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銜接教育心得體會5篇 「建立學習與成長的橋樑:銜接教育心得體會」

本文旨在分享在教育過程中的心得體會,以期為讀者提供銜接教育的有效方法和經驗。通過探討教育的重要性、學習策略以及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我們將探索如何使教育更加順暢和有意義。無論您是教育工作者、家長還是學生,相信這些心得體會都能給您帶來一些啟發和幫助。

銜接教育心得體會5篇 「建立學習與成長的橋樑:銜接教育心得體會」

第1篇

小升中銜接的重要性小升中銜接的重要性從國小升入中學,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由於中學和國小在教學管理、教學內容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再加上學生正好進入青春期,無論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如何儘快適應中學的學習生活就成為所有教師、學生和家長亟須解決的問題。許多事實已經證明:這個問題解決好了,對學生的成長大有益處,解決不好,則有可能影響學生一生的發

一、孩子暑假裡要做好預習許多剛上七年級的學生都會感覺到“暑假沒做準備,新學期開始後在學習上有些吃力”。針對這一現象,陳中數理化的老師認為,國小升國中是一個比較大的階段性跨度,中學學習的知識容量、難度、方法以及對自主學習的要求都是和國小完全不同的,很多家長和孩子都沒

有意識到這一點,從而造成了過渡時期的放鬆。 “假期裡孩子需要放鬆,但不能完全與學習脫鉤,因為學習是有延續性的,完全脫鉤容易造成斷檔,應該適當接觸為好。”這位教師建議,孩子可以在家讀讀英語、看些少兒英語節目、做做趣味數學題等,“孩子既不會覺得枯燥,也能學到知識,為國中學習做好準備,這是個兩全其美的好方法。”

二、家長要做好與孩子的溝通“國小成績很好的女生,到了國中,成績可能會跌下去。”“國中都是經過篩選的好學生,本來挺優秀的自己一下子就不突出了”,剛升七年級的學生普遍存在這樣的心理問題。 “孩子進入一個新的學習環境,要對自己重新定位,弄清楚在新環境中的起點和通過努力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這個過程是需要家長幫助孩子來完成的。”陳中教師支招,這時,家

長首先要有平和的心態,不要給孩子造成壓力。其次,可以請親戚朋友中上中學的哥哥姐姐給孩子介紹經驗,讓孩子有個心理準備。最後就是要營造輕鬆的家庭氛圍,積極與孩子溝通學校的情況,使孩子感覺到背後有父母的支援,不是自己一個人在面對問題。

三、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針對暑期孩子該不該參加培訓班的問題,一研究孩子心理的專業人員告訴記者,如果家長在暑期有時間陪孩子參與社會活動、進行學習,不參加培訓班也是可行的,但是由於生活壓力大,家長們大多沒時間陪孩子,所以到培訓班進行適度的學習還是有必要的,再說大多培訓班也不會佔用整個假期。“這樣可以讓孩子更好地掌握下學期知識點,打好基礎,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銜接教育心得體會5篇 「建立學習與成長的橋樑:銜接教育心得體會」 第2張

第2篇

如何學好國中數學如何學好國中數學在國小的學習中,同學們經歷了數學的啟蒙學習,初步體會到了數學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樂趣。現在到了國中,數學的學習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上都和國小的學習有很大的不同,不僅如此,國中數學的學習的好壞對於高中數學學習的好壞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學好國中數學非常的重要,同時國中的數學學習有其獨特的學習方法。在學習國中數學的時候,剛開始的時候由於方法不得當,學習成績不是很理想,但是不斷的總結自己學習的缺點,努力改善學習方法和解題思路,最後終於如願以償的取得了自己

理想的成績,同時在國中的各種數學競賽中連創佳績,更重要的是,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

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寓學於樂,十分輕鬆!一、注重數學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努力做到課前仔細預習,課上認真聽講,課後及時複習。一直以來,很多同學很不在乎學習數學的基礎知識,認為基礎知識在解題時用不上,尤其是數學的概念,定義和定理在考試的時候也不會直接考到,學了也不會有用。其實這種想法是一個非常致命的錯誤,咱們有很多的同學,學習能力很強,也很聰明,就是在學習中忽視了基礎知識的學習,沒有抓住學習的重點,最後非常遺憾的沒有學好數學。其實,在會考中,大概有80%的題目都是直接或者間接的和基礎知識有關係,而只有20%才是我們所謂的難題,但是即使這些難題也都是由很多基礎的題目綜合而來的,所以要想學好數學,首先應該也是必須要學好數學的基礎知識。那麼怎樣學習基礎知識呢,方法就是課前預習,課中聽講,課後複習,只要這三個方面堅持不懈的結合起來,相信最後一定能提高自己的數學成績。

