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國中地理教學措施8篇 提升國中地理教學效果,實用措施解析

國中地理教學措施是指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識和技能,提高地理素養。有效的教學措施包括多媒體教學、實地考察、課堂互動等。這些措施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地理學科的內容。

國中地理教學措施8篇 提升國中地理教學效果,實用措施解析

第1篇

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中七年級第一學期即將結束了,學生的成績與我預計的成績有著一定的差距,與七八班考試成績相比,一二成績較不理想。

從學生的幾次成績和對試卷的分析來看,考試難度不高,與課本的聯絡比較密切,比如基礎知識方面的考察,學生大多能夠得到分數,課內文言文閱讀也是我們平常學習和複習時強調的重點。作文命題既注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又有利於學生真情實感的抒發。但是,試題考察的課本內容也比以往要詳細,尤其課外的閱讀題設計的問題難度較大,學生由於平時針對性練習較少,得分不高。從試卷情況來看,也反映出教學過程中許多的欠缺和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學生的字詞重視程度不夠。七年級的學生學習自制力不夠強,學生複習字詞時總覺得十分枯燥無味,時間一長就有懈怠的心理。②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比較薄弱,課外的閱讀題普遍得分不高。學生看到長的文章總會有無從下手的感覺,做這類閱讀題缺少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我平常對於閱讀理解的重視程度不夠,自我分析能力較差。③作文方面反映出來的主要問題是一部分學生寫作時缺少真情實感,完全是拼湊字數,因此得分偏低。

針對語文教學的不足,我設定了以下一些改進措施和對策:

1、抓住課堂教學,向課堂要效率,要成績。平時積極備好課,設計好教學內容與環節方法。

2、積極用小組合作教學組織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度,做好對小組長的培訓力度,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3、抓好課內文章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多設計一些課外閱讀訓練,提高學生課外文章閱讀能力,爭取一週訓練四篇文章。

4、積極設計好語文活動,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如每天讀一篇好文章,每週讀一本好雜誌, 每週進行一次自主練筆,對優秀文章進行展覽。

5、加強寫字訓練。利用專門字帖進行臨摹練習,強調平時的各科作業的規範、整潔,提筆即是練字始。

6、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與監控,指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批註與做讀書筆記。對於必讀篇目必須讀完,積極向學生推薦好書好文章。

7、加強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如自主預習、積極思考、自主寫作、書寫規範認真、做好錯誤整理(錯題集)、積極閱讀等。

國中地理教學措施8篇 提升國中地理教學效果,實用措施解析 第2張

第2篇

化學是一門九年級剛開設的新課程,與生活的聯絡較多,學生學習的熱情較高,可以感受到學生為了在化學學科取得好成績,都在積極努力,教師為了使學生們在考試中都能取得好的成績,除了正確引導,及時鼓勵和幫助學生,特提出以下要求:

要想學好化學,必須先了解這門課程。課前一定要預習,在預習時,除了要把新課內容仔細讀一遍外,還應在不懂處作上記號,並試著做一做課本上的練習。這樣帶著疑問、難點,聽課的效率就會大大地提高。

國中化學內容比較多,老師在講課時,著重圍繞重點內容進行講授。因此大家要仔細聽課,認真做筆記,這不僅有利於進行課後複習,掌握重點,而且還可以有效地預防上課時走神。不過,在記筆記時,必須講究方法,要在聽清楚老師所講內容的基礎上,記重點、難點、疑點和課本上沒有的內容。

課後應及時複習,認真做好作業,這是學好化學的重要環節。複習可採用課後複習、周後複習、單元複習、綜合複習等。複習的方法有複述、默寫、做練習等。只有通過多次複習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識。

現行國中化學課本中有五六十個基本概念和原理,要求掌握的元素符號二十多個,還有許多的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以及其他一些知識。這些內容都需要大家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它們多為學習化學的基礎,若不能熟記,便會感到在化學王國裡行走困難。

以課本為主線,認真吃透課本,這是學好化學的根本。為此,同學們必須善於閱讀課本,做到課前預讀、課後細讀、經常選讀等,既重視主要內容,也不忽視小字部分和一些圖表及選學內容,因為這些內容有助於加深對主要內容的理解及拓寬知識面。課後細讀時要邊讀邊記邊思考,爭取能將預習、聽課中未解決的問題全部解決。經常選讀是指有選擇性的閱讀那些重要的或難以全面理解的內容。同時通過多種形式的閱讀,還有助於提高自學能力。

