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班主任如何加強與家長的溝通3篇 親切溝通,攜手成長:班主任與家長的默契之道

本文將探討班主任如何加強與家長的溝通,旨在幫助班主任更好地與家長建立密切的合作關係。通過有效的溝通和互動,班主任可以更全面地瞭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和需求,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的發展,並與家長共同推動孩子的綜合素質提升。

班主任如何加強與家長的溝通3篇 親切溝通,攜手成長:班主任與家長的默契之道

第1篇

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是實現家校合作的重要環節,沒有家長的配合,學校的教育很難取得好的效果,班主任也是孤掌難鳴,不依靠家長的支援也很難帶出一個出色的班級,但是由於一些相關因素的影響,常常使得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會出現一些僵局,分析其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

隨著人們教育意識的提升,很多家長都深知孩子學習的重要性,並且不惜大量的資金和精力為孩子進行教育投入,但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家長意識上存在一個誤區,認為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是兩回事,學生在學校學習就應該由老師自己負責。往往認為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目的就是為了“告狀”,只有孩子表現不好時才會與家長溝通,故在思想上會有一種牴觸情緒,不想主動與老師溝通,也不願意接受老師的溝通邀約。

如果只有家長或班主任單方面樹立了正確的溝通意識,溝通通常都會產生障礙,班主任和家長的合作也會產生困難,導致班主任對家長的不滿或家長對班主任的不滿。如果家長或班主任都沒有樹立正確的溝通意識,那班主任和家長之間溝通基本上就不存在或是不順暢,從而導致雙方的不滿。如果家長和班主任都樹立了正確的溝通意識,這樣,真正的溝通渠道就會建立起來,他們會經常的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合作,就會使班主任與家長之間能夠實現和諧相處,共同對孩子進行教育與培養,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因此,樹立正確的溝通意識是班主任與家長和諧相處的前提。

家長和班主任的素質也是影響二者和諧溝通的關鍵因素,這一因素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家長的素質;另一方面是班主任的素質。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的職業地位、文化程度、經濟收入及價值取向都影響著班主任與家長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特別是我國現在社會中,家長溺愛孩子的現象很嚴重,對孩子有求必應,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對老師的管教不予以配合。另一種現象是家長對學校和老師的期望過高,當孩子出現問題時,不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將問題都歸結為老師的不盡職、不負責,因此對學校和老師心懷抱怨,也容易導致家庭和老師之間的矛盾,形成難以溝通的局面。

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有的班主任在與學生和家長溝通時過於強調自身的'權威性,沒有把家長放在一個平等交流的平臺上,與家長和學生的溝通方式簡單直白,不注意溝通的技巧,往往只去談學生的缺點,忽視孩子的優點和進步,讓家長感覺到老師對自己的孩子不重視,或在交流時採取命令的形式也會引起家長的不滿,影響二者之間的溝通。因此,班主任和家長的自身素質因素也經常影響著雙方溝通的和諧與順暢。

班主任與家長在溝通過程中由於其溝通方式的選擇不當也影響溝通的效果。如家長認為溝通應該是老師主動採取多種方式進行,家長更希望的是從班主任那裡得到教育孩子的方法而非一味的指責和挖苦。另一方面班主任有時對家長的溝通方式也不理解,這樣也造成了雙方之間的溝通不順暢。在通訊比較發達的今天,有的家長和班主任沒有充分利用電子通訊方式,還遵循著傳統的溝通方式。例如,只依賴於每學期一次的家長會,這樣的溝通具有寬泛 性,老師面對的是所有的家長,針對個別學生的問題往往無法與家長做深入的探討與分析,也會阻礙二者的交流;如果溝通方式多樣,經常通過電話、簡訊、家長群等多種方式增多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頻率,就會使二者和諧相處,實現和諧溝通。

一切活動得以順利進行都是在完善的制度指導下得以實現的,有時由於學校制度的不完善也會導致班主任與家長之間溝通的不和諧。因此只有在制度保障的基礎上,實現了班主任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意識、溝通素質、溝通方式的雙向通暢,才會實現班主任與家長之間的和諧溝通。