二、培養和鍛鍊數學的解題方法和技巧:多做有針對性同時難度適當的同步練習,循序漸進,周而復始。很多同學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非常的努力,也知道要做大量的習題,有的甚至還自覺規定每天的做題數量,但是最後數學成績提高的也不是很明顯。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咱們同學所作的習題沒有針對性,對於做題,應該是不僅要做題,還要做好題,我們的練習都是經過各個老師精挑細選的習題,又經過無數的檢驗,可以說是非常有針對性,當然啦現在書店中很多習題資料也很不錯,希望大家能仔細挑選。同時,不僅要做針對性練習,更重要的是要對做過的習題不斷的總結和反思,總結自己為什麼做錯了,錯在哪裡啦,那麼正確的思路又是什麼呢等等,只要經過這樣的反覆思考,相信咱們七年級學生的學習成績

一定會有一個很大的提高。總之,以上兩點是學習數學和學好數學很重要的思路和方法,其實我們任何複雜的學習過程只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都會變得很簡單,因為簡單就是美,所以真誠的希望同學們

能夠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習快樂,成績理想!具體怎樣學好數學,是剛步入國中的同學面臨的共同問題。大家在國小學習數學時,往往偏重於模仿,依賴性較強,獨立思考和自學的能力不夠,很少去探究知識間的聯絡和應用。到了中學,這種學習方法必須改變。那麼如何學好數學呢?下面從“四多”談一談我的建議。一、多看主要是指認真閱讀數學課本。許多同學沒有養成這個習慣,把課本當成練習冊;也有一部分同學不知怎麼閱讀,這是他們學不好數學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地,閱讀可以分以下三個層次:

1.課前預習閱讀。預習課文時,要準備一張紙、一支筆,將課本中的關鍵詞語、產生的疑問和需要思考的問題隨手記下,對定義、公理、公式、法則等,可以在紙上進行簡單的複述。重點知識可在課本上批、劃、圈、點。這樣做,不但有助於理

解課文,還能幫助我們在課堂上集中精力聽講,有重點地聽講。 2.課堂閱讀。預習時,我們只對所要學的教材內容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不一定都已深透理解和消化吸收,因此有必要對預習時所做的標記和批註,結合老師的講授,進一步閱讀

課文,從而掌握重點、關鍵,解決預習中的疑難問題。 3.課後複習閱讀。課後複習是課堂學習的延伸,既可解決在預習和課堂中仍然沒有解決的問題,又能使知識系統化,加深和鞏固對課堂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記憶。一節課後,必須先閱讀課本,然後再做作業;一個單元后,應全面閱讀課本,對本單元的內容前後聯絡起來,

主要是指養成思考的習慣,學會思考的方法。獨立思考是學習數學必須具備的能力,同學們在學習時,要邊聽(課)邊想,邊看(書)邊想,邊做(題)邊想,通過自己積極思考,深刻理解數學知識,歸納總結數學規律,靈活解決數學問題,這樣才能把老師講的、課本上寫的變成自己的知識。三、多做主要是指做習題,學數學一定要做習題,並且應該適當地多做些。做習題的目的首先是熟練和鞏固學習的知識;其次是初步啟發靈活應用知識和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第三是融會貫通,把不同內容的數學知識溝通起來。在做習題時,要認真審題,認真思考,應該用什麼

方法做?能否有簡便解法?做到邊做邊思考邊總結,通過練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四、多問是指在學習過程中要善於發現和提出疑問,這是衡量一個學生學習是否有進步的重要標誌之一。有經驗的老師認為:能夠發現和提出疑問的學生才更有希望獲得學習的成功;反之,那種一問三不知,自己又提不出任何問題的學生,是無法學好數學的。那麼,怎樣才能發現和提出問題呢?第一,要深入觀察,逐步培養自己敏銳的觀察能力;第二,要肯動腦筋,不願意動腦筋,不去思考,當然發現不了什麼問題,也提不出疑問。發現問題後,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問題仍得不到解決時,應當虛心向別人請教,向老師、同學、家長,向一切在這個問題上比自己強的人請教。不要有虛榮心,不要怕別人看不起。只有善於提出問題、虛心學習的人,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學習上的強者。學習方法是靈活多樣、因人而異的,能不斷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是你學習能力不斷提高的表現。

第3篇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國小兩個教育階段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是兒童成長過程的一次重要的身份轉變,也是兒童在人生的長坡上繼續前行的一個里程碑。為了更有效、更科學地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銜接理念,樹立科學導向,助力幼兒實現幼兒園到國小的順利過渡,20xx年10月15日下午我園邀請了八大峽國小大隊輔導員、心理健康教師徐海燕老師為大班家長及老師們開展幼小銜接專題講座。

徐老師以生動的案例切入,結合對幼小銜接相關政策的解讀,引導家長正確看待幼小銜接,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避免重知識而輕能力的培養。

徐老師以《家校協同,自然銜接》為題,從培養什麼樣的孩子、幼小銜接常見的誤區及其帶來的不良影響、如何科學做好幼小銜接三方面入手,重點向家長們闡述瞭如何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規則意識及學習、生活和行為習慣。在互動答疑環節,徐老師結合自身多年的從教經驗,通過豐富的實踐案例解答了家長最為關心的問題,並向家長提供了具體、可操作性的建議。