國中化學內容與生活、生產聯絡緊密。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化學的同時,應儘量聯絡生產、生活實際,從身邊的生活中發現化學,體味化學,這樣就能越學越有興趣,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不僅可以激發我們的學習興趣,而且對於我們形成化學概念、理解鞏固知識、訓練實驗技能、培養觀察和動手能力、提高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細緻地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對實驗所用的儀器、藥品、裝置以及實驗原理、步驟、現象和注意事項,都必須弄清、記熟。同時,認真做好學生實驗、趣味實驗以及家庭小實驗等,主動培養自己學習化學的興趣。

化學基本概念的教學對於學生學好化學是很重要的。在教學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學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階段性。由於概念是逐步發展的,因此要特別注意遵循循序漸進,由淺人深的原則。在教學中要儘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過對實驗現象和事實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使學生形成概念,並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和練習中應用學過的概念,以便不斷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提高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

元素符號、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等是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及變化的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結合實物和化學反應,學習相應的化學用語,結合化學用語聯想相應的實物和化學反應。這樣,既有利於學生記憶,又有利於加深他們對化學用語涵義的理解。還應注意對化學用語進行分散教學,通過各種學習活動和有計劃的練習,使學生逐步掌握這些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

元素化合物知識對於學生打好化學學習的基礎十分重要。為了使學生學好元素化合物知識,在教學中要注意緊密聯絡實際,加強直觀教學和實驗教學,讓學生多接觸實物,多做些實驗,以增加對知識的認識。要採取各種方式,幫助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識。在學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識以後,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識間的內在聯絡,讓學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質,製法和用途間的聯絡,並注意加強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對元素化合物知識學習的指導作用。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

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化學課外活動,對於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開闊知識視野,培養和發展能力,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

總之,國中化學內容豐富,知識覆蓋面廣,資訊容量大,而且缺少簡單的規律。因此,常常學了後面的,忘記前面的。所以我們在學習中,要不斷地進行整理、歸納,把新學習的知識和原來學過的知識聯絡起來,注意它們的共同之處和區別以及相互之間的轉變,使知識形成網路結構,更加系統化。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融會貫通,真正學好化學

第3篇

目前班級學生最大的特點是兩極分化嚴重,而且"尾巴"較大,大部分學生學習自覺性不強,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知識難度的增加,加上現在根據課改的精神對教學目標進行的調整,語文更加註重考察學生理解和運用能力,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思維能力和認識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對個別優秀的學生來說是如魚得水,但對我們這樣中學的絕大多數學生來說,並非福音。加上本期教學時間緊,教學任務重,所以抓時間趕進度尤為重要。 先是儘量趕進度,保證提前完成課程教學任務,拿出足夠多的時間搞好複習。平時主要任務時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抓住學生的寫作環節,提高寫作的水平。培養優秀生,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拿出充足的時間複習,複習要有系統性,指導要注意方法,多點撥,少說教。多實踐,少理論。具體做到如下幾點:

(1)主要做到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水平:注意把握敘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對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驚心動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語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評價;還要努力提高默讀的質量和速度。

熟讀這些課文,要從中瞭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

要注意課文怎樣抓住特徵來介紹事物,理清說明順序,掌握常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

要先借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然後在反覆誦讀中領會它們豐富的內涵和精莢的語言,並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

(2)作文教學,貼近生活實際,富有生活氣息,靈活命題,形式多樣,多寫隨筆,讀書筆記,嘗試互批共批,以改促寫,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3)培養優秀學生,實行分層目標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利用課外實行培優輔差,力爭整體提高。作業的佈置和批改要有所區別,要因人而異。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

(4)促進後進生的轉化。做好開頭的扭轉工作,扭轉以往不良的學習習慣。教學過程中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讓學生樹立起學習語文的信心。

第4篇

教育教學活動的終極目的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 歷史上關於教學的改革和探索,就是要使教學發揮更好的育人功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也就是說,教學改革的出發點是改變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探索有效的方式和途徑,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研究認為,教學質量是一個綜合的概念,有如下因素影響到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所掌握的實際課程領域的知識和教學內容的知識;教師教學法的技能,包括使用有效教學策略的意識與能力; 教師教學反思的能力與自我批評能力以及教師專業化的品質;教師的移情能力與尊重他人的品德;教師教學管理的能力。

