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復活讀書筆記7篇 重拾筆尖,再讀人生 | 40字以內

“復活讀書筆記”是我們分享最新,最優質書籍資源的平臺之一。我們致力於通過詳細的書評和讀書筆記,讓您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賞一本好書。在這裡,您不僅可以瀏覽各類書籍的評價,還可以與讀者互動和分享自己的讀書感受。快來“復活讀書筆記”一起品味心靈盛宴吧!

復活讀書筆記7篇 重拾筆尖,再讀人生 | 40字以內

第1篇

想找出一本影響了中國的書並不難,從《詩經》到《易經》從《左傳》到《史記》都能如此說,但要找到一本能夠長遠地影響中國發展程序以及對中國人的精神品性有著千絲萬縷的滲透的書,恐怕也只有儒家的經典之作——《論語》。

孔子的至理名言,比不上老子的意味深長,比不上莊子的逍遙灑脫,卻是一劑樸素的靈丹妙藥,短短几句,往往就能使人受益一輩子。

論語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幾則,莫過於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第一則說孔子想住九夷那蠻荒之地去,大家覺得奇怪,就去問他怎麼去住那麼落後的鬼地方呢?他卻答君子住在那,又怎麼會閉塞落後呢?此話又說到了兩個方面,一是君子不回在乎外界環境的好壞,畢竟自身內心的清淨重要於外界環境的清淨。二是人改變環境,還是環境改變人,有一則小故事說把胡蘿蔔放到開水裡,胡蘿蔔變軟了,把雞蛋放水裡,蛋清蛋黃都凝固了,把咖啡豆磨碎了放開水裡,水就成咖啡了,這足以說明三種對於外界環境的態度,是窮忍著,富耐著,睡不著眯著。直到被環境慢慢改變還是與環境對抗,亦或者是如咖啡豆一般的改變環境,孔子正是說,君子能到九夷去像咖啡豆一般的改變環境,那裡就不會閉塞落後了。

對於第二則,我有切身體會,以前,我有一個朋友是廣東番禺人,一次和他閒聊時,我突然憶起魯迅的《故事新編》中的一篇曾提到,禺是古代對一種猴子的稱呼,後來我查了詞典,也的確如此,而番(pān)字的另一音番(fān)有外國的意思,於是我故作神祕的問他是否知道番禺在古語中的意思,然後又拿出詞典,一邊笑著一邊查給他看,他的臉色便慢慢的難看起來,我卻自顧自的補充道你們番禺人就都成外國猴子了……話沒說完,他勃然大怒,扭頭就走。後來我也覺得是自己沒考慮他人的感受,沒做到慎於言,便向他道了歉。

至於第三則,我每到一個新的班級就會有這樣的感受,每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同學,都可能有自己的幾個獨門絕技有籃球猛將,堪稱喬丹第二,有數學天才,堪稱華羅庚再世,有科學愛好者,大有創造超越《相對論》的《絕對論》的雄心壯志……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想像大海一般的淵博,就得學會向身邊的人學習一點一滴的精華,如此的好學精神,才造就了孔子那樣的偉人。

小小的一本語錄體書籍,從治國,到為政,再到做人,無不有詳細的思想與感悟,宋朝的宰相趙普曾稱,他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現在我們普通人也能說,我們以一本《論語》治人生。

復活讀書筆記7篇 重拾筆尖,再讀人生 | 40字以內 第2張

第2篇

最近,我讀完了俄19世紀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大著作——《復活》。寫下了一篇500字的復活讀後感

“復活”,故明思意指死去的人再一次或得生命,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有這種事。我對托爾斯泰頗有了解。其並不是一個科幻作家,因而我懷著好奇翻開了這本書。

