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2020精選社會工作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一、社會工作在中國的發展歷史

專業社會工作是西方社會的產物,19世紀末20世紀初社會工作在英美等發達國家發端,而中國的社會工作起步較晚、水平低,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2020精選社會工作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第一,20世紀上半夜專業性質的社會工作在中國的大學裡開始講授社會學、社會服務等課程,一些大學師生開始從事社會服務活動,同時在西方受過正規教育的一些知識分子為了救國救民,救亡圖存在中國大地上發起了鄉村建設運動,雖然這些活動因為戰爭等的原因這些實踐活動並沒有取得預期的結果,但它在我國社會工作發展史上仍有重要意義。

第二,1949年以後計劃經濟時期的行政非專業化的社會工作模式形成階段。在30多年計劃經濟與“單位體制”實行時期,政府通過其代表者——各種社會組織和單位,並通過國家幹部以行政程式與手段向人們提供生存資源和力所能及的幫助,從而形成了靠行政框架解決社會問題的行政性非專業化的社會工作模式。

第三,80年代中期以後,專業社會工作在中國的宣傳、提倡與初創階段。1979年國家決定恢復社會學,社會工作課程作為應用社會學也在一些大學恢復起來。隨著“政企分開”改革政策的推行和政府、群眾團體職能由管理型向服務型的轉變,以及民政等部門對幹部知識化、專業化要求的提高,社會工作作為一個專業化的要求自然被提上議事日程。1986年國家決定在北京大學等學校設立社會工作與管理專業,這樣專業社會工作教育在中國開始起步、恢復,與其同時民政等部門對幹部進行在職培訓,講授社會工作內容,從而形成了以往的行政性社會工作與專業性社會工作相結合的發展格局。

改革開放特別是90年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社會結構轉型的速度加快,各種“適應性”社會問題的出現只能由現存的社會結構和社會制度框架內去解決,這為解決社會問題提供了一種“非政府渠道”解決方式,使得社會工作能夠快速發展起來,其主要推動因素有以下幾方面:人們依靠親屬群體解決困難的手段日益弱化;來自政府部門的支援力量在逐漸增加;體制改革帶來社會服務的職能迴歸社會;與市場經濟發展相對應的某些社會層面的發展;專業社會工作在中國的恢復、發展、壯大走上了規範化的道路。

二、社會工作在中國的現狀

社會工作是現代社會結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補償社會變遷損失、修正市場失敗、追求社會公平和改善人類福利的重要社會機制與制度安排,也是資本主義謀求社會控制的重要社會機制,其基本功能是通過解決社會問題滿足人類需要。這意味著社會工作擁有跨越社會制度、民族國家和文化價值的普遍適用性,意味著社會工作同樣適用社會主義國家,因為追求幸福美好生活是人類社會的共同需要,是普世性人性的主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進入史無前例和翻天覆地的結構轉型期,社會轉型速度之快、範圍之廣、衝擊之大、影響之深是前所未有的,同時社會問題叢生,社會失範現象比比皆是,越軌行為屢見不鮮,社會整合、社會秩序、社會管理成為頭等重要大事,這些為社會工作提供了千載難逢的大好機遇,也對社會工作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與此同時,中國人生活方式已發生了重大變化,城鄉居民生活由溫飽邁向小康,生活質量普遍提高,基本需要內容與層次發生結構變化。在中國加入WTO和經濟全球化處境下,全球化福利處又為中國社會工作發展增加了新動因。中國如何與國際社會工作通則接軌,如何與國際社會工作界交流合作已成為當務之急;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在消除貧困、解決社會問題和滿足弱勢群體基本需要,在追求平等、促進社會發展和改善公民生活質量方面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現階段社會工作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以下主要問題:

第一方面,社會工作概念的專業理解與社會理解充滿歧義,專業形象卑微低下,專業教育呈超常態發展,但是畢業生缺乏清晰的就業市場,專業地位無從談起,社會工作“理所當然作為”與可預期的興旺局面並未出現,形成社會需要與社會工作發展本身嚴重分離的奇特現象。

第二方面,社會福利組織員工年齡老化、知識陳舊、專業化水平低下,迫切需要大批受專業訓練的社會工作者,而受過專業訓練的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生客觀上難以進入福利機構,主觀上不願進入福利機構,形成了福利機構的社會需求與社會工作教育之間的嚴重脫節現象。

