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少年派》觀後感8篇 生命的奇幻旅程:《少年派》

《少年派》是一部由安哲拉執導的冒險電影,講述了一個年輕男孩與一隻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流227天的故事。影片通過巨集大的場景和細膩的畫面展現了人性的探求與生存的意義,深刻地觸動了觀眾的內心。

《少年派》觀後感8篇 生命的奇幻旅程:《少年派》

第1篇

首先,十分開心“大河文藝”的觀影活動抽中,參加觀影寫影評活動。

這次參加觀影的影片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導演:李安。不明白為什麼,初次看到電影的名字,然我聯想到了《魯濱遜漂流記》和《彼得·潘》。《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更像是兩者某些方面的融合。一方面展現出海上漂流的痛苦與艱辛,一方面又給予我們美麗夢幻的少年奇遇。

這部電影美輪美奐的特效製作絕對能夠與《阿凡達》相媲美,堪稱視覺盛宴。在有限的時間裡,影片展現出大海的所有姿態,海上風暴的壯觀,閃電擊破長空的壯麗,清澈如小溪般寧靜的畫面,隨著劇情的發展慢慢浮現到眼前。海對於人的吸引不僅僅在於那無窮的力量,還在於無法丈量的神祕感。關於海洋的神祕感,導演用紀錄片式展現了“飛魚群”、“追捕飛魚的魚群”“目前尚未滅絕的海豚群”,各種各樣的魚類都友情客串了一把。關於海洋的美麗,導演用色彩絢麗又精美的畫面為觀眾展現了“唯美通透的水母群”、“帶著亮光在水中游弋的鯨魚”還有那個“派想起母親的夜晚”。那個前面帶亮光的深海魚,把我一下子帶入了童年的回憶,記不得它名字,感覺因該是在《機器貓》中認識的。對於海的描繪,導演做到了極致。海瘋狂的一面讓派失去了一切,海靜寧又神祕的一面讓派安撫著派。避免喧賓奪主,突出老虎,導演對於海上霸主鯊魚的描繪總是淡淡一筆。

一、人生需要導師。在劇中派的父親就是這位導師,1、他用自我的方式告訴派老虎是不能夠做朋友的,它保障了派的生命。2、他告訴派要理性的信仰宗教,並影響了他一生。

導演在片中展示了多種宗教,沒有比較也沒有傳播,只是展現信仰對一個人的支撐。它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卻帶給人們許多力量,克服困難的力量,應對災難的力量,對自我道德的約束力。盲目信奉和無信仰都不可取。3、有陪伴。敵人會幫忙你成長,有時候他們又是亦敵亦友。我們無法清楚的劃分這條界線,可是他們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是去他們,我們就完全失去了社會的功能。就像影片結束部分派講述的第二個故事,他把動物主角都人物化。動物在船上展現的都能夠在人的身上找到縮影。在船上的那些日日夜夜,從某種程度上瑞查的帕克“老虎”,已經充當了“社會人”的主角,派跟它講話,試著去訓練它和它做朋友等……4、不要絕望。人生中的沉沉浮浮都是考驗,只要不絕望,都會看到第二天的陽光。派就是堅定這個信念才活了下來。5、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片中提到的“食人島”,就是派開始認為的福島,在白天給予恩賜,在晚上都會收回。得到的,都要以另一種方式付出。安逸帶來的

印象中的李安是一位經常觸動人心的導演,他善於用犀利的視角洞察我們平凡的生活,用平常的語言和樸實的鏡頭為我們拉開那些主人公的生活序幕,我們被觸動著、感動著,還有深思……而這部電影,卻一改以往的基調,導演不斷的完善、挑戰自我,孕育了這部佳作的誕生。絢麗多彩的畫面感,貫穿整部電影的震撼音樂,尤其是講故事的方式,都很喜歡。