書中講述了一任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早年與一個女僕卡秋莎·瑪絲洛娃發生了感情。聶赫留朵經歷了軍旅生涯後,精神上受到了汙染,以至後來對卡秋莎·瑪絲洛娃做出了無法彌補的醜惡行為,並拋棄了她,至使其墮落。在多年後,兩人以犯人和陪審員的身份重逢於法庭,做為陪審員的聶赫留朵夫良心深受譴責。為了“贖罪”,他開始了對瑪絲洛娃的“救助”。在為此奔波的途中,聶赫留朵夫親眼目睹了俄-國農民的痛苦與貴族的壓迫。最後“救助”終末成功。於是,聶赫留朵夫決定與卡秋莎·瑪絲洛娃同赴西伯利亞流放地。這時的他感到精神上受到了“復話”。

精神是肉體的支柱,有些人雖仍活在世上,卻只是行屍走肉。受人唾罵。相反之,有的人雖已死去上百年,然而即使再過上千萬,他(她)的精神依然永存於世,受到世人的敬仰。

在墮落的人中,也有從新“洗清”自我的人。書中男主角聶赫留朵夫,就是一個從純潔無邪的少年,在經歷了軍旅生涯後,墮落一時,最後終於在精神上恢復了自我。這就是我的復活讀後感。

?復活》是托爾斯泰三大代表作中最晚的一部,被認為是其創作的"最高的一峰"。它沒有《戰爭與和平》史詩般的恢巨集氣魄和明亮的詩意,沒有《安娜·卡列尼娜》的波瀾與不安的騷動--它,完全是體現了一位偉人的暮年心靈的穩健和悲天憫人的大氣!

在這裡,作家目光的犀利、描繪的精確、筆力的雄渾達到一個空前的高度。這與作品內容的嚴肅性是相符合的。在這裡,面對人類的苦難,作家保持了高超的鎮靜,然而讀者卻不得不為見到的景象而深受震動。托爾斯泰在這裡的挖掘比以往要深。可以說整個俄-國都被他翻了出來。他再現的藝術世界已經達到可作為一面"鏡子"的程度。偉大的真實!正因為作品除去了浪漫主義的萎靡因素,因而整個顯出了威力,如同米開朗琪羅的雕塑一般。然而這不是一座普通的雕塑,是一座巨集偉的紀念碑。它把19世紀末整個俄-國的現實熔鑄進去,上面刻有窮人、貴族、獄吏、監犯、革命者、醫生、---、學生……裡面混合了懺悔、憐憫、寬容、無恥、欺詐、放蕩……這裡,作者唱出了人類藝術最崇高的歌:"我們為不幸者撒一掬淚,人世的悲歡感動我們的心。"當我們開啟這本書,我們不禁感受到有一種心靈的復活--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的復活!即使是當代,許多人也許正在悄然地埋葬自己的這些美好的感情卻毫無所覺。在這種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正是《復活》這樣的作品來喚醒沉睡的心嗎。

第3篇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無意間在推薦書籍中看到這本書,被其中的擺渡人三個字所吸引,更準確的說是好奇,擺渡人?是什麼?貌似在我現有的生命字典中沒有這個詞彙,說實話我不太理解是什麼,就這樣因為好奇想讀這本書深入瞭解其概念及含義。

故事以一個15歲的單親女孩為主人公展開,故事開端她的世界陷入一片狼藉,遭遇同學的欺凌,嘲笑,老師的不公對待,本來家庭就不健全的她,就連唯一最親近的媽媽也是整天忙於上班,根本沒人理睬於她,她感覺糟透了,終於忍無可忍,打破了生活中的沉寂,等來了計劃中的週末,一張直達東京的車票,去尋找她從未謀面的父親,然而,等她醒來,火車到站時,身邊的人不是父親的形象,是一個比他稍年長的男孩,這裡也不是東京,而是一片荒原,就此,開始了一段荒原之旅,也是一段驚險刺激中帶著戀愛之味的甜蜜之旅!