交流是數學課堂不可缺少的要素,有一個良好的交流氛圍,學生就能在環境的薰陶下掌握知識,發展智力,進而促進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沒有了交流,課堂就缺少了生機,學生的思維也就停滯了。怕出錯,顧面子,是學生交流的一個難以逾越的屏障。因此,為學生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給學生搭建自由交流的平臺,使他們樂學、渴學、會學、敢說、會說,是教師在課堂上追求的目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要讓學生把自己融入課堂活動中,就得引發學生的興趣,創設情境,讓學生想說、敢說。教師應注意採用多種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激起學生的興趣。 課堂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得到啟發,學生自然就有說的慾望。 要讓學生想說、敢說,首先教師要放下架子,以朋友的心態對待學生; 其次教師要改變觀念,留足讓學生髮言的時間; 再次,教師提問時要儘量用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呢?你來講一講好嗎?我們共同來探究好嗎?等協商、誘導的語氣,使課堂氛圍顯得民主、和諧,讓學生思想上變得輕鬆,敢於提出問題和發表意見。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把現成的結論傳授給學生,學生不折不扣地聽教師講,極少有機會發表自己的意見,往往是教師提一個問題,學生回答一個問題。 教師從學生簡單機械的回答中,很難了解學生認知水平及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學生常常是重複教師唯一正確的結論,不敢越雷池半步。試想,這樣培養出來的背書匠,除了做一個生搬硬套的好學生,能有什麼發現、創新呢? 為此,教師必須把教師講、學生聽的一言堂,變成學生自主學習交流與合作的群言堂。在教學中,針對教學內容,教師要多給學生機會,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敢想、敢說、敢問,特別是能就所學內容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學會比較、分析和歸納,鼓勵學生要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探索精神,要敢於創新、善於創新,真正把灌輸的課堂變成放飛的課堂。

國中數學具有抽象性,思維邏輯性很強,需要學生具有很強的記憶力、理解能力以及邏輯分析能力。 教師要採用啟發式教學的方式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 啟發式教學就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從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知識掌握程度、認識事物的能力等實際情況出發,使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積極融入課堂,發掘知識,加強邏輯的教學方法。作為國中數學教師,需要很強的洞察力、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在採用啟發式教學時,要把握好時機,依據教學內容,設定啟發環節,製造氣氛,對學生進行啟發。 在啟發

的時候,要具有層次感,提出的問題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慢慢深入,達到層層思考的目的,促使學生逐漸理解。 如果遇到的問題直接深入的話,學生很難理解,就會對數學產生牴觸心理,根本想都不去想,所以由易到難的層次很重要,也是教學的一個技巧。還有,教師在模擬情境進行啟發的時候,要具有創新能力,使情境豐富多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講軸對稱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教室中,或者是在生活中找出一些軸對稱的物品,在學生都沒有答案時,教師可以給一些提示,對學生進行一些啟發,利用引導的方法,讓學生掌握知識要點。

評價是課堂教學中重要的一個環節。以往採用的單一的量化評價手段,既讓教師未能注重每個學生的素質發展,又讓部分後進學生在學習中找不到自信。因此,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教師應該注重多元評價,並給予學生熱情鼓勵。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及時發現並挖掘學生的閃光點。 在這種理念下,教師要將評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展開自評、互評。要求不僅要注重學生知識的積累和掌握程度,更要對學生身心各方面的素質發展進行評價,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和評價他人,加深理解、溝通和包容,在相互交往中表現出尊重和信任,懂得成果的分享,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

只有讓學生嚐到成功的甜頭,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才有利於學生的成長。教師、學生和自我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使學生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總之,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國中數學教學內容重新編排,這就使教師的教育理念需要與時俱進,傳統的教育方式已經不再適合這個新的環境,需要新的教育模式來培養新時代的學生。教師不僅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 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營造趣味課堂,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教師不僅要將學生的數學成績提高,更要提高他們的數學思維、邏輯推理、獨立思考問題等方面的綜合能力。

第5篇

陽春三月,春意濃濃,又迎來了新的一年。經過幾年來新課改理念的深入,我們深深地體會到這是一個課程和課堂教學改革風起雲湧的時代。事實告訴我們;瞭解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個性,更好的處理學生髮展個性化與社會化統一,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與學生主動權,從而促進學生更快、更健康的發展,這些已經成為新一代教師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我在新的學期、新的《課程標準》指導下,為了更好地做好本學期地理教學工作,完成本學期主要的地理教學任務,提高學生學科素質特制定教學計劃如下: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儘快適應網路環境下和計算機輔助下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更加高效的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絡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突出研究和落實。研究教育教學理論和思想;研究新課標、新教材和新教法;研究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研究學生創新、探究能力的培養和不同層次的教學組織管理思想和藝術。落實新課標中的地理理念;落實課程中的教學目標、能力及情感和價值觀。