《少年派》觀後感8篇 生命的奇幻旅程:《少年派》 第2張

第2篇

昨天帶兒子看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場視覺的盛宴,畫面美輪美奐,情節要細細體會,寓意深刻。

看到好多人都說:每個人心裡都有一隻孟加拉虎。其實,就是這句話吸引我去看這個片子的。不知道那隻孟加拉虎意味著什麼。看完影片,我的第一個感覺是:茫茫大海隱喻我們的人生,那隻孟加拉虎象徵我們內心的恐懼。人生註定是孤獨的,就像派一個人的漂流,但有恐懼為伴,才得以生存。記得影片中派說,正是這隻虎,是他活下來的動力,他為了不讓老虎吃掉自己,漂流的生活才有了目標:為老虎捉魚。而在開始的時候,老虎很強大,派眼睜睜地看到那個現實:鬣狗吃了斑馬和猩猩,老虎吃了鬣狗。於是,老虎成了派的最大威脅。他活在恐懼中,甚至不敢靠近大船。終於有一天,派意識到:要戰勝恐懼,需自己強大。其實,看到這裡,清晰地看到自己內心的投射,我竟會天真地想:老虎會否感念派的照顧,變得溫柔,當我看到派找來木棍和魚餌,去馴服、去震懾老虎時,恍然明白:真正的救贖是自己強大,而不是等別人慈悲。戰勝孟加拉虎的過程,就是戰勝自己內心恐懼的過程。而這個情節很好地隱喻了恐懼的正面價值,恐懼是我們活下來的力量。恐懼能激發內心的勇氣和智慧,恐懼能激發我們內心的強大。正如我們生活中的苦難,挫折,它們一樣都是來救贖我們的,它們只不過用特有的方式來提示我們,來激發我們內心的勇氣和智慧。就像我在《教練型家長》課上,跟家長們分享的:恐懼,是化了妝的天使。

尤其是當沒有任何親人,獨自一人與大自然相處的時候,更能貼近心中真實的自己。你不能期待他人,你只能讓自己強大。而在生活中,當有他人的時候,我們往往把期待投射到對方,他要是再溫柔些,他要是更愛我,他要是能理解我,能認可我多好。

有的時候,生活是那樣美好,就像電影中美輪美奐的畫面:漫天的星斗,大海奇幻無比。有的時候,暴風肆虐,派不得不為了生存,苦苦搏鬥。電影導演的深刻就在於,導演能把生活延伸,延伸到與宇宙的連線。不僅是派,觀眾也跟著一起融入宇宙,讓自己站在一個更巨集大的視角去看生命。生命的真實就在於,這只不過是一場經歷,一次體驗,藉由這些經歷和體驗去堅強我們的心。

電影的結尾也著著實實地敲擊了我的價值觀:真實。當派的回顧不能讓日本船難調查者信服和接受的時候,他給出了另外一個版本。我意識到此時自己內心的抗拒,我竟認同了電影中演的動物的版本,很難再接受那個人物版的情節了。真實,是我的價值觀。當我認定了真實的時候,我就以為它是對的,不容許它是不對的。這一次,撼動了我真實的價值觀,有什麼是真實的呢?所謂真實,不也是從我們的主觀意願出發的嗎?呈現的都是真實的,對那個呈現的人而言。這讓我的真實變得有彈性,變得更為包容。

第3篇

倘若簡單地講述這個故事,那麼就是隻老虎和位少年在海難中倖存,共同征服大海的故事;倘若向個不諳世事的`孩子講述這個故事時,那麼只能簡單地講成只老虎和位少年相伴克服重重困難在大海上倖存的善良夢幻的故事。

看完這個時長2個小時6分59秒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我並沒有被那裡面夢幻壯觀的場景所打動,也沒有被電影中所謂的情感主線所打動,唯打動我的只有裡面的句話,那就是幼時派偷喂老虎被父親發現時說自己能從老虎的眼睛裡看到它的靈魂,父親反駁他的話:當你看到它的眼睛時看到的不過是自己感情的倒影。這句話需要用顆善良的心去理解。