崔斯坦,給我的第一感覺是這個名字很好聽,果然,人如其名,他帥氣,勇敢,他完全符合迪倫,一個15歲女孩對戀愛中男女的所有標準。他們一起經歷了荒原上被惡鬼追趕的種.種困難,崔斯坦拼了命的保護迪倫,不被成為惡魔的飽餐之物,終於成功地將迪倫護送到了荒原的另一邊,所謂崔斯坦口中的安全地。這一段荒原逃脫之旅,卻驚奇地變成了一段戀愛之旅,只是這段旅途需要荒原這個特殊的催化劑,使得兩個人的感情升溫,他們彼此相愛,在迪倫到達崔斯坦所謂的安全地後,她不甘心就此接受這一切,她想念崔斯坦,她怕瓊(媽媽)擔心,她需要回去,必須回去,這是她現在最需要做的。果然皇天不負有心人,她找到了回去的辦法,而且還是跟她心愛的崔斯坦一起,回到了真實世界中,她向瓊編造解釋了崔斯坦的出現以及發生的事情,儘管瓊很不喜歡崔斯坦,但是迪倫和崔斯坦成了不能分離的彼此,一旦超過十米,迪倫遭遇的車禍便再次上演,瓊沒有辦法,便送崔斯坦和迪倫一起上學,到了這裡,第一部結束,留給人無限的遐想……

其實是一段愛情故事,卻不按以往的套路,以擺渡人和靈魂的視角講述和呈現了生死和愛情,確實很新穎,很贊!

然而看完第二部,不是很滿意,最終還是沒能抵過以往愛情劇的完美大結局,迪倫和崔斯坦收穫了愛情,過上了真真切切的人類真實生活。可能作者還是秉承了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好祝願,我想也是可以理解的。

這只是故事情節,雖說是小說,我卻在想真的會有擺渡人嗎?如果有,我的擺渡人又是誰,我也想遇到崔斯坦!

第4篇

這個寒假,我閱讀了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復活》。

在此書中,男主人公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聶赫留朵夫公爵一次偶然的機會作為陪審員參加審理一個毒死人的命案。不料,從女主人公瑪絲洛娃具有特色的眼神中認出原來她是他青年時代熱戀過的卡秋莎。於是十年前的往象一幕幕展現在聶赫留朵夫眼前:當時他還是一個善良,熱情,充滿理想的大學生,暑期住在姑媽的莊園裡寫論文,愛上了姑媽家的養女兼婢女卡秋莎。他們一起玩耍談天,感情純潔無瑕。三年後,聶赫留朵夫大學畢業,進了近衛軍團,路過姑媽莊園,再次見到了卡秋莎,再次體驗了純潔的愛情之樂。但是,這以後,世俗觀念和情慾佔了上風,在臨行前他佔有了卡秋莎,並拋棄了她。後來聽說她墮落了,也就徹底把她忘卻。現在,他意識到自己的罪過,良心受到譴責,但又怕被瑪絲洛娃認出當場出醜,內心非常緊張,思緒紛亂。其他法官、陪審員也都心不在焉,空發議論,結果錯判瑪絲洛娃流放西伯利亞服苦役四年。等聶赫留朵夫搞清楚他們失職造成的後果,看到瑪絲洛娃被宣判後失聲痛哭、大呼冤枉的慘狀,他決心找庭長、律師設法補救。他為她奔走伸冤,並請求同她結婚,以贖回自己的罪過。上訴失敗後,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亞。他的行為感動了她,使她重新愛他。但為了不損害他的名譽和地位,她最終沒有和他結婚而同一個革命者西蒙鬆結為伉儷。聶赫留朵夫也從《聖經》中得到“人不但不可恨仇敵,而要愛仇敵。”的啟示。

?復活》的藝術特色:廣闊的生活畫面,高度的藝術概括;心靈描寫:描寫內心的矛盾鬥爭,懷疑、探索的痛苦。豐富多樣的對比手法,揭示心靈世界的肖像描寫,辛辣的諷刺。

1、結構,流浪漢小說結構,聶赫留朵夫的奔走,情節隨聶赫留朵夫的所見所聞展開,不同於《戰》、《安》。

2、非小說因素佔了很大比重,經常中斷情節,進行長篇大論的議論,類似《悲》的手法。

4、三種形式的批評方式,非小說因素正面批評,通過聶赫留朵夫的心靈感受,通過人物的命運批判,大大加強了小說的批判性。

?復活》的寫作背景是1905年革命前夜的俄國社會,在這個人吃人的黑暗社會中,“審判者”代表著資本主義、沙皇官僚、官方教士、貴旅代表。這些統治階級最上層掌握生死大權,制定法律,控制著整個俄國,是真正的罪魁禍首。作者在書中適時地對統治階級及其人物進行諷刺:統治階級的人物大多是“肥胖的”、“大腹便便的”、“纖細的雙腳”。