1、打造高效課堂。關注學生課堂學習的有效時間、參與度和思維深度,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根據我校的學生特點,即上學期的整體教學情況制定如下改進措施:

(1)認真領會新課標精髓、鑽研教材,積極捕捉課改資訊,盡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性品質。

(2)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發展規律,結合學科特點,及時恰當的引領學生對地理的情感教育;引領學生自己動手參與地理活動使之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3)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保證每節一練,做到全批全改。使學生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讓學生在練習中靈活運用知識,提高他們的各方面能力。

(4)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切實做好地理備課資料的收集、製作出好的課件來激發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

(5)在課堂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組織活動、管理、評價,逐漸使學生從要我這樣做轉變為我應該這樣做,讓良好的習慣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

(6)本學期繼續學習高中地理教材,同時訂閱中學地理教學參考提高專業素質。

(7)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根據教研組的安排,積極聽課評課,提倡相互聽課,聽其他學科的課,以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樣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8)通過手拉手活動的平臺,每週四去延慶四中聽師傅的課,認真學習,向優秀地理教師討教地理教學問題。

(9)錄製一堂成功地理課,積累2——3個成功教學設計案例,精選作業,做到基本以地圖為載體。

總之,在新課標、新教材的指導下,我嚴格按照教學計劃和標準,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新世紀培養新型人才。

第6篇

本學期我擔任了七年級年級3班和19班的語文教學工作。與八年級、九年級年級的教學相比,七年級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好好反思。七年級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從七年級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七年級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b&b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切從實際出發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瞭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瞭解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瞭解,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七年級年級剛剛從國小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在後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

課上到現在,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現經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麼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麼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b&b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裡,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

第7篇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人們科學觀念的改變,世界各國紛紛開始重新審視科學教育、實驗教學。生物學作為新科技時代的熱點學科,其基礎教育更加迫切需要通過重大變革來提高生物教學。目前的生物教學體現了基礎性,但忽略了對內容的更新以及對學生在生產生活實踐中動手能力的培養,理論與實踐脫節。現在有些生物教學仍然是一支粉筆和一塊黑板,生物界是豐富多彩的,這就決定了生物的教學形式應該多樣化。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因此要求教師在生物教學中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地學習,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資訊、培養多種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

1、有效備課要求教學目標明晰、具體、精確傳統備課中常用瞭解、掌握、理解等動詞描述的教學目標,學生因太抽象而不知所措。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課標已不同於傳統的教學大綱,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的三維目標應達到怎樣的度,需要準確瞭解。備課時應儘量用知道、說出這樣的動詞。

2、有效備課要求對學生學情的把握,考慮學生的求知熱情學生並不只是一張白紙。現代社會中,孩子在資訊渠道中已有了一定的積澱,教師必須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有效備課更要強調如何讓學生對學習這些知識保持熱情。因為學生的學習狀態並不限於知識水平,而在於求知熱情。

3、有效備課要求對教材有效利用,並再度開發 教材是眾多學者、專家心血的結晶,是經過精挑細選、反覆洗練的。教師必須給予重視,充分利用教材,進行教學設計。但傳統備教材中,教師一般主要是分析本節內容在本章中的地位,教材重難點,與前後知識的聯絡等。而有效備課應更強調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情緒狀態對教材進行再度開發。即對教材內容重新選擇、組織和排序,也就是說教師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1、有效講授要求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講授首先要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 方法一是創設情境。例如; 七年級的學生的第一個實驗《觀察植物細胞》,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通過創設多種情景,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並養成嚴謹、科學的實驗態度。本實驗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但是,對於如何觀察卻感到非常迷茫,所以教師要創設恰當的情景來引導學生明確用顯微鏡觀察生物細胞,而要想在顯微鏡下觀察得到細胞,材料必須薄而透明,要達到薄而透明,又需要對觀察的材料進行處理,製成玻片標本才能觀察。以此同時,臨時裝片的製作又是本課的重點,因此,我們老師可以將書本上洋蔥磷片葉臨時裝片的製作過程進行歸納和總結,以便學生能夠理解,我們可以將整個製作過程總結為:擦、滴、撕、展、蓋、染,這樣,學生面對實驗臺上的各種用具就不會感到無從下手。同時,教師要進行恰當的引導,並鼓勵學生大膽而又細心的進行實驗嘗試操作,對於不規範的操作,教師要進行耐心的指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同時本實驗是學生第一次通過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使用顯微鏡學生非常積極,在此,我們一定要引導學生正確使用顯微鏡,例如:調節粗細準焦螺旋要用雙手進行,轉動轉換器不能搬著物鏡進行。觀察到 國中各年級課件教案習題彙總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 細胞之後教師就要及時引導學生分析細胞的外形特點,在此,細胞的結構又是本實驗的另一重點,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顯微鏡下的多種細胞結構,通過比較和分析,瞭解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按從外到內的順序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並指導學生正確繪圖,培養學生的繪圖技能,例如:繪圖要保證圖形的真實性,在一張紙上圖形要位於左上角,陰暗部分只能用鉛筆尖來點而不能塗等。