小時候家裡養了條黑狗,因為周圍沒有同齡的孩子。所以它成了我最好的玩伴。可悲傷的事從來就沒有預告,年之後這條狗死了。我至今還能清楚地記得它躺在地上嘴裡吐著白沫,睜著眼睛死亡的場景,那時並不知道死亡意味著什麼,只是覺得這是永恆的失去,因為無法接受這種感覺,所以只能味地哭泣。那時我也曾相信自己能從動物的眼睛裡,看到它的靈魂,或喜或悲,味地帶著感性的心去和它們交流,從未想過它們是否會傷害自己,可長大後,總會不自覺地帶著種警戒,小心翼翼地慢慢地去觸碰它們。這時,我從它們眼睛裡分辨的只是善是惡。我相信影片中的派是善良的,因為他在老虎的眼睛裡看到了善意,所以才會伸胳膊給飢餓的老虎餵食,而他的父親並非邪惡的,對動物沒有愛心的,他只是想讓自己的兒子不要過於感性地面對只存在潛在威脅的老虎,要理性地去看見危險的存在,我想這就是派在向別人講述故事時要感謝他父親的原因。

派的父親交給派種理性,讓他在理性的支配下,在茫茫大海中能夠與只孟加拉虎漂流227天逆境重生。我沒有看過原著,不過我特意去看了柴靜採訪李安的視訊,從那裡瞭解到在原著小說中的那隻孟加拉虎是主人公在海上為了生存虛構、刻畫的。在看這次採訪的過程中,我對李安所說的話印象最深刻的個詞就是“純真”,他非常關注人性中的這品質。整部電影讓我感受到的不只是場關於生存的冒險,還是場關於成長的冒險。人們在成長過程中,除了與生俱來的感性,更多的是要學會更理性地對待這個世界,但是越來越多的理性會帶來另種傷害,那就是人性中純真的喪失。對於成長來說,這也是種冒險,電影帶給我的就是這樣的思考。

看看我們的周邊,面對個摔倒的老人,人們第反應不是本著天性中的憐憫即刻去攙扶,而是冷靜地考慮自己去攙扶的後果,最終的局面是很多人圍觀而已,最多打個報警電話。這種所謂的理性帶給我們人類的,是多麼讓人心酸的結果啊!

電影的意義因人而異,有時它只是為了騙取人們的眼淚,有時能發人深省,而對於我來說,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部喚醒我理性思考的冒險的童話。

第4篇

走到哪裡,總能看到許許多多的樹,有的三五成群,有的孤樹一株,卻一直沒有見過真正的森林,到底是怎樣的茂密,到底是怎樣的神祕。

不知怎麼想起《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那個可怕而又美麗的島——

小島似乎是由直徑兩指多一點兒的盤根錯節、緊密纏繞的一堆管狀海草組成的。地四散伸出,樹葉非常繁茂。這些樹葉是鮮豔的綠色。這種綠色那麼鮮亮,就像翡翠一般。

當少年派沒有了食物,老虎和他都再也沒有力氣的時候,出現了這個島——島上有一片茂密的森林,樹的根交錯,相融。派把樹根當做食物,享受著島上濃郁而清新,令人難以抗拒的植物的氣味,在島中的池塘裡游泳。派還將初戀送給他的手鍊系在了樹根上,表達著他對這個島嶼的感恩。

不久派喜歡上了島上幽靜、自在的生活,油然而生想要一直生活在這島上的念頭:“我也許會在島上住很多年。嗨,也許我下半輩子就住在那兒了。沒有什麼能夠把我推回到救生艇上,推回到我在那上面忍受過的痛苦和匱乏中去,什麼也不能!我會有什麼理由要離開這座小島呢?難道我的身體需要沒有在這裡得到滿足嗎?難道這裡沒有我一輩子都喝不完的淡水嗎?還有我吃不完的海藻?”然而,晚上池塘的變化,讓他發現了樹上帶著牙齒的蓮花果實,明白了一切,帶著食物義無反顧地離開了這個島。