如果學校領導重視家校合作,重視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並以相關的規章制度加以保障,通過組織各種活動,為班主任和家長的有效溝通提供有力的支援。因此制度因素是班主任和家長有效溝通的有力保證,學校的重視程度取決於合作的效果。

在與家長進行溝通的過程中,班主任應該注意選擇多種方式與家長進行溝通,這樣可以提升溝通的效能,達到預期的溝通效果。

班主任通過定期的家長會讓家長了解一定時期內孩子的表現情況,也可以通過家長之間交流豐富的家教經驗,這樣的溝通方式有利於家長了解學校及班級的整體教學和管理情況,可以使家長從各個方面瞭解到孩子的學校生活,會使家長看到孩子在各方面的成長,從而能更好地配合學校的工作。

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還可以針對特殊的學生通過家訪的方式與家長進行溝通,這是一種最直接的與家長溝通的方式,這種方式的採用會增強家長對班主任的敬重感。

電話聯絡是一種比較及時、方便的聯絡方式,有利於班主任和家長對學生的具體問題進行充分的交流與協商,這樣不僅使問題得以解決,也會加深班主任與家長的感情。

隨著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網路已經成為了人與人之間溝通的一個重要平臺,因此在與家長的溝通中,網路平臺的利用可以突破以往的時空限制,家長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與教師聯絡,老師也可以隨時將學生的資訊反饋給家長,雙方通過網路平臺可以共同探討孩子的教育問題與培養孩子程序中的困惑,充分達到互動的效果。

班主任的溝通態度是影響人際交流的關鍵因素。因此在與家長溝通過程中,作為溝通的主導方,要表現出良好的態度,讓家長感覺到親近感,願意與之交流。

家長參與學校的教育管理是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家長與班主任之間是一種平等的關係,是一種合作關係,因此在溝通中,作為主導作用的班主任一定要改變觀念,消除各種消極影響因素,使雙方在心理、感情上更為親近融洽,營造出一種平等的氛圍。當家長感覺到老師的平易近人,有平等感時,雙方的交流與溝通就會變得和諧與順暢。

班主任通常比家長更熟悉教育知識和教育手段,懂得教育規律。在與家長交往過程中,要做到文明禮貌,充分尊重家長。對任何層次、素質和背景的家長都要一視同仁。接待家長要熱情、談話要真誠、多幫家長分析問題而不是指責,共同幫助家長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家長在與老師的交往中擁有了被尊重感,就會主動與老師溝通,對老師產生信任感。

在任何一位家長的眼裡,孩子都是最優秀的,是自己的寶貝。如果家長感覺到老師是真正關心自己的孩子,就容易在情感上產生共鳴,為良好的溝通架設了通暢的橋樑。因此在與家長的交往過程中,要用真誠的語言或行動去與對方溝通,讓家長感到教師確實為了孩子好,是真心關心孩子的,以便拉近與家長的距離,以誠服人、以情感人,取得家長的信任。

與家長的溝通有效與否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班主任自身的溝通能力,提升自身的溝通能力與業務能力非常重要。一是班主任的觀察力。作為班主任要有敏銳、細緻的觀察能力,摸清每個學生的性格、脾氣、愛好、家庭等情況,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以便更好地開展工作。

其次是組織力。班主任是一個班集體的領導者,要善於組織良好的班集體、善於管理班級的各項工作,善於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增加班級的凝聚力,善於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得到家長的認可與尊重,否則就會使班級管理陷入混亂無章、顧此失彼,既使再賣力,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再次就是提升自身的語表能力。在與家長溝通時要採用商量或交流的語氣,語氣要委婉、隨和;語調要親切、自然。表達清晰,條理分明,使家長充分理解,能抓住重點。