此書名為“復活”,但這不是肉體上的復活。作者通過這兩個主人公的經歷,表現了他們在精神和道德上的復活。

正如書中說的“人吃人並不是從森林裡開始的而是從各部、各委員會、各政府衙門裡開始的。同樣是人,卻有高低貴賤,出生在官僚貴族中,天生便有了肆意吃喝玩樂、壓榨底層人民的權力,就如森林中凶猛冷酷的虎豹,書中一位律師的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看見他們不能不感激涕零,因為我沒有坐牢,您也沒有坐牢,我們大家都沒有坐牢,那就的感謝他們的恩德。至於要唬奪我們每人的特權,流放到不很遠的地方,那是在容易不過的事了。”其中的“他們”就是檢查官和有權引用或不引用法律的人。這話真是讓我深思,如果“他們”可以為所欲為,那還要法院幹什麼呢?這法院不正是統治階級剝削百姓的平臺嗎?真是諷刺!而底層人民就只能聽天由命、苟延殘喘,任統治階級剝削壓榨,就如森林中不堪一擊的弱小動物,被肉食者任意宰割。瑪絲洛娃代表著這些底層人民,在法院中她只能聽著審判席上心不在焉的審判者扯淡、空發議論卻不得反抗,結果被錯判流放西伯利亞服苦役四年,她能做的只有失聲痛哭、大呼冤枉:“我沒罪,我沒罪啊!”“這是冤枉人,我根本沒那個心,連想都沒想過。我說的是實話啊!”但無人理睬。

第5篇

用了大約一週的時間囫圇吞棗地看完列夫托爾斯泰的《復活》三部。

簡而言之,《復活》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聶赫留朵夫的公爵為拯救一個被誤判殺人罪的妓女奔走於監獄、法庭、上層人物之間,同時也藉此拯救自己靈魂的故事。

從讀書動機來說,我偏向於學習寫作,所以更多的關注是語言、手法、構架等等。

這本書讀起來,給我最深的感覺就是人物眾多,以聶赫留朵夫為主線和視角,以人像展覽式的手法,各種形形色色的人物不停歇地踏上舞臺。到最後明白這個套路,對於介紹某個與主線不大相關的人物,沒什麼耐心的話就直接翻過。

起初,瑪洛絲娃剛出現的時候,給我的感覺是驚豔,我設想的《復活》是瑪洛絲娃的復活,她從被誘姦,淪為妓女,被誤判殺人。怎樣掙脫自己的命運,一步步站起來,活得風生水起。

所以聶赫留朵夫慢慢進入我們的視角,開始他虛偽、自私。在做陪審員的時候,他想到的只是瑪洛絲娃千萬不要認出他,千萬不要揭穿他做過的醜惡的事。

他見到了瑪洛絲娃,想起了過去,想到他曾經是怎樣一個善良、純潔的人。而他現在的靈魂又是怎麼的骯髒不堪。

聶赫留朵夫給自己做了一次“精神掃除”,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多麼厭倦眼下的生活,也意識到自己對卡秋莎犯下的罪惡。

他決定幫助卡秋莎,幫她請律師上訴,甚至決定同她結婚。

瑪洛絲娃初初認出他,聽到他要幫助她的時候,流露出的是一種憤怒,甚至痛恨。她認為聶赫留朵夫只是想借拯救她來拯救自己骯髒的靈魂罷了。這是一種精神上的利用。

難能可貴的是,聶赫留朵夫尚且知道拯救自己的靈魂。而小說中出現的法官、獄長、公爵、公爵夫人、將軍等等,他們嘴上念著《福音書》、信仰著基督,卻視平民的生命如草芥。對待犯人尚不如對待豬狗。