最後,總結自己在實驗中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培養學生歸納整合的能力以達到做實驗的目的。

方法二是把教學目標告訴學生,在傳統的講授中,教師一般不會將教學目標告訴學生,而有效講授要求教師告訴學生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和所要達到的目標,因為學生只有知道自己學到什麼程度,才會有意識地主動參與。

2、有效講授要求給學生指明學習的重難點在傳統的講授中,教師只有講到重難點內容時,才會提醒一下。但由於目前的課堂教學中,採用的教學方式多樣化可能會造成學生只關注形式的熱鬧和參與的開心,卻抓不住核心內容,所以有必要在課堂教學的開始時,進行中和結束時給學生指明學習的重難點。

3、有效講授要求保持一定的節奏好的講授總是保持一定的節奏,保持與學生能力相適應的教學節奏,這種節奏既能使教師的講授變得輕鬆,且能使學生藉助某種暗示效應而更有效到記住,理解某些知識並形成相應的價值觀。例如:在講授重點內容時,故意稍作停頓,可以引起學生注意或使學生有時間進行思考,但教師必須儘量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作長時間的停留,還要避免離題太遠,與教學主題無關的敘述。

4、有效講授要求控制教學過渡當教師在改變話題,活動時出現的教學過渡,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課程的順利進行,不好的過渡會極大地妨礙教學時間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師應保證過渡有條理、簡潔,並且要預先準備好與過渡有關的材料。

1、有效提問要求問題保持大眾性提問能引起大多數同學的思維共鳴,學生躍躍欲試,爭先恐後要求回答,課堂氣氛可立即活躍,提問要向全體學生髮問,抽答面要廣,這就必須要求所提問題必須具有大眾性。提問之後要留有時間給學生思考,在適當的時候(如課堂氣氛活躍時),可以適當增加提問的難度,但難度不可過高。教師可以相應到引導。

2、有效提問要求問題有一定的價值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材中找出標準答案的問題是常見的。有效提問要求教師儘可能多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問題提有所用,有學習價值。這些問題的設計,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3、有效提問要求避免滿堂問 曾經的教學是滿堂灌,新課程下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於是滿堂灌的現象少了,但我們的課堂又遭遇到了滿堂問的尷尬。教師用一些過於瑣碎的無意義的問題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諸如對不對、是不是等低階問題充斥課堂,這種課堂氣氛可能是活躍了,但學生收益不多,雖然在形式上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但本質上沒變,沒有從根本上變革學生被動接受的教育模式。這種滿堂問的教學淹沒了教學重難點,擠佔了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也限制了學生思維。

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希望學生學會傾聽,那麼也必須從教師的耐心傾聽開始。教師在提問後,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和回答,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在等待和傾聽。在傳統的教學中,常見的現象是教師提問後馬上就叫學生回答,而且當學生回答有困難或錯誤時,教師馬上打斷,叫另一位學生回答或教師代為說出正確的答案,這樣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他要麼沒有機會說出完整的答案,要麼就會意識到他的答案是錯誤的,以至於根本不值得聽完。也許這種做法教師不是有意的,但挫傷了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一個具有傾聽意識和習慣的教師不會僅僅滿足於聽到了學生的言辭,他還善於在傾聽時察言觀色,瞭解學生言辭背後的思緒和性情、慾望和需求,並加以熱情地呵護和細心地引導。在傾聽的過程中要有迴應,比如對對方說的問題點頭示意或做出相應的反應。有效教學意味著教師要善於耐心地傾聽學生的聲音,關注學生的想法。教師可以通過追問、補充學生的回答,讓學生感覺到教師一直在關注問題的回答進展,這樣會自然而然的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如小腸的結構是如何與功能相適應的這一問題,學生一般不能回答完整,這時教師可以追問、補充學生的回答。