當他離開這個島嶼的時候,夜幕剛剛降臨,大海波濤洶湧,天空陰沉灰暗。島在略有略無的黑暗中,呈現出她本來的模樣,是一個女人躺在那裡的模樣。

島上的森林有一種說不出的神祕,好像是派的母親,她給予派活下去的力量,卻也告訴他了什麼是危險。

每個出現在我們的生命中的人們,不經意間種下一顆樹,漸漸地抽芽,長根,留下他們的模樣。樹的模樣,或美麗、或醜惡,都沒關係,只是越長越茂盛,留下一片樹蔭。

森林裡成長著一棵棵小樹,每一棵樹就像我所經歷的每一件事那樣,有的堅韌挺拔,有的蜿蜒生長。每一棵樹努力或是慢慢生長,就像我做每一件事時那樣,有熱情的時候,也有無所謂的時候。

後來小樹漸漸長大,森林也越加寬闊了,遇到其他的森林,森林的邊際漸漸消失了。不同的森林中長出了一樣的大樹,就好像遇到了身邊的人們那樣,一同經歷了苦難和幸福。樹的根交錯、相融,就好像我們的生命,慢慢地成為了互相的牽絆。

再後來……漸漸地,那片森林與我彷彿真的無法分離了,就好像融入了我的生命中一般。

森林,到底是怎樣的茂密,到底是怎樣的神祕。心裡似乎有了答案,卻還是無法用簡單的言語來訴說。

每個人的生命中或許都有那麼一處地方是一片森林,鬱鬱蔥蔥,綠意闌珊,洋溢著無法抵擋的生機,是永遠有陽光可以到達的地方,沒有煩躁,沒有陰暗,一切在森林面前都會被映襯著變得溫暖。

即使我只在照片上見過真正的森林,即使我的家鄉富陽真的擁有真正的森林,或是越來越少、越來越難以看到。

那片森林會一直存在我們每一個擁有純真夢的心裡,像永恆的太陽,永遠不會消失。

第5篇

由李安執導的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不急不緩的宣傳中拉開了帷幕。聽了同事的介紹我和老婆在週六團票去影城看3d影片了。喜歡戴3d眼鏡的感覺,且不說音樂讓人放鬆,影片一開頭森林景觀的唯美畫面就抓人眼球。我自言自語說過太癮了,覺得選這部片子非常英明。

聽說馮小剛的《一九四二》有點壓抑,心臟不舒服,陸川的《王的盛宴》不管是否舊壇裝新酒反正看過類似的電影不想再重複了。所以選這部不是輕鬆也不是壓抑可是讓人難忘的大片了。

最開始,我聽了這電影名字以為這是一部專為孩子們訂製的片子,可是隨著鏡頭的推進,我錯了,這部片子誰人看了均很受益。我喜歡片中的對白,喜歡那畫面與特效,在海洋中獨自漂流的派眼望無助的暗夜都那麼迷人

電影通過講故事的筆法寫了一個叫派的人從孩子到少年的故事。這橋段多少讓人想起鐵達尼號的路數,可是不影響我的興趣。交待一下,影片重點講述一個叫派的少年與家人從印度乘船搬遷到加拿大在海洋中航行,之後船遇險家人瞬間離世他獨自在海洋中漂泊並生存下來的故事。

我喜歡派對這個世界的種種疑問與新奇,如果沒有新奇感,那麼怎麼會有遇險中他想方設法與考慮(孟加拉虎)和平相處,找到樂趣,讓自己活下來呢?或許導演的目的就是像主人公說的:到什麼時候都不能絕望。