完善的制度是一切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保障,要促進班主任與家長的和諧溝通與交流,學校必須完善相關的溝通機制。所以學校要提高意識,重視班主任與家長溝通,並以相關的規章制度為保障。通過組織各種活動,如“家長開放日”、有家長參與的課外活動,都會為班主任和家長的有效溝通提供有力的支援。實現了班主任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意識、溝通素質、溝通方式的雙向通暢,才會實現班主任與家長之間的和諧溝通。

每個家長由於其文化修養、職業地位、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對孩子的關注度及教育方式也不同。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班主任要針對不同型別的家長採取多樣的溝通方式,區別對待,同時要講求溝通的藝術。首先講求語言藝術,根據不同型別的家長,選擇能為他們所接受的語言,儘量不用專業術語;其次學會傾聽。與家長溝通時,注意傾聽家長的困惑與反饋,不僅能得到家長的信任還能從中發現癥結所在,有利於工作的開展。

班主任如何加強與家長的溝通3篇 親切溝通,攜手成長:班主任與家長的默契之道 第2張

第2篇

為了讓家長知道你對他的孩子特別重視,事前要充分了解學生,包括學習成績、性格特點、優點和缺點、家庭基本情況以及你為這個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擬一個簡單的提綱。這樣在與家長交流時,就能讓他產生老師對他的孩子特別重視的感覺以及班主任工作細緻、認真負責的好印象。這樣從情感上就更容易溝通。讓家長表達他的意見很重要,謙虛誠懇,專心傾聽,會讓家長感到自己很受重視。即使是一個牢騷滿腹、怨氣沖天,甚至最不容易對付的家長,在一個具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善於傾聽的班主任面前,常會被“軟化”得通情達理。要認真耐心地聽家長傾述,同時要輔以眼神、動作,間或插以“對”或“是”這樣的短語呼應,最好是動筆記一下要點;同時要表現出對家長心情的理解,坦誠地與家長交流,這樣可以對學生情況有更全面的瞭解。

二、講求藝術,巧妙應對不同型別家長。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修養不同,各個家長對學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異性,有時我們甚至會遇到一些粗魯的家長,那就要求我們接待不同型別的家長時必須講究語言的藝術。

1、對於知識型的家長:一般如實向家長反映情況,主動請他們先提出教育的措施和處理的意見,認真傾聽。這些家長一般來講比較注重對孩子的教育,他們觀察自己孩子的表現經常比老師還要深入、細緻、具體,作為班主任應虛心聽取他們的建議。當然,班主任在聽取家長意見的同時還要具有自己的判斷力,要冷靜地分析。每個班級都會有這樣的一批家長,他們有一定的知識、修養,在教育孩子這方面有獨到的見解,與這類學生家長交談後通常都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2、對於溺愛型的家長:一般見面都要先肯定學生的長處,對學生好的一面給予肯定,再調皮搗蛋的孩子身上都會有一些閃光點,抓住他們身上的積極品質,那些溺愛型的家長更是希望聽到班主任對自己孩子的肯定。要充分尊重學生家長的感情,肯定家長熱愛子女的正確性,這樣家長才會從心理上接受班主任。同時,也要用懇切的語言向家長反映情況,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對於這樣的家長,班主任要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透著婉轉。班主任的主要目的是要家長全面的瞭解孩子,從而主動地與班主任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方法,主動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

3、對於脾氣暴躁型的家長:這樣的家長往往文化程度不太高,“恨鐵不成鋼”,學生一出現毛病,他們也不加分析就拳腳相向。與這樣的`家長溝通要特別講究方式方法,謹慎行事。要以柔風細雨式的交談方式,要讓家長知道:老師請家長到學校來並不是希望給自己的學生招來一頓皮肉之苦,而是為了幫助學生儘快認識和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希望得到家長的配合,齊抓共管,共同教育學生。如果家長不分青紅皁白,把孩子打一頓,既沒使孩子認識到錯在哪裡怎樣改正,也可能加深師生間的隔閡,使孩子對班主任極為反感,感到老師很可怕,很可惡。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用毆打來教育孩子不過和類人猿教養它的後代相類似。”父母不知道在打罵孩子的同時,他們也犯下了新的錯誤,與其懲罰孩子,不如做個榜樣。要使家長理解所有這一切,首先就要以情服人,取得家長的信任。使他們相信,老師來家訪不是為了給孩子以懲罰,而是爭取家長的協助,共同幫助學生。對於這樣的家長一定要宣告:既不能打罵孩子,還要起到教育作用。

