》:從平凡到偉大的自我探索 第2張

第2篇

人生如果選擇錯誤,發展就會出現歧路。每一段人生都有自己該演繹的東西。

?人生》發表於1982年,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構成了它的時空背景。作品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年青的農村小夥子高加林一年的人生經歷。高中畢業後回到農村當起了國小教師,他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滿足地生活著,可是因為村長的兒子高中畢業沒事做取代了他的位置,他回到農村當農民,在痛苦煎熬的時刻,村裡最漂亮但沒有文化的女孩巧珍走進他的生活。內心由彷徨轉為寧靜。這一切因為叔叔的調回使他返回城裡。同原來同學亞萍相見。亞萍與原男朋友分手而不顧一切追求,在都市生活中,加林與巧珍差距越來越大。最後放棄了巧珍,與亞萍好上了。加林走後門被揭發。加林又不得不回到農村,但巧珍已成為人家的新娘。但一切都悔之晚矣。故事簡單但寓意深刻。

沒有農村生活體驗的人,很難理解農村人的世界。即使是在農村生活過的人,如果沒有那份真摯燃燒的愛也無法理解他們。在路遙的文字世界裡沒有極度的壞人,就在於他對這個世界沒有絕對惡意的猜測,而是用愛和溫暖回報那個給予他生命體驗的世界,巧珍和高加林他們都做了一個夢,都是一個不滿足於現狀的夢,也都是黃粱一夢。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他們倆是一樣的。所以人們更多去思考的不是始亂終棄,而是這其中的矛盾與掙扎。高加林的奮鬥經歷在中國當代社會具有典型意義。高加林作為一個有知識、有理想、有抱負的農村青年,企圖以自己的智慧和奮鬥,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從表面上看,高加林所追求的是一種生活環境的改變,而實質上作品揭示的是鄉村文化與城市文化的衝突、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衝突。高加林始終處於矛盾之中,個人奮鬥與社會境遇的不協調、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矛盾衝突,最終導致了他的人生悲劇。

小說更深刻地分析了造成這一悲劇的社會、文化和歷史根源。高加林雖具有比別人更強的能力和才能,但卻被毫無理由地擠出民辦教師隊伍;即使他再有才華,幹得再出色,因為他是農民的兒子,他就必須被趕出縣城。高加林的悲劇,體現他選擇了一種與現存的人生觀相矛盾的奮鬥生活,更展示的是社會現實的不公正。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如果加林沒有和巧珍分手那麼他也許會在小城裡長久地工作下去,但是一個有文化的人能和一個大字不識的人生活一輩子嗎?如果加林選擇的不是亞萍而是另外的一個城市女孩,那麼他又會是哪樣地生活呢?人生沒有那麼多的如果,也沒有理想中的美滿,它總是或多或少地讓我們的現實與理想相背,一個人的性格與追求往往決定了他生活的大致軌跡。愛是什麼?它有多大的力量?生活又會給你這次選擇一個什麼答案?誰都不知道,所以只有周密而鄭重地做好人生的每一次決擇,做到不後悔。

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人生的路途坎坷,不必貪多,要的是過程。就算人生“對不起”我們,我們也不要做出“對不起”人生的選擇,那是對自己的一種不負責。我極力推薦《人生》,並非它出色到不行,而是真的可以學到該學到的東西。

第3篇

路遙先生的《人生》我一共讀了兩遍。學生時代第一次看,當時正是懵懂的年齡,其中巧珍和高加林以及高加林和黃亞萍的愛情故事,每每看到我都會偷偷笑。現在四十不惑,經歷了一些事情以後,再讀《人生》,高加林大起大落的人生,他每一個節點的選擇都是那麼真實,那麼牽動我的心。兩次閱讀,感觸截然不同。

有時候一直覺得人生如戲啊!當我們一時感到不順時,到底該怎樣調節,到底該怎樣抉擇。在一些誘惑面前,我們該怎樣把握好自己?機會都是給有準備的人,樂於進取的人準備的。如果一次機會沒有把握好,人生就會改變,想要扭轉真的很難。人生這條路真的是曲曲折折啊!走的越遠,經歷的越多,我們從中學到的東西越多,領悟也就越多。

人生這條路真的很難走,但一定要好好走。一定不能忘了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一輩子不能忘。做事更要憑自己的良心,不能受周圍環境影響,要做本真的自己。機會錯過還可以再有,但是如果傷了最愛自己人的心,那就不會再有了。

最後用《人生》裡我最喜歡的一句話來總結“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人生就是短短几十年,好好把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