作 為孩子的派拿肉去喂考慮的經歷也夠驚險的,他對發怒的父親說:動物也是有靈魂的,我從它的眼睛裡看到的。面對父親的嚴歷斥責,媽媽卻給予派更多的貼心 與理解。可是野獸必定是野獸,你看結尾當派與老虎漂流到海濱得救前,老虎看到前邊的叢林注視許久就是沒有回頭看一眼氣息奄奄的派。這讓派心裡難受極了。在 深海中漂流的二百多天是讓派難忘的橋段。那些巧合夠奇幻,對食人島的描寫也足夠奇幻。他漂流中讓人想到老人與海,這裡是派與老虎的鬥智鬥勇,善良的派還為 那虎抓魚吃呢。孤單中他想到媽媽的笑臉得到片刻溫暖。是的,一場海難他瞬間失去了家人,這是誰都難以承受的。可是派堅持著,他不想一直在恐懼中戰慄,他只 想活下來。為此,他把渺茫的希望化為求救紙條放在空水罐中使其飄遠。可是毫無奏效,因而他一直在大洋中漂著,救生艇上食物與淡水都用完了,無意中他漂到食 人島上,島上表面的風光讓人迷醉,可是真相出來後他果斷離開了。有些事還真的不能只看表面呢?

李安成功了。他不只傳遞給人唯美的畫面、高難的特效,而更教人如何面對意外。所以說少年派真是派,很是酷,如果說1942突出災難中的人性,盛宴詮釋權術,那麼少年派讓人深思如何面對困境生存,拋開絕望,找到希望。懂得這一點,人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惜當下擁有的美好呢?

早就聽說李安大導演非常有名氣,以前他執導的《臥虎藏龍》拿過不少大獎。可惜我沒有看過,這次終於如願了。不得不說,奇幻得超強,少年派,給力的好片子。

第6篇

這是一部關於冒險、希望、信仰和生存的影片,這是一部讓李安坦言“曾經覺得沒法拍成電影”的影片,這是一部看後讓人覺得內心掙扎的影片。3d的效果讓它成為了一場關於海洋的視覺盛宴,同時我品出了它包含現實與想象的虛幻夢境這一內涵。

翻看有關影評,發現大多數人都提及了一個詞:信仰。作為一個無宗教信仰的人,我開始便錯誤地將信仰與宗教劃等號。經過更深一層的思考,我明白了,信仰不等於宗教。在我看來,信仰的主體首先是人。相信與否,選擇權都在人的手裡。其次,主體的性質即怎樣的人,決定了相信怎樣的故事。簡而言之,你本來心知肚明這是假象,卻仍選擇去相信,那這就是你選擇的信仰。

派給我們講述了兩個故事版本,一個瑰麗夢幻,一個醜陋無比。討論孰真孰假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我們都知道第二個版本更具有真實性。但是大家都不約而同地選擇相信第一個,因為現實太殘酷。正如我在一本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我們懷疑所有美好,卻又拒絕現實的殘酷。的確,我們寧願相信那美輪美奐的熒光世界、那離奇的食人島、那止水似鏡的海面,種種都是真實存在的,不是派天馬行空構想出來的,而是一個奇蹟。也許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心好過些,不至於空空的,如丟了什麼一般。

可以這樣說,沒有第二個故事的講述,這部影片不可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不可能有如今這種發人深省的效果,充其量只能說是一部製作技術精湛、畫面華麗的3d電影而已。正是第二個故事的出現才令電影昇華,讓觀眾驚歎。面對派意味深長的提問“你更願意相信哪一個?”,你會如何作答呢?我想,若是回答“第一個”,派則會告訴你:“你是相信上帝的人。”