4、對放任不管型的家長:多報一點喜,少報一點憂,決不誇大問題,使家長認識到孩子的發展前途,激發家長對孩子的愛心和期望心理,主動參與到孩子的教育活動中來。使家長明白,沒有父母的愛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家長與子女間的感情一定要加強,為學生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5、對於後進生的家長,我們要讓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充滿信心。班主任最感頭痛的是面對“後進生”的家長。面對孩子可憐的分數,無話可說;面對家長失望的嘆息,無言以對。對於“後進生”,我們不能用成績這一個標準來否定學生,要儘量發掘其閃光點,要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看到孩子的進步,看到希望。對孩子的缺點,不能不說,不要一次說得太多,不能言過其實,更不能用“這孩子很笨”這樣的話。在說到學生的優點時要熱情、有力度,而在說學生缺點,語氣要舒緩婉轉,這樣就會讓家長感到對他的孩子充滿信心。只有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會更主動地與老師交流,配合老師的工作。相反的,基礎差的學生還更需要我們老師、家長的關心,希望我們能加強溝通與交流,能讓你的孩子早日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把成績趕上去。從此那些家長來學校和我交流的機會明顯多了。

如果我們每一位老師對孩子們關心,去細心地呵護每一位孩子,並把這些工作中孩子們所取得的成績和家長一起快樂地分享,我們就會與家長做朋友,家長也就會和每一位老師親近乎。一旦老師與家長成了朋友,家長就會成為我們老師們的朋友,成為我們的左右臂,那我們的工作就會更輕鬆,更順利。

尋找機會從各個方面宣傳學校的教學亮點,吸納更多的優秀學生到優質的學校讀書,為學校招生服務。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重要的互補因素,兩者配合得越默契,產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顯著。要使家長的教育配合學校教育,保持一致性,關鍵在於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形成學校與家庭的德育工作統一戰線,最終贏得家長對我們班級工作的認同,對學校優生更優,差生變優,家長無憂的辦學目標的廣為宣傳,那我們的學校將越來越興旺。各位同仁,無論運用何種方式、何種技巧與家長溝通,最為關鍵的是要以誠待人,以心換心,同時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和理論水平,這樣才可以架起心與心。

第3篇

教育是家長與學校的聯合教育,兩者缺一不可。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成為連線學校與學生家長的重要橋樑。所以,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是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只有與家長進行良好的溝通,才能為家長所理解和鼎力支援,正所謂能此者大道坦然,不能此者孤帆片舟。那麼,到底該怎樣溝通呢?我個人認為溝通最重要的環節就是表達。在表達當中首要的問題就是和誰表達,也就是溝通的物件是誰。每個家庭各有不同,學生家長的知識結構、職業類別、性格氣質、修養程度等都參差不齊。班主任應對學生家庭進行調查分析,對家長的文化水平、職業、狀況、年齡、家教思想等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做到知已知彼、百戰不殆。對待不同層次的家長,就要有針對性的溝通預案,適當採取相應的溝通方式和溝通內容,以下就針對這幾種型別談談我個人的理解:

護短性的家長:這類家長愛自己的孩子勝過一切,他們不希望老師過多地去批評自己的孩子,很多老師都不願意面對這種家長,但是作為班主任必須面對各類家長,那麼,針對這類家長,我們還是要儘量積極的去面對,而不是去逃避,為了工作,適當放下恩怨,主動進行家訪,真誠的推心置腹的把自己的出發點、目的和孩子的表現和家長進行有效地溝通,同時也和他們說清楚,如果對孩子的問題不管會出現的後果,讓他們感受到你是為他們的孩子的成長好才管的,力爭讓他們理解你。當然你要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條理清晰、目的明確、論據充分、值得信服,在這溝通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要表示出對其孩子的真正關心。