監獄本應是關押犯人的地方,聶赫留朵夫卻發現牢房裡大多的犯人是無罪的,像瑪洛絲娃,被誤判殺人。一群人僅僅沒有身份證就被長期關在牢房裡,無人問津。

當聶赫留朵夫為這些可憐的犯人奔走的時候,那些公爵、將軍無一不流露出不解、鄙夷的神態。

他們不理解聶赫留朵夫的行為,或者他們認為聶是一株奇葩。只是礙於聶的公爵地位,才不得不答應幫他開許可證,處理誤判的案件。

在一次又一次的入獄探視之後,瑪洛絲娃的心態有所改變。她重新愛上了聶赫留朵夫。這是一件多麼容易的事,因為聶赫留朵夫不像她記憶中的那麼渣,他變得善良,他慷慨地幫助她身邊的人。他甚至許諾要娶她。

當一個女人陷入愛情的時候,是極容易改變的。所以瑪洛絲娃戒酒,聽聶赫留朵夫的話去醫院裡當護工。

如果說聶赫留朵夫是通過不斷拯救別人的,不斷進行自我精神掃除來複活。那麼瑪洛絲娃是在愛情的鼓舞下,慢慢復活。

聶赫留朵夫看到農民的苦狀,不惜散盡家財,將土地租給農民,並且將租金也留給農民使用。無疑,這是一種令人震憾的人道主義精神。甚至有一點不現實。

所以,與其說聶赫留朵夫通過幫助別人來拯救自己。不如說他是一個打破成規的奇葩者。此外,他還是一個洞見者。

在無數次奔走牢房之後,他不禁看到了犯人們極度惡劣的生活條件。而且發現監獄這個機構本應設來關押那些危害社會的歹徒。現在卻關押著大半無辜的人。而且,由於在監獄中受到苦難與折磨,這些無辜的人,極容易轉變為危害社會的人。

最後,瑪洛絲娃為了不拖累聶赫留朵夫,決定與西蒙鬆結婚。徹底與過去決裂,過上新的生活。

第6篇

?復活》是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三大代表作中最晚的一部,被認為是其創作的“最高的一峰”.它沒有《戰爭與和平》史詩般的恢巨集氣魄和明亮的詩意,沒有《安娜卡列尼娜》的波瀾與不安的強勁--它,完全地體現了一位偉人的暮年心靈的穩健和悲天憫人的大氣。

一個純真美好的,曾經對生活和生命充滿了美好期盼的青年人,在混混沌沌的上流社會中流連花天酒地。一個美麗純潔的姑娘,在長達八年的妓女生活中墮落。他們是似乎可以這樣生活下去的,他們也許可以滿足生活中自己那種簡單的快樂。但當來兩人在馬斯洛娃的審判案中相遇時。他再也不能心安理得地面對曾經的卡秋莎(馬斯洛娃)的眼神。聶赫留朵夫深感自己才是馬斯洛娃墮落的原因所在,他此時感受到了他曾經給予她多大的傷害,他的靈魂揹負了沉重的罪惡感。他決定幫馬斯洛娃重獲自由。在一次次的探監過程中,它見證了太多的不公。當他決定把自己的土地廉價分給農民的時候,他得到的是農民懷疑的眼神,眾族人疑惑的言語。當他想要以馬斯洛娃結婚來贖罪時,他收穫的是親友鄙夷的眼神,眾人以為不可理喻的迴應。

他面對一切的困惑,所有他認為對的事無一例外的遭到了鄙夷。然而所有貴族社會所推崇的卻只是花天酒地和吃喝嫖賭。一百多個年輕才壯的青年人只因為把身份證弄錯了就被關押在臭蟲滿天、疾病四溢的病房中。但聶赫留朵夫也看到了希望,馬斯洛娃的改變,讓他足以拋棄官場的地位與金錢的誘惑,他的精神復活了。馬斯洛娃也改變了,她為了不連累聶赫留朵夫,接受了政治犯西蒙林的求愛。