信仰拯救了派,這句話為大多數人所認同。人所習慣於將一切“不可置信”的改變歸結為外力(信仰)助推的結果,其實在我看來,更多是人的自救。試問一個人生活在一片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茫茫海洋中時如何能不恐懼?那隻孟加拉虎便是恐懼的化身。那本被暴風雨捲走的筆記本,是派所擁有的人類文明的唯一象徵。失去了它,派的靈魂被帶到了蠻荒地帶。在無人之境下,人與獸的界線模糊了,人即是獸,獸即是人。對自然的敬畏,生存的挑戰,內心的孤獨,這些持久的恐懼都慢慢地彙集,最終化身為虎。這樣就可以合理地解釋虎的出現了。虎作為派的依靠,時刻讓派提高警惕,而不至於在這漫長的漂流日子中精神崩潰。於是,派與虎相互依存,合為一體,派才得以生存下來。

想起電影中,當孟加拉虎頭也不回地朝著森林深處跑去時,派在內心說:“在我內心深處,它永遠與我同在。”那時,我的心被觸動了一下。

關於上帝,關於神,誰也無法求證其是否真實存在。那麼信仰呢?它是隻有在危險的時候,在孤獨的時候,在活下來的時候才會思考的問題。由此可見,這一切,不全是信仰的結果。

縱觀整部影片,其中的每一個畫面,每一個過程,都有著深刻涵義和象徵義。它需要反覆咀嚼。等將來再看時,你一定會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

第7篇

這次參加觀影的影片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導演:李安。不知道為什麼,初次看到電影的名字,然我聯想到了《魯濱遜漂流記》和《彼得·潘》。《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更像是兩者某些方面的融合。一方面展現出海上漂流的痛苦與艱辛,一方面又給予我們美麗夢幻的少年奇遇。

這部電影美輪美奐的特效製作絕對可以與《阿凡達》相媲美,堪稱視覺盛宴。在有限的時間裡,影片展現出大海的所有姿態,海上風暴的壯觀,閃電擊破長空的壯麗,清澈如小溪般寧靜的畫面,隨著劇情的發展慢慢浮現到眼前。海對於人的吸引不僅僅在於那無窮的力量,還在於無法丈量的神祕感。關於海洋的神祕感,導演用紀錄片式展現了“飛魚群”、“追捕飛魚的魚群”“目前尚未滅絕的海豚群”,各種各樣的魚類都友情客串了一把。關於海洋的美麗,導演用色彩絢麗又精美的畫面為觀眾展現了“唯美通透的水母群”、“帶著亮光在水中游弋的鯨魚”還有那個“派想起母親的夜晚”。那個前面帶亮光的深海魚,把我一下子帶入了童年的回憶,記不得它名字,感覺因該是在《機器貓》中認識的。對於海的描繪,導演做到了極致。海瘋狂的一面讓派失去了一切,海靜寧又神祕的一面讓派安撫著派。避免喧賓奪主,突出老虎,導演對於海上霸主鯊魚的描繪總是淡淡一筆。

1、他用自己的方式告訴派老虎是不可以做朋友的,它保障了派的生命。

二、生活需要信仰。導演在片中展示了多種宗教,沒有比較也沒有傳播,只是展現信仰對一個人的支撐。它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卻帶給人們許多力量,克服困難的力量,面對災難的力量,對自我道德的約束力。盲目信奉和無信仰都不可取。

3、有陪伴。敵人會幫助你成長,有時候他們又是亦敵亦友。我們無法清楚的劃分這條界線,但是他們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是去他們,我們就完全失去了社會的功能。就像影片結束部分派講述的第二個故事,他把動物角色都人物化。動物在船上展現的都可以在人的身上找到縮影。在船上的那些日日夜夜,從某種程度上瑞查的帕克“老虎”,已經充當了“社會人”的角色,派跟它講話,試著去訓練它和它做朋友等……

4、不要絕望。人生中的沉沉浮浮都是考驗,只要不絕望,都會看到第二天的陽光。派就是堅定這個信念才活了下來。

5、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片中提到的“食人島”,就是派開始認為的福島,在白天給予恩賜,在晚上都會收回。得到的,都要以另一種方式付出。安逸帶來的只有孤獨,所以,上路吧。