活動中,家長們認真參與,用心聆聽,老師們認真學習,做好記錄。活動結束後,家長們通過微信群分享自己的感受,紛紛表示在日後的教育過程中,將與幼兒園攜手共育,更加科學、有效地幫助幼兒做好入學前的準備。

通過本次幼小銜接講座,家長們真正瞭解了“幼小銜接”的含義,也懂得如何科學地做好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同時,也讓家長們瞭解到從幼兒園到國小要科學過渡,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知識、技能的準備更為重要。相信通過幼兒園、家庭的共同努力,孩子們一定能愉快、順利的度過幼小銜接的美好時光。

第4篇

在孩子們成長的環境中,家庭和幼兒園是最重要、最直接的環境。如何運用有效的溝通方式與家長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是幼兒教師的重要職責之一。在《專業標準》所列舉的幼兒教師必備的“專業能力”中明確提出“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合作共同促進幼兒發展”的基本要求,對於大部分的新老師來說本身經驗不足大部分都是理論化的知識,實際交流中往往是紙上談兵不知道如何真正溝通。通過翻閱書籍,這本書的前言吸引了我,“幼兒園如何與家庭建立聯絡?如何提高家園溝通的有效性?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教師如何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共同為孩子的發展服務?當與家長的觀念、傲法出現衝突時,教師有何應對的措施與技巧?”。

由汪秋萍、陳琪主編的《家園溝通實用技巧》這本書中這是一本結合實際案例分析、支招可操作性強引人反思切實有利於做好家園工作的書籍。幼兒園教師要同時面對幼兒和家長兩個群體,既要懂得幼兒的心理,因材施教,又要爭取家長的支援,實現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育兒共同體”,共同促進孩子全面、健康發展。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如果家園工作缺失,各項工作都將難以推進,幼兒教育的水平和質量也將受到嚴重影響。

本著可讀、實用的原則,為貼近讀者的心靈,這本書通過用一個個生動的案例,剖析教育的真諦,體現教師與家長之間平等、尊重、朋友般的關係。這本書共各位五個部分,看完第一部分《締結紐帶》,主要是從幼兒園層面介紹如何與家庭建立聯絡,我們教師作為幼教專業人員,在家園共育中承擔主導作用。應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與發展需要,採取形式多樣的活動,運用多種溝通方式,促使家長參與到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中,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書中講到“家長會”是集結家園共育的力量,那麼我們就要根據各年齡段孩子的不同,家長的需求不同,家長會中的內容和重點也要有所側重,小班側重於保育工作;中班家長最關注孩子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安排,如何展示我們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如何將孩子們的進步呈現給家長則是內容重點;大班孩子即將進入國小,如何引導家長們更好的進行幼小銜接工作是大班工作重點。我們要適時地調整家園聯絡的內容,以便家長了解並配合我們的工作。

之後第一輯又從“家長委員會”、“家長參與”、“家長資源”、“家長學校”、“成長檔案”等方面一一分析了這些內容,每篇文章都是由“閱讀指引”、“案例及分析”“教育策略”、“延伸與討論”這幾部分組成的,內容生動,便於理解掌握。“閱讀指引”是畫龍點睛之筆,“案例及分析”描繪一幅幅溫馨而熟悉的畫面,讓人身臨其境、感同身受,深受啟發,並結合理論,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進行分析,縝密到位;而“教育策略”會告訴讀者如何讓家園工作形成合力,共創有助於幼兒身心發展的環境;“延伸與討論”能讓人閱讀後拓寬思路,深刻反思。總之,對幼兒的成長而言,家庭和幼兒園幾乎各佔了半邊天。而作為專業教育機構的幼兒園,有責任和義務主動地開展家園溝通工作,這本書正是一個幼兒教師的好助手,閱讀中猶如聆聽優秀教師的家園溝通工作感悟和經驗分享,讓我更加有興趣耐心研讀,為家園合作的發展添磚加瓦。

只有家庭和幼兒園同心協力,才能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充分發展。

第5篇

幼小銜接一直都是人們普遍注重的話題,如何實現幼兒順利的過渡到國小學習生活,幼兒教師、國小教師都應該作出相對應的努力。

xx年10月17日上午,我參加了磐石市進修學校舉辦的“幼小”教學銜接專題培訓。

聆聽了吉林市教育學院葉波老師的精彩講座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自然明白幼小銜接的重要性,幼小銜接是指幼兒園和國小兩個教育階段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幼兒在其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個重要轉折期。

老師和家長都應該引起注重,使孩子儘快適合這個學習環境,家長也要有充足的思想準備,配合老師為孩子順利向國小過渡做好一切準備。

比如多和孩子交流,讓孩子多瞭解國小生活,提醒孩子整理書包文具,協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在孩子出錯的時候,不發火,不急躁,有涵養,有耐心,但切記不要包辦代替,有的老師會讓家長在孩子的作業本上簽字,以便於讓家長督促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我認為家長在簽字前應該和孩子說清楚彼此的責任,讓孩子明白作業的對錯自己負責,家長只負責簽字完成老師的要求,如果家長負責檢查對錯,勢必會讓孩子產生一種依賴,所以應該從小就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不要依賴別人,增強孩子的責任感和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