第三方面,目前我國社會工作仍處於“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型”的社會工作機制,幾乎大部分應當由社會承擔的職能和責任都由政府或“準政府”機構包辦,而企業在相當大的範圍內仍然以內部利益為主要取向,並且在可能的情況下仍然“辦社會”,大量事業單位更是自成一體“事業辦社會”,導致大量社會福利資源滯留在企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內部,社會福利機構缺乏走狗的資源現狀——福利資源短缺、福利資源的單位佔有、福利資源的行政配置。

第四方面,社會工作職業化、專業化同舊體制、舊觀念及舊工作方法之間的矛盾,專業社會工作水平的低下不能適應社會工作帶來的挑戰;缺乏社會工作的社會認同,專業教材專業師資缺乏;理論建設滯後,經驗不足,龐大的社會工作體系還沒有建立,等等。

從以上幾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專業社會工作仍然面臨著無法改變的困境,它尚未形成一門獨立的職業,而真正的社會工作實踐者更是寥寥無幾;社會工作專業教育尚處在不穩定的發展狀態同時更面臨國際化與本土化之間的挑戰,以及理論與實踐之間整合所面臨的困難;改革開放以來,社會團體的發展社會公益和福利事業方面的成績已開始引起社會和學界的關注,但政府與“第三部門”之間的夥伴關係與信任感的建立,仍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中國已發生的巨大社會變遷與未來新世紀的變革為社會工作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但社會工作教育的發展無路從理論基礎還是從實踐經驗來看都顯得相當薄弱。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中國社會工作的發展也面臨著三個方面的張力,即它如何看待在世界上特別是西方國家存在已有百年曆史的社會工作經驗,如何看待中國1949年之後計劃經濟時期解決社會問題的歷史傳統,如何判斷我國社會轉型的方向、程序及其對社會工作的需要。為此,一方面,我們必須嚴謹地面對社會工作在國際層面發展上所經歷的過去,另一方面,我們必須認真理解過去,理解中國現階段發展社會工作的制度環境與面臨的問題,著眼於本土化社會工作的創新發展。

三、中國社會工作實踐的路徑

中國社會工作的服務內容與實踐範圍具有獨特的界定,社會工作領域與實踐內容界定取向有多種多樣,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根據現有社會工作實踐,結合國際社會工作現狀,範圍包括社會救濟、社會福利、社會保障、社會教育、社會改造、社會調解、社會服務、社會行政和社會管理領域;

二是社會工作時間包括社會救濟、福利保障、民主改革與精神文明、注重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解決社會問題;

三是社會工作服務包括社會福利、社會保險、社會服務和移風易俗等社會改造的工作;

四是社會工作領域包括調查諮詢、民政工作、社會救助工作、社會福利工作、社會服務工作、工青婦等群眾團體組織工作、社會保護與社會保險工作、街道居民工作、違規與犯罪者的改造和挽救工作等等;

總之,中國社會工作服務內容不斷增多,工作領域不斷擴大,中國特色社會工作集中在城鄉社群組織工作,而且社會工作服務實踐範圍逐漸同歐美社會福利、社會政策與社會服務的趨勢日益明顯。中外社會工作發展的經驗表明,社會工作完全適合中國社會需要,特別是在現階段社會結構轉型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現代化程序中。社會工作是以滿足人類基本需要為核心目標的主人專業,主要工作處境是社會福利機構,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制度是專業與學科、手段與目的的關係。中國社會對社會工作概念的社會建構存在多種不同取向,直接影響了專業社會工作的發展,目前社會工作者主要集中在勞動、民政、工青婦和民間福利組織之中,社會工作服務領域廣泛,政府主導的非專業化社會工作實踐及其轉型過渡是社會工作服務體系的基本特色。在目前社會結構轉型與社會現代化的處境下,中國社會工作應當更多發揮積極預防和發展的功能,定位在社會穩定與社會發展文章來源於文祕114網本資料權屬文祕114網,放上滑鼠按照提示檢視文祕114網更多資料機制並重,而不應停留在消極補救和補償的功能上。社會結構轉型與社會現代化為社會工作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民主政治發展、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文化多元主義都迫切需要社會工作,在全球化福利環境與社會工作快速發展的歷史背景下,中國社會工作應採取“社會工作服務先導,社會工作教育機構積極迴應”的新發展戰略,通過城鄉社群發展、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與緩解貧困、老年人服務以及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動,實現社會工作模式的戰略轉變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