後進生的家長:這類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差,不願面對老師更不會來開家長會,針對這類家長,我想最好的方式就是放下老師的架子,主動去拜訪家長,用真誠的心去溝通,大家的共同目標都是孩子,我相信,這種方式會讓家長有所感悟去面對孩子是後進生的事實,共同幫助孩子;有些家長可能還會有差就差了吧,混個畢業證就算了的這種想法,這類家長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想辦法讓他們打消這種念頭,另外,可以向他們說說孩子的優點,使他們對自己的孩子有信心,與老師一起幫助孩子取得進步。

放任型的家長:這類家長以工作忙、沒時間為由推託教育子女的責任,尤其是一些學習不上不下的中等生的家長,這些中等生家長的想法是,反正孩子也沒啥大出息,只要不學壞、不出格就行。再加上這些家長忙於單位工作、忙於打拼掙錢,而孩子日漸長大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他們雖同居一處,相互之間交流卻越來越少。家長無心去注意孩子的學習情況及心理感受,彼此缺少情感的交流與心靈的`溝通,更缺少相互的理解。針對這類家長,我們要經常去走訪,可以建議他們多與自己的孩子交流,試著去了解自己的孩子,更重要的是要想辦法是家長能夠坐下來去傾聽自己孩子的心聲,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內心,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從思想上改變自己的想法,同老師、孩子共同努力、共同進步。

溺愛型的家長:很大程度上,我認為這類家長與護短性家長有些類似,溺愛型家長一般不對孩子提具體的要求,也不對孩子做具體的限制。對孩子的要求環境比較寬鬆、自由。父母對孩子要求沒有什麼事必須去做和什麼事一定要做的,只是隨孩子們任意發展,沒有一個目標。這是一種要追求孩子個性發展、充分發揮孩子的個性潛力的教育方式。他們對自己孩子要求太低,甚至沒有要求,那麼孩子們就很難有一個正確的合理的目標,就更談不上達到目標的方法和途徑了。所以孩子對學習和工作成績的要求也低,學習成績自然不會太令人滿意了。針對這類家長,首先要讓他們明白一個道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人的一生影響深遠,做父母的不能太溺愛孩子,須知溫室中長不出參天樹,庭院裡跑不出千里馬,與這類家長交談時,首先要肯定學生的長處,對學生的良好表現給予真摯的讚賞和表揚,然後適當的指出學生的不足,充分尊重學生家長的感情,肯定家長熱愛子女的正確性,是對方在心理上能接納你的意見,同時也用懇切的語言指出溺愛對孩子成長的危害,耐心熱情的幫助和說服家長採取正確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配合性的家長:這類家長應該是所有老師都想面對的一類家長吧,這類家長把孩子的學習看得很重要,也很尊重老師,相信老師,與老師配合,是孩子在各方面取的發展。針對這類家長,我們可以固定的交流溝通,全面把握孩子的成長狀況,讓家長隨時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這得確保家長是理智型的,不會打罵孩子),共同促進孩子的進步。

氣勢洶洶的家長:這類家長對於多數老師來說,大家都不會願意面對吧,對於這種氣勢洶洶蠻不講理的家長,特別是有些提出一些不符合教育行為及規律的觀點和要求,或是不理解學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長。遇到這種情況時首先需要沉住氣,先讓家長說完,發完脾氣和牢騷,並對家長的這種心情表示理解,然後再耐心地以平靜的語氣與家長解釋、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對錯,以理服人並體現出自己的寬容大度,贏得家長的好感,從而得到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援;其次呢,可以用你的微笑去解決,微笑的魅力是無窮的,它就像巨大的磁鐵吸引鐵片一樣讓人無法拒絕,相信我們的微笑會讓家長滿意,最終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