印象中的李安是一位經常觸動人心的導演,他善於用犀利的視角洞察我們平凡的生活,用平常的語言和樸實的鏡頭為我們拉開那些主人公的生活序幕,我們被觸動著、感動著,還有深思……而這部電影,卻一改以往的基調,導演不斷的完善、挑戰自我,孕育了這部佳作的誕生。絢麗多彩的畫面感,貫穿整部電影的震撼音樂,尤其是講故事的方式,都很喜歡。

第8篇

李安花了六個月的時間,在印度面試6000個少年,找到派,一個16歲的少年。李安說,這個少年的純真,打動了他,在專注得讀完兩頁紙,淚流滿面以後,他給了自己一個答案,就賭這個少年,賭他的純真,會在這場人與虎共患難的故事中打動眾人。

沒有老虎,沒有飛魚群,沒有一望無際的大西洋,電影畫面中出現的唯美3d,一切一切,都是科技操作,這個16歲的少年,第一次演戲,每天泡在游泳池中,感受風浪,感受和一隻並不存在的孟加拉虎搏擊共存。殺青之後,他瘦了14公斤。

李安說,這位少年,在精神上引領著所有的人,陪著《少年派》到最後一秒。

印度式的英文,印度教的信仰,黝黑的面板,黑白分明的眼睛,笑起來會有那麼一種傻傻的單純,他不是13歲,也不是26歲,只有16歲的孩子,方有憧憬世界的思考,對未知世界探索的純真,他不會失去孩子的渴望,亦不會有經歷世事的滄桑。柴靜在採訪李安的時候,問了一句,純真,會有這麼大的力量麼。李安平靜得說,會,因為純真會讓他相信,而相信,會帶著你走到最後,走到目的地。

在整部電影中,少年操著印度腔,說過幾次i am sorry。第一次是在船隻遭遇海浪,少年看遠處狂風席捲船隻,叫著阿爸,阿媽,第二次是補到一條大魚,因為彷彿就要震懾不住,於是用斧頭胡亂砸死那隻魚以後,他充滿愧疚的i amsorry.

電影最初,少年pi在選擇自己的信仰時,曾經覺得自己可以是多宗教信仰者,他的這種想法一度被父親否定,認為人只可以有一個方向,而不是接受各種不同,父親讓pi親眼看到一隻餓了幾天的老虎是如何撕碎一隻山麓,這讓pi的人生不再充滿遐想。

也許是父親的那一課,讓少年pi在與虎共度的船隻上,保持著12分的警覺,因為這種警覺,在漂流的277天中,絕望被求生和共度代替,日夜更替,比起孟加拉虎,更讓人難以忍受的是,海上的不知未來的絕望。

即使沒有臺詞,即使只有一隻孟加拉虎,孤獨和絕望的感覺,還是讓李安和少年傳達給了觀眾,揪心的孤獨,佔據著整個大海,少年咆哮著,已經失去一切,還在乎失去什麼。

也許猛虎被馴服,也許在猛虎的眼神中,真的似乎曾經有過那麼一份對派的依戀。又或許即使沒有,我們依舊寧願相信,有過。

派說,它未曾回頭,傷透了他的心,它曾是他的神,如果沒有它,他一定無法倖存。

小說的結局,其實從未有過孟加拉虎,那是少年幻想出來的為了讓自己活下去的對手。

電影的結局,讓我們選擇,更相信存在過孟加拉虎的那個故事。因為似乎在整個故事中,因為有一隻似乎一度成為過朋友,而又那麼決絕離去的老虎,而更顯悽美。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隻老虎,只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表達出,也不是每個人都能馴服內心的那隻老虎。

早晨醒來的時候,窗外白茫茫的一片,電影和現實中,都一定有屬於內心的少年派,和一隻鑽進叢林中的孟加拉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