此外,激勵性反饋還能給學生帶來成就感和成功體驗,這也是生物教學的一種策略。

第8篇

中國是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歷史古國,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這是值得我們所有人驕傲的事情。所以教好我們的學生,讓他們知道中國的幾千年前到現在的所有的重要歷史事件是很重要的。

中國在過去幾千年裡幾乎一直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只是在最近的一百年被列強的堅船利炮打開了國門,導致我們現在的落後。所以我們就應該將學生的歷史教好,讓他們不忘歷史,將中國在過去一百年的恥辱牢記心中。在以後的學習中就可以好好學習,把我們祖國建設的更加強大,不再受到外敵的入侵!

教好中國歷史很重要,所以這學期的教學工作計劃是這樣的:

1、要求學生了解中華文明的起源,祖國境內遠古居民時代到魏晉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這段歷史。

2、理清這段時期的歷史脈絡,掌握重要的歷史時期的有關知識。

3、培養學生學會用運所學的歷史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和處理問題。

本學期中國歷史教學內容共分為四個單元,敘述從中華文明的起源祖國境內遠古居民時代到魏晉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歷史,共需32課,每課教學1課時,複習課需要2課時。

本學期將根據學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貫徹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指導,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以課改內容為樣板,以考試改革為突破口,加強常規教學的研究力度,切實深化七年級歷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七年級中國歷史上冊,在全面貫徹歷史課程標準規定的知識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以及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目標的前提下,突出了以下幾點:一.減輕學生負擔,降低難度;二.增強趣味性和生動性;三.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學生整體情況分析:學生從國小升入國中,表現為:好奇、好動、上進心強、學習的積極性高;但是不會聽講和自學、不會做筆記、個別學生不交作業、課堂吵鬧、學習習慣差。各個班級在班風、學風上存在著差異,許多學生不重視歷史課的學習。雖然絕大部分學生上課時能圍繞著老師思路轉,但仍有學生回答問題跑調。由於學習態度不端正,習慣又較差,認識又不足,故要達到100%的合格率目標較難,整體看來不願讀書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從起始年級就要抓課堂常規管理、學習習慣的培養,嚴格管理和規範學生的行為,在教學中必須加大力度備好課,做好每一個課件,及時鞏固消化,力求每一節課都能有實際成效。

1.深化對《歷史教學大綱》及現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抓好課堂45分鐘的效率,在教學中貫徹全面性、系統性、準確性、綜合性、科學性、鞏固性的原則。要做到精講精練,概念清楚明白,條理清楚,重點突出,難點講清,切、實做到落實三基,打好基礎,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

2.抓好後進生的個別輔導工作,從端正其學習態度,積極參與課堂的讀、思、練活動,使其成績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

3.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核心,積極探索教學形式和途徑的多樣化,豐富歷史課堂內容。

4.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影、影片,模型多媒體,網路等進行輔助性教學。

這學期的教學內容是授完七年級中國歷史上冊。理清每個階段的歷史線索,概括每個階段的歷史特徵,找到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是本學期教學最核心的內容。這就必須夯實基礎,引導學生自己來探索歷史發展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後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3.以多媒體教學為突破口,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本學期根據學校的計劃,資訊科技的使用是一個重要內容,響應學校的要求,我在這半學期中,力圖以直觀的、形象的多媒體教學方法來改進以往的教學,力求使自己的學科成為學生喜愛的學科,課堂教學朝著樂、活、趣的方向努力。

4.加強對個別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教好學生們中國歷史是很重要的,這不僅僅是一門課成績的好壞,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國歷史的同時,深切的瞭解到中國的過去,建立起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主義情懷。記住過去才能展望未來,中國在過去幾千年一直是文明古國和禮儀之邦,但正是這樣,中國不斷的遭到外來入侵,雖然中華民族多次打敗了外來入侵,可是最近百年的恥辱是很長時間中國人不能夠忘懷的,幾乎所有的世界列強都來到中國侵略,獲取自己的帝國主義利益,這是我們無法容忍的!

所以我們的學生一定要在學習歷史的同時,建立起建設我們偉大祖國的信念和決心。弱國無外交,弱國同樣是被欺負的。聯絡到現在我們國家的周邊一直混亂的事情不斷,所以建設強而大的國家就更加必要了,不是要入侵他國,而是不讓他國入侵。

我相信每個學生都會學好歷史的,這是每個人起碼的責任心和天生本性!