愛過,懊悔過,反思過,最終他決定,他復活,他重生,他在紛雜的社會中找到了他道德的衡量準則。也許聶赫留朵夫追求的不僅僅是馬斯洛娃,在這條尋求重生,精神復活的道路上,他見到了,他做了,他去積極的改變了。那夜,聶赫留朵夫花了一整夜讀福音書,那曾經是他看不懂的教訓,經歷了這一切,他這次突然看懂了聖經的教訓,並且發現其中有他必須的、重要的、且是喜悅的東西。

我想“復活”的就是聶赫留朵夫,是他自我精神的復活。而我從他身上學到的最珍貴的一點就是他的自我改變,雖然他曾經墮落過,但當他良心發現後,做了許多好事來彌補過錯,這是任何人都值得擁有的,我想當一個人犯下錯誤時,不論這個錯誤是大是小,最好的辦法就是深刻地檢討自己,承擔自己。

在這裡,作家目光的犀利、描繪的精確、筆力的雄厚達到一個空前的高度。這對事物的嚴格性是相符合的。著這裡,面對人類的苦難,作家保持了高超的鎮靜,然而讀者卻不得不為見到的景象而深受震動。托爾斯泰在這裡的挖掘比以往要深。可以說整個俄國都被他翻了出來。他再現的藝術世界已經達到了可作為一面鏡子的程度。偉大的真實!正因為作品除去了浪漫主義的萎靡因素,像是一整個民族的雕塑,國家的紀念碑。

第7篇

托爾斯泰是俄國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家最傑出的代表,《復活》於他71歲所作,是最後一部長篇小說,是他長期思想的結晶,是他文學藝術探索之路上一部不朽的傑作。

我有幸讀了這部小說,深為其細膩的手法,鋒利的筆觸所震撼。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是上流社會的公爵,在充當法庭陪審員時認出一個被控犯盜竊罪的妓女(女主人公卡秋莎。瑪絲洛娃)正是曾經被他誘姦的一個姑娘,並造成她懷孕,收養她的女主人知道後將她掃地出門。瑪絲洛娃生下的孩子被送往育嬰院的途中死掉,從此她逐步墜入墮落的深淵,落入妓院過起了淫蕩荒糜的生活。良心未泯的聶赫留朵夫逐漸發現自己犯下的不可饒恕的罪行,於是走向了拯救瑪絲洛娃同時也是為自己減輕罪行的艱辛之路,就在這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中,他們的靈魂都得以復活。

然而出自文學巨匠托爾斯泰之手的作品絕不可能只是一段悽慘曲折的愛情故事。《復活》花費了他從1889-1899年10年的心血。當時他已進入老年,世界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內心已經徹底否定了沙皇制度,而俄國當時社會正處於大革命的前夜。所以,《復活》一書是借托兩位主人公的遭遇,深刻揭示黑暗的沙皇帝國,真正反映被欺壓的下層人民的苦難生活,也揭露了腐朽混亂的上層社會和官場。

托爾斯泰筆下的女主人公瑪絲洛娃是一個平民女子,是俄國社會中最為普通的一員。一開始她是一個天真純潔活潑開朗的少女,結果遇上上層社會的聶赫留朵夫,被他玷汙然後拋棄,被趕出家門接著淪落為妓女,最後又受人誣陷被告上法庭,由於陪審員的誤判、法官的不負責任使她被放逐西伯利亞服苦役。這一系列的打擊,經歷的種.種使她褪去天真,取而代之的是對社會的失望和對上層社會的憎恨。她的一部血淚史是對統治階級和官僚主義最有力的控訴和最無情的鞭笞。但是整個過程中瑪絲洛娃並沒有完全失去人性中最可貴的善良,她關心監獄中受盡折磨的無辜的人們,並要求聶赫留朵夫去幫助他們早日離開監獄。並且在發現聶赫留朵夫的真誠之後也從心底裡原諒了他。最後從政治犯身上看到了值得敬佩的鬥志,慢慢的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復活。這些也代表了最底層勞動人民的樸實善良,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